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得的一篇支气管哮喘行医用药笔记,纯干货

 山东中医竹林 2017-09-06


原创 2017-09-06 汪庆安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支气管哮喘是现在很常见的疾病,属于中医的“哮证”或“吼病”范畴。患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劳倦内伤, 屡感外邪等损伤肺、脾、肾, 使脏腑功能失调, 结痰并深伏于肺。每因感邪、劳累或情志不遂等诱因引触伏痰而发病。发作时肺气郁闭, 气道痉挛, 使气道受阻, 呼吸困难,十分痛苦。

小编的表弟和小外甥的支气管哮喘都是服用中药治愈的,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今天,奉上汪庆安老师的支气管哮喘用药心得,不说了,小编要拿个小本本记下来!


一、辨治思路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最易见效的治疗方法是祛风解痉、通气道以及抗过敏。具备这种功效的药有全蝎、蜈蚣、白僵蚕、蝉衣、地龙等。这些药都走肝经, 善缓急而舒缓支气管痉挛, 并能抗过敏。且都属虫类, 力大效宏, 颇适合救急, 临证可根据病情需要而选加。

因感寒而发作的多为冷哮, 一般过敏型多属于此, 麻黄针对此证效果不错, 此药为治喘要药, 长于解表散寒, 开宣肺气。药理学表明, 它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对处于痉挛状态时效果更为明显。据观察, 临床遇到的热哮患者多半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 多属感染型。也可与过敏型共存, 而成混合型哮喘。常见于阳旺体质或中老年人, 长期抑郁寡欢而郁滞化热熏肺的也有之。治疗这种证型除辨证施以宣肺清热、化痰定哮法之外, 我喜欢加一些像苦参、鱼腥草、败酱草等具抗菌、抗病毒功效之属。另外, 热哮患者之痰多为燥痰, 黏滞而不易被咯出, 故化痰之品不宜选半夏、陈皮等温燥之品, 以免其质更浓, 更胶结难祛。化此痰, 我推荐胆南星, 它除清化热痰效果显著之外, 解痉挛效果也十分明显, 用于此证, 恰中病机, 效果也甚为理想。

临床经常会遇到一些因情绪波动而发作的患者, 这样的哮喘当属肝气乘肺。针对这种肝阳妄动, 我最喜用大剂量白芍来柔肝敛阳, 并少佐柴胡以调肝, 使木不撞金。其实白芍也具有较好的解痉挛作用, 有不少医家都喜欢用它配甘草来缓急, 治疗各种因痉挛引起的疼痛症。此病缓解期, 可据脉证或补肺脾, 或补肺肾。

肺布津, 合皮毛, 脾运湿, 生血气。若肺脾不足, 则易生痰阻滞气道, 且卫表虚而易感外邪。西医认为此病为气道慢性炎症, 具高反应性, 对变应原、致敏物及非特异性刺激因素敏感。这与中医理论不谋而合。事实上, 补脾益肺强卫表恰能提高抵抗力, 纠正易感状态, 从而达到预防复发的目的。这类药有人参、黄芪、白术等。这种治疗方法也通用于其他过敏性疾病, 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对久病及肾或年老体弱见肾虚者, 治当调补肺肾。肺主气, 肾为根, 一出一纳, 司呼吸。当肺肾虚损, 则上不布津易凝滞为痰, 下不纳气易短气而喘。补肾可以增益元气, 使元气振奋, 体力增加, 从而达到稳定内环境, 控制发作的目的, 并能促进疾病向愈。补肺肾之品, 蛤蚧效果较好。它能补肺气,益肾精, 定喘止咳, 为纳气平喘要药。现代研究, 其提取物有雄激素样作用, 能增强免疫, 解痉平喘, 还能抗炎。补肾之法我多以阴阳双补为主, 取其阴阳互根原理。我多用核桃仁、山茱萸、山药、肉桂、淫羊藿等。缓解期一般需要长期服药, 最好打成散剂以方便久服。

二、用药心得

>>>>

1.白芥子



痰阻气道, 气流受阻。祛痰通气道, 当先别寒热。寒痰我喜用白芥子。它善搜剔内外痰结及胸膈寒痰, 为治寒痰之峻品。我常配伍苏子、半夏等。

>>>>

2.胆南星



热痰我喜用胆南星。热痰多为胶结之痰, 不易化, 故需要用善化顽痰的胆南星、白僵蚕、海浮石等。胆南星效果显著,为我首选之品。

>>>>

3.旋覆花



肺气上逆可见咳喘。此药咸可软坚消痰, 温能宣通壅滞,虚实寒热皆可用, 对顽固疾病, 剂量可加大到40g以上, 为我治疗此病的必用之药。

>>>>

4.瓜蒌



气管变态反应性炎症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清肺、抗过敏可以快速缓解症状。清肺之品我必用瓜蒌。它清肺化痰, 又能宽胸, 常与黄芩、鱼腥草等同用(清肺不效可按湿毒治,用苦参、土茯苓等);瓜蒌能通便, 肺与大肠相表里, 与大黄联用可以通腑气以宣肺气;再者, 它能疏肝, 宣肺无效时, 往往疏肝可以获显效, 尤其情绪引发的哮喘, 为木撞金鸣, 多与柴胡、白芍、枳壳等伍用。肝气得舒, 则肺气得宣, 所谓木不撞金则金不鸣。

>>>>

5.全蝎

此病与过敏有关, 发时小支气管痉挛, 属风, 祛风止痉可以缓解。全蝎擅长治疗百日咳即为此意。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效果也很显著。我常用白僵蚕、蝉蜕、防风等与之为伍。

>>>>

6.地龙, 白僵蚕

本病宿根在于痰瘀胶结于肺。化痰瘀之品我首选此二药。它们还善于通络息风, 可以标本兼治, 用于此病, 极为合拍,效果也首屈一指。

三、辨证施药

>>>>

1.寒哮

多因感寒而起, 见呼吸急促, 喉中哮鸣音, 痰白清稀多泡沫, 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白滑, 脉滑或浮紧。用药选麻黄、半夏、白芥子、葶苈子等。若寒包火则加黄芩、石膏清里热。

>>>>

2.热哮

面红气粗, 痰鸣如吼, 胸部胀满, 时见咳嗽, 痰黄稠厚,不易咯出, 口渴喜饮, 大便干燥。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用药选石膏、黄芩、胆南星、鱼腥草等。

>>>>

3.肝气乘肺

情志刺激诱发, 发病突然, 呼吸短促, 气粗憋闷, 胸胁胀满, 咽中有异物感, 咳嗽痰鸣, 舌红苔薄, 脉弦。用药选柴胡、白芍、瓜蒌等。

>>>>

4.肺脾两虚

畏寒自汗, 气短懒言, 易感冒, 食少纳差, 大便清稀, 每因气候骤变或饮食不慎而发作。舌淡苔薄白, 脉弱。用药选人参、白术、黄芪、防风等。

>>>>

5.肺肾气虚

平素体弱, 动则气喘, 呼吸短促无力, 腰腿酸软。偏阳虚可见肢冷畏寒, 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 脉沉迟无力。偏阴虚多属久哮伤阴或久用激素导致, 可见潮热盗汗, 失眠口干, 舌红脉细。用药选蛤蚧、紫河车、核桃仁等以阴阳并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