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访林大钦故居 拜谒孙默斋陵墓

 丹琳书斋 2017-09-05

走访林大钦故居 拜谒孙默斋陵墓

2017-05-15 10:42阅读:103
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X
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 在大潮汕地区,林大钦对对子的轶闻趣事几乎无人不晓;来到潮州市金石镇,寻访林大钦故居的状元第,当然是一件挺惬意的事。状元第位于金石镇仙都村的一片古旧民居之间,一个宽敞的村埕前头,几株躯干粗硕的老榕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状元第的前庭,有一个高大的石门框,看来,原来应该是一座牌坊亭。这座牌坊亭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仅剩下一副石门框,看不到原来的模样,但只要仔细端详,一根显得很沉重的石梁压着两条宽阔高大楹柱的石门框,两侧楹柱间还配上的一对黑色的石鼓,连同脚下一条宽40厘米、高35厘米长的石门槛,还有那一块块硕大石块铺垫的地板,便可突显当年主人的高贵。在石门框左前侧,当地县政府立有一座“林氏家庙与状元第”的石匾,石匾上记载:“状元第位于金石镇仙都村,由明嘉靖壬辰科状 元林大钦所建,规模宏大,深约114米,宽655米,府墙最高5.5米,厚0.85米,大门外框高4.35米,宽3.6米,厚1.03米,府第内天井地板、走廊进阶石皆由硕大石材构成,气势非凡。”
走过高大的石门框,“状元第”三个大字映入眼帘。状元第的大门下是由三块硕大的石块铺垫的石阶,中间一块足有7米长、1.2米宽、0.45米高,两边两块则稍为短些。诸如此类的大台阶,即使在当年的大户人家,也是极为少见的。状元第里,原有两个主厅已遭烧毁,还有一个主厅虽然破旧,但主体结构还算完整。
走进状元第里,但见主厅两侧破落、倒塌,搭建着的凌乱住房让人不堪回首。 步入石门内天井至状元第正门进阶的石埕面,全都铺上七米多长一米多宽的石板,陈年裂开的石缝里长满凄凄青草,进阶两侧已遭损坏,但还能辨认出石兽,而两侧后起得极不配称的建筑物,仿佛在告诉世人:状元第曾经的显赫与沧桑。据《汕头大博览》记载:“林大钦,字敬夫,号东莆,明正德六年农历十二月初六出生于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也就是现在的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德村。嘉靖十年,刚满十九岁的林大钦参加举人考试,得中第六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得中贡士;再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嘉靖皇帝钦点为一甲之首,即状元。
比起破败没落的状元故居,如今仙都村的林氏家庙便显得较为堂皇且漂亮了。据仙都村的族谱里记载,这座林氏家庙始建于南宋,重修于明嘉靖卅一年,扩建于清康熙卅六年,到1999年,陈旧的宗祠,楹柱残朽,墙垣破颓。经修缮,如今以杉木、石柱、砖瓦斗拱构成的新宗祠已为三进二花巷,分为三厅二天井格局。林氏家庙前厅屋顶嵌瓷塑葵龙、狮子望日、双凤朝牡丹等;屋檐凌空飞出,把宗祠装点得雄伟壮观。正门匾额石刻“林氏家庙”四个大字为明兵部尚书翁万达赠,工部侍郎陈一松书。二进大厅顶梁屋檐,雕梁画栋;后厅悬挂“孝思堂”匾额,厅内设置大龛三座,正中供奉宗祠先贤,两旁两龛,按大小辈序供列神位。以前祠堂里曾挂有一块青底金字的圣旨牌,是根据皇帝任命林大钦为翰林院修撰的文书复制,上面写有“潮州府海阳县东莆”的字迹。至今,林大钦留给后人的东西并不多,他的字画真迹少有人收集。他遗存下来为数不多的翰墨文物,是挂在仙桥篮兜村“郑氏家庙”里,为揭阳进士郑一统所题的“金马玉堂”牌匾。
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大家都喜气盈盈的时候,人们总会贴春联。在潮汕地区,有一副流传已久的楹联,那就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来到了潮州市的金石镇,听当地人一讲,这才知道,这副家喻户晓的对联,原来出自于金石镇仙都村人林大钦之手,究其中,居然还有他与岳父孙员外的一段佳话。
作为科举时代潮汕地区唯一一位文科状元,林大钦的故事向来特别受到潮人的推崇,在潮汕民间流传很多他才思敏捷、善于应对的故事。其中,他与孙员外的这段佳话,在潮汕流传犹为甚广,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这其中,还牵涉到了兵部尚书翁万达、工部侍郎陈一松这另外两个登科成名的潮汕名人的故事。这段佳话,就是民间传说的“西林三女贵”。说的是,林大钦科举前曾在当地私塾任教,18岁那年山前孙员外六旬大寿,邀其赴宴。席上,孙员外二女婿翁万达出对子让林大钦应时,不仅使翁万达心服口服,还与官至工部侍郎的大女婿陈一松一起,撮合孙员外,将林大钦这个贫穷的乡村教师招为三女婿的一段故事。
日前来到潮州的金石、沙溪一走,才知道,关于林大钦与孙员外那个“西林三女贵”的传说,在当地历史上并非仅仅是一个传说而已,而是一个有板有眼的典故。而这个传说中的孙员外,其实也并非是虚构的角色,在历史上,他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就叫孙默斋,如今沙溪镇的桑埔山麓还有他的茔墓。
历史上的孙默斋,是潮州沙溪镇上西林村人。他的墓地称为“眠龙”。眠龙风水穴,取其山势直冲而下,藏风聚气,远望似一条隐约卧龙。孙员外的冢墓朝东北向,有碑亭、拜亭,上盖由几块巨石构成,亭的后壁正中镌刻着碑文:“明考将仕郎默斋孙公,妣耋寿孺人慈烈林氏墓”。此墓潮州人誉称为“三女贵墓”。论官阶,历史上的孙默斋只是个正九品的“将仕郎”,但是,在明朝的那个年代,他的三个女儿却嫁给3个当朝的显赫人物:状元林大钦,授翰林院修撰;进士翁万达,官至兵部尚书;进士陈一松,官至工部左侍郎。他把第三女儿嫁给林大钦的这段趣闻,就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这副对联的出处。话说当年孙员外生日的那天,身为乡村私塾先生的林大钦正在淘米下锅,碰巧一乞丐上门,中囊羞涩的他无可施舍又不便推搪,于是心生一计,迅手挥毫,写下了这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的贺寿对联,递与乞丐并嘀咕一番。乞丐言听计从,上了孙员外大门,不仅讨得一顿饱餐,还引出了这段典故。
因为这副对联是祈福的表叙,千百年来被大家广为流传,大多成为辞旧迎新的楹联。2015年1月间国家邮政发行的《拜年》邮票,就把林大钦书写的这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的对联作为一大主题。然而,更早些在1997年澳门发行的小型张《迎新年贴门神》邮票上,就已出现了这对喜气洋洋的对子。
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走访林大钦故居 wbr拜谒孙默斋陵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