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国曾跟中国一样强盛,跟中国叫同一“名字”,结局却相反

 思明居士 2017-09-05

我们知道,清朝是以13副盔甲起兵的,当时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精锐力量,意气风发,但在清朝入关后,经过一段时间安逸生活,他们腐败堕落了,尤其是清朝中后期,八旗弟子比稻草人强不了多少。

当时西方国家新思想崛起,让西方国家焕发出生机,西方一跃超过东方,在西方的炮火没有轰炸开清政府的壁垒时,清政府没想到,以中国的强大,会堕落到连个日本都不如。

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皇帝一味让前线拼命打,却不知道自己早已落伍,根本经不起战争的消耗,也就是在此时,“东亚病夫”的名号传遍世界。

“病夫”本是伦敦报纸提出的概念,说的是中国洋务运动失败,根源在于官僚制度的腐朽,如果能改变官场腐败的习气,官场恶劣的风气,“势虽汲汲,犹未晚也!”

此国曾跟中国一样强盛,跟中国叫同一“名字”,结局却相反

西方人还是对中国抱有很大幻想,实际上那时的清政府已经穷途末路,只等外敌的轻轻一击。

“东亚病夫”是西方对中国抱有幻想的词汇,被梁启超用来鼓励国民振作,所以引申出其他意思,导致大家误会至今。

日本也别有用心的“借用”,后来外国报纸上说——“日本,亚洲之病夫也。”

后来又出现一个词“西亚病夫”,这个可确实是贬义词,用来形容没落的土耳其的。有人说中国是被土耳其连累的,因为先有“西亚病夫”,再有“东亚病夫”,现在想想格外有趣,国际总为这些文人创造的词语争执不休,其实有些词根本就是这些文人自创的,为了吸引人眼球而创立的。

此国曾跟中国一样强盛,跟中国叫同一“名字”,结局却相反

我们知道“东亚病夫”的来源,那么“西亚病夫”是怎么回事?

奥斯曼土耳其横跨三大洲,曾经是最富裕的国家,当时奥斯曼控制着世界的贸易,整个世界都是它说了算,当时奥斯曼帝国跟大清帝国一样沾沾自喜,以为是全世界的中心,后来也是败落于国内的腐败和内乱,当中国主权丧失时,奥斯曼帝国也不复从前的威风。

奥斯曼帝国长期被西方列强欺凌,土地不断减少,国家也在分崩离析,幸亏国内还有比较强势的力量,才让这个国家没完全瓦解。其实奥斯曼跟中国的关系还可以,只是它不敢帮中国说话,它看见其他大国就哆嗦,国家弱,就没有什么话语权。

奥斯曼帝国的辉煌就这么过去了,顶峰时期它的领土有八百多万,后来丧失了将近百分之九十的领土,比中国的命运悲惨。

此国曾跟中国一样强盛,跟中国叫同一“名字”,结局却相反

不过,导致奥斯曼帝国覆灭的原因没中国那么简单,中国是败于腐败和内乱,奥斯曼除了赵哥问题,还有成分复杂的问题。它本来就是侵略国家,靠军事力量对外扩张的,也就是说,对于勉强待在奥斯曼帝国版图上的国家而言,它们对奥斯曼帝国是充满恨意的,它的统治必然不稳定。

奥斯曼国内没有有效制度维护胜利果实,也没有统一文化形成思想凝聚力,所以国内一直很难控制。

土耳其人喜欢打仗,但不喜欢党炮火,对于他们而言,即使从奥斯曼帝国独立出去,也不懂得如何治国,如果宣扬文化,如何计算得失。

当时奥斯曼帝国跟中国一样被世界隔离了,欧洲国家没将它一掌拍死,给它留着一口气,之所以让奥斯曼处于垂死状态,是因为西方需要一个混乱的奥斯曼帝国。

此国曾跟中国一样强盛,跟中国叫同一“名字”,结局却相反

所以西方称它为“西亚病夫”,是带有蔑视的意思,跟“东亚病夫”还不一样。不过,一个国家孱弱,就会被人说三道四,中国也不例外。

不管怎么,这些外号对一个国家都是一种耻辱,一个国家之所以会被起外号,是因为他们缺乏对我们的尊重,也传达着一种蔑视。

世界在前进,我们依然要自强,只有努力崛起,才能让人忘记失败的耻辱,只有自强不息,才能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得到做人的尊严。

此国曾跟中国一样强盛,跟中国叫同一“名字”,结局却相反

对于一个人而言,衣食饱足不是真正的幸福,还要赢得赞誉,感受到生存的价值;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更是如此,要让我们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都会以我们的母国而骄傲,也许这种被尊重的感觉,才是我们最想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