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父母至深的爱——如何在生死的那一刻守护他们(三)

 平淡水的平凡 2017-09-04

对父母至深的爱

如何在生死的那一刻守护他们

(三)





汉文化对于死亡的错误认知





千百年来,汉文化认为人死如灯灭,死亡是生命的终点。我们对亡人表达怀念的方式,往往是烧香嗑头、烧纸祭祀等等。这种“坟地文化”代表了汉人整个对死亡的态度。然而,这些并不能给亡者带来任何真正的利益,因为生命不关乎外相,不关乎表面的行为,只关乎内心。而我们的坟地文化,完全没有涉及到对心念的观照。


我们的坟地文化,其实是一种汉民族集体的自欺。人们通过这个方式安慰自己,在自我想象中完成对亡人的交待。不管是办理丧葬、烧纸、上香、磕头、做仪式,我们做着这些,心中其实妄念纷飞,内心真正的对亡者有温暖、祝福、祈祷的时刻,停留不了多久。更多的时间,我们对亡者是遗忘、忽视的,即便想着亡者,也通常是在自己的情绪之中,有多少想念是在为他的灵魂的处境考虑的呢?


而这一切,亡者到了中阴身,就会彻底撕开活着时的种种的伪装。他会非常震惊的看到,我这么爱恋、这么挂念的亲人,心念之中竟然没有几秒在想着我,我都死了,他竟然还在想这个!竟然对我这么漠视!然后他会陷入巨大的绝望与悲伤之中。


而我们活着的人却以为亡者什么都不知道,我们还在继续表演着我们的人生。我们遵从着文化与习俗的做法办理丧葬,而那个真实的亲人,他此时的处境,此时的感受,我们的文化与习俗中没有这些。所以不管我们做了多少,又怎么能对他有一点真实的利益呢?


这种“人死如灯灭”的观念带来的文化误区,使我们在亲人死亡时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待。又由于亡者在中阴身中具有读心的神通力,并且他此刻刚刚经历了“四大”分离的痛苦,失去身体,失去一切,来到一个没有身体的世界,他本来就处在一个极度恐慌的状态之中,所以这个时候,他最爱的亲人种种散乱的心念,都给他带来难以想象的伤害。



亲人去世后的前七天,

我们要对自己的心念保持高度观照



我们的父母都非常贪恋孩子,所以他们死亡之后在中阴身时,一定会去看孩子。由于在没有身体的世界里,完全是心的世界。而我们大部分人的心念,根本经不起检视。没有修行和禅定力的普通人,基本不能够控制自己的心,心中的念头是到处飘的,一时想到这,一时想到那,心跑得不知道多快。即使我们做很多善的行为、孝的行为,也都是表面而已,心却很难停留在善念上。


所以在父母死亡后的头七天,我们需要保持对自心的高度警觉,时刻检视自己的心念,是否清净,是否真的在忆念父母。七天之后我们对父母的影响力就比较弱了,因为中阴身阶段时间不长,神识很快就会出现昏昧,在他的业力推动下,投胎进入下一世。


由于普通人的心平时一直习惯于散乱、麻木的状态,缺少定力,所以到亲人离去之时,我们不可能做到在这时能完全镇定和清净下来。那么,我们平时就要去修习自己的心,常怀着对父母的善心和感恩心,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就要尽量多的这样做,才有可能在遭遇父母离世这种大的震荡时保持这种状态。


我们不要等到面临父母离世才去临时抱佛脚,为什么不在父母活着的时候解决这一切呢?为什么不在他们活着的时候修行这一切呢?为什么不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把那些烦恼意识和伤害的种子断除呢?如此清清净净、坦荡光明,才是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


如果是一个佛弟子,我们就要做到,不论父母是生或死,我们都会时刻忆念他们的解脱,勤修善法并为他们回向。当他们在中阴身的时候更是要清净自己的心、觉知自己的心,能够尽可能多做功德回向,让他们在中阴身时更好的转化,自己的心也如水晶般一样的干净、透明,经得起赤裸的面对亲人。



对父母的忠告:

出离执著、悲悯亲人



对于老人来讲,想一想你在中阴身的时候,失去了身体,失去了此生的一切,你已来到鬼道的世界。这一切对你来说是那么陌生,那么孤独,一切都是你自身业力投射的影像,你想见谁你立刻就能见到他,也能够听到他心里的话,如果你那时不能接受真相而陷入自己的执着,就会崩溃。所以你必须在活着时,从此刻就开始学习,让自己清醒过来,放下对今生一切的执着。


当中阴身状态时,亡者依于他的神通,看到亲人的心识与自己所想象的完全不同时,会产生巨大的情绪,这种状况实际上是他的无明。他只想看到他想看到的样子,不接受凡夫众生就是这般自我、妄念纷飞,从来都是如此。他不知道自己和亲人,所有的人只要是凡夫,就从来就是这样。由于他不了解这本来就是真相,相反对于真相与自己的想象之间的巨大差异不能接受,于是产生了执着和嗔恨。而只有依于正道的修行,心得到训练,才能在他死亡的时候,保持觉知和清醒的力量。


我们要了解到,无明的众生很可怜,每个人在无明的状态当中,心都是充满妄念的心。这种无明的习气不仅是今生形成的,还带着过去的恶业、过去的善业、过去的愚痴,它是纷乱交错的一颗心。你想让一个不修行的人去驾驭这样一个多元的心,这么可能?


中阴身的心识会错认为,他阅读到的孩子那充满妄念的心就是孩子的本心,没有修行的人就不了解,孩子无非是一个无法控制自己心念的凡夫,我不能要求孩子一定要对我怎样。你对孩子有这些要求,是因为你对他付出太多。这种特别感、自我付出感,本身就是你的执着。你一直不了解他只是个凡夫,凡夫就是对自己的心念完全没有控制力的,如果他不修行他有什么办法来驾驭那一刻的心?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那种恶业深重的孩子或亲人,平常他就是一个不正常的心,比如对父母怀有嗔恨、怨气。父母死的时候,不可能让他突然变成正常人格。如果作为父母的你,一定要期望他在这个时候拥有正常人的想法,那你就过份要求了,这样你势必伤害到自己。


亲人与亲人的互爱,即使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依于对自我的执着的爱。这种爱是贪爱,并非纯净无私的爱,他对这个爱是要求回报的,是有强烈期待的爱,因此这个爱是很痛苦的。一旦发现真相并非如自己期待的那样,发现自己得不到所希求的回报,就会崩溃。


因此,你要知道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因缘,生命并非只有此生,一切众生都是在六道之中无始无休的流转轮回。对于你无始无尽的生命来说,此生的相遇,仅仅犹如无边无际广大虚空之中的一粒微尘。你与孩子的关系只是这一世的因缘,随着死亡到来,这种因缘就会消散。你要训练自己:对一切的现象,我不陷入,不评价,即便我看到了亲人的各种状态,我也知道那是他的业力驱使。不管我看到什么,我也是悲悯的,用悲悯的心去看你们。如此我便我已经做到我该做到的,我也知道你们只能做到这样。不论你们的真心是怎样一种状态,我都愿你们能够获得解脱。


只有当你平时就能做到这样时,在你处于中阴身的时候,才能让这种心境延续,用菩萨一般的大悲眼目视众生。而不要用那种强烈的期待:你是我的亲人,你就应该怎样怎样的对待我,你就应该如我所期望的那样对待我。


你心中所怀的所有期待,到那个时候,都是你堕落恶道的因,这些都是由你的贪心引发的。这个贪心,包括了希求别人对你的认同,别人对你的接纳,还有执着于一切事物都是按照你的意愿来显现,这就是贪心。越抓就越抓不到,越贪就越贪不得。贪不得就变成嗔,嗔不得就落入愚痴,这就是下堕恶道的因果。


你只要用慈悲心、清净心,就可以不陷入那些特殊的审视和要求。如此你才有可能在中阴身时保持平静,而不被真相惊吓。



对孩子的忠告:

生命的最后守护



对于孩子来讲,即使我们并不是修行人,但知道了这个真相,就会生起对老人死亡的尊重,用谨慎、清净和觉知,来代替散漫、慌乱、麻木等种种妄念。


当父母死亡的时候,或者你最亲的人死亡的时候,你出现的感受,实际上是跟你在他活着的时候怎么对待他有关的。这种感受,或者突兀,或者失落,或者发懵,或者叛逆,或者愤怒,或者满不在乎,如果你会有这些感受,并不是等到他死的时候你才会这样,实际上,你好好的审视一下会发现,就是现在他活着时,你也在这样对待他。这些感受的背后,代表你对父母的麻木、忽视,或是抓取、贪爱,或是嗔恨、抱怨,你会发现,在他活着时你就是这样在对待他。


所以你只有从现在就开始改变,才有可能在父母死亡时避免这些伤害。首先就要养成不管父母是生还是死,是在世还是已故,我们的内心真的要报父母恩,真的要忆念他们的恩德,真心的去祈求他们终究能获得永恒的安乐,从内到外都要这样做,用一颗没有半点杂质的心。


管住自己的心,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需要很大的心力去完成。试着看看我们现在的心,一天24小时之中,有几秒钟是你能觉察到自己心念的?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跟着妄念乱跑。我们对自己的心念全无觉知力,又怎么能做到控制心?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修行,就是因为只能通过修行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能等到父母疾病的时候、死亡的时候,才来解决他们的问题。而是通过修行和回向,每天对父母恩德的忆念,所做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在每一座功课当中,心里面都有父母,都有亲人,都有众生。不是表演出一个孝顺的样子,而是从内到外的完全一致的孝顺。只有这样的一颗心,才真正是一个有信仰、有力量的心,才能够在这个过程,为中阴身的解脱保驾护航。


所以,我们要在亡者中阴期间善于守护自己心,保持一颗清净心。尤其七天之内要高度警觉,时刻检视自己的心念,是否怀着对亡者的善意,而不是沉溺在自己的感受里,更不可忙着为自己的利益打算。象惦记父母的财产、考虑自己的得失之类,是对父母莫大的伤害。同时,依据佛法多做功德并回向给亡者,比如放生、安放玛尼石、转动转经轮、念诵佛号、持诵咒语等等。七天之后可,可以经常做善的回向,也就是祈祷与祝福。

  

愿我们都能够善护自己的心,真心的感念父母的恩德,时刻把父母亲人的此生和来世的利益放在自己心上。能够这样做,对父母和亲人才是最大的帮助,是最好的报恩,这样才能完成对父母生命的最后守护。

(全文完)








來自諸佛的大悲

和法界伏藏的加持的

圓明·大圓正覺悉地茶

看起來喝的是一杯茶

受用的是智慧的甘露

展現的是諸佛的壇城

種下的是成就的因緣

只為

在沉睡中的如母眾生

回歸清淨的本性!


大圓正覺本尊悉地茶,

圓滿您所有願望的甘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