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意需先行,中心要明确

 老刘tdrhg 2017-09-04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24.5%的均值。记者随即以“长大后想做什么”调查身边的8个孩子。除了1个从小学习乐高课程的一年级孩子表示愿意当工程师外,其他的则希望成为明星、企业家、设计师、咖啡师等。有专家表示:“20世纪80年代,当科学家是许多孩子的梦想,这也是之后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迅速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科学技术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

  对于现在年轻人的梦想与追求,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材料内容,做出自己的权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则体现了社会发展方向的材料作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物质丰富之后,对很多能够吸引时代眼球的对象颇为青睐,而对曾经热衷的科学却失去了兴趣。这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困惑,值得我们反思。不愿意从事科学研究,这是人们的选择,不存在对错。可是,毕竟科技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支撑,如果对科学失去了兴趣,我们就可能落后。所以这样的考题,值得当代学生思考。同时,关注科技与生活的关系,表达对当今社会思想认识的理解,也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重点。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Ⅱ作文“风采人物”中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的小李,体现的便是这个角度;2016年浙江卷“虚拟与现实”也属于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写作此类话题,符合高考命题思维,而对此类话题进行分析时,则需要运用发展的眼光,表达具有前瞻性的认识。

  怎样写作这一话题

  科学梦想,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发展,写作这一话题,可以从以下角度安排写作任务:

  (1)增强意识,坚持科学梦想。现在孩子们对各种新颖职业方向的热衷,表现出多元时代的人生选择,这无可厚非。可是,科学毕竟是强国之本,而只有16.8%的学生对科学感兴趣,这说明在意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以积极的方式进行引导。

  (2)尊重兴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每一种兴趣都应该得到尊重。科学探索曾经是很多人的梦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的梦想发生了变化,这是可以理解的。

  (3)寻求根源,看待问题本质。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变化。在当前环境的影响下,更具名利、更舒适、更“有光坏”的职业更为孩子们所熟知,所以,对于“科学家梦想”的远离,应从宏观上寻找多方原因。

  原文呈现

  百强之策,意识为先

  □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三(4)班 杨文卓

  问:“施何计可兴国?”答:“百强之策,意识为先。”(开头虽然能够以简洁的语言引出写作中心,但是对材料内容的体现不是很准确。)

  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的目标几乎都是求强求富。要求富强,则必须发展。而青少年所担负的希望与责任更为重大。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国强。”既然少年的责任尤为重大,那么提高青少年的意识形态也必将是发展道路中不可缺少的一步。然而在当代教育还不算发达的中国,想要强国,就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只有青少年达成一个共识:读书以强国。那么中国强大之时,便指日可待了。(读书确实可以强国,但是,通过对材料进行整体分析,本文的立意应该是“树立科学梦想”,虽然这也是一种意识,但这是一种具体的意识,且这种意识不能用读书来替换。)

  可是在如今这样浮躁的社会,让心境平稳下来,成年人尚难做到,更何况心智思想未成熟的青少年呢?谋求发展,也不单是一代人的责任,如若社会风气难以改正,那么只靠青少年思想意识的提高便可使中国强大之辞,不过是白日说梦罢了。所以富强之路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风气良好,公民一心求发展,便可助富国以一臂之力,使强国之梦早日实现。(从青少年的责任这一角度,进一步表达对话题的认识,仍然没有体现对“科学”的关注,偏离中心。)

  然而社会风气的改变,归根结底便是教育,读书育人,满园桃李香,教育对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改变影响甚大,鲁迅弃医从文,“治病不能救人,只有教育,只有文字才能拯救人的心靈”。中国古代以来只要改革,必先发展教育,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早意识到,要强国必先求发展,想发展则必依赖教育的改革,公民思想的提升。只有知道任务是什么,有了思想意识的高度提升,对事物深刻的认识看法,才知道达到彼岸的每一步要如何走,才能以光辉照亮前方的路。(此段可以作为一个拓展提升,表现出思维的广度。)

  百强之策,意识为先。如若青少年没有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而是日日消沉,肆意玩乐,那么富强之计无从下手,只有让青少年深刻意识到,我未来要如何报国,如何弘志,则富强之路便燃起了希望的灯火。富国强国必以教育为先,如若空有发展,没有教育来提高全民意识,即所谓治标不治本,富强之策终将半途而废,无法达到理想目标。(虽然能够深入思考,但没有能将教育转化成科技,且分析时只满足于空泛的论述,缺少事例材料,效果不好。)

  百强之策,意识为先。若求富强,意识提高后,谋求发展,则中国富强之时,可计日而待矣。(结尾点题,深化了中心。)

  诊断报告

  文章从强国需要提升意识这一角度出发,表达了对时代的认识。开篇,作者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巧妙安排了话题,表明写作中心。主体部分,作者以当今的社会现实为背景,以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改变社会风气、改变思想意识的重要性。具体分析时,则是以鲁迅的事迹为素材,深化了写作中心。但是,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立意偏差。立意偏差是因为审题时扩大了话题的范围。缺乏科学梦想、科学观念和意识,是导致青少年对与科学相关职业冷淡的原因。整个写作内容基本没有提及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科学梦想这一中心,立意方向出现了偏差。同时,在一些段落论述过程中,因为缺少必要的事例支撑,给人一种空洞之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