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0830 该断不断,必留后患

 Longtermist 2022-08-30 发布于浙江

坚持运动第1928

读经第208

打坐第178

公元165年,因后宫争宠失利,邓皇后被废。桓帝想立自己宠幸的宫女田圣为皇后,但遭到太尉陈蕃的反对,陈蕃觉得田氏出身卑微而同期被封为贵人的窦妙出身高贵,应以赵飞燕为前鉴,立窦妙为皇后。无奈之下,桓帝立窦妙为后,可惜,窦皇后很少受到恒帝的宠幸,更不要说为皇帝生下个一儿半女了。强扭的瓜不甜,连普通的屌丝都有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人,更不要说东汉一把手这样啥都不缺的人了,恒帝最宠幸的依旧是宫女田圣。
公元167年年底,恒帝嗝屁,窦妙被尊为皇太后。她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把恒帝宠幸的田圣给杀了,而且是在恒帝还没下葬的情况下杀的,风水轮流转的时候,如果你在风头上,就能飞,如果你风过了,你还在高岗上,那么就只能等死了。窦太后甚至还想把其他的贵人通通干掉,不过在中常伺管霸,苏康的劝谏之下,最终没有下手。在这一点上,说她狠吧,有点狠,说她不狠吧,耳根子又有点软,为未来窦氏的的灭亡留下了隐患。

窦皇后和自己的父亲窦武拥立11岁的刘宏做了皇帝,皇太后"垂帘听政",家族成员封侯的封侯,赏爵的赏爵,似乎窦氏家族梅开二度的高光时刻来了。至于为什么要立这么小的孩子做皇帝,窦氏自己心里肯定有自己的小算盘,伴君如伴虎,皇家的饭碗不是那么好捧的,一招不慎都有可能导致灭门之祸。很明显,所选择的未来皇帝年龄越小,窦氏掌权的时间越长,获得的利益越大,即便只有已经有窦氏,邓氏,梁氏等外戚被杀全家的前车之鉴在,窦太后和他爸爸窦武依依旧还会铤而走险的,毕竟最高权力的诱惑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早年陈蕃在窦妙封后一事中出了不少的力,窦太后主持工作后,就把大大小小的事儿都交给陈蕃来打理。窦武和陈蕃一起辅佐皇室,征召天下闻名的贤才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人进入朝廷,共同参与朝廷政事,大有大家一起干一番复兴东汉帝国大事业的味道。可惜,这个窦太后不争气,她所宠幸的是灵帝的奶妈和那些女尚书,而这些人又和宦官曹节,王甫等人勾结在一起拍太后的马屁,窦太后被拍得很爽,被迷的歪歪的,不断的给他们封爵拜官。

窦武以日食为由,请求窦太后诛杀所有的宦官,窦太后说:"汉元以来故事,世有宦官,但当诛其有罪者,岂可尽废邪!"窦武先下手先诛杀中常侍管霸、苏康,接着请求窦太后诛杀曹节等人,太后犹豫未决。陈蕃又上书请求处置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与赵娆等人,窦妙不听。公元168年9月,窦武试图诛杀宦官的图谋泄露,宦官曹节用假诏书诛杀窦武,窦太后则被迁居南宫云台,窦太后的家族几乎被屠了个干净,窦太后终于为自己的妇人之仁买单了。


从拥立灵帝而高光到被宦官诛杀,窦氏家族的梅开二度简直算得上是昙花一现,原因其实主要来自于窦太后和她老爸窦武。

窦太后之所以对情敌狠,而对宦官不狠,一方面是因为她长期生活在宫中,接触到的基本上都是宦官,应该说对宦官不反感,再加上宦官们竭力讨好她,马屁拍得她爽爽的,她自然不愿意全部把他们杀掉,认为杀掉几个有罪的就可以了。另一方面,窦太后似乎低估了宫内斗争的残酷性以及宦官团伙们的狼子野心,你们丫的都要把他们连锅端了,他们会不和你玩命么?所以对于上述诛灭宦官的事儿,太后要么 “犹豫未决",要么"不听"。事实上,宦官们对于窦太后恨之入骨,
如果窦武能够直接的放开手干了,那么其实也没事儿,毕竟女儿是皇太后,一把手还是一个12岁的孩子,屁毛都不懂。但是这个书生气的家伙,偏偏要走程序,如果面见皇太后商议其实也还行,毕竟是和自己的女儿密谋,应该不会泄密。可这个家伙还偏偏要写成奏折往上走,好像不知道宫里的太监都是一伙的一样,结果最后事发,把自己给葬送了。

公元172年,窦太后抑郁而终。虽然她生前没有得到恒帝的宠幸,最后总算是和恒帝在一起了,埋在一起。

该断不断,必留后患,窦氏的代价有点大了,本来说不定可以广大东汉帝国,结果却落得个满门皆墨

日记余生,和未来的自己对话

longtermist

2022083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