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哪根“经”有问题?

 百科知识大汇集 2017-09-04


大家都知道疱疹性咽峡炎是由一组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但是当一群孩子都接触到病毒的时候,为什么有的孩子发病,而有的孩子就没有发病呢?

比如幼儿园同一个班里的孩子,就算是有关报道疱疹性咽峡炎大爆发的时候,也不是一个班里所有的孩子全都发病。



1
虽因外邪,必先“本气自病”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有言:病虽因于时气,病实成于本气……虽因外邪侵犯,必先“本气自病”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这个病虽然是有“外邪”或“时气”侵犯,但是发病必定是由于你本身先有问题了。


就疱疹性咽峡炎来说,病毒感染算是外邪;它的爆发也有比较明显的时令性,也算是“因于时气”;但是接触到的小朋友有的没事有的发病,这就是由于发病的小朋友“本身先有问题了”。


2
那么到底是我们本身“哪里”先有问题了呢?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症状


发热、咽喉疼痛、咽部疱疹、无食欲、较大孩子可主诉头痛、腹痛、四肢疼痛、恶心、或伴呕吐。


咽部散在性丘疱疹可见于软愕、悬奎垂、扁桃体,但少见于齿龈及颊粘膜


其病变部位及症状与传统医学之“喉痹”、“口疮”等相吻合,但略有不同其特定的部位和症状。


对于口疮等症,传统医学里早有记载,多因“养育过温,心脾积热”,主要在心、脾二经。


心经

我们来看看心经经过的地方(如下图):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从心脏的系带位置出来,向下过膈肌,络于小肠(腹部);


 有一根支脉,从心脏系带部位向上,挟咽喉,而与眼、脑的系带相联系;


 外行主干,从心脏系带上行至肺,出于腋下,然后沿前臂内侧后缘,一直到小指的桡侧外端。




✎ 从心经经过腹部的路线,就知道为什么会腹痛了;


✎ 从心经上挟咽喉,就知道为什么会咽喉疼痛,并且是在咽喉上方出现疱疹,而不是口腔附近;


✎ 从与脑眼联系,就知道为什么会头痛了;


✎ 从外行主干通手臂,就知道为什么会四肢疼痛了(下肢还有脾经);


✎ 心经有热,心火上炎,就知道为什么会发热了。


由此可以看出,疱疹性咽峡炎出现症状的部位,都是心经脉络经过的地方。


病毒感染之前,这条经应该是已经先有问题了的。


脾经

足太阴脾经,上循下肢,经过腹部,通过膈肌,上挟咽,连舍本。


下肢、腹部和咽部也是脾经直接经过的地方。


另外,脾的重要性,已经把大家的耳朵都快磨出茧子了。“脾为后天之本”,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脾有关系。


小儿本身脏腑娇嫩,并且脾常不足,如果脾被“伤”,或者脾本身就比较虚弱,就容易积滞化热。


火(热)性上炎,循经上熏咽喉。





这是本身已经出现了问题,即“本气自病”。


此时如果遇到风寒、风热等侵袭,这类小儿更容易引发感冒等病症;


如果遇到的是相应的柯萨奇病毒,那么他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的几率就要高很多了。


这就是本气自病,易招致外邪。


3
那么心脾是如何积热的呢?


《幼幼集成》里还有一句:“养育过温”。


就是说穿的过暖、吃的过多、过热。


这里说的吃得过热是指热量太高,肥甘厚味太多则热量太高;吃的过多则热量太高;过度喂养形成积滞则化热。


或许你会说孩子吃的并不多,这还看孩子自身的脏腑情况。如果他本身脾胃比较虚弱,你觉得的不多的一点可能已经超出了他脾的运化能力。


再一个穿得过厚过暖,孩子容易出汗,可能一点小风就更加容易感邪……


4
怎么让孩子归于“没事儿”的那一类


体表卫气固密,则不易为外邪侵犯。


如果很大一部分的气血,需要跑到胃里不停的忙于消化食物,体表的防卫就相对薄弱,更容易被外邪所侵犯。


所以其实还是那一句:


少吃一点!

少吃一点!

少吃一点!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却大都不把它当回事儿。

其实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攘外必先安内。

若要外邪来犯时你安然没事儿,必先强大自己。

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就算是外邪致病、病毒感染,也要先从自身开始审视。

毕竟还有那么多人“没事儿”呢。

这恐怕也适用于其他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