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帝国的生存战略(11)

 百科知识博览 2017-09-05

(曹恩硕∣文)

第三章:妥协与镇压的两大途径

起义军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并借助于西方文明形式起义比如太平军,或者因对西方文明形式产生厌恶情感而发生暴动比如义和团运动,这两种起义形式构成了晚清几次大规模起义运动的特色,而清明统治者借助于外国的力量或者军事装备来镇压叛乱也相应地构成了晚清帝国对内镇压政策的不二法门。对于清帝而言,尤为幸运的是,没有哪一场叛乱的发动者能够像北京政府一样成为列强的最终维持对象,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杨秀清曾经愚昧地将列强当成属国对待而激起了外国人的反感,云南回民政权、新疆阿枯伯政权在向英、法、俄发出救援呼声的同时几乎遭到清军的致命打击,义和团团民们盲目的仇外心态反而被告清廷利用作对抗外国人的工具。

处于这种可以利用西方先进技术装备甚至是某些制度的有利位置,清廷可以信心十足地镇压那些技术装备和思想领域更加落后的农民暴动,然而清廷却不能从镇压暴动中锻造出来一支新式的足以用来抵御西方入侵者的军事力量。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兴起的汉族武装集团湘军、淮军等新式军队从来没有机会取代过时的八旗兵和绿营兵而成为国家的主要军事力量,甚至于这些新式军队本身也被抑制和裁减,因为满人统治者担心汉族势力会因此而坐大,就这样,清廷错过了一次建立新式国家军队的机会。

太平天国从1851-1853年间在军事上的迅猛胜利更多地是存在于太平军作为一种新生的军事力量与当时已经没落的清朝八旗兵、绿营兵之间的巨大反差所致。当然,太平天国几个核心领导成员中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领导作用,而天王洪秀全则更多地起到精神上的凝聚作用,但是南王和西王在1852年遭遇清军的突围战中阵亡,而东王与北王又在1856年的内讧之中被杀,翼王石达开在受到掣肘后也很快带着10万精锐部队离开南京另辟根据地。1856的军事上的鼎盛时期过后,太平天国在与清军的厮杀中艰难地作战,而它后期最为优秀的军事将领忠王李秀成已经无力凭借一己之力挽回败亡的局面了,1859年辗转到达天京后被封为干王的洪仁玕被证明其理论多于实践而且处处受到掣肘,现在太平天国的继续存在要更多地依赖于洪秀全的精神凝聚作用了。不过,洪秀全的对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裳以及他们背后的北京最高决策者慈禧太后、恭亲王等都证明拥有足够的机智与谋略来应对危局。最值得清帝庆幸的是,从1853-1856年间,太平军错过了一次倾其主力北上占领北京的最佳时机,而此后太平军便再也没有打到北京的机会了。

1854年4月,英国派到考察团代表文翰带去了30个有关太平天国政权的疑问,然而杨秀清却以带有挑衅式的姿态用诰谕反问了英国人50个问题。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对外国人宣称太平王为天下共主、世界各国都要归属于太平王,太平军对于世界形势的了解甚至远远比不上清廷中那些涉外的官员,但是太平天国领导人的自负心理却几乎与北京统治者在鸦片战争期间的自负心理不相上下。他们将英国人试探通商可能性的疑问回答成准许夷人各国年年向太平天国进贡奇珍异宝并将此说成是太平王的特别恩赐与许可。外国人从来不认为北京的清朝政府是一个开明、通达、讲求现代国际交往准则的政府,然而他们同时又认为太平天国政权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现代国际交往准则的存在。

在太平军呈现出对于上海的进攻迹象之时,上海的外国人帮助清朝组织了一支保卫上海的武装部队,并且成功地镇压了上海的小刀会起义,然而上海的海关税收权则意外地落到了英国人手里,不过清廷却发现由外国人来管理海关竟然能使得海关收入超出他们自己管理时的3-4倍。

太平天国运动在事后看来是被称作为中国历史上所曾有过的规模庞大、组织最为严密、影响最为深远的起义,出人意料的是,如此“伟大”的起义竟然被帝国能干的官军将领们奋力镇压下去,而正因为如此,帝国的统治者们抱有一种积极的心态,那就是,现在帝国正面临着一次“中兴”的机遇,就如同历史上的光武中兴那样,能够使帝国摆脱衰微而获得哪怕是短期的再兴盛。

然而,这支主要由农民所组成的革命军队在南京建立了一个看似稳定的政权中心之后,很快便开始走下坡路了,表面上宣称“天父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上以洪为首的核心领导集团已经完全转化为新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南京城内专为天王以及众多具有王之称号所建造的宫殿,其富丽堂皇的程度甚至要超过清帝国的紫荆城,而1856年南京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残酷斗争过后,“天国”便骤然呈现出“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亡局面,尽管洪秀全最终稳固了他的统治并且又及时地提拔了一批能干的青年将领,但是,天国的威势却已经正在陡然下降。

帝国的注意力重点放在对于农民军的拼命剿杀之中,然而,1856年英、法的再次侵入却迫使帝国不得不转移注意力,一方面要分出力量来对付英法联军,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敢放松对于起义军的围剿,而清军主力却仍然集中于对付后者。1858英法军舰进犯天津逼近京都时,皇帝用以部署抵抗的军队竟然少得可怜,而且多半是已经腐化了的旗兵,这些旗兵由于长期的松懈训练而战斗力极为低下,而从蒙古调到前线的三千铁骑也很快在英法军队新式武器所形成的密集火力的扫射中完全溃败。很快,联军便侵入北京,咸丰皇帝仓皇出逃至热河盛京,那里曾经是帝国的最初发源地,想必这位弃都而逃的皇帝到达盛京后会发出怎样的无限慨叹。

(曹恩硕∣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