分享

首度公开-你未必见过的王福庵原拓印稿(一)

 脩心 2017-09-04

王福庵(1880~1960)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浙江杭州人,年五十居上海。精篆刻,书法工篆、隶,得吴昌硕鼓励,另辟蹊径,专工小篆与金文。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所篆《说文部目》、《作篆通假》等向为行家肯定,成为学篆范本。 晚清时期,幼承家学,喜爱训诂、词章、金石、书画之学。10余岁即工书法、篆刻,弘扬印学,以书法篆刻有声于时。年轻时供职铁路部门。1904年25岁时与叶铭、丁仁、吴隐等人联合创设西泠印社于西湖孤山。其篆书风格秀劲蕴藉,浑厚古朴。隶书则多杂篆意,别有意趣。精于篆刻,初师“浙派”,得其神髓,又兼取“皖派”之长,上追周秦、两汉,融会贯通,自成一家。1910年30岁后致力于书法 篆刻的继承与创新,论者谓与吴昌硕、赵时㭎鼎足而立。 


民主革命时期,经10年规划、筹建始正式成立,功在印界。中年旅京,民国初年移职北京印铸局技正,与唐醉石、冯康侯等共事,负责篆铸各地官印,受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盛情相邀聘为顾问,兼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编订画册。




 大革命时期,篆刻以细朱文多字印名冠当代,时与吴昌硕、赵叔孺有并美之誉,海内外求刻者纷至沓来,户限为穿。中岁患病,伏案不便,间或在藤榻上取仰姿刻石。  1928年48岁应南京政府聘请,任印铸局技正,在职2年即辞官回沪,定居上海四明村,埋首艺事,喜鬻书、印以自给。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58岁时刻“两耳唯于世事聋”印,以志其拒敌伪要员之邀访。 

 



 解放战争时期,晚岁手颤,惟起床后一段时间可以临池,故所作多在此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起先后受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出任中国篆刻金石研究会筹委会主任之职,刻“即事多所欣”印,以表对新中国的热爱。擅金文、小篆,尤以大小二篆为最著。篆书是标准的“玉筯篆”,书工诸体,隶、楷书也极精,隶楷皆浑穆恬静。隶书取法汉《曹全》、《礼器》、《张迁》诸碑,结字匀整,方中带圆,秀润典丽,风致翩翩。精篆刻,喜蓄印,自称印佣。篆刻融汇浙派、皖派之长,成一家风格。金文、小篆规整匀净,温润劲健;楷书学柳,参入篆隶之意,从容潇洒,瘦中寓腴,亦自成一格。刻印以浙派为质,兼取皖派之长,精研六体,追踪秦汉,于整饬中见浑厚之致。纵观其篆刻作品,无论取法上古玺文、秦汉印文,或泉、布、瓦、甓,宋元朱文、明清诸流派,均能悟个中三昧,以浑厚含蓄的“碎刀短切法”治印,深得“浙派”之精髓,形成圆劲高古 ,端庄朴厚,茂密多姿的印风,被后人推举为“浙派”新军领袖之一。晚年客居上海,隶楷独树一帜。平生治印极多,好蓄青田佳石,暇则刻以自存。其它文章、书法、篆刻作品也多见付梓流传,光照后人。1959年把自制精品印300余件赠与上海博物馆。身后又由其家属将所藏字、画、碑、版、印数百种捐给西泠印社,以利后学。




未完待续......

第二期将择日发布,小伙伴们敬请期待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