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孩子小学毕业前,家长改掉自己的这个坏毛病还来得及!

 昵称30501711 2017-09-05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所有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中心问题。为了孩子能够成龙成凤,取得好成绩,考入重点学校绞尽脑汁,操碎了心。


为了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加上部分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大多数家长在孩子求学过程中做了陪读侍郎,于是,帮孩子辅导功课、监督他写作业都成了常态,伴随着的也是整天无法消停的吵闹与催促。最近,我身边就有这么个例子:年后楼上新入住了一家人,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起,每天的催促声和责骂孩子的声音就准时在早晚响起。



早上,是奶奶训孩子。

奶奶:“快点吃,都几点了,上学要晚了!”

孩子:“哦”

奶奶:“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吃个饭磨磨唧唧!”

孩子:“哦,知道了,我这不快吃了嘛!”

奶奶:“你还犟嘴?我说错了?说你多少遍了?听过一次吗?皮贼!”

孩子:“哎呀!你还没完了!走走走,我吃饱了,走走走!”


晚上,是妈妈训孩子。

妈妈:“把电视给我关了!我出去遛狗前就嘱咐你练琴,你干嘛了?”孩子:“我就看一小会儿,这就去练,还不行吗?”

妈妈:“那还不快去!人家秦老师天天跟我说,一块练琴的7个孩子里,就你最懒!”

孩子:“哎呀,我这就练!”

妈妈:“整天就知道玩,说800遍也不听。让你练个琴,跟害你一样!”

孩子:“……”



这样的场景,大家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吧!不用说,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上进、学好,关心孩子的出发点是不容置疑的,可有时候也确实是头疼:孩子就是油盐不进,好说歹说就是不听。


于是,我们一气之下就会吼孩子、骂孩子,可是时间一长,孩子真的变成了个“皮贼”,越骂越不听话,甚至还学会了顶嘴。这或许是无数家长最烦心的事儿了。




孩子为什么越吼越不听话?


(1)超限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现象,叫“超限效应”: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时间过长时,内心就会滋生不耐烦、逆反的情绪。用一句俗语概括一下,就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当我们第一次大声斥责孩子的时候,孩子确实很害怕,会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可是大声训斥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这些大强度的“刺激”,看似在听你吼,其实注意力早已经游离到别处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吼什么。


时间一久,孩子发现你除了吼,并不能拿他怎么样,于是就大胆起来,敢跟你顶嘴对着干。



(2)大脑的逃生机制



当一个人感到强烈的恐惧、感到受威胁时,大脑会启动紧急逃生机制,精神紧绷,时刻准备逃避灾难。这是人类的本能,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大声责骂孩子时,往往会触发孩子大脑的这种逃生机制。虽然家长在大声教育孩子,但孩子满脑子想的都是:“别骂了,别骂了!什么时候结束?”


最后,家长责骂完问一句:“以后还这样吗?”孩子立马表现得很老实,回答:“不这样了!”


其实,孩子并不知道以后怎么做,只知道家长狂风暴雨般的责骂终于结束了,可以松一口气了。





怎样不吼不叫地管理孩子?




(1)对孩子的要求,简单干脆


为什么再刺儿头的孩子,到了部队里都服服帖帖?因为部队教官的指令干脆坚决,从不拖泥带水。越是冗长、繁琐的指令,越没有执行力。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要求难道不是唠唠叨叨的吗?


同样是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一种要求方式是:我跟你说过几遍了,自己的书别乱扔!


一个小姑娘,整天邋邋遢遢像什么样子,多丢人!自己东西自己做不知道么?从小就得学会独立!


另一种要求方式是:一会吃饭了,给你5分钟收拾书包,我看着你做!大家觉得那种方式效果好呢?


(2)对孩子的批评,就事论事


我们在大声斥责孩子的过程中,情绪会变得非常激动,于是常常借着孩子这次的错误长篇大论,甚至把孩子之前的旧账翻出来。同样是批评孩子没做完作业就看电视,一种方式是:你看你看,没记性!上次说的不是你是吧?自己不知道自己这次成绩多差是吧?没点羞耻感是吧?孩子,人要有点自制力,才能有出息!


另一种方式是:5分钟后,我要看到你坐到书桌前写作业!要不然这一周都没法看电视了。对比一下,那种方式效果好呢?


(3)犯错时,给孩子一个指导性选择


斥责孩子时,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说,错在哪里了?……不对,重新想,到底错哪了?”


家长们的想法是好的,企图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可问题是,大多数孩子由于生活经验有限,根本不知道自己犯错了!孩子眼中一件无所谓的事,竟惹得家长那么生气,孩子也很蒙圈!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语气坚定地给孩子一个正确的选择。比如还是不做作业就看电视这件事,不妨跟孩子说:


作业不做完就看电视,是不对的,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是5分钟后坐到书桌前好好写作业,以后每天还能看一小时电视;二是今天随便看电视,但是接下来一周都不准碰电视了。自己选!


(4)我们的孩子,活在非黑即白的世界


孩子小的时候,判断一切的标准非黑即白。这种思维方式一直会持续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我一位朋友家儿子正在读小学二年级。他告诉我这么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他带儿子看电影,儿子指着男主角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可是电影里的人物角色,没有那么明显的好坏区分。于是我这朋友就告诉儿子,这个人说不上好,也算不上坏。他儿子显然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没过多一会儿,儿子又开始问:那现在,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父亲才回过神来。于是,换了个方式,很干脆地告诉儿子:他是好人。他儿子这才长舒一口气,满意了。对孩子来说,他们完全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可以有东西既好又坏,既不好又不坏的。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坏的;要么是黑的,要么是白的,这就是孩子们的逻辑。


(5)最关键的:父母要学会平复情绪、放下身段


当我们对孩子大吼大叫时,恰恰暴露出了我们自身的缺点:


一是对孩子犯的错,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仗着自己是大人去逼迫孩子承认错误;


二是我们情绪控制能力很差,一个孩子就能把我们惹得大发雷霆。情绪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影响力,具有极强的感染性,父母常常大发其火的话,孩子也会慢慢变得没有耐心,既对父母充满抵触、逆反,对同龄人也不太友好。所以说,父母的情绪稳定,对孩子非常重要。另外,父母只有在控制住自己情绪的状态下,才有耐心去倾听孩子犯错后的解释,才能有足够的理智去开导孩子。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养孩子都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越急越没有效果。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放轻松了,态度简单坚决点,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来!


(6)凡事先关注孩子的情绪,因为孩子的所有情绪都是合理的


孩子是靠着皮肤和心灵的微妙的感觉在认识这个世界。他们活在梦里,也不会按照常理出牌。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孩子成长历程中跨不过去的一步。此时,孩子所有的情感和情绪,不管再离谱,再不可思议,都是合理且合法的,都应该得到尊重。父母必须要接受这样的孩子,而不是嘲笑、冷漠或者粗暴阻拦。


当然,尽管孩子不需要对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负责,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如果孩子做出了破坏性行为,父母就必须介入,通过规则设立以及恰当引导,帮助孩子通过其他方式去发泄自己的坏情绪。



研究数据表明,除了少部分孩子(大概10%)由于天生的气质类型,会比较难养,脾气会比较暴躁,40%的孩子其实都属于易养型,剩余为中间部分。更多时候是父母自己脾气不好,缺乏方法,却还反过来觉得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期待有差距,不是自己想要的孩子。父母首先没有接纳自己的孩子,干脆把自己的耳朵对孩子“关闭”掉,就更谈不上良好沟通。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心急,不能想着一次警告,一次引导就能指望孩子能完全懂得其中的道理,做人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