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鲁迅全集》---《三闲集》

 史亦香 2017-09-0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39--《三闲集》之《序言》

原文节选:我的第四本杂感《而已集》的出版,算起来已在四年之前了。去年春天,就有朋友催促我编集此后的杂感。“杂感”之于我,有些人固然看作“死症”,我自己确也因此很吃过一点苦,但编集是还想编集的。

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却是至今还不能完全忘却的。我以为无产阶级是不会有这样锻炼周纳法的,他们没有学过“刀笔”。编成而名之曰《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

注释里说,成仿吾笔名石厚生,湖南新化人,文学评论家,创造社主要成员。他在《洪水》第三卷第二十五期(一九二七年一月)《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一文中,说“鲁迅先生坐在华盖之下正在抄他的小说旧闻”,是一种“以趣味为中心的文艺”,“后面必有一种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并说:“这种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它所暗示着的是一种在小天地中自己骗自己的自足,它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

由此可见,当时鲁迅与成仿吾是尿不到一壶里的。

2017.01.22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40--《三闲集》之《无声的中国》

原文节选:发表自己的思想,感情给大家知道的是要用文章的,然而拿文章来达意,现在一般的中国人还做不到。这也怪不得我们;因为那文字,先就是我们的祖先留传给我们的可怕的遗产。人们费了多年的工夫,还是难于运用。

人是有的,没有声音,寂寞得很。——人会没有声音的么?没有,可以说,是死了。倘要说得客气一点,那就是:已经哑了。

  要恢复这多年无声的中国,是不容易的,正如命令一个死掉的人道:“你活过来!”我虽然并不懂得宗教,但我以为正如想出现一个宗教上之所谓“奇迹”一样。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关于开窗与砸屋顶的比喻在《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也说过。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真,自然是不容易的。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我们此后实在只有两条路:一是抱着古文而死掉,一是舍掉古文而生存。

虽然我们都没有生在古代,但是,自我感觉,古代也不一定所有人都是说着之乎者也吧,总不能孩子叫老爸吃个饭,也用所谓的古文吧,大约古文还是用在文章里多些,而用在口语上可能就不一定是“古文”了。

2017.01.22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41--《三闲集》之《怎么写-夜记之一》

原文节选:写什么是一个问题,怎么写又是一个问题。

这是一定的。写什么都好说,因为,我们都有“生活”,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但怎么写,却是很难的,除了要观察得准确细致外,还要有写出来的本领。今天看央视的一个节目,写《蹉跎岁月》和《孽债》的作者叶辛接受访谈。我还想,当时一千多万知青上山下乡,都经历了那个特殊的岁月,观察过那一段生活,可能想写这段经历的人多得是,也就是说,写什么的问题很容易了,但是,却只有他们几个写出来了,或者说写出来后被人们认可了。还有一个梁晓声写得也很好。写什么,是一个眼高的问题,怎么写是一个手低的问题。说到底是,眼高的人多,手低的人也多,而眼高手也高的人就少了。

2017.01.22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42--《三闲集》之《在钟楼上-夜记之二》

原文节选:老实说,远地方在革命,不相识的人们在革命,我是的确有点高兴听的,然而——没有法子,索性老实说罢,——如果我的身边革起命来,或者我所熟识的人去革命,我就没有这么高兴听。有人说我应该拚命去革命,我自然不敢不以为然,但如叫我静静地坐下,调给我一杯罐头牛奶喝,我往往更感激。

我住的是中山大学中最中央而最高的处所,通称“大钟楼”。一月之后,听得一个戴瓜皮小帽的秘书说,才知道这是最优待的住所,非“主任”之流是不准住的。但后来我一搬出,又听说就给一位办事员住进去了,莫明其妙。不过当我住在那里的时候,总还是非主任之流即不准住的地方,所以直到知道办事员搬进去了的那一天为止,我总是常常又感激,又惭愧

好像鲁迅到广州后,如文中所说,没有在北方那样容易“呐喊”了,所以,也有人写文章骂他,也有人当面质问他。这可能也是鲁迅写文章呐喊的低谷。或许那首“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就是这个时候的思想写照。只是现在还没有看到这首诗在哪里印着。

2017.01.22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43--《三闲集》之《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并来信)》

这是两人不顶脸,在厦门大学时有矛盾冲突,鲁迅到中山大学,顾也到中山大学。鲁迅辞职中山要走,顾要告他,于是就发生了这么一来一往的“信件”战。

2017.01.22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44--《三闲集》之《匪笔三篇》

原文节选:今之“正人君子”,论事有时喜欢讲“动机”。

“动机”陈源的话,见《现代评论》第三卷第四十八期《闲话》:“一件艺术品的产生,除了纯粹的创造冲动,是不是常常还夹杂别种动机?是不是应当夹杂着别种不纯的动机?”

恐怕动机还是要有的,不论你创作的动机是好是坏。

2017.01.22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45--《三闲集》之《某笔两篇》

这《某笔两篇》与上一篇的《匪笔三篇》,看来都是没有什么动机的。特别是这一篇的第二篇,有人广告寻找人当母亲孝养的,如果介绍成功还有百金敬酬,纯属胡闹之徒。

2017.01.22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46--《三闲集》之《述香港恭祝圣诞》

与孔子极有关的《论语》,现在几乎就是国学中的国学了。曾几何时,孔老二也被批得体无完肤。如果用辩证法的说法,称为国学的也并非全都可以成为国学,其中也有不宜学之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①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②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西,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③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如果有人可以做使者(有出使的条件与能力),就应当授以特权,由他全权处理,不要过多的限制;如果他条件不具备,就应当告诉他,他有哪些方面不足,哪些地方应当改进。” ④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如果老百姓可以被支使,放任自由是不行的,必须加以引导。” ⑤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孔子说,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要进行教育。”

上面这几种断句是不是很有意思,当时孔子的意思我们哪个敢说很清楚呢。

2017.01.22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47--《三闲集》之《吊与贺》

这是关于两篇文章的一个杂感。一个是吊《语丝》已停,一个是贺《狂飙》乃不得不停。两在阵营的主阵地。不过从这篇文章的发表时间及地点看,《语丝》并未停,或只停很短一个时间,因为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语丝》第四卷第三期。

只是这两篇都不是鲁迅作的,都是朋友收集后寄给鲁迅的。

2017.01.22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48--《三闲集》之《“醉眼”中的朦胧》

原文节选:然而各种刊物,无论措辞怎样不同,都有一个共通之点,就是:有些朦胧。这朦胧的发祥地,由我看来,——虽然是冯乃超的所谓“醉眼陶然”——也还在那有人爱,也有人憎的官僚和军阀。

注释里说,本篇是鲁迅针对一九二八年初创造社、太阳社对他的批评而写的。当时创造社等的批评和鲁迅的反驳,曾在革命文学阵营内部形成了一次以革命文学问题为中心的论争。这次论争扩大了革命文学运动的影响,促进了文化界对革命文学问题的注意。但创造社、太阳社的某些成员,在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于中国革命的实际和文艺领域时,出现过严重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倾向,对鲁迅作了错误的分析,对他采取了排斥以至无原则的攻击的态度。后来他们改变了排斥鲁迅的立场,与鲁迅共同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2017.01.22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49--《三闲集》之《看司徒乔君的画》

这一篇过去的版本上没有。网络的也没有找到。我是在六卷本上看到的。

司徒乔君的画,大多是在画人们与天然争斗的情节。土山,破屋,穷人,乞丐,深红和绀碧的栋宇,白石的栏杆,金的佛像,肥厚的棉袄,深而多的脸上的皱纹,都是他画中常见的。

2017.01.23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50--《三闲集》之《在上海的鲁迅启事》

原来鲁迅也遇到了一个假鲁迅,且姓周,且写过一本《彷徨》,且销了八万部,且与人留下一首鲁迅题名的诗。

鲁迅启事:要声明的是,我之外,今年至少另外还有一个“鲁迅”的在,但那些个“鲁迅”的言动,和我也曾印过一本《彷徨》而没有销到八万部的鲁迅无干。

这个启事在网络的版本上也没有,也是在我的六卷本上才能看到的。

2017.01.23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51--《三闲集》之《文艺与革命(并冬芬来信)》

原文节选: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

这话和毛泽东的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个意思。

原文节选:美国的辛克来儿说:一切文艺是宣传。一切文艺,是宣传,只要你一给人看。即使个人主义的作品,一写出,就有宣传的可能,除非你不作文,不开口。

那么,用于革命,作为工具的一种,自然也可以的

2017.01.23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52--《三闲集》之《扁》

原文节选:两位近视眼要比眼力,无可质证,便约定到关帝庙去看这一天新挂的扁额。他们都先从漆匠探得字句。但因为探来的详略不同,只知道大字的那一个便不服,争执起来了,说看见小字的人是说谎的。又无可质证,只好一同探问一个过路的人。那人望了一望,回答道:“什么也没有。扁还没有挂哩。”

我想,在文艺批评上要比眼力,也总得先有那块扁额挂起来才行。空空洞洞的争,实在只有两面自己心里明白。

有的才能放矢嘛。

2017.01.23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53--《三闲集》之《路》

原文节选:上海的文界今年是恭迎无产阶级文学使者,沸沸扬扬,说是要来了。

于是大家都在为自己找着可能的或说或写的出路,还自感出路渺茫,鲁迅说,如果因此觉得没有了出路,那可实在是很可怜,令我也有些不忍再动笔了。

这文学使者,何许人也,竟能这般引得大帮文人如此紧张着,慌张着。还是这使者本就一个虚拟的产物。

2017.01.23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54--《三闲集》之《头》

文章以梁实秋说以为引辛克来儿的话来攻击白璧德,是“借刀杀人”,“不一定是好方法”。 鲁迅说,那么,这虽然并非“借刀杀人”,却成了“借头示众”了。总是借以东西来攻击某个东西罢了。这是很普遍的。

2017.01.23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55--《三闲集》之《通信》

原文节选:自然,中国很有为革命而死掉的人,也很有虽然吃苦,仍在革命的人,但也有虽然革命,而在享福的人……。革命而尚不死,当然不能算革命到底,殊无以对死者,但一切活着的人,该能原谅的罢,彼此都不过是靠侥幸,或靠狡滑,巧妙。他们只要用镜子略略一照,大概就可以收起那一副英雄嘴脸来的。

我疑心吃苦的人们中,或不免有看了我的文章,受了刺戟,于是挺身出而革命的青年,所以实在很苦痛。但这也因为我天生的不是革命家的缘故,倘是革命巨子,看这一点牺牲,是不算一回事的。第一是自己活着,能永远做指导,因为没有指导,革命便不成功了。

一个据说看了鲁迅的文章而走向革命的年轻人写给鲁迅的信,鲁迅以信的形式作以回答。给鲁迅的信,可正看,可反看,正看是,受了鲁迅的文章的影响,走上革命,虽然家境受到挫折,身体受到折磨,但以反问的口气,要鲁迅“还我头来”,说明斗争的残酷,明知头可能要被带走而不怕。反看是,受了挫折后,后悔了,要找鲁迅算账的。

2017.01.23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56--《三闲集》之《太平歌诀》

原文节选:南京市近日忽发现一种无稽谣传,谓总理墓行将工竣,石匠有摄收幼童灵魂,以合龙口之举。市民以讹传讹,自相惊扰,因而家家幼童,左肩各悬红布一方,上书歌诀四句,借避危险。

这很有点泰山石敢当的味道。其实就是一种心理上的辟邪安慰罢了。

2017.01.23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57--《三闲集》之《铲共大观》

原文节选:四月六日的《申报》上,又有一段《长沙通信》,叙湘省破获共产党省委会,“处死刑者三十余人,黄花节斩决八名”。其中有几处文笔做得极好,抄一点在下面:“……是日执行之后,因马(淑纯,十六岁;志纯,十四岁)傅(凤君,二十四岁)三犯,系属女性,全城男女往观者,终日人山人海,拥挤不通。直至晚间,观者始不似日间之拥挤。”

这场景相当恐怖,也看出得当时的斗争何等残酷。

2017.01.23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58--《三闲集》之《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

原文节选:日报广告上的《战线》这名目就惹人注意,一看便知道其中都是战士。承蒙一个朋友寄给我三本,才得看见了一点枪烟,并且明白弱水做的《谈中国现在的文学界》里的有一粒弹子,是瞄准着我的。为什么呢?因为先是《“醉眼”中的朦胧》做错了。据说错处有三:一是态度,二是气量,三是年纪。

我自信对于创造社,还不至于用了他们的籍贯,家族,年纪,来作奚落的资料,不过今年偶然做了一篇文章,其中第一次指摘了他们文字里的矛盾和笑话而已。但是“态度”问题来了,“量气”问题也来了,连战士也以为尖酸刻薄。

这就是对准弱水的文章中说他三个错,态度、气量和年纪,一一进行反驳的。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59--《三闲集》之《革命咖啡店》

原文节选:革命咖啡店的革命底广告式文字,昨天在报章上看到了,仗着第四个“有闲”,先抄一段在下面:“……但是读者们,我却发现了这样一家我们所理想的乐园,我一共去了两次,我在那里遇见了我们今日文艺界上的名人,龚冰庐,鲁迅,郁达夫等。并且认识了孟超,潘汉年,叶灵凤等,他们有的在那里高谈着他们的主张,有的在那里默默沉思,我在那里领会到不少教益呢。……”

我又有几句声明——就是:这样的咖啡店里,我没有上去过,那一位作者所“遇见”的,又是别一人。杭州另外有一个鲁迅时,我登了一篇启事,“革命文学家”就挖苦了。但现在仍要自己出手来做一回,一者因为我不是咖啡,不愿意在革命店里做装点;二是我没有创造社那么阔,有一点事就一个律师,两个律师。

又被拿来作广告了。

2017.01.23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60--《三闲集》之《文坛的掌故》

徐匀给鲁迅来信,讲了“沪上的文艺界,近来为着革命文学的问题,闹得十分嚣。”并预备这是将来“文坛的掌故”。

鲁迅回信说,我在“革命文学”战场上,是“落伍者”,所以中心和前面的情状,不得而知。含混地只讲“革命文学”,当然不能彻底,所以今年在上海所挂出来的招牌却确是无产阶级文学,至于是否以唯物史观为根据,则因为我是外行,不得而知。两个不得而知之后,便是讽刺了。但注释里对徐匀这个人却说未详,有没有这个人,看来还是一个谜呢。

2017.01.23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61--《三闲集》之《文学的阶级性》

自我感觉,文学怎么会没有阶级性呢,一是写作者,他有着怎样的信仰,就可能会写起宣传哪个信仰的文学作品来,他不可能信仰这个主义,而写出的作品却是反对这个主义的,除非有病。二是读者,一部作品,无论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但都不可在读者中产生唯一的作用,因为人们在看的过程中,理解角度不同,理解能力不同,还真有可能会把作者的用意给理解得面目全非,不然怎么会有“误解”呢。就好比说话一样,听话的人,不一定都能听得出意思来,听反意思的也常在。

                             2017.01.2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62--《三闲集》之《<革命军马前卒>和<落伍者>》

是有些奇怪,建立先烈博物馆,征求先列遗物,那是自然。而再收集《落伍者的丑史》,就有点不自然了。出发点是不是想让先烈与落伍者的丑史对照一下呀。鲁迅感觉更古怪的是落伍者的目录中,又有邹容的事实。邹容,在这里被当作了落伍者的对象。革命军中马前卒被当作落伍者的对象,显然不是那么合适的。

2017.01.2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63--《三闲集》之《<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

原文节选:一时代的纪念碑底的文章,文坛上不常有;即有之,也什九是大部的著作。以一篇短的小说而成为时代精神所居的大宫阙者,是极其少见的。

【什九】十分之九。指绝大多数。看字面也知道大概,但是,这个用法还真是第一次见到。不读鲁迅,难有机会呢。

 在现在的环境中,人们忙于生活,无暇来看长篇,自然也是短篇小说的繁生的很大原因之一。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用数顷刻,遂知种种作风,种种作者,种种所写的人和物和事状,所得也颇不少的。

看短篇有看短篇的好处,但看长篇也有看长篇的好处。至少是长篇的情节更能引人入胜,且能更让人记忆清晰一些,而短篇小说,由于受篇幅所限,情节自然就会少刻画得多,看者则就会因时间较短,而不会较深刻地记忆起这短篇来,除非这短篇相当入胜,能让人过目就不想忘去。

2017.01.2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64--《三闲集》之《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五月二十二日在燕京大学国文学会讲》

原文节选:老百姓一到洋场,永远不会明白真实情形,外国人说“Yes”,翻译道,“他在说打一个耳光”,外国人说“No”,翻出来却是他说“去枪毙”。倘想要免去这一类无谓的冤苦,首先是在知道得多一点,冲破了这一个圈子。

最该枪毙的是那翻译。只是从此看出,多知道一点的重要性。只是,在没有人权的时候,就是知道得多一点,比如,外国不是说NO,而是直接说“去枪毙”,我们又能如何。

原文节选:郭沫若的《一只手》是很有人推为佳作的,但内容说一个革命者革命之后失了一只手,所余的一只还能和爱人握手的事,却未免“失”得太巧。五体,四肢之中,倘要失去其一,实在还不如一只手;一条腿就不便,头自然更不行了。只准备失去一只手,是能减少战斗的勇往之气的;我想,革命者所不惜牺牲的,一定不只这一点。《一只手》也还是穷秀才落难,后来终于中状元,谐花烛的老调。

看来,鲁迅对郭沫若的这《一只手》也有些微词。注释里说,《一只手》的内容和这里所说的有出入。

2017.01.2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65--《三闲集》之《皇汉医学》

“皇汉医学”,日本应用中医原理来治病的医学。前部以注解我国东汉张机的医学著作为主,后部分述中医方剂的主治症候。

2017.01.2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66--《三闲集》之《吾国征俄战史之一页》

原来说的元朝的事儿。成吉思汗(1162—1227)名铁木真,古代蒙古族的领袖,十三世纪初统一了蒙古族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拥戴为王,称成吉思汗,后被尊为元太祖。他曾将蒙古汗国的版图扩展到中亚地区和南俄。后来他的继承者们征服了俄罗斯,建立钦察汗国;又灭了南宋,建立元朝。

作者的意思是,那太遥远了,与当时的中华民国边也挨不着。倘照这样的论法,俄国人就也可以作“吾国征华史之一页”,说他们在元代奄有中国的版图。

这历史久远的事儿,还真是没法说,如此说,成吉思汗是我们曾经的“国王”,那么,他到过的地方占过的地方,如俄罗斯,是否也就应该是属于我们的领土呢。如论记载,这可是有记载的呀。

2017.01.2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67--《三闲集》之《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

原文节选:这是一个青年的作者,以一个现代的活的青年为主角,描写他十年中的行动和思想的书。

然而这书的生命,却正在这里。他描出了背着传统,又为世界思潮所激荡的一部分的青年的心,逐渐写来,并无遮瞒,也不装点,虽然间或有若干辩解,而这些辩解,却又正是脱去了自己的衣裳。

因为文艺家至少是须有直抒己见的诚心和勇气的,倘不肯吐露本心,就更谈不到什么意识。

这部书的成就,是由于曾经革命而没有死的青年。我想,活着,而又在看小说的人们,当有许多人发生同感。

叶永蓁,浙江乐清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黄埔军校第五期学生,后为国民党军队的军官。《小小十年》是他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一九二九年九月上海春潮书局出版。

     没有看过这《小小十年》,当然也不会刻意去找来这《小小十年》而非看不可。从介绍里可看出来,就是一个青年参加革命后的经历,包括思想上的生活上的爱情上的种种,记录下来,作以加工,甚至虚构一些。

                                        2017.01.2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68--《三闲集》之《柔石作<二月>小引》

《二月》,中篇小说,柔石作。鲁迅写了序。过去这名人之间或名人与青年之间,看来,写序是很经常或平常的事儿。一篇中篇也要人作序,且要在出版时加在前面,借名人宣传也自己,而名人也借“自己”宣传了“自己”一下。

2017.01.2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69--《三闲集》之《流氓的变迁》

原文节选: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在1970年代、文革将近尾声时,亦对《水浒传》的价值观作了评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又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又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鲁迅笔下的流氓管事很多,和尚喝酒他来打,男女通奸他来捉,私娼私贩他来凌辱,为的是维持风化;乡下人不懂租界章程他来欺侮,为的是看不起无知;剪发女人他来嘲骂,社会改革者他来憎恶,为的是宝爱秩序。这些流氓其实就是为虎作伥者。

2017.01.2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70--《三闲集》之《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

注释里说,新月社中的批评家指梁实秋。他在《新月》月刊第二卷第五号发表的《论批评的态度》中,提倡所谓“严正”的批评”,攻击“幽默而讽刺的文章”是“粗糙叫嚣的文字”,指责“对于现状不满”的青年只是“说几句尖酸刻薄的俏皮话”。

原文节选:新月社中的批评家,是很憎恶嘲骂的,但只嘲骂一种人,是做嘲骂文章者。新月社批评家虽然也有嘲骂,也有不满,而独能超然于嘲骂和不满的罪恶之外者,我以为就是这一个道理

2017.01.2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71--《三闲集》之《书籍与财色》

原文节选:更加见得切实,然而确是惊人的,是定一年报或买几本书,便有得到“劝学奖金”一百元或“留学经费”二千元的希望。我们的古人有言,“书中自有黄金屋”,现在渐在实现了。但后一句,“书中自有颜如玉”呢?

日报所附送的画报上,不知为了什么缘故而登载的什么“女校高材生”和什么“女士在树下读书”的照相之类,且作别论,则买书一元,赠送裸体画片的勾当,是应该举为带着“颜如玉”气味的一例的了

如果把卖书与财和色连在一起才能卖掉,也不见得这书能高明到哪里去。

2017.01.2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72--《三闲集》之《我和<语丝>的始终》

原文节选:同我关系较为长久的,要算《语丝》了。

大约这也是原因之一罢,“正人君子”们的刊物,曾封我为“语丝派主将”,连急进的青年所做的文章,至今还说我是《语丝》的“指导者”。

 但我很抱歉伏园为了我的稿子而辞职,心上似乎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几天之后,他提议要自办刊物了,我自然答应愿意竭力“呐喊”。一张小小的周刊便在北京——尤其是大学附近——出现了。这便是《语丝》

看注释里,鲁迅很多的杂感都是发表在《语丝》的。原来,鲁迅本身就是《语丝》的固定的投稿者,也就是会员一样的。

2017.01.2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73--《三闲集》之《<小彼得>译本序》

原文节选:作者海尔密尼亚·至尔·妙伦(HermyniaZurMueh-len),看姓氏好像德国或奥国人,但我不知道她的事迹。

但是,为什么给书起名《小彼得》,文章里面没有说。这一篇在六卷本上没有,是在网络版上读的。《小彼得》里面是连贯的童话六篇。鲁迅说,选给译者,作为学习日文之用的。逐次学过,就顺手译出,结果是成了这一部中文的书。看来鲁迅当初并没有想着译这本书。

2017.01.24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274--《三闲集》之《鲁迅译著书目》

原文节选:我所译著的书,景宋曾经给我开过一个目录,载在《关于鲁迅及其著作》里,但是并不完全的。这回因为开手编集杂感,打开了装着和我有关的书籍的书箱,就顺便另抄了一张书目,如上。

我还要将这附在《三闲集》的末尾。这目的,是为着自己,也有些为着别人。

年纪一大,性情就会苛刻起来*我愿意竭力防止这弱点,因为我又明明白白地知道:世界决不和我同死,希望是在于将来的。

这就是一篇目录,什么作品写于或译于什么时间。和档案差不多的。时间跨度为19211931年。

目录里我已看过的集子有:《呐喊》、《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朝华夕拾》、《野草》、《而已集》及现在正看的《三闲集》。余下的都是翻译作品,而在第一卷的《二心集》和《伪自由书》,都没有收入这篇目录。当然,第二卷的《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等则更是没有列入本目录。

2017.01.2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