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加强对文言文句读能力的考查

 惊涛拍岸849 2017-09-05

应加强对文言文句读能力的考查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稿)》强调“重视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全套教科书编排的古诗文,约占课文总数的40℅,其中高一以古代散文为主,着重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高二、高三也有大量的古代的文学作品,在继续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培养欣赏阅读浅显文言文,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重视,而这首先应该培养他们的句读能力。

古书一般是不断句,不标标点符号的,正确地标点古书不是容易的事情。古人特别重视对句读的训练,因为明辨句读是读懂古书的起点,假使短句没有错误,也就可以说对古书有了初步的了解。当然,能句读无误,还不能说就是完全了解;但是反过来说,如果句读有误,那就一定是对古书某些词句没有读懂。要避免断句、标点的失误,就要注释古汉语词义、语法、音韵及古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多读古书,揣摩语句的不同停顿、不同语气,培养语感。而作为权威的导向——高考文言文试题怎样对待句读呢?我们回顾一下上世纪60年代的部分高考文言文试题,也许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1960年          标点并翻译

艾子行水途见一庙矮小而装饰甚严前有一小沟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顾庙中而辄取大王像横于沟上履之而去复有一人至见之再三叹之曰神像直有如此亵慢乃自扶起以衣拂饰捧至坐上再拜而去须臾艾子闻庙中曰大王居此为神享里人祭祀反为愚民之辱何不施祸以谴之王曰然则祸当行于后来者小鬼又曰前者以履大王辱莫甚焉而不行祸后来之人敬大王者反祸之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

1961年          标点并翻译

1.江湖间唯畏大风冬月风作有渐船行可以为备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往往罹难曾闻江国贾人有一术可免此患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即止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

2.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1962年          标点并翻译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1963年           

1.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2.标点:岭南气候不齐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须以日月为断也今岁九月残暑方退既望之后月出愈迟然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扣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杜子美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此殆古今绝唱也

1964年          标点并翻译

1.昔人云作大字要如小字作小字要如大字”盖谓大字则欲如小字之详细曲折小字则欲具大字之体格气势也刊勒之工仍有善展字者不拘字之大小皆可递展其法以刀錾去纸存墨就灯旁映之灯愈近则其形愈大自尺至丈,意所定然后展纸于壁模勒其影既小大适中且不失体势亦良法也

2.上(指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耶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965年          标点并翻译

1.道光二十一年英人将扰佛山镇取道泥,经箫冈三元里里民愤起号召各乡义勇枪械云集四面邀截英兵窘迫不能出死者二百余人毙其渠帅伯麦英酋义律亟驰援复被重围时奋臂起者百有三乡不械而集众至数万人是役也英人为之丧胆

2.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隙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石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若以斧斤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注壑涧中皆填淤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

综观以上六年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部分,可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相当重视考查学生的句读能力、翻译能力,相当重视对中学文言文教学以句读为翻译、理解、赏析突破口的导向性;只通过考查学生句读能力、翻译能力来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虽然1963年小有变动,加了考查文言实词(多义词)、文言虚词的用法,但是在19641965两年又集中精力考查学生句读能力和翻译能力。尽管这是四十年前的文言文考查命题思路,但今天看来仍有重要启示。鉴于200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已对文言文考查方式作出改进——让考生直接翻译文段或句子,即开始强调翻译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性,本文只就句读能力方面谈些肤浅思考。

作为数千年中国古老文化的书面载体,文言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浓郁的艺术魅力,而这些精髓又可以说全凭句读才能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来。古书不断句,无标点,它的表达效果全在于读者的品味、领悟和再创造。于是,一代代读者、学者才从句读入手领略到文言文独特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音韵美。

句读的过程,促进发声朗读,在反复斟酌的朗读中加深对文言文的认识和记忆,背诵往往是水到渠成。记忆多了,古代书面语言的特点越来越熟悉,便产生了语感,反过来又促进了文言文的阅读。句读文言文的过程,正是深入领会、细致玩味文章底蕴妙处的过程,甚至由此进入自我陶醉的境界。我们可以明确一点:阅读文言文,句读是至关重要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过硬,就会从把握停顿、重音、语调入手,进一步把握各句之间、各段之间的联系,乃至把握文章的情感、思路和主旨,把握文章的立意、结构、技巧和风格,从而得到深层次的熏陶。

然而,现在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部分,恰恰忽略了文言文的句读的重要作用。这种命题模式的导向,决定了中学文言文教学必然忽视甚至放弃句读练习。没有了这个重要的实践过程,学习文言文就必然忽视了涵咏、品味、深化的心理过程,就流于浅薄、浮躁、急功近利。只把考试当作唯一目的而放弃句读训练,放弃融会贯通。放弃情感熏陶和艺术再造,实在是舍本求末。

笔者将上世纪六十年代这六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在两个班学生中做训练,又把标点并翻译的模式与现行高考文言文部分标准化试题模式作对比,进行问卷调查,竟有66的学生对标点并翻译的形式表示理解,欣赏和欢迎,对句读训练感兴趣并认为很受益。

综上所论,让考查句读能力的题目在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部分占用一席之地以示导向,应该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了吧?

 

200446  考试报  总第910期专版第77期第3

 

2017-94存入

 

附: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20052006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文断句。国高考语文卷文言文试题自2014年开始出现断句题,并自此以后连续考查3年,从未间断过。教师和学生自此把文言文断句作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本文发表于200446日出版的《考试报》,距高考还有两个月。不能说命题专家是按照拙作的思路、观点来运作命题工作的,但起码说明句读能力的重要性,更说明拙作的思路和观点富有前瞻性,与国家命题中心专家的不谋而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