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以来最朴实最低调地版本

 mylibrary4720 2017-09-05
宋以来最朴实最低调地版本——我的“河洛推演八卦” - zhangguojun1181 - 黑白斋主——奇门探索录
        笔者认为河图洛书是两个模拟宇宙生成的象数模型,分别对应于周濂溪太极图中的两个阶段。
        洛书是阴阳二气的运动模型,模拟的是阴阳二气的交感化生,对应濂溪太极图中的第二层
        阴阳二气化生出四象五行,而河图则是四象五行的运动模型,模拟的则是四象五行的生克制化,对应濂溪太极图中的第三层
        至于八卦,不过是阴阳运动的结果而已,从四象五行的生克制化间演绎而出,对应濂溪太极图中的第四第五层。
        周子太极图和《太极图说》是从哲学的高度对“太极生八卦”作了概括性表述(最精炼的表述自然是易传“易有太极”一节);而河图洛书则是从象数角度对“太极生八卦”作了具体的象数演绎。
       换句话说,河洛二图是模拟太极生两仪,生四象,生八卦这个过程的数字演示,我们完全可以把此过程改述为“太极生洛书,洛书生河图,河图生八卦”。
       图书派之惯例,先上图:
      上图便是笔者的“太极生八卦图”,与濂溪先生太极图基本上可算是遥相呼应了。嘿嘿~
       以下,笔者将逐一剖析河洛二图是如何从象数角度模拟“太极生八卦”这个宇宙生成过程的。
       易有太极
       宇宙混沌未开之时,为“太极”。陈抟老祖、濂溪先生、朱子等先贤均把太极图画成一个圈,古人用“O”这个符号表示天地未分之前的状态。
       古代算学后来引入“O”这个符号,表示零。显然,在象数上,古人认为数字“O”便是太极。
       始生两仪
       宇宙混沌初开,无中生有,有了阴阳两仪。
       在象数上,由最初的O,开始有了一,有了二,有了三,有了万数。
       而万数,分奇分偶,奇为阳,偶为阴。这便是模拟阴阳之生。
       如此,便有了洛书:
       洛书结构浅析,奇数排布于四正,其象圆,为天,为阳;偶数排布于四隅,其象方,为地,为阴,所谓“天圆地方”。
       两仪生四象
      上文已交代,洛书模拟的是阴阳二气的交感化生运动。
      怎么模拟?通过数字序列在洛书里的运行,数字序列的运行将产生所谓“象”,观象即得。
      先看数列:1,1,1,1,、、、、、、
      这个数列全部由数字1排列而成,是数“1”的各次自然数次方,也就是1的1次方、2次方、3次方、……n次方,把各次方排成一列得到。
      现在,我们考察一下这个数列在洛书里的运行情况。数列在洛书里怎么运行呢?就是把数列的第1个数放入洛书,观察其在洛书里的位置,然后再放入第2个数,再观察所处位置,依次进行。让我们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见下图:
      数1的各次方都是1,它们全部落在洛书正北位,也就是说数1的各次方组成的数列在洛书中的运行所呈现出来的“象”乃是一个“静止之象”,居于正北位不动嘛。1为奇数,为阳,我们姑且把数1的各次方在洛书中运动之象称之为:阳气的静止。
       再看数列:2,4,8,16,32,64,128,256,、、、、、、
       这个数列是数2的各次自然数次方,我们考察一下该数列在洛书中的运动情况,见下图:
       数2的各次方依次放入洛书,它们循着“2—>4—>8—>6”这几个位置永不休止地循环。
       2的各次方在洛书里的运行所呈现出来的“象”,是一个旋转之象。
       2为偶数,为阴,我们把2的各次方在洛书中的运动之象不妨称之为:阴气的逆旋(逆时针方向的旋转)。

       再看数列:3,9,27,81,243,729,2187,6561, 、、、、、、
       该数列是3的各次方,考察其在洛书中的运动,见下图:
       数3的各次方在洛书中循着“3—>9—>7—>1”这样循环,3为奇数,代表阳,把3的各次方的运动不妨称之为:阳气的顺旋(顺时针旋转)。
       再看数列:4,16,64,256,1024,、、、、、、
        4的各次方,考察其运动:
        数4各次方在洛书里按“4—>6—>4—>6”这样反复跳转,我们不妨称之为:阴气的动。
        数列:5,25,125,625,3125,、、、、、、
        5的各次方,考察其运动:
        数5各次方居于中央不动,不妨称之为:阳气的静止。(这个静止与正南位1的相对静止不同,这是绝对静止)
        数6的各次方:6,36,216,1296,、、、、、、
        考察其运动:
       有趣之处来了。数6各次方在洛书中居于偏北位不动,6为偶数,为阴,这个运动代表阴气的静止。这与数1各次方运行情况相同,同为静止。)
        再看数7的各次方:7,49,343,2401,16807,、、、、、、
       考察运动:
       数7各次方在洛书中按“7—>9—>3—>1”这样循环,称之为:阳气的逆旋。与2各次方运行情况比较,同为逆旋。
       数8各次方:8,64,512,4096,21768,、、、、、、
      考察运行:
      数8各次方在洛书中按“8—>4—>2—>6”这样循环,称之为:阴气的顺旋。与3各次方比较,同为顺旋。
      数9各次方:9,81,729,6561,、、、、、、
     考察运行:
     数9的各次方在洛书按“9—>1—>9—>1”这样反复跳转,其象为“阳气的动”,如你所猜的那样,与数4比较,同为跳转运动,4、9合起来就是阴阳的“动”。
       以上这些运行于洛书里的数列在数学上其实都是“等比数列”,相邻两项比值为一个定值,称之为公比。
       我们考察了1到9这九个数的各次方组成的等比数列在洛书中运行的情况,不难得到以下结论:
       公比1或6,数列运行为“静止”,其象为“阴阳之静”;
       公比2或7,数列运行为“逆旋”,其象为“阴阳之交”;
       公比3或8,数列运行为“顺旋”,其象为“阴阳之交”;
       公比4或9,数列运行为“跳转”,其象为“阴阳之动”;
       公比5或0,数列运行为“寂静于中央”,其象为太极。
        这便是“阴阳的动静、交感”!是易数的数理,是象数,象由数生,由数的运动而生,由数的各次自然数次方在洛书里的运行而生!
       洛书在外形上就是一个“天圆地方”的造型,通过这些等比数列在洛书这个数字阵里的运行,我们直观地看见了阴阳二气的交感化生!化生的结果就是产生四象五行:太阴水、太阳火、少阴金、少阳木四象,以及中央“无象之象”的土。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土的属性最近于太极,从象数上竟能直观看出。
        那个困惑后人几百年的问题:缘何把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分成五组?答案其实就是它们各自的自然数次方在洛书中运行情形相同。古人之所以没提及这事儿,是因为在古人头脑里,河洛二图从来就是活动的、运行着的,一望便知。只是到了后来,不知从何时起,河洛二图的运转机理失传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没人知道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为何分为这五组了。产生了许多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地解释。
       真是不说破神仙难识,说破一文不值~ 哈哈
       此处有一个推广:凡个位数相同的数,它们的数理相同。就是说个位数相同的数,各次自乘方在洛书里的运行情况保持一致。
       比如,2,12,22等等这些个位数相同的数,它们的自乘方在洛书里运行完全一致。
       随便举一例:数23,公比23,数列依次为 23,529,12167,279841,6436343,、、、、、、
       按 3—>9—>7—>1 顺时针旋转,与3同。(这个结论的严格证明估计会是一个复杂、冗长、且没有必要的数学证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验证,看能找到反例否。)
        以上我们用了这么长的篇幅,依次挨个儿的考察了各等比数列在洛书里的运行,了解了洛书如何模拟阴阳二气的交感化生,化生出四象五行。这许多的步骤,在濂溪先生《太极图说》里只一句“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便概括完毕了。
       四象五行既得,就该河图上场了。
       四象生八卦
       洛书模拟阴阳二气。河图则模拟四象五行生克制化。
       在具体阐述河图是如何模拟四象五行生克制化之前,需先交代一件极其重要的事,之所以说重要,是因为这与易学乃至中医学的基础相矛盾。
       河图,传统上一直认定北方一六水,南方二七火,东方三八木,西方四九金,中央五十土。
       在本文中,为了能在推演中满足数理、象数的需求,我们不得不把三八、四九的位置作一个调换:东方四九属木,西方三八属金。(相当于把河图左右翻转)
        为什么要这么调换,接下来就会明了。
        让我们看看木金之数调换以后的河图如何模拟五行生克。
        我们已经知道,各等比数列在洛书里的运行模拟了阴阳二气的交感化生。
        那么河图呢?奇妙的事情再次发生!同样是数列运行于河图中模拟了五行的生克制化,产生了五行的生克制化之象,只不过运行于河图里的数列是等差数列(相邻两数的差值等于一个定值,称之为“公差”)。
       还是先看数列:1,2,3,4,5,6,7,8,9,10,11,12,、、、、、、
       这是一个公差为1的数列。
       考察其在河图中运行的情形:(依次放入河图,观察位置变化。与洛书里的方法一样)
        公差为1的数列在河图中沿着“克线”:水—>火—>金—>木—>土 运行
        再看数列:2,4,6,8,10,12,、、、、、、
        这是公差为2的数列。考察其在河图中的运行:
        公差为2的数列在河图中沿着 火—>木—>水—>金—>土 这条“反生线”循环运行,生线的反方向。
        公差为3的数列:3,6,9,12,15,18,21,24,27,30,33,、、、、、、
        考察其运行:
        公差为3的数列在河图中沿着 金—>水—>木—>火—>土 这条“生线”循环运行。
        公差为4的数列:4,8,12,16,20,24,28,、、、、、、
       考察运行:
       公差为4的数列在河图中沿着 木—>金—>火—>水—>土 这条“反克线”循环运行。
       公差为5的数列:5,10,15,20,25,、、、、、、
       运行情况:
       公差为5的数列再次位于中央不动,与洛书里的情形相同。再次验证土与太极性相近。妙啊!
       公差为6的数列:6,12,18,24,30,36,42,、、、、、、
       运行情况:
       公差为6的数列在河图沿着 水—>火—>金—>木—>土 这条“克线”运行,对比数1,情形相同。
       公差为7的数列:7,14,21,28,35,42,49,56,63,70,77,、、、、、、
       考察运行:
       公差为7的数列沿着 火—>木—>水—>金—>土 这条“反生线”运行。
       公差为8的数列:8,16,24,32,40,48,56,、、、、、、
       考察运行:
       公差为8的数列沿着河图 金—>水—>木—>火—>土 “生线”运行。
       公差为9的数列:9,18,27,36,45,54,63,72,81,90,99,、、、、、、
       考察运行:
      公差为9的数列在河图中沿着 木—>金—>火—>水—>土 这条“反克”线运行。
       公差为10的数列:10,20,30,40,50,60,、、、、、、
       考察运行:
       公差为10的数列在河图中同样是位于中央寂然不动。
       以上,我们考察了公差分别为数1到数10的数列在河图中的运行情况。
       结论不难得出:
       公差1或6,数列沿“克线”运行;
      公差2或7,数列沿“反生线”运行;
      公差3或8,数列沿“生线”运行;
      公差4或9,数列沿“反克线”运行;
      公差5或10,数列“寂静于中央”。
      这便是五行的生克制化在象数上的具体体现。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它们在河图中的运行情形再次一致,五十中央土依旧寂然不动。
       与洛书一样,这里也有一个推论:凡个位数相同的数,其等差数列在河图中的运行情形完全一致。例子就不举了。
       这两个推论说明了什么?易传有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如何如何,易传似乎只关心、只研究一到十这十个数,根据本文的两个推论,这就不难理解了,个位数相同的数,其象数完全一致,大于十的数还需要研究吗?整明白十以内的数就行了。
       洛书外形象方,等比数列运行其间,模拟阴阳二气之化生;
       河图外形象圆,等差数列运行其间,模拟四象五行生克制化。
       如此完美!!
       有了四象,有了四象之间的生克制化,八卦,已经若隐若现,呼之欲出啦~
       据河图对应四象方位可得:
       四象中每一象均有奇偶数,奇为阳,第三爻为阳;偶为阴,第三爻为阴。
       一为阳,上生阳,为艮,
       六为阴,上生阴,为坤;
       二为阴,上生阴,为兑,
       七为阳,上生阳,为乾;
       三为阳,上生阳,为巽,
       八为阴,上生阴,为坎;
       四为阴,上生阴,为震,
       九为阳,上生阳,为离。
        如下图:
       上图已隐含一个“先天八卦图”。
       每卦对应有一数,再配回洛书,得:
      上图,自乾卦始,逆时针方向数,可得先天卦序: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如果再把洛书也左右翻转(象河图那样),那么,“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个先天卦序对应的方位将与“文王后天方位”相同,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以上,便是笔者所理解的“河图洛书推演八卦”的全部过程。
       再论木金之数——五行产生的简单历史回顾
       整个推演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交换木金之数”,木数三金数九,互换为木数九,金数三。
       这与易学、医学基础理论均不相符合。
       那么历史上五行之配数是怎么来的呢?
       西周末已有“五材说”,用以解释万物之成因。如《国语?郑语》有“以土与金、木、 水、火杂,以成万物”,《左传》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的记载。
        然后是《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这已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并推广到其他事物。
        到战国晚期,邹衍为五行确立了生克次序。《内经》也在这个时期将五行学说引入医学。
        最初把五行与数字拉扯上关系的好像就是《尚书?洪范》。后世就一直认定“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段就是五行所配之数,并翻来覆去地循环解释。
       但这个记述次序很奇怪,既不合五行相生,也不合五行相克的次序。《洪范》“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此段是否就是在论述五行所配之数呢?即便《洪范》就是在论述五行所配之数,那么这个配数法有何根据?后人在传抄过程中有没可能错漏?
       从本文推演河洛二图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可以得知,木金之配数,历史上似乎一直都弄反了,
       交换回原位后,洛书与河图,一方一圆,一二气一五行,一等比一等差,在数理上,在象数上,都堪称完美。
       如果这一切仅仅是巧合,这也太巧合了~!
       四川?杨杰 (网名:杯中乾坤,yyangsy)
       2010年4月1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