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窦妙

 拥抱寂寞与狐独 2017-09-05

窦妙——恒帝刘志皇后

  窦妙扶风平陵(今陕西 咸阳西北人)人,出自名门官宦之家。因从小受家宠爱,延熹八年(165),窦妙被选入掖庭,立为贵人。同年冬天,邓猛女皇后废之后,窦妙被立为皇后。窦妙的父亲窦武生前为越骑校尉,封槐里候,次年又拜受城门校尉,窦妙虽然贵为皇后,但恒帝却宠幸采女田圣等人,而很少临幸于她,窦妙为此咬牙切齿寻求机会,报复田圣等人。永康元年(167)冬,恒帝刘志卧病,便擢升田圣等9名宠女为贵人。不久,恒帝刘志病故。

  窦妙生性忌妒、性情暴躁、残忍,为泄失宠之怨恨,在恒帝刘至梓棺尚在前殿之时,便斩杀了田圣,还要诛杀另外几位贵人,经中常侍管霸,苏康等人苦口劫谏,窦妙才不愤住手。

  恒帝刘志虽有后妃无数,一生竟没有得子,恒帝逝去不久,窦妙为掌握朝中大权,在册立太子上动脑筋,他与其父窦武商量,决定立只有12岁的犊亭侯刘宏为帝。这就是东汉第11位皇帝——汉灵帝。朝廷大权仍操纵在窦氏父女之中,为巩固窦氏权利,又封窦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后又封闻喜侯。窦机被封为渭阳侯,位拜侍中,窦绍被封为侯,窦靖被封为西乡侯,位拜侍中,掌管羽林左骑。

  窦妙对废官宦迟迟不下决心,因窦武多次密奏行式,错失良机。中常侍曹节对窦武专权十分不满,一直寻找机会杀窦武。曹节并与一些大臣商议,支持刘宏下诏杀窦武及其亲信,凡窦氏宗亲,一概诛杀,被迁信南宫云台。尽管如此,灵帝念太后有援立功劳,于建宁四年(171)十月,亲率群臣到南宫朝拜窦妙并送去上等寿品。当时,黄门令董萌多次为太后诉怨,灵帝刘宏深表同情,给太后增加一些供养资俸。董萌因此得罪曹节、王甫等人,被诬为谤讪永乐宫而坐狱死亡。

  生性忌妒、性情暴躁的窦妙,贵为皇后,很少得到恒帝刘志的宠幸,她怒火中烧,皇帝尸骨未寒,她便斩杀后宫中的妃子,最后又因废宦官犹豫未忍,后被宦官扶持灵帝刘宏被迁出长秋宫。窦妙的母亲于熹平元年(172)逝去后,窦妙只因母亲的逝去而忧郁,染上疾病而病故。

相关事件

  延熹八年(165年),窦妙被选入后宫立为贵人。同年冬天,皇后邓猛女被废,窦妙被立为皇后。窦妙虽为皇后,却不得宠。桓帝宠幸采女田圣,这使窦妙怒火中烧,永康元年(167年)冬,桓帝封田圣等采女为贵人,不久后,桓帝驾崩。窦妙为发泄失宠之恨,竟在桓帝梓宫前,斩杀了田圣。

  桓帝一生无子。他去世不久后,窦皇后掌握朝中大权。她决定立刘宏为帝。窦武有剪除宦官之意,但窦皇后却迟迟不能下定决心。后被宦官曹节找寻机会,挟持灵帝下诏杀了窦武和及其亲信。凡窦氏家族,一概徙比景。太后被迁往南宫云台。熹平元年(172年)六月癸巳(初十)日(7月18日),窦太后病亡,葬宣陵。

出身显赫

  当时由于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一些正直文官和太学生团结在一起,以李膺、范滂、杜密、陈蕃、陈寔等人为首领,呼吁呐喊、抨击时政,成为一个与宦官对立的团体,被以宦官诬称为“党人”。

  永康元(167)年,因为李膺依法处死了宦官张让的弟弟,引发了两个集团的全面对抗。宦官们诬陷李膺等人结党营私,诽谤皇帝,桓帝下令将李膺等三百余人逮捕下狱,并开除了为他们辩护的太尉陈蕃的公职。

  窦皇后的父亲窦武和尚书 霍谞先后上书,自愿罢官,为下狱的“党人”请命,而且在狱中的“党人”在招供中故意扩大打击面,把很多宦官家的亲戚子弟扯进来,因此就有不少宦官因害怕牵连自己也向桓帝求情。就这样桓帝才下令释放了这些党人,并命令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所有“党人”,一辈子也不准做官。这起事件,被称为第一次“党锢之祸”。

  同年冬天,桓帝重病,死前下诏封田圣等九个采女为贵人,不久即去世,时年三十六岁,葬于宣陵。他一生三立皇后,后宫美女数千,却至死没有留下一个后嗣。

临朝称制

  窦皇后遂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她急召父亲窦武协商,经侍御史刘儵推荐,选中了汉章帝的哥哥河间王刘开的曾孙,汉桓帝的堂侄,十二岁的解犊亭侯刘宏为嗣,继承皇位。

  作为皇后的窦妙并不受宠,面对田圣等人的娇宠势焰,她恪守妇德,不声不响,默默忍耐。等到桓帝一死,自己大权在握,真实面目就暴露无遗。桓帝灵柩尚未下葬,她就以田圣等人要为皇帝早死负责为由处死了田圣,并欲将其他众贵人一起处死,经中常侍管霸、苏康等人苦求,才饶她们一命,发送到桓帝陵园守墓。

  建宁元(168)年正月,刘宏登上皇位,是为汉灵帝。皇帝年幼,窦太后执政,封父亲窦武为闻喜侯,弟弟窦机为渭阳侯、堂兄窦绍为鄠侯、窦靖为西乡侯。窦氏一家权倾内外,皇权再次回到外戚手中。

  在窦武的推动下,窦太后再次起用陈蕃为太尉,并找回李膺、杜密等著名党人,参预朝政,令“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重新燃起了振兴国家的希望。然而窦太后人处深宫,被势力强大的宦官所包围,视他们为心腹,经常受他们的影响而改变主张,对此窦武和陈蕃等人都很担心,于是要求窦太后除掉这些宦官,但她却犹豫不决。而宦官们得知情况,就决定先下手为强。

  这一年九月,宦官侯览、曹节、王甫等人把灵帝骗出来开路,掌握了宫禁。他们闯进长乐宫,以武力逼迫窦太后交出了传国玉玺,并起草诏书调取了军队的符令节杖,以谋反罪名派军队逮捕围攻窦武、陈蕃,窦武父子自杀,陈蕃及门生数十人被杀,窦太后被迫迁入南宫幽禁,窦武家属流放日南比景。自公卿以下,凡是陈蕃、窦武举荐的,以及他们的门生、旧属,一律免官,永不录用。

  至此,宦官们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曹节为长乐卫尉,封育阳侯;王甫为中常侍。其他朱瑀、共普、张亮等六名宦官为列侯,十一人为关内侯。 “群小得志,士大夫皆表气”。东汉皇朝的最后一道余晖消逝了。

幽居南宫

  幽居南宫的窦太后,虽然已经失去父兄和权势,但因为她名义上仍然是灵帝的嫡母,对皇帝有扶立之恩,因此还算享有一定的待遇。这个无才无能、惑 于群小,断送了自己和家人性命前途的女人,在无限的懊悔和痛苦中又活了三年。熹平元(172)年六月,窦太后的母亲在流放地 越南病故,消息传来,她悲伤痛悔,忧思成疾,不久去世。

合葬宣陵

  窦太后死后,掌权的宦官们仍然不肯放过她,他们不允许将她的遗体送到宫里举行葬礼,而是送到城南的一个宅院里。曹节、王甫建议灵帝以贵人的礼节为窦太后发丧,不能和桓帝合葬。灵帝犹豫不决,召集朝会讨论此事。在宦官的威慑下,百官都不敢出声,最后廷尉陈球顶住压力,挺身而出,指出“皇太后以盛德良家,母临天下,宜配先帝,是无所疑”,太尉李咸等人也和宦官赵忠、曹节、王甫等人展开了辩论,终于使灵帝同意让窦皇后以先帝嫡配的身份“合葬宣陵”,谥为桓思皇后。

  窦皇后对灵帝只有扶立之恩,并没有任何对不起他的地方,而灵帝此时也有十六岁了,已经是该明白事理的年纪,却要为这样的事犹豫不决。可见当时宦官势力已经强大到何种地步,而灵帝刘宏本人显而易见也是一个庸懦无能的白眼狼似的家伙。在他的统治期间,发生了第二次“党锢之祸”,“宦官专权”这一现象达到了中国史上的最高峰。

历史传记

  《后汉书·皇后纪》

  桓思窦皇后讳妙,章德皇后从祖弟之孙女也。父武。延熹八年,邓皇后废,后以选入掖庭为贵人,其冬,立为皇后,而御见甚稀,帝所宠唯采女田圣等。永康元年冬,帝寝疾,遂以圣等九女皆为贵人。及崩,无嗣,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定策,立解犊亭侯宏,是为灵帝。

  太后素忌忍,积怒田圣等,桓帝梓宫尚在前殿,遂杀田圣。又欲尽诛诸贵人,中常侍管霸、苏康苦谏,乃止。时太后父大将军武谋诛宦官,而中常侍曹节等矫诏杀武,迁太后于南宫云台,家属徙比景。

  窦氏虽诛,帝犹以太后有援立之功,建宁四年十月朔,率群臣朝于南宫,亲馈上寿。黄门令董萌因此数为太后诉怨,帝深纳之,供养资奉有加于前。中常侍曹节、王甫疾萌附助太后,诬以谤讪永乐宫,萌坐下狱死。熹平元年,太后母卒于比景,太后感疾而崩。立七年。合葬宣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