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练习38丨像海绵一样倾听

 怀众心理 2020-11-05
前言

为什么我们听过无数道理,却仍然无法过好这一生?

因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头到脚的距离。

如果我们只是头脑知道,脚步却迟迟不迈开,那么,不管是多么正确的道理,对我们而言,也只是一个摆设。

不管是灵性修持,还是心理成长,或是身体训练,

都需要日复一日地操练。

因为,

一个观念要变成行动,

一个行动要变成习惯,

都需要我们带着意识不断重复,

最后才会变成我们的细胞记忆,

真正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中。

因此,我们从浩瀚的资料中精选了每周一次的觉察练习。

一个练习操练一周(我们已经组建操练群,入群请见文后方式)。

如果你跟随着我们,

一起做完这一年50次的觉察练习,

你会看到更宽广的世界,

更丰富的自己。


本周练习

像一只海绵一般去倾听他人,不管他人说了什么都全盘吸收。让内心安静下来,单纯接收所有听到的信息。不要在心里想要怎么回答,除非他人确实很想听到你的回应。


提醒你自己

把写有“像海绵一样倾听”的字条,或者画有耳朵和海绵的图贴在合适的位置。

探索结果

在我们修道院,我们把这种倾听方式称为“吸收式倾听”。我们发现,大多数人并不习惯这种倾听方式。有些人比如音乐家,接受过如何采取吸收式的注意力来辨音的训练,但是未必他们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倾听他人。一个优秀的心理治疗师懂得如何运用吸收式的倾听。他们善于捕捉对方在语音语调上的细微变化,由此感知藏在语言后面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需要有人去探索的眼泪与怨气。

与此同时,律师受到了截然相反的训练,尤其他们如果是在充满各种争锋相对的法庭里工作的话更是如此。他们所听到的一切都是对手发言里的毛病和漏洞,与此同时,他们飞快地打腹稿准备反驳对方。这种风格可能适用于法庭,但是在家里与配偶和孩子的相处中就会出毛病,特别是家里刚好有青春期的孩子的话问题会更严重。

很多人在练习吸收式倾听时会发现,就算他们不是律师,他们在倾听时内心也会有个“律师”--脑海里的声音,在说“快一点说完然后我就可以告诉你我怎么想的。”这个声音严重阻碍了平和,吸收式的倾听。

人们还发现一天中不知道有多少次,哪怕一分钟内,他们都可能在倾听的过程中走神,开始想要去超市买什么,和什么人有什么约,或者和对面走过来的人对下眼神。吸收式倾听没那么简单。这是一种需要花时间去练习的技巧。

进一步思考

要做到吸收式倾听,首先我们需要让身体和内心都安静下来。这也是一种正念方式,在熙熙攘攘的现实世界里保持一份内在的宁静。当你仔细倾听时,你会感觉你的思想似乎成了声音田野里的一处风景。就像一辆车经过时会发出的声响,你意识到思想的存在,却不为它们所动。

如果你能够得到大环境的支持,就可以练习这个练习最有意思的部分---成为被倾听者,并体会别人全心全意倾听你时的感觉。如果有人可以见证自己的生活,大部分人都会心存感激,觉得有人在珍惜,爱护自己。

电影《我们一起跳舞吗?》中的一幕总是让我很感动。一个刚刚离婚的男人问,“为什么人要结婚?“他的同伴说,”因为我们需要一个人来见证我们的生活。你的生命不会悄然逝去,因为我在看着你。”

佛教里有一段意在激发诵读者同情心的经文。这段经文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练习如何全心全意地倾听。做到既能够听到别人讲出来的话,也能够听到别人没有讲出来的话。我们必须知道,全心全意的倾听本身已经很大程度减轻了被倾听者的痛苦与磨难。”

接受过吸收式倾听训练的心理治疗师认为倾听本身就可以促进治愈。有很多种心理治疗的方式都不要求治疗师本人说话,而是单纯地倾听对方,等待他们自己开窍。

有个在家从来没人听他讲话的学生说,当别人专注地倾听他时,他感觉自己像受到上天的恩赐。也有些人一开始会觉得别扭,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人纯粹地听他们讲话。他们感觉自己好像被一个生物标本一样被剖析。

吸收式倾听也会在你自己难为自己的时候带来安慰。当你的内心开始自我批评,数落你“看看你这些皱纹!好可怕!你不可以变老!” 你可以单纯地听着,不去相信也不去回应。

结语

吸收式倾听本身是有治疗功效的。你不需要一个心理学学位也可以练习这种倾听方式。


本练习取自书籍《How to Train a Wild Elephant》,目前国内没有中译本。这是我们团队尽心翻译出来的,请珍惜我们的劳动成果,转载请联系后台。若涉及版权问题,也请联系后台工作人员。

编辑:情子(微:478797840)

审稿:刘芳芳(微:liufangfang1503)

(有成长需求或合作意向可联系小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