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参加国医战队暑期经方班后,有了这些感悟(三)

 为什么73 2017-09-05
原创 2017-09-05 国医战队学术中心 天医堂


伤寒线下班学习心得

李莉


为期三天的伤寒论线下班的学习使我对伤寒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一天肖相如老师的课件----中医背离了仲景的正确方向,其中肖老师强调特异性方证的重要性,并试图建立中医的标准体系。我很赞同老师的观点。确实,中医的目的是治病,伤寒论中的经方在临床中疗效显著。也正是这些大量的特异性方证识得伤寒论流传至今。如此讲解,《伤寒论》便简单明确,而不是模糊不清,有利于学习和临床应用。拿肖老师总结的小柴胡汤的特异性方证来说,一、往来寒热者,小柴胡汤主之;二、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三、正气不足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四、慢性肾衰发烧者,小柴胡汤主之;五、慢性尿感发烧者,小柴胡汤合导赤散主之。如果说肖老师是从大方向上引导我们学习伤寒,那么第二天来自东南大学的王长松教授则是从细微处带我们精读伤寒。王老师详细讲解了阳明病的核心方白虎汤证、承气汤证和葛根汤证,以及太阴病的核心方理中汤证和四逆汤证。比如剂量问题,煎煮方法等等我自己读时不太注意,但老师详细讲解才发现这些小细节隐藏着大玄机。我们都知道张仲景是河南南阳人,王老师也是河南人,他给我们解释了几个原文中仲景所用方言的意思,使我们不为市面牵强解释所累。王老师在课上强调我们要坚持培养自己的中医思维,学会辨证论治,不要被西医诊断所干扰。中医思维的培养是三个方面的累计,其一读经典,其二跟名师,其三做临床。第三天陈萌教授带我们系统复习了伤寒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和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陈老师善于总结,比如咽痛证基本方为甘草汤,若痰凝则用桔梗汤,精伤则用猪肤汤,阳虚则用半夏散及汤,阴虚则用苦酒汤。一个小表格清晰明了。中间还邀请到了战队的伤寒论讲师闫福平以及青年医生赵鹏飞分享伤寒论的学习感触,听完他们的故事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学好伤寒论的决心。





暑期经方班感受

郭春阳


首先很感谢国医战队给我这次参加线下暑期经方班的难得机会,让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让我见识了别人是如何认真学中医的,知道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作为一名学了五年的中医学生,我深感自己对经方仍知之甚少。此次能与大家一起学习经方,听三位教授对于经方学中医的深刻见解,我觉得很荣幸,也收获不少。

第一天肖相如老师的方证关联思想让我顿时豁然开朗,方证之间的特异性关联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特效,精准、快捷、高效。例如小柴胡汤对少阳病各种发热症状的的治疗,①“伤寒五六日中风,寒热往来……小柴胡汤主之。(96)”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149)”③“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79)”④“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主之。(97)”⑤“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99)”⑥“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胸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98)”⑦“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听了肖老师对方证对应的解读,我的理解是要把常用方及其应用时对应的证做总结比较,临床上应用高效、快捷、准确。


第二天王长松老师首先讲述了他的从医经历,让我很受鼓舞。他的“博采众长用经方”的思想扩大了我们用经方的途径,集各医家之善用方药、善治之病、经典理论,通过学习中医大家们对伤寒经方运用的思路,总结出的经验,将其为我所用。王老师从识方、明理、拓展、临床应用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五个重要方剂的运用,使我很受启发。


第三天陈萌老师对少阴病和厥阴病篇各条文进行详细的讲解,也有很多扩展内容,使其更具象。同时也让我对这两篇的条文有了新的理解。


三位老师三个角度,三种风格,三种思想。虽不能理解其全部思想含义,但能让我对伤寒经方有更深刻的认识,学中医比较简单快捷途径就是学好伤寒论。



一本《伤寒论》,常读常新常有裨益。

杨梦晗


第一天-肖相如老师的课程以及福平师姐的分享


自己对于肖老师早有耳闻,钦慕不已,特地报名就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一睹肖老师的风采和学习肖老师对于《伤寒论》的理解。

肖老师从特异性方证-医学的最高境界开始讲解,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观点与学习。治疗方法让我获益匪浅,方证不分家,有是证则用是方,正如仲景所言:“但见一证,不必悉具”就可以选方用药。打破了我在学校学习到的常规思路,即辨证论治。从一开始就令我出乎意料,他告诉我们:“主流的观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征、《伤寒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但是实际上,“《伤寒论》的实际内容并不支持以高校教材为代表的主流观点,结论令人震惊”。是的,我在台下也被震惊了,接下来肖老师娓娓道来为何这样说,他的学术观点,以及临床经验。通过举例详细讲解几个主要的方子,我对于桂枝汤、小柴胡汤等方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启发了我如何继续学习《伤寒论》。


在晚上讲课中,肖老师讲解了对于吴茱萸汤的理解以及如何判定吴茱萸汤的特异性方证,一个方剂,肖老师学习了一个多月才最终完成,才有了今晚的授课,深深地打动了我,肖老师说,“做学问,要的就是心静下来,潜心钻研”,结束后,我请肖老师给我写了一个签名与寄语,希望以后努力学习中医,向肖老师的学术水平与治学要求和生活心态看齐。


福平师姐的分享十分的精彩有趣,在了解她的经历后让人肃然起敬,虽为一名中药学生,但坚持“医药不分家”,努力自学中医,水平甚至高出一部分中医学子,实乃我辈之典范。


第二天王长松老师的课程


王老师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饱览群书,为人开朗。王老师对于这次的授课十分的重视,不仅准备了200多页的PPT,还大方的分享了自己的微信号,讲课时以自己的早年工作生涯为开头,引人入胜。渐入正题后又旁征博引,毫无保留的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学术思想,给我们以启迪与思考,下课时我也忍不住去问老师问题,还问了老师的研究生方向,甚至都有些心动,想要以后考研时候报考老师的研究生。


王老师是唯一一个把自己准备的课件都讲完了,而且按照了学时,上了从早到晚一整天的课的老师。在整整一天的课程中,老师向我们讲解了阳明病和太阴病的主要方证,每一个方子都按照四步走:识方、明理、拓展、临床应用技术要点。每个方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葛根汤、白虎汤、承气汤、理中汤、四逆汤、以及诸多的神奇的医案。其中四逆汤治疗唇焦舌黑的医案我印象非常深刻,因为我也在跟诊的时候遇到过,我的师父用了真武汤与活血化瘀药加减,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只是可惜后来病人看过三次后就没再来了。我想,有机会再见到,一定要详细问问他服药后的变化与感受。


在王老师的课件里有许多奇怪的病例,在临床中,也会遇到许多“奇怪的”病,其实,每个人各个方面都不同,人体又有千万般变化,自然也会出现许多不常见的病,这在西医学中,认为是基因与易感因素等的原因,因为没有足够的病人去给西医做临床实验研究,数据样本不足够,每个人差别也非常大,治疗起来就很困难,很少有对症的西药治疗。但是中医学不同,中医以人为整体,以阴阳为本,以五行为线,人体纵有万般变化也不离阴阳五行之本,以阴阳来辨证论治,实为中医学的最最高超之处。中医学与哲学密不可分,中医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要用哲学的辩证思维来学习中医的精髓,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医,“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实是这样的道理,“儒医”也是如此。而西医学,更多的像是哲学中的机械唯物主义,非要规定的死的东西来限制生病的症状,所谓“大多数”,代表的只是数据,真正临床时,病人并不是都按照数据学的频率来生病看病的,西医学的课本再详细,也难以穷尽人体疾病。更何况,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疾病也一定会发生变化,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细细体味其中之意,真的是妙不可言。


第三天陈萌老师的课程以及两位师兄的分享


上午的两位师兄,各有特色。第一位讲自己与伤寒论的渊源,年纪轻轻,就是临床医师,指导以炒面粉扑身体,取仲景“温粉扑之”之意,令还是小白的我佩服不已。


第二位赵师兄则给我打开了脉诊的新世界,我从来不知道脉诊还可以那么厉害,以后要多多学习脉学,也要爱护自己的双手(哈哈,逗笑了)。


陈老师的课准备的十分精心,中间穿插了许多别的东西,又有自己的见地和对于前人的质疑,十分的给人启迪与思考,让人明白,学经典,但不迷信大家,要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并且自己找出答案回答自己。


第四天游学课程的感受


在第四天,我才真正的认识了张林峰(锋哥),前几天一直上课,交流说话的机会不多,第四天跟着峰哥,感受到了他的热情与细心,他对于万千中医学子考研学习与工作求职的关心,对投身于中医创业事业的热情。


参观的过程很快,北中医就逛了一圈,国医堂的出诊栏里陈列的医生每个都是让人望其项背的,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中医!行知堂的现代化人文医疗模式让我非常的倾心,对于未来,我一直想要在一种和谐的人文氛围、友好安静的诊疗环境的地方出诊,行知堂完全的满足了我的幻想,非常的喜欢行知堂。


最后,感谢为了这次讲座付出努力的所有人,无论是看得到的台前、看不到的幕后工作人员,以及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的学员们,大家都辛苦了。


吾辈需当共勤勉,执书仗剑耀中华。



学习总结

于宏奎


经过三天线下授课解惑,我对于中医的认识以及对于学习中医的方法甚至是看待中医的视角高度与胸怀,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展与提高。


第一天是北中医的肖相如教授讲授“方证关系”。方是指经方,证就是证候。他认为张仲景写伤寒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提供了方证对应关系,其他的六经辨证以及辨证论治是次要甚至是不值一提。


现整理部分肖相如教授的原意讲话摘录如下:

1.中医疗效具有不确定性。2.有证才有方。3.在特定条件下,经方的优势才会完全显现出来。4.张仲景的学术地位是确定临床学。

我总结的一些学术知识要点如下

1.伤寒论的核心是方证。2.特异性方证:是方与证之间具有特异性的关联,甚至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特效,具有精准、快速、高效的特征。3.伤寒论中的方证分级。

……

但是我认为肖相如教授所指出的“张仲景的伤寒论留下的最重要的是方证”这个观点,作为学了五年的中医生,绝对不认可,更不能支持这种观点。尤其是他指出“慢性肾衰的尿热感,小柴胡汤主之”,这个“主之”,我觉得值得深思。第二天是王长松老师讲授。他讲课极其形象、生动,最重要的是他本人并没有丝毫的保留。


王老师认为学习经方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识方,一是明理,一是拓展,一是技术要点。这个帮助我学习伤寒论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此外王老师还讲了许多的“秘诀”。


第三天是陈萌老师。陈萌老师提出的自然观,我听了之后颇为感动。这个有利于帮助我梳理对于“阴阳”的认识。陈萌老师还涉及了我感兴趣的话题,无意间帮我扫清了我的大部分迷惑。


也许是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中医生,所以理解不了肖教授的“方证对应”,但也许会让医生提高临床治疗诊断的速度。王长松老师和陈萌老师,他们讲述的真是太好,太好了!因为两位老师讲述的内容太多,我需要慢慢吸收与消化。


我认为学习中医,一定要明理与临床相结合,这样才会切实地提高临床水平。



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北京游学之心得体会

胡德禹


2017年8月6日至2017年8月10日,共五天的时间在国医战队的组织下及各位工作人员辛勤付出下我完成了我的第一次北中医游学之旅。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收获满满,更是震撼!学,然后知不足!在这里,我做个简单的心得体会,同时向为我们辛苦备课的老师、师兄、师姐再一次地表达一下感谢和敬意。


先从8月6日的年会说起吧,这场前所未有的中医学子的盛会给了我很多正能量及感悟。在各位优秀年轻学子的发言中,树立了学习和传承中医药事业的坚定信念,坚定了我传承中医的梦想。我们当代学子要具备文化自信、学术自律、服务自强的意识。没有专业自信,个人的聪明才智容易被淹没。没有中医自信,中医药如何继续传承下去呢?所以听了束永康学长的讲述明白了要在打牢基础的条件下,去临床跟诊,沉潜自己,熟读四大经典,理论联系实际。正如国医大师邓铁涛给我们的寄语一样:四大经典是跟,各家学说是本,临床实践是生命线,仁心仁术是医之灵魂。学医不易,而要真真正正地学到知识我们更应该低调谦虚的扎实基础。听王超学长讲述门诊患者数量从0到100➕之路,明白了什么叫做守得云开见月明,什么叫做功底扎实,什么叫做沉着冷静!什么叫做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坚定了大道至简,方小力专。体会到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不要否定年轻中医,不要觉得中医深不可测。学中医要以临床疗效为目的,坚定不移地走传统中医道路,走情怀之路!北中医的博士赵学长年纪轻轻四处拜访求学,成功治愈了一例纵膈小细胞肺癌。他告诉我们高手在民间,前辈们几十年深深扎根于临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治愈癫痫四例,动心发愿,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动心发愿才有机会遇到名老中医,中医太博大,自己要谦虚,有我无我都一样。珍惜利用大好青春年华,抢救性发现散落在民间的好中医!永远担当,不辜负大好青春和时代!北中医的博士赵学长年纪轻轻四处拜访求学,成功治愈了一例纵膈小细胞肺癌。他告诉我们高手在民间,前辈们几十年深深扎根于临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晚上师姐们一行三人拿着行李奔赴位于北京通州区的京晟酒店,当晚三个姐妹们说中医话中医,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是爱的吸引力法则让我们相聚北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开启我们封闭式训练的三天。收拾稳妥,第二天下午两点肖相如老师来到教室,肖老师讲话慢条斯理,为人给人感觉温润如玉。马上成功地吸引了大家,每个人都是那么专注地、认真地去做笔记,去思考。而老师深厚又扎实的基本功将我折服!


第二天一早起来洗漱完毕吃过早点七点准时坐在教室大家一起认真诵读《伤寒论》,八点钟由东南大学的王长松教授开启阳明病,太阴病核心方证解析。一上来王老师就给我们讲述他自己的中医之路,听王长松教授讲自己在大山深处的成长经历,有野猪,有蛇,肖老师高屋建瓴地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见解:《伤寒杂病论》的核心是方证!“特异性方证”是方证中的精华,是医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医学的终极目标!而如今中医背离了仲景的正确方向。万万没想到有木有??肖老师认为“辨证论治”是无方可用时的无奈之举,辨证论治是原则不是疗效,并且疗效不确切。而“特异性方证”疗效是肯定的是确切的。比如呕利痞对应的是半夏泻心汤,大陷胸汤水热互结,小建中汤治虚劳,均不是通过辨证论治完成的。肖老师认为凡是确定的都不模棱两可,医学必须追求确定性,张仲景时刻追求的都是确定性。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呕而发热,小柴胡汤主之。我们就是要找到药到病除的特效药。而辨证论治有“证、理、法、方、药”五个步骤,并且每个大夫辨证论治开的方子也都具有不确定性,不同于特异性方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找到“特异性方证”呢,背《伤寒杂病论》,学透《伤寒杂病论》,自己摸索积累!一个方它好就好在特定地解决某个证。再比如说,凡是项背强几几就加葛根,凡是水饮上逆就用桂枝配甘草振奋心阳,凡是气化不利水饮内停就是茯苓配桂枝。从肖老师的讲述中,我逐步理解了张仲景的确定的、简单的、可重复的、疗效肯定的方证体系,而今对特异性方证的忽视反映出对经典的忽视,真正愿意读经典,有能力读经典的人并不多。没有深厚的医学理论功底,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没有艰苦卓绝的努力,不可能找到并确定一个“特异性方证”。而我们应该全面掌握已有的“特异性方证”,不断发掘新的“特异性方证”,努力提高“辨证论治”水平。经过若干年代人的努力,就有可能所有的证都找到特效方!难道辨证论治不是中医的核心吗?带着兴趣听肖老师慢慢道来!肖老师认为“辨证论治”是无方可用时的无奈之举,辨证论治是原则不是疗效,并且疗效不确切。而“特异性方证”疗效是肯定的是确切的。比如呕利痞对应的是半夏泻心汤,大陷胸汤水热互结,小建中汤治虚劳,均不是通过辨证论治完成的。肖老师认为凡是确定的都不模棱两可,医学必须追求确定性,张仲景时刻追求的都是确定性。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呕而发热,小柴胡汤主之。我们就是要找到药到病除的特效药。而辨证论治有“证、理、法、方、药”五个步骤,并且每个大夫辨证论治开的方子也都具有不确定性,不同于特异性方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找到“特异性方证”呢,背《伤寒杂病论》,学透《伤寒杂病论》,自己摸索积累!一个方它好就好在特定地解决某个证。再比如说,凡是项背强几几就加葛根,凡是水饮上逆就用桂枝配甘草振奋心阳,凡是气化不利水饮内停就是茯苓配桂枝。从肖老师的讲述中,我逐步理解了张仲景的确定的、简单的、可重复的、疗效肯定的方证体系,而今对特异性方证的忽视反映出对经典的忽视,真正愿意读经典,有能力读经典的人并不多。没有深厚的医学理论功底,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没有艰苦卓绝的努力,不可能找到并确定一个“特异性方证”。而我们应该全面掌握已有的“特异性方证”,不断发掘新的“特异性方证”,努力提高“辨证论治”水平。经过若干年代人的努力,就有可能所有的证都找到特效方!肖老师这一堂课指出了我们今后的方向,课后,还回答了我们的问题。


种土豆,两年没见过女同胞,自己唱歌能唱出来女朋友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看似调侃的语气透露出老师当年在深山之处的锤炼打磨,才为今后的发展做了铺垫。王老师和我们讲,这节课也是抛砖引玉,希望我们按照他讲的方法如此地去学习100个这样的方子,那以后肯定是名医!第二天一早起来洗漱完毕吃过早点七点准时坐在教室大家一起认真诵读《伤寒论》,八点钟由东南大学的王长松教授开启阳明病,太阴病核心方证解析。一上来王老师就给我们讲述他自己的中医之路,听王长松教授讲自己在大山深处的成长经历,有野猪,有蛇,种土豆,两年没见过女同胞,自己唱歌能唱出来女朋友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看似调侃的语气透露出老师当年在深山之处的锤炼打磨,才为今后的发展做了铺垫。王老师和我们讲,这节课也是抛砖引玉,希望我们按照他讲的方法如此地去学习100个这样的方子,那以后肯定是名医!阳明病的主方有白虎汤,承气汤,葛根汤。每首方子老师都和我们探讨药物组成,计量换算,煎服方法。老师旁征博引,用了很多文献资料,参考很多书籍,一讲起来滔滔不绝,简直对中医就是痴迷!从老师的讲述中,发现了很多忽视的细节,也许这才是临床疗效好不好的关键!白虎汤要用生石膏,石膏要打碎,粳米要包煎,白虎汤的在于敛降阳明之气,接着王老师又举出来好多医案让我们来思考分析。每个方子都这么学习,十分充实。尤其是承气汤的煎服法详细阐述,大承气汤大黄后下,小承气汤同煎。对于脑出血急性期属于阳明腑实要用下法救急。一些情志疾病都可以从下法入手。并且老师告诉我们提笔开方的时候忘掉西医诊断不受干扰,不能被西医牵着鼻子走。要听老师的课,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告诉我们要多多读一读名家的书,推荐给我们周仲瑛、杜雨茂、刘渡舟、郝万山、张锡纯、黄煌、刘力红、卢崇汉等等大家的书建议我们去多学习!跟得上前沿,跟得上科技。老师200页的PPT 讲了一天,我们的收获满满当当!课后,老师还给我们唱了几首民歌,真是太快乐了!


第三天的课程上午请来了北中医的吴康师兄,还有肿瘤科的赵鹏飞师兄,两位师兄都是热爱中医肯指导晚辈的青年才俊!吴康师兄给我们讲述他和中医的情结,比如说大汗用温粉,暑夏外感用小柴胡颗粒,如何诊断病机,如何落实治法。又生动形象的介绍了几个自己开处方治愈患者的例子,真是太棒了。鹏飞师兄一上场就好吸粉,颜值高医术高,被我们戏称为颜值担当,实力担当!师兄讲起中医来更是四两拨千斤,说话很有分量,让我们不要仅仅局限在一小块天地放不开手脚,鼓励我们触类旁通,圆融。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师兄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天天研读,时时精进,尤其是师兄的脉诊,让人五体投地的佩服。大写的服气!师兄告诉我们,最不缺理论高手,最缺临床高手!下午,北中医的陈萌教授来给我们讲厥阴,少阴病的核心方证。陈老师分享理论性很强,各方面联系密切,思路清晰。更是说了很多自己容易忽略的地方,听起来比较吃力,反思一下是之前就没有认真的学习《伤寒论》后半部分。也知道回去应该继续体会!最后一天,学员们都熟悉了彼此,还结识了很多中医兴趣爱好者,有一点恋恋不舍。一路上我们一边聊中医一边坐车返回北京中医药大学。参观了国医战队的公司,看到了很多学子研发出来的纯中医纯中医纯天然护肤品,纯露,真是佩服,真是感慨呀! 然后去国医堂体会名老中医的风范,挂号费真高,佩服前辈们的医术。在北中医食堂中午美美的吃了顿午饭,游学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舍不得分开,江湖再见。回去继续打扎实基本功,要坚信会有贵人相助,要相信只要我们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在一起的永远是一路人,不管在天涯何处,我们都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幸福的事情吗?




本文来自参加今年国医战队暑期经方班的学员真实感受

王长松教授  https://v.qq.com/x/page/d0539bz3gkf.html


肖相如教授   https://v.qq.com/x/page/p0539gjca7e.html


陈萌教授  http://v.qq.com/x/page/o0539j5laq8.html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