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症忌宜1

 学中医书馆 2017-09-05
清 陈三山

风症 诸暴强直,支痛软戾,里急筋缩,皆属于风。真中风猝僵仆,口噤不言,不省人事,如遗尿直视,口开手撒,汗出如珠,属不治证。西北高寒之地有此,东南无之。
忌破气,下,吐,苦寒,酸敛,诸药俱录后。
宜辛甘发散,峻补真气。
桂枝 附子 甘草 独活 羌活 天麻 麻黄 防风 芎 细辛 本 牛黄 辛夷 白芷 蔓荆实 牡荆实 人参 黄耆
有痰加竹沥、南星、半夏、姜汁。

类中风 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口噤不言,四肢不举,痰涎壅盛,昏瞀不省人事。
忌汗,吐,下,大忌破气,温热,苦寒,及一切治风湿辛燥发散,并开窍走真气行血
诸药,慎勿犯之,犯之则轻必重,重必毙。
麝香 苏合香 檀香 龙脑香 安息香
余忌药俱录后。
宜滋补,阳虚者补气,阴虚者补血,阴阳两虚则气血双补,兼宜清热降气豁痰,及保脾胃。
天门冬(脾胃薄弱者勿多用) 麦门冬 荆沥 苏子 栝蒌根 枇杷叶 贝母 霞天膏 橘红 甘草 竹沥 童便 梨汁 黄柏

次益血于前药中,加胡麻仁 石斛 生地黄 牛膝 薯蓣 五味子 甘菊花 丹参 枸杞子 竹叶 鳖甲 菟丝子 何首乌 木瓜 山茱萸 芍药 远志 白蒺藜 酸枣仁 青蒿 栝蒌仁 沙参 茯苓 巴戟天 柏子仁 人参 车前子 茯神 羚羊角
如便闭加肉苁蓉、当归,倍麻仁,兼气虚加人参、黄耆,有肺热者,勿入人参。

感冒风寒 俗名伤风其症或头疼身热,轻者则两鼻必塞,兼流清涕,必恶风寒,或声重或声哑,甚者痰壅气喘咳嗽。
忌补气,酸敛,闭气,诸药录后。
宜发散,辛甘,温。
芎 细辛 本 防风 甘草 荆芥 白芷 前胡 桔梗 紫苏 薄荷 杏仁

伤风热
忌同感冒风寒。
宜辛寒,甘寒,发散。
石膏 知母 甘草 竹叶 麦冬 前胡 桔梗 薄荷 葛根 桑白
久而不愈者属虚,阳虚者加人参、黄耆,阴虚者加五味、地黄,倍麦冬、白芍。

寒症诸病 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 瘕疝坚痞,腹满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凡中寒必本于阳虚。
忌破气,苦寒,下,苦寒,辛寒 诸药录后。
宜补气,散寒,辛甘,温热,轻者解表,重者温补。
桂枝 干姜 麻黄 人参 附子 黄耆 伤寒冬月即病,宜从仲景法。

暑症诸病 喘呕暴注下迫,霍乱转筋,身热瞀郁,小便浊赤,皆属于暑。
忌破气,升,复忌下,湿润,辛温,辛燥,热散,闭气,热,诸药录后。
宜清暑益气,健脾,甘寒,苦温,辛寒,酸寒,苦寒。
黄连 香薷 葛根 石膏 知母 甘草 人参 黄耆 白术 扁豆 神曲 橘皮 茯苓 木瓜 麦门 五味 白芍 白梅 乌梅
大约用清暑益气汤、香薷饮、生脉散。凡病暑之人,其气必虚,暑伤气,无气以动,故当补气为本。惟肺热多火者,忌参、术。

中暑 猝昏晕,急以童便入即省。
忌宜俱同暑。
又方用丝瓜叶一片,白盐梅肉一枚,并取核中仁,共研如泥,新汲水调灌立瘥,兼治中暑霍乱如神。

太阳病中
忌同暑。
宜人参白虎汤。有肺病不能服参者,用竹叶石膏汤。脾胃作泻者,水调六一散。

霍乱 见胃虚条内。
忌宜俱同暑。

疰夏 繇于脾胃薄弱,胃家有湿热,及留饮所致。
忌同前。
宜益气健脾,酸寒,苦寒,淡渗。
人参 半夏 白术 橘皮 茯苓 扁豆 白芍 木瓜 泽泻 兼服生脉散

湿症 诸痉强直,积饮痞膈中满,霍乱吐下,体重 肿,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属于湿。经云∶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故其病筋骨疼痛,腰重痛,不可转侧,身 重四肢不利。湿在上,病呕吐头重胸满。湿在中,腹胀中满泄泻。湿在下,足腔跗肿,脚气疮久不愈。
忌湿润,甘,咸,诸药录后。
宜散,渗泄,燥,辛,苦。
木瓜 薏苡 苍术 石斛 萆 石菖蒲 茯苓
佐以防风、葛根,寒湿加半夏、五加皮,风湿加独活,湿热加黄柏、车前子、木通,甚者汉防己。

脚气 繇于湿热。
忌温燥,湿热,补气,复忌破气,升,诸药录后。
宜清热,除湿,利小便,甘平,酸寒,苦寒,辛温,淡渗。
黄柏 石斛 麦门冬 木瓜 茯苓 石菖蒲 木通 泽泻 薏苡仁 萆 防己 车前子

燥症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角弓反张,筋挛急不舒,舌强不能言,二便闭涩,口渴口干,舌苦,皮肤皴揭,毛发脆折,津液不生,血枯胃槁,以致饮食不化,噎膈吐食。
忌升散,破气,下,辛燥,大热,温,药录后。
宜润,益血,辛,甘寒,酸寒,咸寒,有热症者,宜兼清热。
当归 地黄 麦门冬 人乳 牛乳 肉苁蓉 酥 蜜 甘菊花 胡桃 麻仁 柏子仁 人参 胡麻 天门冬 松实 蔗浆 五味子 白芍 枣仁 芦根汁 梨汁 韭汁 童便 佐以姜汁

火症 诸热瞀,暴喑冒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 肿疼酸,气逆上冲,禁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疡,喉痹耳鸣及聋,呕涌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暴病暴死,皆属于火。
忌补敛,升发,闭气,辛燥,温热,诸药录后。
宜降折,下,咸寒,苦寒,辛寒,甘寒。
大黄 童便 芒硝 黄芩 黄连 黄柏 连翘 石膏 山栀 玄参 甘草 知母 天冬 麦冬 生地 蓝汁
虚者宜甘寒咸寒以滋水,不宜用苦寒伤胃。

猝眩仆 九窍流血,多不治
忌同火。
宜童便、盐汤、竹沥、蓝汁、梨汁、生犀角汁。

猝心痛
忌同火。
宜山栀 白芍药 玄胡索 生甘草 盐汤 苏子

目暴赤肿痛甚 见肝实条内
忌宜俱同。

二便忽闭 以利小便为先。
忌同火。
宜降润,苦寒,甘寒,辛寒,利窍。
大黄 苏子 生蜜 麻仁 桃仁 石膏 知母 天冬 麦冬 黄芩 山栀 滑石 泽泻 猪苓 车前 木通

头面赤肿
忌同火。
宜清热解毒,发散,苦寒,辛寒,甘寒,咸寒。
甘菊花 鼠粘子 连翘 荆芥 薄荷 蝉蜕 大黄 玄参 石膏 知母 竹叶 童便 生甘草

忽大渴思冰水
忌同火。
宜润,生津液,辛寒,甘寒,咸寒。
石膏 知母 玄参 麦冬 竹叶 栝蒌根 梨汁 蔗浆 童便 凉水 冰 五味子

口干舌苦
忌宜俱同火。

暴喑
忌同火。
宜降气,发音声,苦,苦寒,辛凉,咸寒。
苏子 枇杷叶 贝母 桔梗 百部 竹沥 梨汁 天门冬 甘草 薄荷 玄参 童便 麦冬 桑白皮

暴注
忌同火。
宜利水,苦寒,酸寒。
茯苓 黄连 黄芩 白芍药 生甘草 葛根 滑石 木通
虚者加人参、白扁豆、莲肉。

躁扰狂越,骂詈惊骇
忌同火。
宜清镇,苦寒,辛寒,咸寒。
丹砂 牛黄 黄连 黄芩 山栀 滑石 石膏 知母 童便
大便闭者加大黄下之,不行加芒硝。

禁栗如丧神守
忌同火。
宜同躁扰狂越。

气逆冲上
忌同火。
宜降气,酸敛,甘寒,苦寒,咸寒。
苏子 枇杷叶 橘红 五味子 石斛 番降香 黄柏 山茱萸 牛膝 白芍药 童便 桑白皮 麦冬

[mào] 目眩,眼花:~病(头目晕眩的病症)
忌同火。
宜清热和肝,酸寒,苦寒,辛寒,甘寒。
白芍药 生甘草 竹叶 玄参 黄连 生地黄 甘菊花 麦门冬 知母 石膏
以上忌宜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外症,下乃阴阳五脏六腑里虚实内症之忌宜也。

阳虚 即真气虚,其证恶寒,或发热自汗,汗多亡阳,阳虚不发热,单恶寒者居多。
忌破气,降泄,利水,苦寒,又忌辛热发散。
青皮 枳壳 浓朴 牵牛 槟榔(以上破气)
大黄 石膏 山栀 知母 天冬 生地 栝蒌(以上降泄)
泽泻 木通 瞿麦 汉防己 海金沙 葶苈 猪苓 滑石(以上利水)
黄芩 黄连 黄柏 玄参 槐花(以上苦寒)
芍药 乌梅 醋(以上酸)
麻黄 羌活 独活 前胡 防风 荆芥 吴茱萸(以上辛热发散)

宜补,甘,温,热。 人参 黄耆 二术 炙草 当归 桂 淫羊藿 附子 仙茅 鹿茸 羊肉 补骨脂 巴戟天

阴虚 即精血虚,其证为咳嗽多痰,吐血咯血嗽血,鼻衄齿衄,盗汗自汗,发热寒 热潮热,骨乏无力,不眠气急,腰背痛。
忌补气,复忌破气,燥热辛温,又忌大寒大苦伤胃,并升提发散,利水。
人参 黄耆 二术(以上补气)
南星 半夏 附子 官桂 桂枝 仙茅 鹿茸 干姜 丁香 胡椒 乌头 火酒 吴萸 乌药 生姜(以上燥热辛温)
山栀 黄芩 黄连 大黄 芒硝 玄明粉(以上大寒 大苦伤胃)
麻黄 升麻 柴胡 羌活 独活 本 川芎 防风(以上升提发热)
破气利水药录后。
宜生精补血,兼清虚热,敛摄,酸寒,甘寒,甘平,咸寒,略兼苦寒。
地黄 柏仁 人乳 沙苑蒺藜 枸杞子 牛膝 麋角胶 阿胶 酸枣仁 沙参 石斛 白芍药 山 茱萸 远志 地骨皮 薯蓣 续断 车前子 五味子 鳖甲 麦门冬 黄柏 知母 牡丹皮

表虚 其证自汗恶风,洒淅寒,喜就温暖,脉浮无力。
忌破气,升发,辛热。
麻黄 升麻 防风 柴胡 羌活 独活 前胡 干葛 紫苏 薄荷 白芷 生姜 荆芥(以上升发)
吴萸 桂枝(表虚而中寒者不忌) 干姜(以上辛热) 破气药见后。
宜补敛,益气实表,甘,酸。
人参 黄耆 芍药 甘草 桂枝(有热者勿用) 五味子

里虚 其证洞泄,或完谷不化,心腹痛,按之即止,或腹胀,或伤寒,下后痞满。
忌破气,下,苦寒。
大黄 芒硝 玄明粉 牵牛(已上下) 黄芩 黄连 山栀 天门冬 防己 知母(上苦寒) 破气药录后。
宜温补,甘,佐以辛热。
人参 术 炙甘草 大枣 糯米 肉桂 附子(有热者勿用) 干姜

阳实 即表邪热盛,其证头痛寒热,遍身骨痛无力。
忌补敛,下,大热。
黄耆 人参 二术 桂枝 芍药 五味 醋 米面食 猪羊犬(以上补敛) 附子 胡椒 干姜 肉桂 蒜 吴茱萸(以上大热) 下药录后。
宜辛寒发散,天寒略加辛热辛温佐之。
石膏 知母 葛根 麦冬 前胡 柴胡 黄芩 紫苏 薄荷 升麻 防风 葱白 荆芥 羌活 麻黄(冬月可用春夏忌之)

阴实 即里实,外感证属邪热内结者,其证胸腹硬痛,手不可近,大便七八日不行,或挟热下痢。
忌辛温发散,补敛,药见上。
宜下,苦寒,咸寒,甘辛。
大黄 浓朴 枳实 滑石 山栀 黄芩 黄连 蓝 茵陈 芒硝 桃仁

阳厥 即热厥,其证四肢厥逆,身热面赤,唇燥大渴,口干舌苦,目闭或不闭,小便赤涩短少,大便燥结,不省人事。
忌升发,补敛,燥热辛温,诸药俱录后。
宜下,清热,甘寒,苦寒,咸寒。
大黄 芒硝 石膏 黄芩 黄连 山栀 知母 童便
如挟虚有痰者,宜麦门冬、竹沥、芦根汁、梨汁、牛黄、童便,如妇人热入血室,因而厥者,药中以童便为君,加赤芍药、生地黄、牛膝、牡丹皮、桃仁,甚者大便结燥,加大黄、芒硝下之,通即止,勿尽剂。

阴厥 即寒厥,其证四肢厥逆,身冷面青,蜷卧,手指爪青黯,腹痛大便溏,或完 谷不化,小便自利,不渴,不省人事。
忌下,破气,苦寒,咸寒,酸寒。
食盐 童便(以上咸寒) 芍药 醋(以上酸寒)下破气苦寒药录后。
宜补气,温中,甘温,辛热。
人参 干姜 附子 桂 吴茱萸

上盛下虚 属阳盛阴虚。
忌升散,下,助阳补气,复忌破气,燥热辛。
宜降,益阴,甘寒,酸寒,佐以咸寒,苦寒。
苏子 生地 沙参 牛膝 枇杷叶 枸杞子 麦冬 天冬 白芍 玄参 山茱萸 五味子 黄柏 童便

心虚 (八证)
忌升发,破气,苦寒,辛燥,大热,诸药录后。
宜补血,甘温,酸敛,佐以咸寒,镇坠。
生地黄 龙眼肉 人参 石斛 丹参 茯神 炙甘草 酸枣仁 五味 柏仁 远志 炒盐

癫痫惊邪 属心气虚,兼有热痰。
忌同上。
宜清热豁痰,合心虚加麦门冬 犀角 羚羊角 竹沥 天竺黄 牛黄 胆星 贝母 琥珀 金箔

心烦不得眠 属心血虚有热
忌同上。
宜养阴血清热,加白芍药 玄参 黄连 淡竹叶 沙参

怔忡 心澹澹动,盗汗属心血虚,汗者心之液也。
忌同上。
宜补敛清热,合心虚加当归 黄耆 芍药 黄芩 黄柏

伏梁 属心经气血虚,以致邪留不去。
忌破血,汗,下。
三棱 蓬莪 姜黄 虻虫 红蓝花 水蛭 桃仁(以上破血) 诸药录后。
宜活血,凉血,散热通结,辛咸。
当归 乳香 五灵脂 没药 赤芍药 郁金 远志 菖蒲 玄胡索 茯神 参用东垣伏梁丸治之。

肝虚 (十证)
忌收敛,破气,苦寒,下,诸药录后。
宜辛散,甘缓。
当归 陈皮 生姜 地黄 甘菊 甘草 胡麻 谷精草 决明子 刺蒺藜
因郁而虚者加细辛、缩砂密、沉水香、川芎、香附。

转筋 属血虚
忌下,复忌升,燥热,闭气,苦寒,破气。
二术 黄耆 银杏 猪脂 羊肉 面(以上闭气)
宜酸,辛,甘平。
木瓜 牛膝 当归身 石斛 续断 陈皮 芍药 炙草 缩砂密

目昏目光短肝血虚,及肾水真阴不足
忌破气,升,燥热,诸药录后。
宜补肝兼滋肾,甘温益血,甘寒除热。
甘枸杞 生地黄 甘菊花 沙苑蒺藜 谷精草 五味子 决明子 天门冬 麦门冬

目翳肝热,兼肾水不足
忌破气,升,燥热,苦寒,诸药录后。
宜补肝血,除热,退翳。
甘菊花 生地黄 决明子 石决明 沙苑蒺藜 羚羊角 犀角 黄连 伏翼粪 木贼 谷精草
密蒙花 人爪 蝉蜕 石蟹 真珠 琥珀

亡血过多 角弓反张,或小腹连阴作痛,属肝血虚有热。
忌同肝血虚。
宜补血清热,甘寒,甘温,酸寒,咸寒,辛润。
当归 生地黄 白芍药 炙草 牛膝 麦冬 童便 牡丹皮 甘菊花
有汗加人参、黄耆 、枣仁、五味子。

偏头痛 属血虚,肝家有热不急治,久之必损目。
忌同目昏。
宜养血,清虚热,甘寒,酸寒,辛寒。
生地黄 天门冬 甘菊花 白芍药 当归 川芍 乌梅 炙甘草 土茯苓 金银藤 黑豆
有火实者加黄连(酒炒) 大黄(酒蒸) 芎 石膏 雨前茶。

目黑暗眩晕 属血虚,兼肾水真阴不足。
忌同上。
宜养血补肝,清热,甘寒,甘平,酸寒,苦寒。
生地黄 枸杞子 甘菊花 五味子 白蒺藜 当归 薯蓣 甘草 山茱萸 白芍药 天门冬 黄柏

肥气 属气血两虚,肝气不和,逆气与瘀血相并而成
忌同上苦寒。
宜和肝散结气,兼行气血凝滞,甘温,甘平。
川芎 当归 沉香 干姜 肉桂 橘皮 红花 郁金 玄胡索 赤芍药 香附 山楂 红曲 砂仁
参用东垣肥气丸治之。

脾虚 (十二证)
忌下,降泄,破气,苦寒,诸药录后。
宜甘温,佐以辛香,酸平。
人参 大枣 黄耆 薯蓣 炙甘草 白茯苓 莲肉 橘红 薷香 木瓜 白扁豆 白豆蔻 白芍 枣仁

饮食劳倦伤脾 发热,或饮食不消化,补药中加麦 、谷 。
忌破气,消导克伐,苦寒,复忌燥。
草果 枳实 槟榔 蓬莪 三棱
宜补中益气,甘温,升,酸。
人参 黄耆 术 炙甘草 大枣 白芍药 柴胡 升麻 石斛 麦门冬 橘红 酸枣仁

停饮 为恣饮汤水,或冷茶冷酒所致。
忌下,酸敛,湿润,滞腻。
桃仁 郁李仁
宜健脾利水,淡渗,兼辛散。
人参 白术 半夏 茯苓 橘皮 泽泻 猪苓 木通 桑白皮 旋复花 紫苏 白豆蔻

水肿脾气虚
忌破气,下泄,湿润,咸,苦寒。
食盐 商陆(以上咸) 诸药录后。
宜补脾益气,燥湿,利水,辛香,甘温,佐以淡渗。
人参 二术 薏苡仁 橘皮 薯蓣 桑白皮 木瓜 茯苓 赤小豆 香薷 猪苓 缩砂密 泽泻 姜皮

脾虚中满 属脾气虚,兼脾阴虚
忌破气,下,消导,利水,甘。
饴糖 大枣 蜜 甘草(以上甘) 诸药录后。
昼剧夜静,属脾气虚,宜补气健脾,甘温,淡渗,佐以辛香。
人参 二术 白芍药 茯苓 橘皮 桑白皮 姜皮 藿香 车前子 缩砂密 无热证佐以桂。
夜剧昼静,属脾阴虚,宜补脾阴,兼制肝清热,甘平,酸寒,淡渗。
酸枣仁 石斛 莲肉 白芍药 橘皮 白扁豆 五味子 苏子 木瓜 桑白皮 茯苓 车前子

噎膈气血两虚,繇于血液衰少,而非痰气壅逆所成。
忌破气,升,复忌下,消导,燥,苦寒,辛热。
宜降,清热润燥,甘温甘平以益血,佐辛香顺气。
苏子 橘红 枇杷叶 人参 白芍药
酸枣仁 人乳 牛乳 芦根汁 姜汁 龙眼肉 白豆蔻 蔗浆 梨汁 韭汁

脾泄 属气虚。
忌破气,下,消导,苦寒,诸药录后。
宜温中补气,升清,甘温,甘平,佐以辛香。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薯蓣 白扁豆 车前子 莲肉 茯苓 白芍药 升麻 肉豆蔻 缩砂密 柴胡 橘皮 白莱菔 木香 丁香 藿香
兼有湿及痰,经年不愈,粪色白者,须服丸制松脂。

健忘 属气血两虚。
忌升,燥热,复忌苦寒,辛散,诸药录后。
宜益脾阴,兼补气,酸敛,甘温,甘寒,辛平,通窍。
酸枣仁 白芍药 人参 黄耆 丹参 炙甘草 五味子 龙眼肉 茯神 远志 柏子仁 麦门冬
石菖蒲 茯苓

倦怠嗜卧 属脾气不足。
忌破气,消导,苦寒。
宜补气,兼健脾,甘温,辛香。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黄耆 茯苓 白扁豆 薯蓣 谷 缩砂密 橘皮 藿香 白豆蔻

脾虚腹痛 按之则止,属血虚。
忌破气,破血,香燥,苦寒,诸药录后。
宜益气补血,甘温,酸平。
酸枣仁 炙甘草 人参 大枣 石斛 龙眼肉 麦门冬 白芍药

痞气 属脾气虚,及气郁所致
忌破气,下,湿润,苦寒。
宜健脾,兼散结滞,甘温,辛香。
人参 白芍 橘红 缩砂密 藿香 谷 麦 红曲 香附 吴茱萸 木香(参东垣痞气丸治之)

肺虚(七证)
忌补气,升散,辛燥,温热,诸药录后。
宜清热,降气,酸敛,润燥。
贝母 苏子 沙参 百部 天门冬 麦门冬 百合 杏仁 蜜 梨 柿 枇杷叶 桑白 五味 五倍子
无热加人参。

属肺虚有热,因而痰壅
忌破气,升,发散,收涩。
诃子 亚芙蓉 粟壳(以上收涩) 余录后
宜降气,消痰,辛凉,甘寒,苦平。
枇杷叶 苏子 贝母 竹沥 桑根白 栝蒌根 款冬花 百部 百合 薄荷 天门冬 麦门冬 马兜铃 沙参 前胡 白前 射干

咳嗽 吐血痰并声哑,属肺热甚。
忌升,破气,复忌补气,破血,辛燥,热,收涩。
宜降气清热,润肺生津液,凉血益血,甘寒,甘平,咸寒,佐以苦寒。
生地黄 郁金 蒲黄 柔根 白芨 阿胶 侧柏叶 童便 知母

肺痿 属肺气虚,有热。
忌宜俱同肺虚。

龟胸 属肺热有痰。
忌宜俱同 喘咳嗽。

息贲 属肺气虚,痰热壅结所致。
忌破气,辛热,补敛。
宜降气,清热开痰,佐以散结。
橘皮 白豆蔻 白芥子 旋复花 射干 桔梗 桑白皮
参用东垣息贲丸治之。

肾虚 即肾水真阴不足。
忌升,破气,利水,温热,辛燥,补命门相火。
仙茅 巴戟天 葫芦巴 人参 补骨脂 鹿茸 人胞(以上补命门相火) 余药录后。
宜滋阴,润,生精补血,除热,甘寒,酸寒,苦寒,咸寒。
地黄 牛膝 枸杞子 人乳 肉苁蓉 柏子仁 胡麻 杜仲 山茱萸 续断 天门冬 麦门冬 知母 黄柏 五味子 鳖甲 菟丝子 车前子 丹参 童便 地骨皮 沙苑蒺藜 薯蓣

肾虚腰痛 属精气虚。
忌破气,燥热。
宜同肾虚。

骨乏无力 属阴精不足,肾主骨故也。
忌宜俱同肾虚。

骨蒸潮热 属精血虚极,以致阳无所附,火空上炎。
忌宜俱同肾虚。

传尸痨
忌同肾虚。
宜除热益阴,杀痨虫,兼清镇。
诸药同肾虚,加 鬼臼 干漆 漆叶 胡黄连 芦荟 象胆 獭肝 安息香 丹砂 磁石 神水

五心烦热 属真阴不足。
忌宜俱同肾虚。

梦遗泄精 属肾虚有火。
忌同肾虚。
宜滋阴,生精补血,除热,酸敛,佐以涩精。
石斛 莲花蕊 生甘草 龙骨 鱼胶 莲肉 牡蛎 缩砂密 覆盆子 远志 韭子

小便短涩 热赤频数,属肾虚有火。
忌宜俱同肾虚。

溺有余沥 属气虚。
忌同肾虚。
宜亦同肾虚,以五味子、黄柏、人参为君,加菟丝子、覆盆子为臣,益智为佐。
如觉平日肺家有热,或咳嗽有火者,忌人参,用沙参。

溺血血淋 属肾虚,有火热伤血分。
忌同肾虚。
宜同肾虚,加侧柏叶 阿胶 茅根 韭白 干地黄 戎盐 蒲黄

伤精白浊 属房劳过度,以致精伤流出,似白浊证。
忌利小便,燥,辛热。
宜同肾虚。

五淋 属肾虚,兼有湿热。
忌同肾虚。
宜亦同,加清湿热。
茯苓 黄柏 车前子 石斛 萆 薏苡仁

精塞水窍不通 属房欲不竟,或思欲不遂,或惧泄忍精,或老人气不足以送精出窍。
忌破气,下,利小便,燥热。
宜行败精,壮实人宜兼泄火,老人宜兼补气血,外治用吮法。
牛膝 生地黄 当归 桃仁 车前子 鹿角霜 红花

齿浮 真牙摇动,及下龈软,或齿衄,属肾虚有热。
忌同肾虚,又忌当归、芎 。
宜益阴,凉血,固肾,诸药略同肾虚,应以地黄、黄柏、五味子为君,桑椹、牛膝、沙
苑蒺藜、鹿茸、天门冬为臣,龙骨、牡蛎为使。

下消 属肾阴虚,火伏下焦。
忌同肾虚。
宜清热,及峻补真气,润,酸敛,诸药同肾虚,宜以黄柏、五味子、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人参为君,石斛、牛膝、知母、人乳、童便为臣,地骨皮、青蒿、侧柏为佐。

善恐 属肾气虚,肾藏志故也。
忌破气,苦寒,诸药录后。
宜补气强志,辛平,甘温,佐以辛香。
人参 远志 茯苓 酸枣仁 柏子仁 沉水香 鹿茸 石斛

阴窍漏气 属肾气虚不固,肾主纳气,虚则不能纳故也。
忌破气,降,香燥,辛热。
苏子 郁金 降香 橘皮 沉水香 通草(以上降) 白豆寇 木香 香附(以上香燥) 余药录后。
宜补真气,酸敛,固涩。
人参 五味子 山茱萸 覆盆子 龙骨 牡蛎 远志 枸杞子 益智子 金樱子 沙苑蒺黎 莲须 参用肾虚条内诸药。

疝 属肾虚,寒湿邪乘虚客之所致。丹溪谓与肾经绝无相干者,误也。又有先因寒邪为病,后成湿热者。药宜分寒热先后二途。
忌升,破气,苦寒,湿润,诸药录后。
宜补气,通肾气,除湿,又有阴虚有热之人病此,兼宜除湿。
人参 黄耆 橘核 合欢子 荔枝核 牛膝 木瓜 杜仲 萆 川楝子 巴戟天
虚寒而痛加桂、茴香、补骨脂、仙茅。
虚热而痛加黄柏、车前子、湿盛者加术。

奔豚 属肾虚,脾家湿邪下传客肾所致。
忌同疝,兼忌燥。
宜补气,健脾,辛温,散结。
人参 薯蓣 桂 牛膝 山茱萸 蛇床子 茴香
参用东垣奔豚丸治之。

命门虚 即元阳真火不足。(四证)
忌下泄,破气,发散,辛寒,苦寒,淡渗,燥,补肾水苦寒药,诸药录后。
黄柏 知母 生地黄 天门冬(以上补肾水苦寒药)
宜益真阴之气,甘温,咸温,甘热,酸敛。
人参 人胞 肉苁蓉 菟丝子 枸杞子 五味 石枣 鹿茸 覆盆子 巴戟天 补骨脂 附子 仙茅

阴痿 属命门火衰,下焦虚寒。
忌同命门虚。
宜同命门虚,加海狗肾 蛇床子 原蚕娥 牛膝 雀卵 狗阴茎

肾泄 即五更及黎明泄泻者是也,亦名大泻泄,属命门真火不足。
忌同命门虚。
宜益火,甘温。
肉豆蔻 补骨脂 人参 薯蓣 莲肉 砂仁 吴茱萸 五味子 木香

小肠虚遗尿 属小肠气虚,兼肾不足。
忌破气,辛散,燥热。
宜补气,甘温,酸温。
人参 黄耆 麦门冬 五味子 山茱萸
遗尿宜固涩,加益智、龙骨、金樱子、牡蛎。

胆虚(二证)
忌汗,下,苦寒,破气,燥,吐。
山栀 瓜蒂 藜芦 盐汤 常山(以上吐)余录后
宜甘温,甘平,酸敛,佐以微辛。
谷精草 人参 当归 决明子 甘草 木贼草 白芍药 竹叶 竹茹 酸枣仁

病后不得眠 易惊,属胆气虚
忌破气,升发,燥热。
宜补胆气,甘温,辛温,酸平。
酸枣仁 人参 甘草 竹叶 当归 竹茹 白芍药 橘皮

胃虚(七证)
忌下,破气,苦寒,燥热,诸药录后。
宜益气,甘平,甘淡,酸。
人参 白术 扁豆 莲肉 石斛 橘皮 茯苓 木瓜 芍药
兼寒加生姜、白豆寇、缩砂密,兼热加竹茹、枇杷叶、麦门冬、芦根汁、蔗浆。

胃弱不纳食 及不思饮食。
忌宜俱同胃虚,仍分寒热治。

胃虚呕吐 宜分寒热。
忌宜俱同胃虚。

霍乱转筋 属胃虚,猝中邪恶气及毒瓦斯,兼有停滞所致。(转筋与肝经血虚不同。)
忌闭气,滞腻,收敛,温补,大热。
宜调气和中,辛散,消导。
繇于暑,必口渴或口干,齿燥口苦,小水短赤。
白梅 滑石 石膏 甘草 橘皮 丝瓜叶 香薷 木瓜 石斛 童溺 食盐 缩砂密 泥浆 浓朴 白扁豆并叶
繇于寒,则小水清白,不渴不热。
缩砂密 丁香 橘皮 藿香
甚者加吴茱萸、肉桂,外治用杉木、楠材煎汤浸洗。

绞肠痧 属胃气虚,猝中天地邪恶秽污之气
忌温补,敛,尤忌火酒、生姜、蒜,及谷气米饮,热汤入口即死。
宜通窍辟恶,辛散,咸寒。
龙脑香 苏合香 藿香 檀香 乳香 芒硝 童便
煎药亦宜冷服。

中恶 脑中痛,属胃气虚,恶气客之所致。
忌同绞肠痧。
宜辟恶气,通畅胃气,辛散。
龙脑香 檀香 麝香(孕妇忌用) 牛黄 乳香 苏合香 沉水香 丹砂 雄黄 鬼臼 藿香 白豆蔻 石菖蒲 橘皮 木香 远志 干姜 桂

反胃 属气虚,中酒属胃弱。
忌破气,升,苦寒,甘,燥热,诸药录后。
宜补气,降气,和胃,清热,酸敛以制肝。
枇杷叶 人参 苏子 橘皮 木瓜 麦门冬 芦根汁 竹茹 石斛 梅酱 蔗浆 白茯苓 白芍药
若因虚寒而得者,加生姜、术、白豆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