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血剂归脾汤

 学中医书馆 2017-09-05

归 脾 汤  ▲▲▲
〖方源〗《济生方》卷四“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济生方》的作者严用和,字子礼,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咸淳三年(1267年),又撰《济生续方》八卷,亦行于世。二书原本均佚,今有辑佚本存世。
    [组成]白术  当归  白茯苓  黄芪炒  远志  龙眼肉  酸枣仁炒,各一钱(3g)  人参一钱 (6g)  木香五分(1.5g)  甘草炙,三分(1g)
[《内科摘要》作者薜己,号立斋,嘉靖间入北京太医院,久仕于两京太医院,故所阅珍秘医籍甚多,治病以脾胃为本,又重视培补肾阴肾阳,《内科摘要》是其代表作。]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方歌〗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方解]
   ┌ 黄芪 ── 补脾益气
  ┤
   └ 龙眼肉 ── 既补脾气,又养心血
 
   ┌ 人参、白术 ── 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
  ┤
   └ 当归 ── 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补心养血之效
 
   ┌ 茯神、酸枣仁、远志 ── 宁心安神
  ┤
   └ 木香 ── 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
 
   ┌ 炙甘草 ── 补气健脾,调和诸药
   │
 使 ┤ 生姜 ┐
   │   ├ 调和脾胃,以资生化

    本方证因恩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面色萎黄,脾气亏虚则 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上述诸症虽属心脾两虚,却是以脾虚为核心, 气血亏虚为基础。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
   
故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 血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枣调和脾胃,以资化 源。全方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为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之良方。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故张璐说:“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世 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古今名医方论》)
    本方原载宋·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已补此二味,使养血宁神之效尤彰。本方的适应范围,随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有所扩充, 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健忘、怔忡。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增加治疗脾不统血之吐血、下血。明·薛已《内科摘要》增补了治疗惊悸、盗汗、嗜卧少 食、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症。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比较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补脾。
归脾汤以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心脾双补,复二脏生血、统血之职,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 失眠、体倦食少,以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
补中益气汤是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升提,复脾胃升清降浊之能,主治脾胃气虚、气陷之少气懒言、发热及脏 器下垂等。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正体类要》卷下:“跌仆等症,气血损伤;或思虑伤脾,血虚火动,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怠惰嗜卧,怔忡惊悸,自汗,大便不调;或血上下妄行。”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 心,心者,脾之母也。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芪而补气。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症悉除矣。”
    [临床报道]
李氏用归脾汤加减辅助治疗食管癌放化疗毒副作用获较好疗效。对照组采用单纯放化疗,治疗组除放化疗外,辅以归脾汤加 减,从放化疗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1剂,服至化疗结束后2周停用。结果:骨髓抑制情况在Ⅲ、Ⅳ度,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归脾 汤能显著减轻放化疗对骨髓功能的抑制;放化疗组CD3、CD4、NK细胞数目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而归脾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程度明显较对照组 小,说明归脾汤有显著保护或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李卫河,等。归脾汤对食管癌放化疗毒副作用的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0;7(6):68]
    [实验研究]
    归脾汤对三种实验性胃溃疡模型的影响发现:该方对急性应激性溃疡、利血平性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幽门结扎性溃疡无效;对胃液分泌量、胃蛋白酶排出量等 没有明显影响。作者认为该方的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对紊乱的神经系统的调节,使胃的分泌、运动等功能恢复正常,发挥了抑制溃疡形成的作用。 [张仲一,等。归脾汤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天津中医  1995;12(4):28]


主证分析
食少体倦,舌淡,出血证(便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
失眠、健忘 心悸、怔忡

    补血剂中的第三个方─归脾汤。归脾汤的分类,各个教材和参考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把它放在补血剂,也有的放在气血双补。因为它实际上脾气虚,心血虚,而脾气虚能够不生血,所以从关键的这个方的一个立足点,心脾两虚,补脾为主,加上它还能够益气摄血,治疗脾不统血常用。所以这个放在补血。通过益气来生血,代表这种治法方面,补血力量多一点。像过去五版教材,现在这个教材,很多都放在补血剂。上一版之后出来的高级丛书,它是放在气血双补的,也有道理。

    归脾汤所主治的证候是心脾两虚,具体来讲,是脾气虚和心血虚,脾气虚是为主的。心血虚主要反映在不能涵养心神。所以心脾两虚,它体现治法是心脾兼顾。补益心脾,是这个特点。这是主治的第一条,因此在临床表现里边,它会有一组基本的脾气不足的表现,比如食少,四肢无力,体倦乏力,饮食减少,面色萎黄或萎白,舌质淡,这个反应出气虚的特点。至于心血不足,心血不能涵养心神,不能涵养心体,不能涵养心神可以失眠、健忘,这方治疗虚性失眠常用的方;不能涵养心体可以心悸、怔忡。这是心脾两部份最基本的表现。结合起来反映了一种气血两虚,心脾两虚。
    至于出血证,理论上各种气虚不摄血,以脾气虚为主的这类不摄血都可以使用。但在临床上以下部出血为主。便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这类型,脾气虚,脾不统血这个类型的,可以使用。往往出血,血质比较清稀,血色比较暗淡,反复发作,虽然来势不猛,慢性病中间拖时间可以挺长,而且这方也能用于皮下出血紫癜,也可以使用。所以在内科、妇科方面,这个血证也是经常使用的。他的机理就是通过益气为主,益气来固摄,益气摄血,脾不统血,这是归脾汤证两个主治。这两个主治实际上核心是气虚,还是个比较突出的。全方补气力量较大,相对养血力量是第二位的。

    归脾汤是通过益气来达成生血的。气虚以后不固摄才出血。气虚生血不足才血不养心。关系是这样的。所以总体是脾胃气虚。脾失健运,不能生化血液,心血不足。那就造成心神失养,心体失养。脾胃气虚以后,脾不统血,造成这类出血。

功用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益气为主)
健脾比较突出的,后来用这方改造,比如用于脾不统血这一类,可以比这类养心安神的就不用,然后增加一些止血的药物。也体现出这灵活运用当中,这个方自身还是以补气为主的。

方解

人参 四君子汤+黄耆
人参黄耆同用,补脾肺之气,补气生血
黄耆
白术
茯苓(茯神)
当归 补血为主
龙眼肉也能养心
龙眼肉
酸枣仁 酸收,常用安神定志的组合
酸枣仁也能养(肝)血
远志
木香 疏通气机
使 生姜 调和气血,调和脾胃
大枣
甘草 调和药性
帮助参、耆、术益气补脾

归脾汤以四君子汤为基础。用来补气加黄耆。四君子汤加黄耆是以往配方当中,补脾肺之气一个常用组合。茯苓可改为茯神。后来也些书里载的归脾汤用的茯神,原方用的是茯苓。

臣药可分为两组,体现了养血安神为主的。

木香,有些方论里谈,认为木香可以去掉,认为木香行气力量较强,比较燥,一般这个方里少用,用要用,有些认为配木香尤妙,尤其好。是由于全方发挥作用,应该说疗程比较长,作用慢性疾病,所以用人参、黄耆、白术这类,当归使用时间长,可以有温燥的特点,或者壅滞的特点,所以方里用点少量木香来疏通气机,并不是要它来行气止痛。疏通气机主要是全方可以补而不滞。带有通补的特点。

归脾汤体现一种时方,照顾的面很宽,各个方面都照顾到了。成为一个常用方了。临床上很多治慢性疾患都用丸剂。归脾丸,人参归脾丸,历来这几十年,过去药厂传统都生产这个药。

配伍特点
    心脾同治,重点补脾。
    气血并补,补气为主。
    补气养血方中佐以木香,补而不滞。


运用
辨证要点
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
    心悸失眠,体倦食少这两个反映心脾两虚,心脾同病,气血不足。便血崩漏是反映的出血。气虚不摄血的出血。舌淡,脉细弱是反映出一般气血不足的佐证。

随证加减
    崩漏下血偏寒者,加艾叶炭,炮姜炭;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皮下出血,加紫草、仙鹤草,重用大枣或加花生衣。
    若用于再障,加阿胶、肉苁蓉、补骨脂。用于贫血,可加熟地。

临床应用
这里提供了一个关于血证的常用配伍药物。因为崩漏偏寒的,气虚基础上,阳气不足的偏寒证,那就要增加温涩的力量。炮姜炭、艾叶炭都偏温,有温涩,增加温涩止血的作用。偏热的,要用寒凉凉涩的方法。加生地炭,棕榈炭,以及阿胶珠是既能养血,又能止血的。阿胶炒珠,它可以少滋腻。

    至于像血小板减少这种紫癜,皮下出血,可以加紫草、仙鹤草一类,这类既能够凉血,或收涩止血,又不留瘀。民间的,或者想办法,大枣或花生衣也是常用来止血的。
    再障很多都涉及到肾,要用除了阿胶可以滋肾,同时能止血,肉苁蓉、补骨脂这类往往用来温肾,增加温肾补精的作用。

    出血,归脾汤仅仅是中医常用治疗失血,治疗心脾两虚,治疗血虚证的一个方。只能说治疗血虚一个方面。所以从血液的生化来讲,应该说是涉及到多个方面,临床上不能够育到血虚就用它。归脾汤一类是用得多。也不能说是绝大多数都去用它。

    整个血虚的治法,涉及到血的,中医对血的生化的认识,除了直接补血,以四物汤为主的这类,并不是典型的补血方法。归脾汤,益气补血的,是用得比较广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补肾的,填精补髓的方法,也是用得较多的。而且针对的这类血虚证,在临床相对难治一些。像再障一类的,那更复杂。这一类在《内经》里,它已经讲到一些,这个肾精肝血转换,精血同源。它认为血液的完整生化过程,五脏都涉及到。认定脾肺是生血的一种基础物质,形成一个基础物质,如果脾肺气虚,气不生血,“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受气取汁,脾肺这生化来源了,这个不足,当然会血虚,这类用健脾益气生血方法,另外它认为,还有一个是这些材料是在哪里变成血的?“奉心化赤”,这个心是哪里的心,所以按照《内经》的描述,“血者,神气也”,而且这一基础物质运行,要经过从大的经脉到络脉到孙脉,通过节之交,气血论里说通过节之交,通过气穴,穴位都是在关节交会地方很多,它就是节之交,进入骨髓,骨髓里边呢,它把先后天的东西结合起来,“五谷之津液”,那是后天脾肺产生的基础物质,“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下流于阴股反映出在肾。
    那就是说最后有个肾脏的经和脾肺的,以五谷津液提法这个代表结合在一起,内渗入于骨空,《内经》里谈这个过程,就是说以这对基本物质,应该说是脾肺肾,先后天生化系统提供的。
    而这火呢,很多医家认为,“奉心化赤”,是心,这火是命门之火,热力来源。由此产生了治疗血虚,特别像再障一类比较困难的。要涉及到温肾阳的方法。要涉及到填精补髓的方法,要涉及到疏通肝血,肝藏血,肝调节系统,这些材料不能正常运输,也就不能够奉心化赤。所以涉及到活血以生血,活血化瘀,这样的生血方法。那都是近几十年来研究再障治法里,对治法的功效扩展,就形成了一些治法类型,所以,我看很多文章没有整理过,《内经》里边它有一种血液生化的一个比较复杂的机理。涉及到各脏。如果针对这一环节,可以开拓一些新的综合的一种治疗方法。这意思说明,归脾汤能够治疗血虚,治疗一类。就是说血虚产生的物质基础不足,治疗以脾胃为中心,这个方法。

至于用归脾汤治疗的脾不统血呢,我们在运用这类方的时候,也发现了一些,就是说脾不统血,和肝不藏血之间的一个辨证关系。有些顽固病人,你光是用脾不统血角度去,还不见得好,好好坏坏不能彻底收工。所以有的时候也是一种灵感,或者不得已而为之才采取的这个,针对脾不统血的治法,和针对肝不藏血的治法结合起来。

    有过这样的病例,一个高中女生,不断的牙龈出血,六年,家里也说不清哪天开始,就说那段时间老感冒,后来就牙龈出血。牙龈出血量挺多。因为白天顺着流,就咽下去,晚上睡觉就流出来,和口水流出来形成那个被头上就淡红的一片。到处找医生看,好一些,但是经常流,还是流,量少了,颜色淡,当然因为有很多口水和在一起。他们很多处方,都看过了。所以当时请他们问那个实习医院的医生,分一下,以那些处方,当地的,地区的,省里的,有哪些?一般都是当时开的处方,像归脾汤,这类用得很多,完整的归脾汤,或者归脾丸,很多;黄土汤还少,凉血方面的,连十灰散这类都用过。所以对清热凉血一类的,是考虑的肝不藏血,归脾汤、黄土汤一类是考虑的脾不统血。两个看起来,用药一个温,一个凉,从作用的治法机里相差很大,但是看那方堆在那一起,就这两大用法。中间加一些收涩止血。这类病人,当然长期由于失血,经常头昏,记忆力各方面都受影响。面色,口唇,舌质颜色都偏淡了。那一看这个,首先考虑肯定是归脾汤。但是大家坐下来想,因为当时病案有些当面要讨论,我说你们用那么多归脾汤,好好坏坏解决不了,我再开个归脾汤,就是有效,也不会持久,还是走老路。那就想个新的路子。新路子就考虑,自己脑子在想,考虑这个脾不统血基础上,可不可能包括肝不藏血的继发病机,脾不统血,长期的失血,阴血不足,肝藏血也会不足。肝藏血不足,那它的阴阳失去平衡,肝这个脏,特别强调阴阳平衡,失去平衡就会造成肝旺,那这时候疏泄太过,整体的脾不统血基础上,产生内含有继发肝不藏血的因素。
    所以当时我就想说,把这两类方结合起来行不行?我们就讨论到这脾不统血,肝不藏血的关系,那要弄一个涉及到凉血止血方的话,应该怎么想呢?我过去很喜欢用这个,像治便血的槐花散这类配伍,配得相当好,不是单纯的凉血。在止血方面,又结合到像调气,结合到疏风实际上是疏肝的意思。这样子,荆芥,后来我也不说用什么方,我说几个药,前面开归脾汤,龙眼肉,枣仁这类可以不要,换几个药,养心安神的不要。加什么呢?白茅根,侧柏叶,荆芥,枳壳。他一听,有点像这个,我说先写上,凑的方,不是个方,为什么?如果说他们一看告诉她槐花散里把槐花(当然不是槐花散加减方,是另组新方了),思路是用的槐花散里的槐花,换成白茅根。适合于治上的。小量的枳壳,有一些降气作用。你上部在出血,降气,也可以引血下行,那不教他们说,为了我怕你们说这是槐花散结构。那学生的家长,他们说这治便血用来治这个,本来牙龈出血,怎么用便血的药呢?
    结果用这个方,后来都是当地医院的医生观察,因为我们在那里一两个礼拜,吃了后来比较好,她能够达到还有出血现象,但是就不是天天有了。早上起来被子比较干净了,明显比较少。而且有时候看起来,牙龈那里出来淡红色有一层,流出来明显少。就继续用这个,后来当然阿胶,什么也都加进去,以后一共用了半年多,基本上控制,体质差一些。追踪大概是一年,追踪一年,后来平时调理还是归脾丸一类,但控制的那一段是配了凉血止血的。
    所以肝不藏血,脾不统血两者,应该说中医的很多基础病机,看起来对立的,它可以彼此有继发,就要用前面讲的对月经机制里边,闭藏疏泄的关系。像滑胎治法里你是抓闭藏问题,还是抓它是疏泄太过的问题呢?这也就是说,不能把这一最基础病机看做病人得的都是单打一这样来治疗。有些是比较复杂的。后面涉及到像这一类的,双向调节的方法,很多方里都体现到的。这个学生后来是怎么知道她一直比较好了呢?那是大概一年后,写信来,说现在读书也很正常,生活也正常,基本不出血,很感谢。而且由此喜欢中医。因为那时候高中要毕业,她说想考中医学院,能不能跟着学中医。后来我们回信,现在都是要高考统一的,你分数只要够了呢,那绝对可以,也收你了。分数不够,我们也不能跟师学徒这样带徒弟。后来因为那个县里有我们教学医院,她经常要去开药了,听说,考试没考上,当然这个就中断连系了。

这类方法,那医院后来凉血止血和益气摄血组成一个协定处方的观察,以这种益气摄血为主,凉血止血、收摄止血为辅,构成一个方,用于出血日久,反复不愈的。他们一直有些就在用这个方法了。

============================================
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均有补血作用,主治血虚诸证。

四物汤为补血的常用方,也是妇女调经的基本方,功能补血活血,适用于营血虚滞,冲任虚损,月经不调,痛经等证;
当归补血汤重在补气生血,常用于劳倦内伤,血虚发热之证;

归脾汤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为主,善治心脾气血两虚和脾不统血之证。

血液在脉中循环,远达肢体的末端,在内滋养脏腑

血的作用:相当于公路,负责运输,从各个地方脏器带来的养分输送到全身供人体所用,它把在正常生理活动中,产生的这些废物带出来,这就是动脉血和静脉血。血是构成人体的一个生命活动的一个基本物质。主要功能两方面:一个营养;一个滋润=滋阴,制约阳气)

血液生成有几方面的作用:有先天肾经的作用;有后天脾化成的精气,把这些营养输布到全身,狭义的血是负责运输功能的血液、血蛋白;广义的血指血液带动的这些营养物质。有他血行走之道,叫血脉。

血分成四类

一、=,血液的血分不良,比如红蛋白、白蛋白不足,能带动交换的这些基础细胞不足,这是虚症。对应补血

二、血瘀:气机受阻不能很好的推动血液的交换与循环。对应:疏肝理气、破血化淤

三、燥:血分燥热=液里面的负氧状态,营养过多了,糖过多=高血糖、高血脂,这是实症。对应:凉血、清脂,泄。用白芍、瓜萎、蒜片、蟹白

四、阴虚导致不能养血,脏器有问题导致血液功能的变化,比如肝阴虚损=不能储血,肝是储血的血海,不能充分的储血、迫血妄行,扰动心神,出现失眠多梦。对应:滋阴养血用地黄、桑葚、枸杞(这些中药是滋补肝肾之阴,不是补血)

 

四物汤:当归、川芎、地黄、白芍

当归、川芎:偏燥热

川芎:动的;地黄:主静、主沉、性凉;两者一动一静、一热一凉

白芍凉血

第一贫血情况:当归君药,川芎推动它的作用;地黄为臣药

第二血燥、血热情况:地黄君药15当归臣药5-6,川芎也燥,用量也要小

第三肝阴虚情况:即肝阳过亢,白芍君药(柔肝理气),

第四血瘀情况:重用白芍、川芎让它行血

血虚主要症状

1:气血不荣、面白无华、舌质淡白(苍:干涩,古人形容刮骨之色,叫白如刮骨,它是没有光泽的。)

2:爪甲不荣=肝血虚,肝主筋、爪为筋余,当手的指甲有棱起,有裂纹或者干脆易析,这是因为血不养筋了)

3:头晕(指血虚的虚症,血供不上来,眼前有点发黑。很多人会把头晕理解成头痛,其实头痛往往是实症或突然大脑一下觉得供血非常充足就晕掉了,大脑一片空白或失去理智,这是实症)、眼花(视力减退,血不养目,如两目干涩,这是很典型的。)

4:两目干涩:有阴血亏少,血不上济的问题;也有血分过燥、血分过热,血脂高或血糖高,血液热,烧灼双目,也有干和涩的感觉,甚至有时有一种眼皮和眼球之间的磨砂感

5:心悸:感觉悸动(=正常心脏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不会突然出现这种没规律的震颤,这是因为血液亏少或瘀滞造成的心脏跟不上节奏,会造成突然的心悸。大家有过喝酸奶的经历,当喝到底时,如奶液不足时,出现那种突突突。阴血不能养心就出现这种突然的悸动)

6:手中发麻(不是发凉=阳虚。发麻是供血到不了末端了,当然也分气虚还是血虚,通常这样,中国有个词叫麻木不仁,中医解释分别代表人的几种不同的状态,第一:麻=供血不足;第二:气=气推不动血,气过不去,觉得木,僵涩。这叫麻木,是气不足和血不足;第三:不仁=没感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即天地会按照自己的规律来行事,该发大水发大水,该地震地震,该有冰雹有冰雹,该有台风有台风,它对人的生存没有感觉,无论山川大河还有人的生命它都无所谓。肢体不仁,肢体没感觉,神经坏死了。麻木还好办,调养气血;不仁就没办法了,不仁是一种非常深度的气血亏虚、不能养肢节末端这样一种严重的病态

7:多梦、健忘、神疲(多梦=肝阴虚损,血不归肝,导致血液外流。肝:储血之海,充满弹性的海绵质的一个纤维体,当饮酒过渡或因为气淤导致肝的硬化,肝过热导致这种硬化,让它没弹性了或 因为血脂过高,脂肪肝阻住了这些海绵体里的小孔,让血液在休眠时不能充分回流和储藏有肝的脏器里,结果血就会自己妄行,一旦妄行就容易上冲于顶,让你多梦,甚至恶梦、梦魇,这是肝阴虚损,血不归肝)

8:月经量少、颜色淡、闭经,也是血海不足,不能够储存足够多的经血导致这种经血无源

血虚有兼症血虚会生风(血不养肝,血是肝阴的一部分,血虚生风,肝郁风动,变成它的气血两虚,)

肝阴不足代茶饮:香根茶可以长期服用

成分:佛手、香橼、葛根、玉竹

葛根:柔肝最好,而且清血脂也非常好

玉竹:滋上焦之阴

功能:解忧理气、舒肝养肝,滋肝阴

代茶饮:山精茶

成分:黑芝麻、黑枣、酒黄精、酒龙眼、决明子、砂仁儿

砂仁儿:宽脾胃,与黄精伴炒或熟地伴炒是很好制约黄精、熟地这类滋腻东西佐治和使药

功能:补肾精、养肾阴、养血、滋肝阴



驴胶补血冲剂
组 成:阿胶216g,黄芪180g,党参180g,熟地黄120g,白术90g,当归60g。
方 解:本方由6味药组成。本方用治久病体衰,气血亏虚所致诸症以及妇女血虚、经闭、经少属气血不足者。方中以阿胶补血为君药。臣以黄芪、党参、白术补中益气,熟地、当归养血和血。全方滋阴补血,健脾益气,调经养血。
制备方法: 以上六味,取当归、白术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备用,残渣与黄芪、党参、熟地黄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0(75-80℃)的清膏,冷却后,加乙醇使含醇量为50-55%,搅匀,冷却,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 密度为1.25,备用,阿胶粉碎成细粉,与蔗糖粉1800g混匀,加入上述浓缩液、蒸馏液,混匀,制成颗粒,干燥,过筛,制成2000g,即得。
功能主治:滋阴补血,健脾益气,调经活血,用于久病体虚,血亏气虚,对产后,手术后失血过多,贫血及肿瘤病人化疗后白血球减少等症有显著功效,有迅速提高人体血色素及白细胞的作用。
用法及用量:每日早晚服食两次,每次1包,开水冲服,30天为一个疗程,长期服用效果更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