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饼干已有四千年

 圆角望 2017-09-05
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饼干,历史其实已有四千年了。

  据说,考古学者们在古代埃及的古坟中发现过饼干的遗物。又据考证,真正成型的饼干要追溯到公元七世纪的波斯,当时制糖技术已经开发出来,最初形式的饼干在当地及阿拉伯半岛被广泛使用。直至公元十世纪左右,随着对西班牙的征服,饼干开始传至欧洲,并从此在欧洲各国中流传。到了公元十四世纪,饼干已经成了欧洲人午茶时最喜欢吃的点心,从皇室的御厨房到街巷里闾的平民住宅,都弥漫着烘烤饼干的阵阵香气。

  而现代饼干产业,则是由十九世纪在英国开始发展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近代航海技术随着原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扩张为欧洲强国所重视。在长期的航海中,面包因含有近百分之四十的较高水分容易霉烂,不适宜作为储备粮食,所以含水分量很低的速成食品饼干产业便大兴起来。

  饼干是明末清初由传教士引入中国的,著有《国榷》的布衣史学家谈迁曾有记载。清顺治十年(1653),谈迁接受清朝弘文院编修朱之锡的聘请,任其幕友,共同从运河乘船至北京。在京期间,他经过朱之锡介绍,结识了德国来的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在谈迁所著的野史笔记《北游录》的“纪闻”部分中,就有“汤若望”的条目;而在“纪邮”的日记部分中曾经记载:“晚同张月征饮葡萄下,啖西洋饼。盖汤太常饷朱太史者,其制蜜麦和以鸡卵,丸而铁板夹之,薄如楮,大如碗,诧为殊味。月征携四枚以示寓客。夜微雨。”当时,汤若望在清朝官至太常寺卿,管钦天监印务,与清朝高级官吏交往频繁。他将自制的饼干馈赠给了朱之锡,也使得寄寓在朱宅的谈迁,可以初次品尝到饼干的滋味。

  自晚清以后,饼干就开始多有输入国内。当时在上海外国租界里,有外人投资开设的“威士文”饼干厂。从此以后,国内新建的饼干厂越来越多,饼干的花色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了。

  星期文库

  食物史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