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在说,魏晋时代堪称是我国书法艺术的觉醒时代,隶书和楷书渐渐形成其独有的体系,前人笔法的日益丰富和人们对书法的不懈追求,都已经逐步形成成熟的书法体系。 而王羲之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导火线,直接引爆了书法史上无与伦比的发展高峰! 而其幼子王献之,也与之一起,为我国整个书法体系提供了成熟的笔法经验。 穿插一个小故事: 因为众人的夸赞,王献之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一天,献之问母亲:“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母亲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母亲又摇摇头。献之急了:“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背后。 献之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添了一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献之仍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母亲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唯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母亲见他骄气已经消尽,鼓励他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他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和父亲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倘若没有这样严格艰苦的训练,恐怕历史上就没有“二王”的出现了。关注盛世九五,更多好料等你来撩。 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搜寻来了王大师的笔法传授,且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