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 诗词赏析

 FXian100 2017-09-06



鹧鸪天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古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相思愁情的词。上片两句先写黄昏之景,可能是她送别情人后所见之景。她说,黄昏落日时候,寒鸦归巢,正是我满腹忧愁的时候。也正是此时,池塘柳树却发出嫩绿的新芽,如此温柔,让人情何以堪。


“晚日”容易引起人的迟暮之感,而“寒鸦”更为人增加一丝悲凉之感。因此,在她的眼中,“晚日”、“寒鸦”织成了“一片愁”。这时,她又看到细柳冒出嫩绿的柳芽,在池塘边摆弄温柔之姿。她不禁要问,为什么在我离愁难遣之时,你还故意作弄温柔之态,是为谁温柔呢?很显然,这是埋怨之辞,也是无理之辞,无理最见深情。


“柳塘新绿却温柔”这句,和杜甫的“细柳新蒲为谁绿”特别相似。是说那嫩绿的柳条、新生的蒲苇,没有人前来欣赏你们,你们为何还要这么翠绿?既然国家都已经破亡了,人世不幸,自然界也应该不幸,可是那些草木却视而不见,当真是无情之至啊。


上片后两句转为抒情。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对她来说,离别真是一件痛苦之极的事,它可以令人一夜之间白发苍苍。“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她说,若不经历过这等离愁别恨,怎么也不会相信一夜白头之说。可如今,假设没有成立,白头已是必然。


下片写女子相思之苦。“肠已断,泪难收”,离别让人断肠,让人双泪涟涟,即使这样,她也没有放弃希望,她“重上小红楼”,幻想着能望见思念之人。可是希望又一次破灭,那重重叠叠的山峦,隔断了视线,哪里能够望穿。“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明知行人已远,凝望已是枉然,还是身不由己地依栏眺望着……





表面上看,这是一首相思离情词。实际上,联系写作背景可知,它可能有所寄托。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遭弹劾解官,隐居上饶,词写于他在带湖闲居时。辛弃疾被称为是用生命写词的人,他的词中无时无刻不流露着对家国的忧虑,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于是,那“晚日”可能象征着国家的没落;那“一片愁”可能就是怀才不遇之愁;“若教”的假设中,则蕴含着作者的殷切期望及强烈的失望;那被“山遮断”的是自己报国的理想;“频倚阑干”则是为了排遣这种忧愁。



诗豪刘禹锡:这个秋天应该充满正能量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 诗词赏析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诗词赏析

毛泽东诗词里的秋天,何等壮美,大气磅礴!

世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古诗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