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

 丹琳书斋 2017-09-05


2017-05-12 00:08    一帆在汕头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X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 给自己醮写一段华章
我们这一代溜过乌水,修过地球的人,自己很节省,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更不舍得出去走走,总是想一味地攒钱。打个牙祭,都要等到孩子们回来才舍得掏腰包;儿女们买来一件新衣服,自己平日都不穿,非要等到过年过节才穿上身;回城几十年,一直在老地方,连像样一点的风景都没见识几回,活得甚是委屈。
人生意义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活得潇洒些而已。花开花谢,潮起潮落,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这一代人已渐入暮年。这么多年来,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总是爱这个,爱那个,这一辈子,还没有真真切切的爱自己,啥时候都不属于自己,似乎永远都是为他人而活。人生苦短,人的一辈子,其实能潇潇洒洒没几年。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活的内涵是无限的,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明明可以活得潇洒些,舒畅些,何必一味地苛刻自己,这就是人 生的厚度和宽度的问题。生活内容的丰歉,生活质量的优劣,都取决于自己,都是自己可以把握的。要爱别人,更要善待自己,这才是对人生最好的诠释。
人生是趟单程车,几十年风景,别让履历处处留下遗憾。困了,找人聊聊天;倦了,出去散散心;累了,让脚步停一停。努力使每一天都过得开心而有意义,不为别人,只为自己。人生到头来,活了多少岁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如何度过这些岁月的。风雨人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给自己醮写一段华章。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 把握好人生的机缘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相遇是很奇妙的一件事:千千万万年的演绎,千千万万人之中,遇见了所要遇见的人。一旦遇见,便一见钟情;一旦交往,便两情相悦;一旦眷恋,便白头偕老;历经了岁月变迁,一路同行,携手并肩。然而,一些人,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熟悉了,却还要说再见。
人与人的际遇很重要,多数人都会掠过,甚至擦肩而过。你珍惜也好,不在意也罢,际遇是个无形的东西,可以是从门进来的,又忽而从窗户飘出的,只是心中隐隐有点儿感觉,这感觉犹如缕缕幽香,似有还无。当皓首苍颜而回首往事时,这才知道,际遇只是在那不经意的一瞬间,这一瞬间,除了机会还有缘分。
什么是机会?一般人都知道,机会或者机遇是偶然的,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它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只有当它从你身旁过去以后,你才知道,那就是机会。机会只有一次,当你知道了那是机会,机会已经走了。机会永远是悄悄的来,又悄悄的离去。即使抓住机会的人,也不一定能够知道,那就是机会。
什么是缘分?缘分就是茫茫人海中,两人从相遇,相识到相知,或者是相亲相爱,这就是缘分。缘分无需等待 ,缘分是人争取的,是人创造的,只有懂得努力创造缘分的人,才是最理智的,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在缘分来的时候,抓得住它,珍惜它呢!缘分不是诗,但它比诗更美丽;缘分不是酒,但它比酒更香浓。
机会加缘分就是机缘。什么是机缘?有些人会说,缘就是命,命就是缘。《辞海》指出,“缘”为梵语,经典解释为“原因”,它常常和“因”一起合称为“因缘”。在佛家的解释中,机就是根机,缘就是因缘;而在佛学的常见辞汇中,对机缘的解释则是,从前结过的缘,现在到了成熟的时候,也就是机会到了。
爱的机缘,就是有一天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与爱的人相遇了,这是一种缘分,是一种幸运。你就会发现,在最合适的时间,遇上最对的人,对方最爱你,你也最爱对方。你拿出全部的爱来,九死一生地给了这个人,这个人也拿出全部的爱来,九死一生地给了你。这样的爱,最绝世无双,这个爱也就叫做机缘巧合。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 让快乐陪伴着我们
一个人活到我们现在这般年纪,由于生理、心理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时常会感到孤独、寂寞、空虚、失落等等,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要克服这种忧心忡忡、焦虑不安的情绪,就不要对过去再耿耿于怀,也不要过分担心将来,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事不要勉强,要牢牢把握现在,力求顺应自然,做到自知、自信、知足。
人的岁数比较大了,总是会怨东怨西,看到一些事情总不顺眼,不善于适应环境,不会积极调整自己的认知与态度,并且,很容易把心事憋在心里,因此,越憋气越不顺。其实,有了心事,最好就要找人倾诉,把闷在心里的忧虑或者想不通的心思倾诉给别人,即使是乱聊一通也都可以,一股脑说出来,然后就忘掉。
长期的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身心愉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可低估。一个心无邪念、生活快乐的人,人体内就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令生命更加健康,对自身的免疫水平和社会能力全面提升,哪怕是对别人一个微笑,传递一个友好表情,这些行为都会引起身体机能产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效果。
我们这些经历了种种磨难的老年人,如今在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没有了工作的牵绊,儿女亦已成家立业,完全可以利用这段“夕阳无限好”的时光,做自己年轻时想做但却没有时间去做的许多事情,坦然面对,顺势而为,随意而安,保有自己的身心愉悦。避免过度操劳和对子女有过度依赖,寻求快乐还在于自己。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快乐的内涵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玩笑和娱乐也能给人以快乐感。不过,人生真正的快乐,是在从事有建设性、有意义的活动中,取得成效而增强了信心,获得了自我满足时产生的。一个人到了老年,感到的快乐,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经济有安全感,被社会接受,不感到寂寞,感到了满足。
人生在世,若能看轻看淡多少,痛苦就会远离多少。看淡点,看开些,顺其自然,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要学会享受平淡。平淡如同清茶,点缀着生活的宁静和温馨。要学会承受平淡,学会承受淡淡的孤寂与失落,承受那挥之不去的枯燥与沉寂,还要承受那遥遥无期的等待与无奈,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承受。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不行春风,难得秋雨
世间任何山水再恶劣,总还是风景;再恶劣的自然环境,只要有好心情,就自然会懂得欣赏,犹如沙漠、冰川一样。人间有怎样的百态,世间就有怎样的风景;人们的品味不同,领悟到的风情自然不同;心态好,一切的风景都会是美景。亲近自然,生活便会有情趣;品尝过沙漠、冰川,生活自然多点韵味。
不行春风,难得秋雨;送走春华,才见秋实。道理虽简单,却不是谁都能悟得透彻的。恰似舍与得,不舍不得,有舍才有得。就像盛满水的杯子,水还在杯子里,乍还能再盛水呢。舍得既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现实生活中,舍得,是一种领悟,是一种成熟,更是一种理智,一种豁达。
人生就是行走在“舍不得”与“舍得”之间,人的思绪也因而在“舍不得”与“舍得”之间游离。徐志摩的诗中曾有: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舍得,最早出自佛经《了凡四训》。佛教教义里有关舍得的解释是:“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
不舍得,舍不得,是人的情感中的软肋。就像留恋春天的花朵,陶醉中天的明月,舍不得姹紫嫣红的奢华日子,舍不得皎洁如昼的温馨岁月;然而,花绚则糜,月圆则缺,万物之道,一切都是规律,只有顺其自然。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大凡内心通泰,行事便通达:有欲而不执着于欲,有求而不拘泥于求。
得失得失,有得有失。寓言塞翁失马的故事,在世代相传中,便成了世人皆知的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这句话,阐释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也就是说,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有时,放弃也是另一种获得,当人生错失了春花灿烂,必将会迎来夏绿遮眼,走进秋果累累。有得有失,才是人生。
人世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学会理智地选择,潇洒地放弃。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尚若没有放弃,就不会有新的收获。有舍有得,不舍不得,不懂得舍弃,就不可能有收获。要懂得放下该放下的,肯舍弃该舍弃的,才能获得该获得的。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处于一个得与失的平衡,舍弃的同时就是收获。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 忆青春年少
每个人的生活轶闻都是一幅五彩画卷,喜怒哀乐随意着墨;每个人的人生履历都是一部小说,跌宕起伏精彩不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生的故事在不停的演绎着,生活的画卷也像宣纸滴墨,自由晕染。而今,当年过花甲,皓首苍颜之时,不经意回眸一瞥,发现,那些看似零零落落的思绪,原来都是毕生的心灵感悟。
上了岁数的人,总喜欢回忆。总以为有些事情永远不会忘记,比如儿时的轶趣。然而,尽管一遍又一遍地搜索,但是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只留下一些毫无相干的片段和一些琐碎的情景。满载的记忆中,那些刻骨铭心的,往往并不是愜意的萦回,而是那些懊悔的笃思。人的记忆就是这样,往往苦楚常驻,怡悦难留。
我们这一代,纯真的童年,大多数都是在无忧无虑之中度过的,那些美好的时光,现在能记得起来的屈指可数;天真烂漫的少年,大多数还是属于美好的花季,那时候还年少不识愁滋味;本来应该属于如花似锦的青春年华,却是与知识的殿堂擦肩而过,不是急流争舸,饱经风霜,就是披星戴月,餐风沐雨,俱往矣。
人生既往的点点滴滴,犹如沙滩上匆匆的足迹,在时间的冲刷下,渐渐的变得无影无踪。不过,年轻时候的一些往事,随着光阴荏苒,世事变迁,记忆的触角越发在心田里肆无忌惮的冲撞,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磨,而是变得越来越积微成著,越来越让人殚思极虑,这份铭心的记忆是一辈子也难以忘怀的。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 心存善念,人皆敬之
人们总会以“商场无父子”概述商场中的尔虞我诈和明争暗斗,认为商场中充满着机会也充斥着风险,为了把握机会,趋吉避凶,不可以有人情,不可以讲道义。不可否认,商场如战场,稍一疏忽,就有败落的可能。人们总把“商战三十六计”运筹于商场中,不过,营销三十六计的上计应该是以诚相待,互无欺诈。
人的善念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说,当今世界上没有人会是宝石般晶莹剔透,完美无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瑕疵。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心存善念,时时向善。相反,在纷繁琐碎的人间烟火里,无论是谁,哪怕内心只是瞬间涌起一丝对善的念想,那便是善意之下,向着善的目标一种积极而亲切的努力靠近。
如果把善心比作沃壤,善念就是种子,这粒种子是不可预期然而又会必然发生的事情。古往今来,善念这粒小小的种子,在时间的长河中,不知长成了多少参天大树,绽开出多少满树的花朵,孕育出多少善举的硕果。这一切的一切,最初只是源自于那一粒粒不起眼的善念种子。心存善念的人,人皆敬之,天必佑之。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善良的影子,向善、乐善、行善的人性美德。在善念的驱动之下,一个人便会从善如流,与人为善,做事力求善始善终。人生在世,大多数人可能都成不了至善之人,但是,人生不可能没有善念。没有善念的人,也是缺少仁爱的人;缺少仁爱之心,将会萌发贪婪,丛生恶念,终生都结不出好果。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实很简单,和谁相处舒服,就和谁在一起。有什么话,直白的说就好;有什么感情,大方地相处就好。人越老,越能明白,这辈子和一个人相处,一定要自己感到舒服才行。和玩心眼的人,虚伪的人,爱算计的人,还有爱挖苦人的人在一起,身心一定会很累,不仅会浪费时间,还会浪费精力。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 命运多舛的自然法则
在人生的旅途上,有人凭实力取胜,有人凭踏实取胜,有人凭厚道取胜,有人却总是自认为聪明透顶,总喜欢绞尽心思,欲凭借心机取胜。他总是想方设法去算计别人,费尽心机去陷害别人。殊不知,他在算计别人的同时,其实也就是在算计自己。一个人的运势亨通与命运多舛,大多数都是与自己的性格息息相关。
没有人天生就是为了算计他人而存在的。如果说有,无非就是为了利益,想要得到利益,或者怕失去利益,因而这种人往往就是小人。世界上那些喜欢利用算计生存的动物,反而更容易受到威胁,被其他动物吃掉的概率也大。历史证明,天下喜欢算计、耍阴谋诡计的人,没有一个不失败的,也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太过于算计的人,总是对一切充满怀疑,常常居心叵测地设了好多局,在生活中,实在是一种负荷。而且,太过于算计的人,骨子里都十分贪婪,内心总被无边无尽的欲望所困惑,总会莫名地产生一些挥之不去的欲念,这种婪念总会像座山一样,沉重地压在心上,为了这个贪婪的欲望,其余的一切都是没有色彩的。
太能算计的人,也是太想得到的人,而太想得到的人,心态上很难得到平衡和满足,很难轻松地生活,很难有好日子过。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常处在焦虑状态中,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和深度也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了许多倍。
太能算计的人,也是太想得到的人,而太想得到的人,骨子里都十分贪婪,内心总被无边无尽的欲望所困惑,总会莫名其妙地产生一些挥之不去的欲念,为了兑现这个贪婪的欲念,总会绞尽心思,想方设法去算计别人。而当这个贪婪的欲念在现实中碰了壁,撞了一鼻子灰以后,其由此而产生的歇斯底里可想而知。
善于算计别人的人,常常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居心叵测地设了好多局,最终将自己的劣根性暴露无遗,甚至把前途和声誉都搭进去了,机关算尽之后,反误了卿卿性命。人算不如天算,聪明不如有命。命就是人的一生的机遇、运气、巧合,这些都是给不会算计的人留的,没有深刻的道理解释,这只是一种自然法则。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聪明,越聪明越好,越聪明越显得自己为人处世的高明。聪明有大聪明与小聪明之分,糊涂亦有真糊涂、假糊涂之别。小事糊涂者,轻权势、少功利、无烦恼,则终成正果;大事糊涂者,则朽木不可雕也。真正聪明的人,往往聪明得让人不以为其聪明。聪明的人表面愚拙糊涂,实则内心清楚明白。
在这个世界上,既没有绝对的幸福也没有绝对的不幸,只有一种处境和另一种处境的比较。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最终终于看透世事,所有成功的人,都是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冶炼,才有今日的星光璀璨。他们就像毛毛虫,在茧内积蓄着能量,日复一日,唯有破茧而出,华丽转身的那一刻,他们才会为自己感到骄傲。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走进革命母亲李梨英的故乡
今天,我们三辆自驾车从汕头市区上了高速公路,来到了距离潮州市区十多里这个山清水秀的西坑村,它就是革命母亲李梨英的故乡。走进这个仅有七百来人的小山村,只见村前一泓碧塘绿水涟漪,一幢幢低矮的屋舍依山而建,一株株长于庭前的黄皮树,一簇簇白色的花儿开得正艳,鸡犬相闻的情景又在眼前浮现。
走进西坑村,见到的,与潮汕的山村没什么两样。不过,从散落在村里头那一座座用花岗岩石垒砌而成的破败旧石屋中,让人似乎悟到了山村的沧桑历史。正是这些旧石屋,承载着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在当年的红色岁月中,革命母亲李梨英就是从这里走出去,哺育出一个个热血沸腾的儿女,醮写出砥砺人心的一页。
1888年11月25日,革命母亲李梨英就出生在这里一户贫困人家,祖上贫穷,父亲因生活所迫到南洋唱戏,从此了无音讯,葬身异国。临走前,他为梨英留下一双准备出花园的木屐,这可是穷人家的一种奢望。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贫困中,梨英的哥嫂也先后因故去世。16岁当年,举目无亲的李梨英嫁到了大坑村。
说起革命母亲李梨英,许多上了岁数的潮汕人都耳熟能详。她嫁到大坑村后不久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她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婿都为革命牺牲了。她带着小儿子上了凤凰山后,最小的儿子及女儿也牺牲了。她强忍悲痛,投入革命事业。就这样,李梨英被称作革命母亲,她的家庭也成为革命家庭。
走进西坑村,村前一口大水塘边,一条水泥村道正在扩建,村前村后已建起了两座崭新的公厕,一口口古老的水井,就散落在崭新的居民周围。村后围墙里那幢崭新的楼房,就是西坑小学。所有的一切,都很难寻觅到一百多年前李梨英在村里活动的履迹。不过,村西那几株古老的大榕树,可能还留存着当年的记忆。
流连在这个山坑村一条条杂乱无章的巷子里,给人的一个感觉,就是旧石屋间,一幢幢崭新民宅的崛起。那些古老的石屋,与之潮汕地区其他山区的旧石屋也没什么不同。然而,那些用白石灰抹上一层外表的新民宅中,墙基还都是石头垒砌的,阳台的地板,也是用一条条长石条铺筑而成,而不是钢筋混凝土浇注的。
西坑村位数不多的村民都是姓李,据说是清乾隆年间一姓李人氏从福建永定英坑尾来到这里开创的。尽管每一户民宅大多都配有卫生间,并安装上了自来水,不过,每一户人家的每一口水井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平时,他们宁可提着跋桶一桶桶从水井里打水梳梳洗洗,而不是动辄就拧开水龙头,稀里哗啦地流个不停。
在西坑村,我利用午餐前的时机在村子里上上下下寻觅,希图找到一处与革命母亲李梨英有关联的地方,即使是挂块木匾的旧石屋也好。遗憾的是,到处找遍了,还是寻觅不到。说来也是,一个世纪都过去了。再说,当年李梨英离开这里时,才十几岁的小小年纪。不过,在她出嫁后的大坑村,就有纪念她的陈列室。
在铁铺镇大坑村一处门口挂有“革命母亲李梨英故居”牌匾的小院落,院子里墙上挂着大坑村“红军古井”、“红军戏台”等革命史料以及有关领导参观视察的图片。李梨英的卧室位于内厅的右侧,里面陈列着一床一椅一柜和部分老领导的题字。整个故居配备了音像设备,不停地播放着“革命母亲”李梨英的事迹。
作为一个陌生的外来人,我在村子里钻进钻出,居然没有碰到一个人来过问什么,只是几只家犬跟前跟后地吠叫。其实,这个虽说有七百来人的山村,也不见得有几个人在村子里走动。如今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子里剩下不多的,都是上了年纪的,想找一两个人聊天,还找不到合适的,逛了一大圈又转了回来。
房东是一个仅有四十来岁的大姐,一男一女的两个孩子也都不在村子里,一个去了铁铺镇读中学,一个在潮州市工作。她住的房子就是祖业,有两层高,厅堂的摆设与城里人没什么两样,不过,岁月的操劳早早就在她那茶褐色的脸庞留下了绉痕。与她相比,走出山坑的妹妹那嫩白水润的肌肤上就显现出悠闲的神色。
在房东李大姐断断续续的谈话中,我们还听到了李梨英昔年的一些轶事。李梨英13岁那年,母亲为了交付村里盖老爷宫的派款,将她许给了大坑村一户并不富裕的人家。3年后,母亲去世,举目无亲的她便嫁到了大坑村那个简陋而破烂的厝屋里。生了6个孩子后,丈夫也过世了。半年后,李梨英家里又惹上了狗命案。
革命母亲李梨英的事迹,曾被写成书,编成潮剧,拍成影视作品,在地方党史上留下了灿烂的篇章。对她的一生,全国侨联原副主席方方曾这样高度概括地作了评价:“十年游击战,十年地下工,匪特、汉奸、日寇,哪在你眼里,堪称智勇:为党献一生,为国献三子,挫折、伤亡、失败,信心永不摇,无愧忠贞。”
房东姐妹俩的父亲早年就去世了,落下一个残疾的母亲。妹妹当年就是读书后走出山坑,嫁给了我们汕头一个做玩具生意的老板。就是这位老板作东引领我们走进这个早年的革命老区的。姐姐的爱人看来岁数比她稍大了些,也没说是入赘的,来到村里生活已经许多年了,干起农活,身板还挺硬朗,人也显得很健谈。
就是这位能干的男主人,引领我们来到村西的果园里,开始了砌土窑。大家先是垒好窑基,再之捡来柴草点燃土窖,直到把土窖烧烫了,再把包好锡萡的蕃薯和鸡蛋埋下,将窑基捣毁、埋盖、压实,大约过了40分钟后,我们重又来到了土窑前,闻到了一股蕃薯香喷喷的气味,这才掀开土层,最取出了烤熟了的蕃薯。
在垒土窑的过程中,除了忙忙碌碌的房东外,最为操劳的,可算得上是9岁的孙子小白了,他提着一把比自己个儿还高的锄头,在地里头寻觅着挖掘出一块块硬实的土疙瘩,然后又用竹畚箕装起来,杠到土窑前,让房东垒砌。看到处处为烧土窑而尽力的孙子,童年时烧土窑那饶有情趣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当我们正在园里垒土窑烤蕃薯的时候,房东的妹妹连同和她一起来的两个姐妹正忙着动手,用树叶点燃烧烤炉里的火炭,同时,用带来的竹签子把鸡翅膀,肉饼,牛肉丸,豆腐,茄子,金针茹等好多食品串起来,然后放在烤炉上一一烧烤。在这里,也是我长这么大岁数了,第一次吃到烤茄子、烤豆腐,太有意思了。
来到西坑村,印象最深的,除了村子里一幢幢依然保留着的石头屋,就是清澈的山泉水。这里的自来水就是从山里引来的山泉水,村里那一口口古井里,流溢出来的,依然是十分清澈的泉水,不远处的山后,还有一道当地人称为“猴仙尿”的山泉,遐迩闻名,我们今天也专门到那里装了整整几大桶,运回家泡茶喝。
潮州有着得天独厚的蜡石资源,听说西坑西北面约4公里处的“水吼”是潮州蜡石的产地之一,不过,由于修筑高速公路,道路被拦腰截断而无法前往,只好半途折回。水吼由于其水流落差大,出产的蜡石表面光洁,质地老蜡。当地石农开采蜡石,要钻进山坑中的大石底下和小溪边开挖沙土,舀出积水,将之挖出。
潮州蜡石色彩艳丽,石色优美,无论远观或近看,都能给人产生美感。常见的有黄蜡、红蜡、白蜡等。黄蜡最为普遍,因而蜡石又称为黄蜡石。其中,又有金黄、橙黄、鸡油黄、淡黄等之分,以金黄色为贵。在当今蜡石赏玩艺术中,蜡石的色彩已被人们赋予了很多人文的内涵,融入了人的情感,寄予了美妙的遐思。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 清明节吃朴籽粿
真的有些许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儿子一家三口这一趟清明回家,竟然就是为了吃上朴籽粿。朴籽粿是潮汕先民当年躲避元兵入侵借以充饥的食物。因此,最初潮汕人吃朴籽粿有纪念祖先、缅怀先人的特殊意味。对于很多旅外潮人来说,朴籽粿是一种故乡的味道,清明节回到家乡,他们都会想尝一尝久违的朴籽粿香。
外地人说起潮汕美食,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著名的潮汕牛肉丸、牛肉火锅了。不过,在潮汕,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海鲜、牛肉丸、牛肉火锅,还有着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独具特色的潮汕美食,其中,种类繁多的潮汕粿食,就达数几十种。潮汕俗话所说的“清明食叶,五月节食药”,就是朴籽粿和栀粿这两种粿品。
朴籽粿是海内外潮人清明节必备的传统糕点,同时,做朴籽粿也是潮汕人清明节的传统美食习俗。朴籽粿的主要材料是朴籽树的朴籽叶。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较多,阴湿的环境容易使食物变质,是肠道疾病多发季节。而朴籽叶恰好有消痰下气、排解积热,去除疾病的功效,在这个季节吃朴籽粿是合适不过了。
朴籽树又叫朴丁树,叶卵形或长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无毒,有消痰下气的功效。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但见朴籽树叶满丛嫩绿。据传,当年元兵于清明前入侵潮州,杀戮掠夺,人们无奈避入山林中,饥不择食,只好采摘朴籽叶充饥,从此以后便形成习俗沿袭至今,在清明节加工蒸制朴籽粿。
朴籽粿的制作方法,是将刚采摘下来的嫩叶洗净之后捣烂,将捣烂后的朴籽嫰叶泥浆和入大米中一个起舂成粉末,过筛出粉精,调入白糖和本地大酵,加入适量清水搅拌成粉浆,再装入一个个梅花型及桃型专用的陶盏中,然后放入蒸笼中猛火蒸约十来分钟。蒸熟的朴籽粿呈浅绿色,个个咧嘴大笑,跟潮汕的发粿相似。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 到雅逸赏风铃花
今天上午,我们和赖汉杨、杨培秋以及爱人小时候红领巾歌舞团的团友李筱薇一起,自驾车来到了上华镇横陇乡韩江侧畔的雅逸合作社。走过古老的荔枝园,来到开心农场田畴时,迎面就是黄灿灿的两排风铃花,枝干上三五朵花聚成一簇簇的花球,状似风铃的花冠呈漏斗形,迎风摇曳,婀娜多姿,满树黄花醉人眼。
这种黄花风铃木开花的时候,满树的黄花,只见花不见叶,非常养眼。人们三三五五相约而来,在风铃花树下举起手机,用镜头留下了与风铃花相依相伴的难忘时刻。人行走在田陇上,仿佛就像沐浴在花海之中,倘若不经意轻轻一抖,霎时落英缤纷。加上田园里那一畦畦绽放的油菜花的映衬,就像是走进了春天里。
每年的三四月份,雅逸这里总是会聚集一些赏花之友,用镜头记录下这美好的春天。黄花风铃木是巴西国花,先开花后长叶,开花时很惊艳,不过花期很短,大约只有半个月左右,果实像龟壳,很特别。澄海的黄花风铃木以前大都是从台湾引种,目前在苗圃基地也能见到,不过,成片的黄花风铃木似乎并不多见。
雅逸是个尚未完全开发的农庄,仍然保留着一些乡土野味,满山遍野的荔枝园景致十分幽深。开阔的江景,天阴阴,江阔云低;不远处的农舍,堤边有浣衣女子;江面上,一只最最原始的小船出没在粼光闪闪的波浪里;远处是一条跨江的高速公路,车辆来来往往。开心农场里,黄花风铃木盛开,游人大多为此而来。
走进雅逸这片果林场,已经不是头一回了;在清明时节来到这里,还是头一趟。在婆娑的竹林里,见到尖尖的竹笋正破土而出。在开心农场的田头地角,到处可以见到盛开的花朵,有红色的美人蕉,紫色的茄子花,白色的桂花,淡黄色的荔枝花,还有依然满树繁花的桃花,让人大有亲近大自然,享受农家乐的收获。
在雅逸这片潮汕特有的风景中,那绿茵茵的田园里,繁花盛开的油菜花间彩蝶飞舞,蜜蜂起落,密密匝匝的竹林里,春笋拔地而起,又勾起了我儿时对乡野那深深的眷恋。乡情是撩人愁绪的牵挂,乡恋是魂牵梦系的记忆,那是一份无法替代的情愫。人生有这道令自己流连忘返,不离不弃的风景就已足够了。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 雄峙韩江边的涸溪塔
近日来到潮州城南郊韩江大桥下“凤凰时雨”景观所在地的沙洲头凤凰洲公园,公园里游人如鲫,春意盎然的桃花林,灼灼妖艳的桃花早已映红一方天地,正是开得最茂盛的时候,一串串粉红或大红的桃花挂在枝头,在绿色叶芽的映衬下分外娇艳。登上凤凰台,宽敞的江面上烟雾蒙蒙,隔江相望的涸溪塔依稀可见。
韩江大桥东侧的涸溪塔,与隔江的凤凰台相衬,坐东南朝西北,高九层,为平面八角型楼阁式砖石塔。塔基须弥座及一、二层为整齐条石砌筑,刻有龙、凤、鹤、马、羊、鱼等祥禽瑞兽和奇花异草及力士等石刻浮雕图案,三层以上为青砖构筑。二层到五层每面错开四门,六、七层只开三门,而塔刹为空心青铜葫芦。
涸溪塔又称凤凰塔,建于明神宗万历十三(1585)年,是当时潮州知府郭子章倡建。四百多年了,涸溪塔依旧雄峙江边,不仅不见老,反而焕发出更加勃发的雄姿。来到塔下,塔门两旁的对联把凤凰塔的层高、镇水作用,特别是把它那巍峨雄豪的气势都写出来了:玉柱擎天凤起丹山标七级,金轮着地龙蟠赤海镇三阳。
涸溪塔塔建于韩江东南侧,右侧有一条北溪,旱时溪水常涸,叫涸溪,塔名也由此而得。进入塔中,沿着螺旋形台阶拾级而上,一直可通到八面七层高的塔顶,塔巅上还有一个巨大的铁葫芦,有三万斤重,不晓得当时是怎样安置上来的。站在平台式的塔廊上,眺望四方美景,三山一水护古城的天然风貌,一览无遗。
民间传说,涸溪塔是浙江人林监成为破潮州风水而建。他看到涸溪东南地势象鲤鱼,顺东溪而下到急水又有鲤鱼脐渡,凤凰塔地方正如鲤鱼之眼,如以塔为钉,钉在鱼眼,鲤鱼死了就跳不了龙门,潮州就没有高官做了,所以在涸溪建塔败潮州。此后,在塔附近出没一种小白鱼,民间便说是鲤鱼被钉死后的殂虫变的。
涸溪塔建成后,林监成登上塔顶,看到东面的莲花山象一支蜡烛,大吃一惊,红烛高照象征登科高中,又在东方,紫气东来,福禄之兆。他赶紧叫人到山上挖井,要熄此烛,其意为斩草除根。没想到,莲花得水更加繁茂,此后,潮州屡屡出高官,创全国历史记录,而林监成阴谋败露丢了官,只得沮丧回到浙江老家。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在汕头沦陷的日子里
1939年6月21日,当天恰巧是端午节,清晨,日本第23军19混成旅团长兼粤东派遗军司令后藤,率领6个大队3000多人,舰艇30余,飞机20多架,海、陆、空同时出动,偷袭汕头市,并于21日午夜占领汕头市。汕头沦陷了,这是汕头市历史上唯一遭受外敌入侵而沦陷的“市耻日”,也是历史上遭敌空袭最严重的一日。
日军占领汕头后,将广州街至崎碌一带划为戒严区,还在重要地段辟据点。中山路的海滨中学被占为日本粤东派遣军司令部,外马路和三牧楼被辟为日军报道部,中山路林家祠为伪和平军44师司令部驻地,位于崎碌的市立一中则被占为日本舰空队队部,招商路大中旅社辟为日军宪兵队队部,以此控制整个汕头市。
日军为控制汕头市与各县的联系,在通往各县的道路上仅开通三个路口。一个是由回澜桥通往潮安路口,一个是由中山公园前往澄海路口,一个是由安宁码头通向潮普揭等地路口。这些路口都用铁丝网围着,每条通道只留下仅容单人通过的狭道,两端由日本宪兵把守,严密检查出入人员和货物,下午6时禁止通行。
日军入侵汕头后,积极推行“以华制华”政策,扶植傀儡,建立日伪政权,在汕头设立最高行政权力机构——粤东派遣军政务部。同时,分发良民证,不时抽查户口,施行“户长切结”制;在交通要道设岗布哨,在各路段抽派壮丁组成保甲巡视队,每夜分班值勤巡逻;在汕头增设工商机构,全面控制汕头贸易机场。
海关是对外贸易的门户,日本人对海关采取军事管制形式,直接垄断进出口贸易。所有进出口物资,都必须凭日军政务部的许可证方能装卸,只能由日籍船只运载,其它国籍船只,每周规定只能进出口一次,只准载客不许载运物资。整个汕头港口在日本人控制下运转。除此之外,日本人还巧立名目,勒收苛捐杂税。
日军入侵汕头后,就开始大量发行军币,夺取原来国民党国币流通市场。1942年3月,又利用伪市政府名义,公布发行伪币储备券,禁止市面法币继续使用,并订出了“妨害新币(伪储备券)治罪条例”,强制市民使用储备券。1943年,发行短期库券1万元,通过派销,强迫市民购买,整个金融市场由日本人所操纵。
1940年和1943年春夏,潮汕两度春旱,特别是1943年更是赤地千里。汕头粮食空前紧张,米价日涨数次。有的市民饿得没法,挖草根,洗日军马粪获取其中残粮来充饥。兵祸米荒同时,潮汕各地还遭受疫病猛袭。1940年汕头开始流行霍乱,至1943年更为严重,疫情厉害,蔓延广,时间长,汕头市民徨徨不可终日。
在日本人的统治下,汕头市乞丐成群,饿殍遍野,昔日繁华都市变成荒圩塌屋,崎碌一带,更是荒草莽莽,野花蔓延。仅一个达濠镇,被饿死病死者便占全镇人口的三分之一。现在村后的万人琢,就是当时日寇统治的惨痛见证。在日军占领的6年多期间,汕头市死亡、迁移、失踪人数达5万多人,流离失所者甚众。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 BP机和大哥大
在手机成为老少皆备的通信工具的今天,稍微上了岁数的人可能不会忘记,那个用金链子把BP机拴在腰间显眼位置对谁都说“有事请呼我”,或者拿着个“砖头”故意大声讲话吸引别人注意力的年代,谁都无法忘却那个年代的躁动与神气。BP机和大哥大这两个匆匆过客,记录的不光是一段历史,也代表了一种情结。
在上世纪90年代,虽然固定电话已经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但固定电话无法完全满足人们对即时通信的要求。寻呼机开启了个人即时通信的时代,然而,寻呼机能接不能回;在寻呼机兴起不久,出现了另一种更能代表财富的通信工具“大哥大”。于是,“腰别BP机,手捧大哥大”是那个时代最令人崇拜的形象写照。
BP机是20年前曾经风靡一时通讯神器,也称寻呼机,上世纪90年代早期,作为家用固定电话之后最新的通讯设备,除了实用功能之外,一度成为一种流行的装备。持有BP机的人们在听到“哔哔、哔哔”这一响动后,都会引起神经质般地条件反射,迅速低头查看自己的BP机。然后,到处找电话回,一时找不到还着急。
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移动电话刚刚出现的时候,有一个奇怪的名称,叫大哥大。它由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工程师马丁·库帕在1973年发明,是手提电话的俗称。在那个年代,“大哥大”这三个字所携带的,便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持有这种大砖头的人,翻开大砖头的盖子,点了几个数字就可以和别人通话了。
在那个年代,如果说,拥有BP机的人需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话,那么,拥有大哥大就更是社会地位的表现了。一方面,大哥大的售价并不便宜,另一方面,当时是双向收费,接听也要不少钱,即便普通工薪阶层咬牙买了部大哥大,可能也养不起它。因而,大哥大基本上是被各界名流所垄断,离普通消费者距离很远。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走进大礐石人家
今天,我们这一群早已是爷爷奶奶的朋友们来到了大礐石洪厝街一户人家中聚会。这户人家的房子特别有趣,沿街边只是一块大石头旁修筑的级级台阶,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一、二层都很小,走上三层才开阔起来。一直往上,还有四层,五层,全都与大石头为伴,甚至,厅堂上还见石头裸露,不过,风景这边独好。
这户人家的房子,原来就修筑在一块大岩石上,还与一株大榕树紧紧相依,四楼的大阳台已高居于半山腰,阳台后面又是陡峭的悬崖,悬崖上大石头裸露,树丛密集。站在阳台上朝前望去,风光旖旎的大礐石尽收眼底。在如今洪厝街尾的汕头市第三医院附近,就是当年埋葬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等的番仔坟旧址。
如今的大礐石,早已是礐石社区的一个重要生活区域,楼房鳞次栉比,街巷纵横,商店、市场诸多,居民密集。当年,英美殖民者在礐石兴建教堂、医院、学校、洋行,对汕头埠进行文化侵略的同时,客观上也将国外一些文明带入了当时相当封闭、落后的礐石,并因此大礐石留下了若干至今仍值得我们赏鉴的遗迹。
大礐石洪厝街是礐石社区的主干道。上世纪三十年代随着汕头开埠,英美等国先后在礐石设立领事馆,有一姓洪的人被英国领事馆聘为师爷,携家眷在大礐石这里安家居住。其后,又有本地人陆续在此定居而形成居民区,即洪厝街。如今的洪厝街,两旁依然还是二到三层结构严整、设计丰富、装饰精美的洋灰建筑。
站在半山腰上望去,在大榕树的掩映下,一幢幢楼房的间隙,仍可见到波光粼粼的礐石海,被楼房遮住了视线的不远之处,便是早年的番仔坟。那时候,外国水兵经常在下午上岸到礐石踢足球、打网球或高尔夫球,晚上还到汇丰银行等处喝酒跳舞。有的夜里喝醉酒后失足掉进海里淹死,番仔坟主要埋的就是这些人。
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还清晣地记得,番仔坟的旧址就在如今大礐石洪厝街尾离汕头市第三医院不远的地方。当年来到这里,一派异国情调。墓地整洁宁静,大理石砌成的每口坟都竖着十字架,刻写着人们看不懂的英文。墓地开满各种各样的山花,五颜六色,随风摇曳,蓝天之下,赏心悦目。虽是墓地,一点也不阴森。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国画兰花的欣赏
兰花多生长在幽静丛林中,不喜喧嚣。在吐露花蕊那一刻,白色亦或褐色的花瓣簇拥着带有点点红斑似的花蕊,或是绽放自如,或是欲露还羞。还没有瞥见花儿,就能嗅到那股清爽的芳香。李白曾这样赋之: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也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被喻为花中君子,外形简洁素雅,叶形细长柔软,花姿优美,素淡幽香,具有色清、气清、神清、韵清的气质,古代文人偏爱种兰、赏兰、咏兰、画兰,写兰,吟咏赞美兰花的比比皆是,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国画兰花一直以来都受到国人的追崇,是国画花鸟画众多经典题材中的一种。有的以淡墨粗笔点写出大块山石坡地,几丛幽兰,花叶纷披,纠缠错结;有的运笔如飞,纵横豪致,粗犷不羁之气充满画面;有的淡墨粗勾山石,以淡墨点写,浓墨点蕊,清雅恬淡,一气呵成。作品令人赏心悦目,深受大家的喜爱和亲睐。
兰花是美丽的象征。国画重在神似,在对兰花的描写时,着意于兰花的神韵与秉性特征。不同的画家画兰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写意画中,画家笔下的兰花多用水墨来表现兰花的美丽叶态和花质的素洁,追求天生素质、大朴大雅的神韵。一幅好的兰花作品,兰叶似翩翩飘动,灵动自有清韵在,比自然中的更为美丽。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嵊山岛的绿野仙踪
两年前,网上一组“无人渔村长满爬山虎,宛如绿色童话世界”的照片,让嵊山岛后头湾一个无人村火了。这个海岛村落落被绿色的爬山虎所包围,整个村子宛如童话世界一般。网友们纷纷为其点赞,誉她为“绿野仙踪”、“被大自然淹没的村庄”。这是一个怎样的人间仙境?让人迫不及待的想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嵊山岛地处嵊泗列岛最东端,后头湾村则处在嵊山岛的东北角,居于两海岬之间的低洼处。来到这里,遥遥一望,这才发现,蓝的海,绿的藤,白的浪花,金灿灿的斜晖……清晨时分,她蜷缩在绿色的被窝里;到了晌午,在海风中看那碧波荡漾;夕阳西下,映着红彤彤的斜晖;深夜时分,时轻时重的涛声伴她入眠。
嵊山岛中的这个“嵊”字,代表着这个岛屿远在嵊泗列岛的东部尽头,这个古代叫做“陈钱山”和“尽山”的地方,如今有了“东海渔都”的美誉。在这里,到处都可以感到山尽海尽的意味:嵊山岛往东乘快艇两个小时左右,到那个在地图上叫做“童岛”又标有“海礁”的礁石上,可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界碑。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渔业发展,富裕起来的村民整体搬迁。村民走了,村里留下了石头房、沟渠和巷道。年复一年,墙垣上、屋檐下、石阶旁,爬山虎悄然占据了整个村庄,绘就一幅绿藤遍野,静谧荒芜的荒村美景。2015年的一天,一位摄影师无意间叩开了古村的“门扉”,口中赞叹的,正是这幅巧夺天工的绿毯。
这里的村民搬离村落已有十几年。春去秋来,整个村子淡出了曾经的喧嚣,演绎出如今的恬静。那绿葱葱的爬山虎,有着四季换装的奇幻效果:初春时节,一片片鹅黄色星星点点;到了盛夏,一座座石头房只露出几扇窗的空隙;转到深秋,鲜红的叶子与湛蓝海浪交相辉映;入了冬,枯萎的藤蔓依然执着附贴着石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宛如苏格兰古堡的荒芜村落,道狭草木长,苔痕上阶绿。虚掩的门,破掉的窗,爬满藤蔓的窗口透出废弃的石壁,草色入帘青,满墙的绿浪翻滚。许多无人居住的房屋逐渐被大自然侵蚀,布满爬墙虎。这里没有了人的踪迹,昔日的房屋荒芜,植被异常旺盛。遗失的村落,仿佛绿野仙踪的梦境。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 走进潮州的绿太阳
今天上午,我们和赖汉扬、杨培秋两位老师,四人自驾车来到潮州市登塘镇的绿太阳生态旅游度假区。这座绿太阳度假区距离潮州市区仅有11公里,占地三千多亩,充分利用原大坑水库优雅的原生态自然环境,突出展现典雅的欧陆风格,结合精致的中华园林艺术,让人溶入湖光山色,体验赏心悦目的身心愉悦之中。
走进大门,一座显眼的阿波罗塑像后,就是宏伟的阿波罗广场。罗马式的亭阁,加上错落于流水喷泉之间那经典的艺术雕像,顿时让人亲眼目睹了古希腊文化的辉煌。广场的东侧,就是水柱冲天,雾气朦胧的梦萨罗拉水景区,眼前呈现的喷泉、雕塑与绿茵、鲜花一道,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充满欧洲古典诗情的名画。
走过一座横跨水库的步行桥,来到了一座巨型古希腊雕像下的古欧洲文化艺术长廊中。在这里,浏览了迷人的童话世界,仿似苏格兰平原上的巨石阵,古奥运会起源的一组塑像,还有一座城堡式的“斯芬克斯之迷”等等。之后,又沿着水库旁来到了“恐龙乐园”和“翠谷石韵”,领略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风光。
走上了山头上刚刚建成的恐龙乐园,仿佛走过了时光隧道,重返了几亿年前侏罗纪那葱郁茂密而又神秘的史前森林,穿梭其间,但见那凶猛异常的霸王龙,无坚不摧的三角龙,矫健的迅猛龙,身躯庞大的梁龙,一只只生灵活现,栩栩如生的恐龙,还有那一声声震撼的咆哮,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史前霸主的魅力。
今天的阳光热辣辣的,灼烤着大坑水库周围的每一寸土地。在阿波罗广场上,就有这么一个感觉,这个广场名副其实,真不愧为太阳神居住的地方。然而,进入了“翠谷石韵”之后,那绿阴遮掩的曲径,那汩汩流淌的清泉,那重石层叠的山谷,还有那郁郁葱葱的树木,显得特别凉快,让我们的心情格外的愉悦起来。
今天一游,“绿太阳”?给我的感觉,阿波罗广场和梦萨罗拉广场一带已建设得很美。走过步行桥后,艺术走廊的景区也建设得不错,恐龙乐园刚刚落成,翠谷石韵部分的自然环境很不错,即使不建设也吸引人,还在建的有一个游泳场。这个生态度假区,不仅可与揭阳的望天湖相媲美,还与望天湖有异曲同工之妙。
春夏之交,大地上阳光普照,山水皆绿。“绿太阳”这既显现鬼斧神工的自然山水,又充满异域风情和深厚古欧洲文化艺术的人文景观,演绎出深厚的内涵和淳朴的韵味,演绎出了我们所向往的原生态的美。在绿色和阳光下,到处都充满了生命力和希望,呈现出生机勃发的景观,让人感到了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记忆中的大同戏院
今天来到中山公园,在靠近市博物馆一隅,见到了有一座挂着“大同电影院”招牌的建筑,气势还不错,可惜大门紧闭,爬山虎那葱葱郁郁的蔓藤爬满了这栋房屋的外墙,使这处建筑平添了一丝神秘之感。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得到,这座建筑的前身,就是民国时期汕头埠最具影响的综合性娱乐场所一一大同戏院。
记忆中的大同戏院,门口是一片几百平方米的旷地,旷地上有几棵挺拔高耸的木棉树。旷地前不远的地方,就是我们小时候常去里面活动的汕头市少年宫。旷地的西边,靠近月眉河的地方,有几棵老榕树,老榕树后长着又茂密又高大的扶桑和雪梅。旷地的东边,是一个环绕着大半个大同戏院的小湖,湖边栽着柳树。
大同戏院的大门,是一座如同牌楼般的灰土式建筑,有左中右三个木栅栏门,每个门宽约三米,中门稍大些。门用可以移动的杉木作为栅木,观众进场时从中门验票进场,散场时,观众太多了,才搬开左右两门的柵木,让人通行。进了大门,左边是楼房,前面是一个很大的广场,有几个篮球场大,右边就是戏院了。
用竹棚搭起的大同戏院,距离那座牌坊大概有六七十米远。走进戏院,那些能够对号入座的,都是前座和中座,这些座位还要凭票进入,对号入座。在栏杆围外的后面和左右两侧,便是没有标明座号的普通票座位。这些座位大部分都用30厘米宽、2米半长的厚木板作为座椅,其中一些座位还只能看到半个多戏台。
说起“大同戏院”,上了岁数的汕头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同做戏天就知”,更是汕头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根据《汕头市志》中记载:“大同戏院位于中山公园西北侧,原名大同游戏场,是公园电影院的前身。大同戏院建成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由中山公园以收地租形式租给私人经营。”
大同戏院的门票价格较为低廉。因此,不仅使之成为汕头埠乃至潮汕知名的文化娱乐中心,更成为“老汕头”的记忆。可惜的是,1969年一场“7·28”台风,严重损坏了这个用竹棚搭建起来的大同戏院。后来虽然重建戏院,又办成电影院,由于长期空座,日渐破落,到大同看戏便成为许多“老汕头”的文化记忆。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漫步望天湖
“五一”这一天,我们和赖汉扬、杨培秋两位老师一起自驾车来到了揭阳市白塔镇广和草山的望天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刚刚走入园区大门,便坐上了电瓶车,沿着老雨亭水库浏览了一大圈,饱览了园区内幽泉环绕,林果生香的秀丽自然生态和十八罗汉广场、七色花海、侏罗纪鲵龙谷、花果山、十二花房等大文景观。
滨湖茶舍隔湖相望的,是一长排红瓦红墙白窗棂的木屋,门口种满了向日葵等各种花卉,一派风光旖旎,这就是望天湖的十二花房小别墅。别墅前的木制九曲桥上,游人穿梭其间,既赏景也成景,人在景中,景在人中。在沿岸和九曲桥的外侧,还别出心裁的安装了喷雾装置,一片烟雾弥漫,形成若隐若现般的幻境。
望天湖每天几次的音乐喷泉,是这个生态度假区的热门节目。我们都是在中午时分,边欣赏音乐,边观赏千变万幻的喷泉。在半个多小时里,这些多姿多采的喷泉根据人们的设计,随着音乐节奏的旋律变化,便会产生美妙的三维的效果,给来到这里游乐的人们增添一份美轮美奂的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让人百看不厌。
摩天轮和高空飞翔两个游乐设施给人耳目一新的强烈感觉,几乎成了望天湖的游乐标志。摩天轮的大型转轮上面挂在轮边缘的,是供乘客乘搭的座舱,坐在摩天轮慢慢的往上转,可以从高处把整个望天湖的景色一览无遗。乘客随座椅用圆环链悬挂于高空飞翔的转盘上,则可感受到旋转离心力和运行高度的无穷乐趣。
望天湖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一片七色花海。五彩缤纷的花朵,被一株株高低不等的草儿簇拥着,像千万蝴蝶穿梭在绿茵丛中,风一吹过,花儿便摇一摇,像是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只只蜜蜂,一会儿落在这朵红花上,一会儿又落在那朵黄花上,花衬托蜜蜂,蜜蜂衬托花,更显现出朴实的原生态,亲和的自然风。
漫步望天湖的丛林曲径中,走进那海陆空剧场里,看到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众多动物的精彩表演,不禁让人捧腹不已,开怀大笑;来到那花果山前,或许天气太热了,只见到假山洞口的三两只猕猴悠然自乐;走进那开心牧场里,不仅见到卖萌的小矮马,砸吧嘴的骆驼,还可骑着俊马,在场地上逛一大圈。
人情练达即文章(三十一) 五月节,吃栀粿
潮汕有“清明食叶,端午食药”的饮食习俗,即是清明时节要食朴子树叶,五月节要吃食驱虫良药“圣甘枳”。有时,还干脆将端午节称为“漏屎节”。在这时节,除了要服食圣甘枳,预防肠胃疾病,要吃食真珠花菜,还要吃用糯米、黄栀和蒲姜制成的栀粿。潮汕民间都把吃栀粿称为“吃壮”,寓意吃了身体强壮。
在潮汕,讲究“时节做时粿”和“时令防时病”。农历五月湿热交加,蚊蝇孽生,病邪袭人。人们就采摘栀子制作栀粿,既可助消化、增食欲,又可清热泻火,除烦解郁,祛疾病,真是妙极。做好的栀粿用纱线拉割成片,吃的时候蘸上白糖,苦中带甜,记忆中那种淡淡的青草香让人记忆犹新,那是魂牵梦系的味道。
栀粿是潮汕特有的,原料为糯米、栀子和蒲姜。古代的制作方法,是将糯米浸渍后,用手工石磨磨成粉浆。然后,再将栀子捣碎后浸泡去渣,将黄色液体渗入蒲姜碱液,现在因为食材难得,改为用苏打粉加浓茶水。再之,渗入准备好的糯米粉浆中,搅匀后放入蒸笼中蒸熟。制成的栀粿微带棕黄色,吃起来有点苦香。
栀果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潮汕百草良方》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栀子,味苦、性寒、无毒、根味淡。内服清热利湿、利尿、除烦、凉血止血、散瘀。从栀果中提取的食用黄色素,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耐光耐热,无异味,无沉淀,是一种安全性高的天然食品色素和天然染料,很受社会上的欢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