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代人赋【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背景介绍 辛弃疾在42岁的时候,由于受到弹劾,官职被罢免,开始了闲居生活。 辛弃疾的中年时光大部分都是在江西上饶度过的,他在那里有一座庄园,面积很大,风景也不错。他给庄园取名“稼轩”,自称“稼轩居士”,这也就是辛弃疾号“稼轩”的由来。 辛弃疾在闲居的时候写了很多词,这首《鹧鸪天·代人赋》就是其中一首。 “代人赋”的意思就是替别人所写,这首词的内容是写一个女子的离别愁绪,并不是作者当时的情况。 注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⑵晚日:夕阳。 ⑶新绿: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 ⑷白头:犹白发,形容年老。 ⑸情知:明知。 ⑹阑干:栏杆。阑,同“栏”。 白话译文 落日里寒鸦归巢勾起我一片思愁。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赏析 上片中,词人从写景入笔,通过描写哀景和乐景,从正反两个方面的描写来抒发主人公的愁思。下片直接描写了女子因意中人不在身边而表现的种种痛苦,苦苦思念已经让女子困在其中,不能自拔。此词是作者婉约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极写离恨,在平常的语言中却表达了深挚的感情,情真意切。 格律对照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说明:灰色字可平可仄,彩底字需要押韵。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1]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明日词牌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等。以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为正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踏莎行”调名本意即咏古代民间盛行的春天踏青活动。 |
|
来自: 潇潇雨ekg9m5f4 > 《文学一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