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岗位素质

 昵称15038009 2017-09-05
  论地勘一线工作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杨明坤 蒋小庆 朱焕然 朱胜斌 文国江

  (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五地质队,贵州 清镇 551400)

  [摘 要]地质人才断代严重、技术素质不高的现状引发笔者深思,提出了地勘一线工作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制约专业素质提高的两个前提以及提高专业素质的建议,高素质的地勘一线工作者是确保地质工作质量、实现找矿新突破的关键。

  [关键词] 地勘一线;人才断代;人才紧缺;骨干流失;地勘单位;地质工作者;专业素质

  2月17日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公司物化探分公司的三名地质队员在可可西里考察时失踪的消息引人关注,作为同行的笔者感到深深惋惜,关注期间在互联网上有幸拜读以下两文,《中国科学报:地勘窘境 人才断代》[1],文章主要围绕当下地质人才断代、人才紧缺、人才招聘难及骨干流失严重等方面进行论述,其中提到在找矿难度越来越大、地质勘查需求日益旺盛的今天,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赵鹏大对此忧心忡忡:“没有高素质的地勘一线人才,地质观察、基础数据编录的质量将受影响。”;《全国政协委员王小凤尽快解决地勘单位人才断代问题》[2],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纵观全国地勘行业,技术人员断代问题十分严重,而且现有人员技术素质不高,将给未来地勘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一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一口气读了两遍,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地勘一线工作者,感慨万千,发人深思。

  “人才断代”笔者自进地勘单位以来明显体会到,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不到10年时间里“地勘事业单位投入减少,待遇降低,地质人员开始大量外流”[1]导致地质勘探人才整整10万人离开了这个原本庞大的队伍,期间进地勘单位工作的地质工作者较少或有的单位近10年没有招过一个大学本科生,02年以来地质行业由低谷慢慢走向辉煌,特别是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后,地质人真正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春天,地质专业人才开始供不应求,但人才断代、地质人才紧缺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 1 / 8 ~

  1 地勘一线工作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指出“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地质工作者肩负着为国民经济提供矿产资源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和对外开放的历史责任。地勘一线工作者是保证地质工作质量、实现找矿新突破的关键,急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好地肩负起开创地质事业及“传帮带”的重任,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1.1、爱岗敬业

  选择地质为业的工作者是不平凡的。总是风尘仆仆、南北征战;总是离别与重逢交织、困难与喜悦相伴;“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的誓言,面对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不会变,面对

  风霜雨雪、千折百回不会变。 翻开中国地图,大庆、攀枝花、平顶山、白云鄂博等多座以矿山命名的城市在祖国山河拔地而起,记载着几代地质工作者的卓越功勋,建国以来老、中、青几代地质工作者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献身到地质事业无怨无悔的爱岗敬业精神。

  当代年轻地质工作者需继承和传承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爱岗敬业精神,要发扬“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多动脑筋、不辞辛苦、不讲条件,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精业务,确保野外基础资料收集的可靠性。

  1.2、一专多能

  地质工作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源勘查过程中的预查、普查、详查、勘探阶段的全套“动作”,采用的工作手段项目一般有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钻探、山地工程、岩矿采集及测试及其他地质工作等几大项,每大项又根据不同勘查阶段目的任务选择相应的工作手段完成各自阶段的野外资料收集及综合整理工作,每种工作手段都有各自的工作方法及质量要求。整个勘查过程涉及到地质科学的众多领域,涉及地貌学、地层学、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学科,需要各学科融会贯通满足相关矿种的国标、行业规范前提下,才能确保地质工作质量。

  ~ 2 / 8 ~

  据悉,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型矿区的矿产勘查,一个分队由众多部门几百人组成好不热闹,相当于一个地质队的缩影,地质技术方面细化为地表组、水文组、钻探组、取样组、综合组等,地质人员完成本职岗位的相关地质工作。而今的市场经济,出现一种怪现象:地勘行业变热了,地勘队伍承担的项目增多了,地勘队伍需要做的工作也多了,但从事地勘行业工作的人却减少了。一般的综合矿勘项目经费500万左右的一般就4人左右完成全套“动作”,大到几千万的项目人员也不过10人,工期紧、任务重,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作图的效率,但技术压力、工作压力仍不容乐观,所以在当前的技术经济、地质人才匮乏的条件下,面对地质工作当代地质工作者唯有勇于面对、敢于担当, 熟练掌握地质专业及相关领域学科的业务知识,才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据“三边”原则进行及时修改、调整、创新、保证质量进而提高地质成果研究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地质工作者一专多能势在必行。

  1.3、终身学习

  地质工作者“南征北战”,工作环境经常在变,从一个熟悉的矿区至新的工作区,区域地质背景、岩石、生物、年代地层单位、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及经济状况等诸多方面均有差异,虽地质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基本类似,但到一个新的地区又是一个新的开始,需要掌握和学习的专业知识较多。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是经济快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技术不断进步的年代,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识到“终身学习”是提高地质工作者素质的重要举措,地质工作者要紧紧围绕从事的地质工作不断地加强学习,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以适应地质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及业务能力,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学会工学结合,利用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可以提高执行项目的水平和质量,成为复合型地质人才指日可待。

  1.4、组织协调

  公益性或商业性的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的任何阶段勘查工作,或地勘基金、整装勘查等项目均需编制实施方案,只有待方案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所以从方案编制送审、评审至实施牵涉(以115地质大队编制的“贵州省开阳县宅吉勘查区煤炭普查”地勘基金项目
员也不过10人,工期紧、任务重,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作图的效率,但技术压力、工作压力仍不容乐观,所以在当前的技术经济、地质人才匮乏的条件下,面对地质工作当代地质工作者唯有勇于面对、敢于担当, 熟练掌握地质专业及相关领域学科的业务知识,才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据“三边”原则进行及时修改、调整、创新、保证质量进而提高地质成果研究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地质工作者一专多能势在必行。
1.3、终身学习
地质工作者“南征北战”,工作环境经常在变,从一个熟悉的矿区至新的工作区,区域地质背景、岩石、生物、年代地层单位、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及经济状况等诸多方面均有差异,虽地质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基本类似,但到一个新的地区又是一个新的开始,需要掌握和学习的专业知识较多。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是经济快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技术不断进步的年代,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识到“终身学习”是提高地质工作者素质的重要举措,地质工作者要紧紧围绕从事的地质工作不断地加强学习,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以适应地质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及业务能力,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学会工学结合,利用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可以提高执行项目的水平和质量,成为复合型地质人才指日可待。
1.4、组织协调
公益性或商业性的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的任何阶段勘查工作,或地勘基金、整装勘查等项目均需编制实施方案,只有待方案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所以从方案编制送审、评审至实施牵涉(以115地质大队编制的“贵州省开阳县宅吉勘查区煤炭普查”地勘基金项目
~ 3 / 8 ~
的优化设计为例)大队总工办、贵州省矿权储备交易局、项目所在地的行政主管部门(贵阳市国土资源局、开阳县国土资源分局、宅吉乡政府、乡国土资源所及乡安监站)、项目所在地村委会等众多部门、领导和人员;待地质工作者收集完方案规定的内容后,确定原始资料齐全、准确,进行整理并进行了质量检查、编目造册和必要的综合整理后,向组织方案评审的部门申请野外验收,经专家验收通过后,方可转让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制;待报告编制结束送审、评审、备案及资料汇交等过程中,同理均需接触众多部门领导、专家及人员。
在项目野外实施过程中与当地老百姓、村干部、当地政府、国土所、安监站及业主等部门人员的接触、沟通、协调工作贯彻整个勘查工作始终,协调和沟通的效果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进度。
如河南省地矿局地调三队2010年刚开始实施千鹅冲钼矿勘探项目时,当地村民也以破坏风水为名阻止,以至于钻机在那一停就是3个月。后来,该队找到当地政府,汇报、宣传勘探钼矿对国家的重要性,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前景等。了解地质工作重要性的当地政府积极给村民解释,知道来龙去脉的群众很快改变了态度,项目顺利进行。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地质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1.5、安全第一
地勘一线工作者选择了地质工作,不仅选择了艰苦,也选择了时刻与危险做伴,每天都要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凶猛的野生动物、复杂的当地社会条件,存在安全隐患。
毋庸置疑,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每一天都生活在不可预见的危险之中,安全防范对于地勘一线工作者更需警惕,除自然条件、野生动物及社会条件外,钻机安塔、搬迁、钻机施工现场、废矿硐调查、山地工程施工等等工作又给人身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所以掌握安全常识,确保安全作业和项目顺利实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地勘一线工作者的必修之课。
2地勘一线工作者专业素质提高的前提
吉林省地勘局一家下属单位负责人称,近几年本科以上的人才基本上是进多少走多少,变成了“对外培训基地”。“仅最近两年,就被福建紫金矿业公司挖走了4名技术骨干”。人才断代、骨干流失现实状况不容乐观,使地勘单位专业人才紧缺、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的现象得到缓解,迫切需要加强地勘单位的软、硬件建设,通过一些举措创造条件留住一批长期稳定的人才解决后顾之忧从而使得地质工作者安心在一线工作,然后通过多方努力营造良好的地质环境让政府、社会大众认知地质工作利于地质工作和地勘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如何培养留得住、适应现代地勘业需求的高素质地勘一线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留住人才、营造地质工作环境已成为专业素质提高的前提。
~ 4 / 8 ~
2.1、拴心留人
人才作为世界上唯一有思想的资源,在市场经济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技术不断进步的年代,这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效应,倍加明显。地勘一线人才紧缺、人才断代、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及地质行业工作环境恶劣、存在安全隐患等现状条件下,如何留住和用好现有地勘一线人才,从而更好的引进人才,对地勘单位来说,应该用事业、感情、待遇三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
事业留人:在任何既定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下,事业始终是地质行业人才追求自我实现的一个价值平台,因为人才最怕的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为人才发挥作用打造好的舞台,搭建人才显身手的平台,从而更有效地聚集和引进人才。
感情留人:在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中,要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交往,把人心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感情是重要的基础。用感情留人,就是对人才要有爱心、真心,帮助他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地工作,让优秀的人才彼此相互依恋。人才并非都只求高薪,和谐的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单位文化,都可以抵挡外界的诱惑。为此,要制定党政领导、组织人事部门领导与人才的联系制度,实施“人才直通车工程”,每年定期召开人才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其在配偶工作、未成年子女入学、住房等各个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地勘单位营造团结协作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民主活泼的学术环境、按劳分配的经济环境、舒适休闲的生活环境和尊重理解的社会环境。
待遇留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环境固然是决定去留的重要因素,但首先必需的还是要有一个能够享受现代一般生活水平的收入。能够让人体面地活着,因此,薪金待遇在“三个留人”中恐怕是更基本的,建立激励政策,提高人才待遇,是拴心留人的重要举措。为调动地勘一线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减少人才流失,要针对地质行业的特殊情况推出特殊政策,推出一套吸引、留住人才的待遇保障措施。
“三招留人”是一个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只要“三招留人”做全了,没有人才也可以吸引人才、造就人才。如果做不好,做不全,即使有了人才也会流失。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要我们不断加强地勘单位的软、硬件建设,必将吸引更多的地质人才到一线工作。
2.2、营造环境
地质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长期性工作,是着眼于长远、为国民经济服务的行业,在某种程度上需要国家政策及政府、国土资源、安监及百姓等多部门人员的支持和配合,营造良好的地质工作环境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河南省地矿局的周强在一线采访时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地质找矿项目如“唐僧肉”般,上边的部门、百姓都想来“咬上一口”或者以破坏风水的名义阻挠地质施工[4],作者也曾遇到过。说明地质工作的社会的认知程度低,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在于,地勘单位虽然意识到和社会沟通的重要性,大多只重视找矿和服务成果的宣传,忽视对地质工作过程的宣传;只重视了文字等平面媒体的宣传,而忽视了广播、电视、网络的宣传;只重视了新闻的宣传,而忽视了文学作品及文艺活动的创作和宣传,政府、社会不了解、不认知地质工作,当然谈不上支持。其实,地勘单位与地方政府和百姓是鱼水关系,地勘单位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地方的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地勘单位的保障服务。只要社会知道地质工作能干啥,干了啥,带给地方、百姓啥好处,各级政府、社会大众就会愿意帮助营造一个良好的地质工作环境,从而使得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和支持地矿事业。
3 提高专业素质的建议
笔者积多年学习、工作及经验教训,认为从思想、理论联系实践两个方面从严要求,对于提高专业素质是必要的。
(1)思想:地质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有高度的责任感,踏踏实实地工作;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激发工作热情;“地质工作者以探索发现为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也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
~ 6 / 8 ~
(2)理论联系实践:地质学实践是获取地质学事实的基本手段,是地质学理论得以产生的基本前提,是验证地质学理论的基点,是驱动理论发展的动力源泉,所以地质工作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工作和学习中,应注重以下几点:①地质要入门应加强普通地质学学习和实践。普通地质学中的不少原理需要反复领会,能够达到用这些理论、知识去实际中解释一些地质现象,做到举一反三;②地形地质调查中需勤打、勤敲、勤观察。留心见到的地质现象,不懂的回来查阅相关区域、勘查成果资料,多次往返现场仍不能释疑,及时向前辈、专家学者请教;③应注重各种原始地质编录。边掌握编录的方法边学会岩矿宏观鉴定、取样方法等工作,待样品分析结果出来后,再验证宏观判定是否正确(宏观与微观相结合);④应重视基础地质工作。基础地质工作是找矿的先期工作,如地层的划分对比、伸展构造、推覆构造、韧性剪切带等多方面的基础工作需要加强;⑤应注重以往地质资料研究工作。开展一个项目前,收集项目区内及附近以往的区域资料、勘查成果资料显得格外重要,吸收、消化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新认识、总结新规律对于项目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⑥平时应注意矿区、区域资料及各类技术标准、规范资料的收集,便于查阅。纸质资料不利于从事地勘一线的工作者携带、保管及查阅,所以可利用互联网查阅和百度搜索引擎下载所需的地质资料;⑦野外一线收集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得到新认识,积极发表论文。论文写作对于从事地勘一线生产任务重的地质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难点,在对这个难点的突破过程中,我们的学术境界能得到提升和升华,受益良多。
地勘一线工作者专业素质集合理论在前、实践紧随、理论跟进、相互促进并通过锲而不舍的勤奋学习得以提高,高素质的地勘一线工作者是确保地质工作质量、实现找矿新突破的关键,有利于更好地肩负起开创地质事业及“传帮带”的重任,意义重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