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纵横北方的捻军是个什么样组织,最终结局怎么样?

 謨地方 2023-04-28 发布于福建

晚清是个混乱的年代,在这时候除了列强的入侵另外就是持续不断的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社会持续动荡,导致在晚清时期持续不断爆发农民起义,这当中较为强大是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张格尔叛乱、白莲教起义等,这些起义中对清政府统治产生动摇起义有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

捻军是在捻党(“捻”系皖北方言,为一支一股之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安徽、河南一带有这样一个习俗,就是捏纸,将有纸点燃,接着用于表演,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能消灾祛病防疫,大家把做这份工作的人称之为捻子。

由于捻纸是完成这项工作关键,所以捻子早期的时候通过这种方式找百姓们拿点香油钱。之后,随着大环境越来越糟糕,最后捻子就通过恐吓的方式找百姓要钱,这种要钱的方式和土匪差不多。

之所以会逼迫捻子改变要钱方式,主要是清末时期自然灾害频繁,不少人开始谋取出路,成为捻子成为居住在河南、皖北、苏北等地区平民的首选,由于这些人,所谓“居者为民,出者为捻”,清廷将他们称之为捻匪。

咸丰二年,皖北发生旱灾,当地不少百姓在走投无路的情况成为捻子,捻子有成燎原之势,亳州人张洛行、龚得树率捻子攻下了河南永城。当年11月,捻子在亳州雉河集歃血为盟,张洛行被推荐为盟主,起兵反清。

捻军起义后迅速打开局面,南方太平军在这时候给拿下了江南多个重镇,清廷受到严重打击,看着太平军已经打出局面,这让北方的捻军开始响应,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自己的队伍,太平军北伐的时候,部分捻军开始配合太平军。

表面上捻军是反对清廷统治,实际上捻军以抢劫粮食的方式为主,并没有和太平军一样给予清廷沉重打击。

1855年秋天,捻军在亳州雉河集进行会盟,该次会盟代表捻军正式成立,建立了黄、白、蓝、黑、红“五旗军制”,几个旗的负责人分别是张乐行、龚得树、侯士维、韩老万、苏天福,总旗下面还有分为大小旗,这些人一般宗亲和亲戚会组合,相互不进行干涉,同时也不离开自己的势力范围。

第二年的时候,捻军拿下了河南商业重镇三河尖,得到了大量物资,在此期间捻军也接受了洪秀全的册封,但是册封归册封,实际上捻军不属于太平军一份子,所以太平天国没办法约束捻军。

1857年春天,捻军张乐行南下的时候和太平天国陈玉成、李秀成部会师于师霍丘和正阳关,表面上听从太平军调遣,实际上捻军不接受任何改变,这导致捻军内部出现撕裂,最终成为一盘散沙。

其实,不少捻军依旧保持和太平军联系,所以他们经常配合太平军对清军进行打击。

在此后的岁月里,各路捻军活动越来越频繁,这让清廷对此感到了威胁,所以清廷在围剿太平军同时,也分出一部分军队对捻军发动进攻。

1862年,僧格林沁对皖北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捻军无力抵抗,衰落的局面无法避免。

同一时间,曾经对清廷造成巨大打击太平天国也进入了黄昏,2年后清军攻破天京城,依附于太平天国的捻军遭受到致命打击。

太平天国运动被平定后,留存在各地的捻军依旧跟清军作战,先后进入陕西、四川、山东等地,清廷为了能彻底解决捻军危机,耗费了不少精力。

捻军将领张宗禹进入陕西后联系 起义,组成了西捻军,太平军将领赖文光则是坚守中原,这部分捻军被称之为东捻军。

赖文光本想进入湖广和四川,然而清军阻击过于猛烈,只能无奈接受失败命运,之后想进入陕西和张宗禹联合,奈何在山东和江苏境内,输给了李鸿章,东捻军宣布完犊子。

西捻军开始的时候确实击溃了左宗棠和曾国藩部,取得了一定成绩,之后听闻东捻军出现大麻烦,便打算出兵救助自己的盟友,奈何东捻军被李鸿章击败,西捻军进退两难,最终在1868年的时候,在山东被清军围剿,捻军就此结束。

捻军起义持续十六年,规模遍及全国十六省,影响力仅次于太平天国起义,然而捻军起义比不上太平军起义,因为他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没办法长久,然而这场起义还是给予清军沉重打击,毕竟清军花费了十六年才搞定这次农民起义。

可以说太平军起义有一定组织性和颠覆性,而捻军起义缺乏组织性和颠覆性,更多时候就是投机性,毕竟他们高层领导比起太平天国高层领导素质相差甚远。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