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例曲折的鼻出血病例实验诊断过程

 开心100mm05xkw 2017-09-04

一名四岁男性患儿因上感、鼻出血就诊,既往也有不明原因鼻出血史。

血常规:

        血红蛋白轻度降低(118 g/L),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65.6%)、中粒细胞百分比降低(22.3%),余正常。

       

凝血常规:

APTT:55.8秒(Ref:29-42秒),余正常。

 

看起来,APTT延长或许与患儿的出血有关?

 

进一步检查內源凝血因子:

1:10稀释度:  VIII因子99%,IX因子56%,XI因子32%、XII因子23%。

1:20稀释度: VIII因子132%,IX因子71%,XI因子48%、XII因子42%。

 

随稀释度增加,凝血因子活性增高,提示可能存在凝血抑制物,回过头来检测APTT延长纠正试验:

     Rosner指数:18.3 (>15提示存在凝血抑制物,<11提示凝血因子缺乏)

     证实存在凝血抑制物,而不提示凝血因子缺乏。

 

先检测最常见的凝血抑制物——狼疮抗凝物(LAC):

                  DRVVT标准化比值1.3(Ref: <1.2),提示LAC阳性

 

       儿童中LAC阳性多与病毒感染等一过性原因相关。LAC通常与出血无关,除了低凝血酶原血症-狼疮抗凝物综合征(HLAS)这类罕见状况,但该患儿PT正常,不提示HLAS。看起来APTT延长与此例患儿出血并无关系。

 

再进一步检查:

     VWF抗原、活性均正常,XIII因子抗原水平正常。

 

血小板聚集试验:

     最大聚集率(ADP):             48.1%    (Ref:>55%)

                ADP诱导聚集曲线第二相解聚

     最大聚集率(肾上腺素):      15.9%    (Ref:>55%)

     最大聚集率(胶原):             80.6%    (Ref:>55%)

     最大聚集率(花生四烯酸):   75.4%    (Ref:>55%)

     最大聚集率(瑞斯托霉素):   75.1%    (Ref:>55%)

 

       重复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一致,提示血小板释放功能障碍。由于常用的上述五种诱导剂中,ADP与肾上腺素为弱诱聚剂,其他为强诱聚剂,ADP、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不可逆聚集依赖于释放功能的加持。因此在储存池病等情况下,血小板聚集试验通常表现为仅ADP、肾上腺素聚集率降低,且有聚集曲线的解聚。

       该例考虑诊断储存池病,确诊有待进一步血小板释放试验及遗传学检测。

 

       该病例实验诊断过程中,严格检测方法、明确检验路径、理解检测结果及完善检测手段缺一不可。稍有疏漏,报告结果都可能误导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