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新的中医理论框架

 86tui 2017-09-06
  这是我在2003年6月份非典期间写的帖子,共8篇,发表在新浪网_中医在线和另外一个论坛上(由于该论坛的原因其上的帖子不全),其中反映了我对未来的中医理论的想法和具体做法,现在转贴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多...
  龙腾四海
  发表于 2004-03-26
  邀请讨论
  全部回复(26) |
  龙腾四海
  常驻站友
  第一篇:对中医理论的反思我们在提及医学体系时,总是将中医与西医并列。西医理论的特点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包括解剖学的观察结果、细胞学的观察结果、分子水平的观察结果等等,具有很强的形而上学的特征,说实在的,到目前为止西医其实并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理论,更多的时候是一大堆事实的积累,这些事实由于具有可以实证的特征,这就使西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即使不同的医生,一般都可以得到相同的诊断结论。中医理论则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在治病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对人体自身的观察并不十分细致,更多的时候古人更关心一个方子能治哪些病,以充分发挥药方的潜力,即使诊断,不过是帮助确定应该用哪个方子而已,由于这个特点,中医更关心的是证,不同的病,即使表现千差万别,如果是同一个证,那就可以用同一个方子,中医整个理论体系其实都是围绕着这个事实展开的。
  大家都一致认为中医必须现代化,但中医如何现代化呢?这必须从中医自身的特点来分析:
  a.首先我们必须要弄明白,无论中医也好,西医也罢,其实研究对象都是人体,它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尽管描述截然不同,说得都是同一个东西,因此我们把两者割裂开来是不正确的,中医理论的现代化必须吸纳西医所获得的各项研究成果。
  b.中医与西医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如何改换角度看待同一个事实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有的同志试图在分子水平上描述中医的规律,我认为方向是错误的,中医理论中涉及到大量的反馈调节机制,远远不是靠着几个分子的运作就能解释明白的,西医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层次,那是因为西医的哲学基础是还原论,它可以把高层次的功能逐步分解为低层次的功能,中医是讲究系统关联的,它更看重一个系统与另外一个系统的关系,如果分解到系统以下的层次,整个规律都变了,这种研究至少在目前中医的研究阶段根本毫无价值。我认为,现代中医理论应当建立在对西医及中医知识的重新整理上,至少在目前的研究阶段,我们的研究重点应该是为现代建立一个框架性的理论,这种理论与西医的知识无重大矛盾的,但进行了重新整理;尽量继承中医的研究成果;能够指导我们深入发展现代中医理论,而不仅仅是对事实的陈述;即使初期的研究不够完善,它也应该具有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潜力,特别是要能够解决不同的中医师诊断结果往往不一样的毛病。
  c.不必照抄古书。中医理论的一大特点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特别多,观点也特别杂,要想实现中医理论现代化,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看法是绝对要不得的,我的看法是,我们对古人临床中的经验必须要充分地肯定,但同时对其治疗时所依赖的理论体系要敢于怀疑,不能说古人所有的理论观点都是错的,但需要重新审视。要敢于怀疑和突破“气”、“阴阳”、“五行”等概念。
  d.不必照搬西医处理问题的方法。现在很多中医医院也照着西医的葫芦画瓢,将中医也分为胃病、肝病、心脏病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很多中医研究,都借鉴了西医的一整套方法,比如研究高血压病,也是用药物对照试验,然后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处理,给出药物的治疗有效程度的分析,这种方法在西医是非常有效的,但对中医来说这种方法实在值得怀疑,因为同样一个高血压病在中医中就有很多个证,不同的证对应不同的方子,你拿一个方子去包治百证,能对头吗?特别是有的中药研究时把方子拆解得七零八碎,更是让人惨不忍睹,中药方子如果离开了人体,根本什么都不是,因为中药的主要功能是调整人体生理机能,绝大多数中药离开了人体根本就没有任何杀菌的功能。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西医的观点也不是绝对正确、不可更改的,事实上,由于受到形而上学这种哲学指导思想的局限,在处理人体这种非常复杂的系统时,西医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办法其实是非常笨拙的。出现一个病毒,就找一种治法,天呐,累不累?
  e.现代中医理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首先它应该是建立在全息胚学说的基础上,因为针灸的基础就是全息胚学说,不可能甩开全息胚学说;其次现代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应该是人体功能态,什么叫有病?什么叫没病?其实都是看相应的功能态能否实现。这些问题我现在还在研究,还不能把自己还没搞明白的事情告诉大家,但无论如何,阴阳、五行理论都应该休息了,活了两、三千年,该用新的概念替代了。未来中医的诊断手段必然不是四诊合参,必然是建立在全息胚学说上的某种仪器,只有这样,中医才能摆脱因人诊病的困地,最终和西医并驾齐驱。
  
  龙腾四海
  常驻站友
  人都不喜欢得病,可吃着五谷杂粮,跟环境有那么多的交流,我想一辈子没得过病的人在地球上找不出几个。怎么知道你得了病了?感觉不舒服到医院查出来的呗。说的真轻松,医院怎么能知道你有病还是没病呢?
  西医诊病的方法很简单,化验、透视,医生就看出来哪个地方不对劲,直接了当。
  中医诊病更简单,伸出舌头看一看,摸摸脉搏,医生就能说出来个子丑寅卯来。
  你还别说,尽管中医师诊病手段简陋,或者说极端落后,但还真能查出不少病――尽管错误率挺高。假如你要让他说出来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他除了说这是祖宗的法子外,恐怕也说不出个道道来。
  我今天就是想来说说这个道道。
  我相信,关心中医的人多,但听说过全息胚学说的人并不多。其实全息胚学说是现代中医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只是由于发现全息胚现象的张颖清教授后来去研究莫名其妙的全息生物学去了,在医学界全息胚学说并不响亮。
  熟悉中医针灸的网友必然对耳针有所了解,打开耳针图,谁都能看出来,图上画的实际上是一个缩小了的人像,这个人像就是一个人体的全息图。这种全息图在身体上到处都有,只是耳针步入实用,比较有名罢了。你的手上、脚上、每根骨头上,如果用针灸刺的话,都能画出全息图。每一个构成全息图的部位一般就叫做全息胚,其实每一个相对独立的部位都是一个全息胚,人体自身也是一个全息胚。人体是由层层叠叠的全息胚组成。
  如果你针刺一个全息胚,比如说耳朵的某个穴位吧,人体这个全息胚的相应这个穴位的部位就能发生一定的反应,结果就产生疗效。
  看到了吗?,我这里说的现象是:当一个全息胚出现了某种异常变化时,另外一个全息胚能够随即作出反应,这种现象被称作全息感应现象。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人体各部位其实都是一个个极其灵敏的仪器,都需要在一个适当的内环境下工作,如果内环境有点变化,这些部位的机能多多少少就要受到一些影响,多多少少地出现一些异常的变化。针刺一个全息胚时,针刺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向其他全息胚,造成神经信号――这也是内环境的一个组分――异常,就影响到其他全息胚的活动。除通过神经系统作为信道的全息感应外,还有利用体液作为信道的,这种全息感应更常见。中医师看病一般总要人伸出舌头来看一看,你以为谁的舌头上能长出花来值得欣赏?才不是呢,那是因为如果体液发生了某种变化,会引起舌头全息胚发生相应的变化,具体点说是舌苔发生变化,中医师是要看看这种全息感应出现了没有。
  中医的诊断中,大量地利用了全息感应现象。
  脉诊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种,如果身体某个部位出现异常,通过血液和神经系统的双重通道,会造成心脏的内环境出现变化,当然心脏全息胚也会出现全息感应,使脉象出现异常。内环境的变化模式通常与脉象有对应关系,中医师的诊脉,其实就是通过脉象来推断人体的内环境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医理论中,把内环境的变化用五藏的虚实、阴阳、寒热等概念进行了分类,这种分类到底合适不合适,姑且再说,至少西医从来没有作过这方面的努力吧。
  谁说中医不科学?
  第二篇:
  
  龙腾四海
  常驻站友
  在西医眼里,人体被划分为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啊,除此之外,人体还有皮肤系统,用来把其他的东西包起来,免得散了架子。
  西医的这种划分方法主要依据是解剖学,用于陈述事实倒还强差人意,用于指导治疗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高明的地方。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在治疗上应当有什么区别,应当有什么联系,从人体划分上一点儿也看不出来。
  在中医眼里,人体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外层、气血、经络,这些玩艺儿全跟解剖学没关系,简而言之,人长啥样子,根本不知道。
  我拿着《黄帝内经》瞄来瞄去,才弄明白写这本书的老大爷只关心治病,这样的划分完全是为了指导治疗实践,比如五脏之间存在相生相克关系、五脏与六腑、经络存在着关联关系等等,与解剖学实在扯不上太大的瓜葛(这也是许多人反对中医理论的重要原因)。
  我决定换一个角度看看人到底长啥样子,就是用全息胚学说的角度来看看。
  人体到底有多少种类型的全息胚?我从一开始就关心这个问题,现在我的看法是:在人体最高的层次上,刚好有5种类型的全息胚,跟一只手的手指头数一样多。
  现在开始数手指头:
  第一个全息胚,我叫它基位全息胚。用西医的术语表述,它包括运动系统、神经系统中的脑、五官、循环系统的心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皮肤系统。
  我更喜欢用另外一种表述方式:根据目前的认识,人体能实现很多机能态,机能态包括:消化机能态,对应的结构包括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消化管及消化腺等,主要指参与或负责分解、消化功能的部分;呼吸机能态,对应的结构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负责空气通道和空气交换的部分;运动机能态,对应的结构包括骨、骨骼肌、骨连接等;思维机能态,主要包括脑;心跳机能态,对应的机构为心脏,但不包括血管;内分泌机能态,包括内分泌系统;排泄机能态,对应的结构包括膀胱、肛门、尿道等;性机能态,对应的结构包括男性的睾丸、副睾、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及外生殖器等,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乳房及外生殖器等;视觉机能态,对应的结构为眼睛;听觉机能态,对应的结构为耳朵;嗅觉机能态,对应的结构为鼻子;皮肤机能态,对应的结构为真皮、表皮、脂肪等皮肤系统。这些机能部位的集合,我称之为基位全息胚。基位全息胚中这些部位在空间位置上相互独立,各自完成不同的机能,部位的数量是有限的。
  其余4个全息胚,统称配位全息胚,它们在空间位置上和基位全息胚相互重叠,主要完成信息沟通和物质沟通的任务,它们包括神经全息胚、动脉全息胚、静脉全息胚和经焦全息胚。
  神经全息胚包括所有的外周神经。
  动脉全息胚包括所有的动脉血管。
  静脉全息胚包括所有的静脉血管。
  经焦全息胚包括微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相当于中医中的经络和三焦,所以我管它叫经焦全息胚。
  人体就是由这五个全息胚交叉重叠而成。
  了解现代发育生物学的同志会知道一种胚胎诱导现象,它是指生物发育时一个部位发育完以后会为另外一个部位提供诱导信号,促进另外一个部位的发育。很明显,在发育过程中,所有的配位全息胚都是被诱导出来的。
  好了,这第三只眼睛看到的人体就长这个模样,显然上面的表述不会跟西医的传统观点有什么矛盾,仅仅是分类方法不一样而已嘛。
  我以后会证明的一件事是:你按我这个分类方法进行分析,中医的大部分规律都能得到说明,是完全符合科学的说明,而且和西医并没有太多的矛盾。
  第四篇:错乱的神经
  看了这个题目,大家可别以为我要说神经错乱这档子事,完全是两码事,我是想讲讲基于神经全息胚的全息感应的第一种类型――由于神经信号传错了地方引起的全息感应现象。
  这个现象其实西医早就知道了,内脏牵扯痛,合格的西医师想必都知道,它是说内脏有病时,经常会引起对应脊椎所管的体壁出现疼痛,例如胃的感觉神经进入第7~9胸髓的左半,当胃有病变时,就常常会出现腹壁左侧第7~9胸神经分布区疼痛,等等。
  有同志就要问了,咦,你不是在讲中医吗?怎么把西医的规律扯了进来?其实,我认为一个现代化的中医理论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的理论,这个理论应当能吸收一切人类的成果,是一个具有蓬勃活力的理论。别说西医发现的一些现象了,即使是目前最热门的分子遗传学,我想它将来也会成为现代中医的一个分支,因为我们所提到的全息胚现象跟遗传现象密不可分,应该说遗传现象是全息胚现象的一个特例。现在我还只能在系统层次上分析分析人体,等到现代中医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中医一定会研究微观变化与宏观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我有这个信心。
  扯得太远了,还是言归正传。
  像牵扯性疼痛这种现象,有一个特点:明明是内脏发生了病变,偏偏体表发生异常的反应,我把这类全息感应称为表里全息感应。
  表里全息感应不仅仅能由里及表,还能由表及里。
  随便翻开哪本针灸书,只要上面画了足太阳膀胱经,就能看到有一列穴位排列在脊椎附近,如果你有心去查一查,就会知道,这些穴位的疗效,和脊椎所对应的内脏是一一对应的。针灸当然刺激的是皮肤,但是内脏却能产生感应,就是由表及里。其实分析体表上许多穴位的疗效,就会发现其疗效与穴位所在神经分布区、对应的内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这样理解表里全息感应:
  正常情况下脑是不会把表和里弄混的,但不正常的时候就很难说了。当不正常的信号,比如说内脏病变信号、皮肤针刺信号顺着脊神经传到脊椎时,在脊椎里面由于位置太靠近,信号可能是串了线了,以致脑错误地判断了位置,当然也就错误地作出了反应。
  除了脊神经引起的表里全息感应外,我国针灸工作者在实践中还发现有另外一种表里全息感应,那是头皮针现象。运用头皮针治病,其疗效与脑在穴位点附近的中枢机能有关,在头皮针穴位分布图上,不仅仅有头颈部、上肢部、躯干部、下肢部等,还有思维、说话、信号、视觉、运平、记忆、书写、听觉等穴位,这么说吧,它与中枢机能定位分布完全相同,活脱脱是脑中枢翻到体外来了。
  头皮针现象很耐人寻味,原因在于头皮针的疗效肯定是由于信号直接作用到脑中枢了,可针刺信号是怎么传递给脑的?通过外周神经?不可能,外周神经再怎么神通广大,也不可能去影响记忆和书写。我认为,这是由于针刺细胞时,细胞会发出一种无线信号,这种无线信号可以透过头盖骨被脑直接接收,从而产生疗效。这种无线信号是什么?电磁波?次声波?可惜我也不知道,我虽然知道它存在,但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我还是希望实验工作者能够早点告诉我――最好是中国的实验工作者。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释,那就是为什么神经信号出现混乱时,就会出现治疗疾病的效果。
  我这样看:
  当脑的判断出现失误时,会给一个错误的机能器官发布一连串错误的命令,当然会使这个器官的机能乱了套,用内环境的角度看,就是机能器官的内环境出现了巨大的混乱。身体当然要纠偏,用什么法子呢?启动免疫系统吗?不会吧,难道免疫系统能攻击神经系统不成?再说了,免疫系统在进化史上出现的时间很晚,而遇到同样问题的动物很早就出现在地球上,它们怎么办?
  我认为人体纠偏的法子很古老,这法子就是:启动再生机制。所有的多细胞生物有一定再生的能力,这谁都知道,通常情况下如果生物出现肢体受伤特别是残缺时,在一定范围内会长出新的细胞群来替代,再生能力强的生物甚至会复原原来的肢体。当人体机能器官被神经系统的错误信号搞得一团糟时,就相当于身体受到了损伤,于是人体就急急忙忙启动再生机制来清理已经混乱了的内环境。
  如果再生机制只能用于神经系统信号的纠偏,那就没多大意思了,问题在于再生机制具有治病的功能。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
  在一些蝾螈身上移植上癌细胞,然后将实验组的蝾螈的尾巴切掉,这样实验组蝾螈的再生能力就会被激发出来,再生出一条新的尾巴。实验人员惊奇地发现,该组蝾螈的癌细胞竟都自动地消失了,而对照组没有切掉尾巴也就是没有激发出再生能力的那些蝾螈却都因为癌症而一命呜呼了。
  针灸能治病救是因为再生机制歪打正着。
  第五篇:缩比全息胚
  缩比全息胚是身体上处处都有的一种全息胚,也是张颖清教授据以建立全息胚学说的根据。耳针是缩比全息胚的一个例子,这样的例子多的是,每根骨头侧面都有缩比全息胚。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最终导致了人的个体发育,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其它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呢?一点作用都没有吗?不是,大自然不会干无聊的事情,它虽然抑制这些遗传物质发育成个体,但也给这些遗传物质也提供了崭露头角的机会。以发育中的一个细胞为例,这个细胞在个体发育的历程中会产生很多后代,在这个过程中,它就把自己的遗传烙印打在了它的后代们身上,在这个细胞独立发育应当发育成头的部位,它的后代们的细胞结构就与头部的细胞相类似,在应当发育成胃的部位,就发育出类似胃细胞结构的细胞群,依此类推,这样,身体内主要器官的细胞结构都被体现了出来,构成了一个与身体有对应关系的全息图,该图谱细胞群就是缩比全息胚。每一个相对独立的部位,都是一个缩比全息胚。
  缩比全息胚可以用针灸的手段发现,也可以用压痛点、异常变化点与内脏关联分析的方法发现。
  全息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维图谱,一类是二维图谱。
  在张颖清教授绘制的全息胚图上,一维图谱上有12个部位,依序是头、颈、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和足。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别人发现的一维图谱,如彭静山眼诊图、Vega虹膜图等。
  我所看到的二维图谱有两种,一种相当于胎儿侧卧,如耳针图等,另一种是胎儿仰卧,如足底反射区图(双脚并拢)等。
  由于缩比全息胚与基位全息胚有明确的相关关系,从而构成了全息感应,我称之为缩比全息感应。缩比全息感应可以由缩比全息胚影响基位全息胚,也可以由基位全息胚影响缩比全息胚。
  现在我们开始刨根问底:为什么会出现缩比全息感应?
  由于信号如果不是通过神经系统就是通过体液系统传向基位全息胚,因此只能有两种解释:
  a.通过神经全息胚传递信号。
  由于我们已经知道针刺皮肤时会导致一种无线信号出现,这种信号能够被神经系统所察觉,所以这种解释成立的可能性很大,麻烦出在所有的教科书上都说神经节上传递的是0/1信号,脑是根据神经的位置判断信号的来源,你想在脚上刺一针,希望脑误以为这个信号是从手上传来的,恐怕不太可能吧。如果身体确实是通过神经全息胚来传递缩比全息胚的信号,你必须假定神经节内传递的信号不仅仅是0/1信号,还包含有位置信号。
  b.通过经焦全息胚传递信号。
  这也需要一个假定,你得假定各部位都在血液里分泌了自己的特殊物质,这种特殊物质能够对缩比全息胚的相同部位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当针刺缩比全息胚时,缩比全息胚产生的应激反应中,应当包含有这种物质。我觉得这个假设太复杂了。
  到底哪一个解释是正确的,我也不知道,如果问我个人意见,我倾向于第一个解释。
  我知道的是,如果理论跟事实发生冲突,事实是对的,理论是错的。
  所以我希望实验工作者们通过实验来证明到底哪一个正确。
  第六篇:五藏的本源
  现在该看看血液里有什么东西了。
  根据器官内环境的需求情况,我把血液里的物质分为三类,第一类纯粹是血液里的组分,如果内环境不出现异常,这些组分不干扰内环境的正常运作,当然出现异常那是另外一回事,这类组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等吧,我管它们叫血源物质;第二类则跟器官内环境发生物质交流,象水、红细胞所携带的氧、血液中的营养物质等等,我管它们叫藏源物质;第三类一般是一些小分子,大多数情况下起一个信息调节的作用,主要是激素,以及一些药物分子,我管它们叫经源物质。
  本文里我来分析人体关于藏源物质的新陈代谢规律。
  为了避免混淆,这里先作一些约定:
  本文中如果是我杜撰的名词都会给出定义,如果不加说明的名词,都是采用西医的标准术语,如果引用到古典中医的概念,将在文中加以说明,这样看起来很罗嗦,但是没法子的事。
  分析藏源物质的新陈代谢,需要转换看待问题的视角。
  每个器官的内环境所需的物质,都是从动脉血中获得,然后器官把自己的排泄物以及取过物质了的血液交还给静脉全息胚,从这里开始,我们看看这种血液是如何又变成动脉血的:
  1.肾过滤了静脉血液中的一部分杂质,把废物变成了尿液;
  2.肺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放掉,吸收氧气,形成血红蛋白;
  3.肝把静脉血中的一些毒素分解;
  4.消化系统给静脉血中补充了许多营养物质;
  5.心做了将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的最后一道工序:提供血压。
  其他的器官并不参与将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的过程,它们只是纯粹的消费者。
  我想不用我提醒,你也能看得出来,这五个器官不就正好和古典中医中的肾藏、肺藏、肝藏、脾藏和心藏对应上了吗?没错,我们的老祖宗在这件事上没有弄错,古典中医中五藏的提法,其实有充分的科学根据。
  由于这五个器官跟血液中藏源物质的新陈代谢密切相关,其中任何一个器官出现某种异常,其影响都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及全身,会影响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而其他的器官(脑除外),即使出现一些异常,带来的影响,也只是局部的,这就是这五个器官为什么非常重要的原因。
  血液中藏源物质组分的异常,当然会给身体各部位的机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我称之为藏源全息感应,舌苔发生变化,就是藏源物质组分出现异常的结果,心脏如果出现藏源全息感应,也会在脉诊的脉象中体现出来。
  这五个器官的病变,自然会引起血液中藏源物质组分异常,但有时候也不能把责任都归咎到这五个器官,比如某个部位产生的毒素过多,肝脏来不及处理,这时候也会招致藏源全息感应,古典中医中,由于此时藏源全息感应与肝脏异常时的藏源全息感应是一样的,就把这些疾病都归为一类,所以古典中医五藏的范围非常大,除了这五个器官有明确的解剖位置外,其它病变不具有固定的解剖位置,任何一个部位的病变,如果导致的藏源全息感应与肝脏异常导致的藏源全息感应一样,那它这次病变就是古典中医中肝藏异常;如果这个部位的病变导致的藏源全息感应与肾脏异常导致的藏源全息感应一样,那它这次病变就是古典中医中肾藏异常。
  中医师们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对所观察到的藏源全息感应进行了分类,发现了很多类型,如肝风内动、肝阴虚证、肝郁气滞等等,对这些全息感应的分类你可别按字面的意思去理解,象肝风内动,名称里的风跟自然界里的风没任何关系,依我看,你大可以把这些名称换成肝证类第一种藏源全息感应、第二种藏源全息感应等等,不会带来多大的问题。
  我这么说不算不敬吧?
  2004-03-26
  龙腾四海
  常驻站友
  第七篇:谈谈经络
  经络是否存在,我想不用我来论证了,对于经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也有很多专门的论著,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谈这个话题很尴尬,因为我在整理中医理论时,一直贯穿一个原则,就是我只是把已经确认了的许多事实进行梳理,从中理出头绪,并用自己的观点给出解释,尽管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与众不同,解释得对不对那还需要证实,可我不杜撰最基本的事实。经络就不是这样了,欠缺了很多实验结果,许多事情我搞不清楚,我只能猜测,如果我猜错了,请大家多多谅解。
  我知道的主要事实是:至少在皮肤表面上的经络线上,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的结构;经络线上的细胞特别是穴位处细胞对许多刺激如声、电等,都能作出与周围细胞不一样的反应;有许多物质在经络线上传输,其阻尼远远小于在非经络线上。
  我这样理解这些事实:经络上细胞的形状可能确实与周围细胞的形状没有什么差别,但其功能与其他细胞不完全一样,这可能就是经络为什么看上去没有却能测出来的原因。
  我猜测:不仅仅皮肤系统,所有的器官表面全有经络,而且这些经络的性质都跟皮肤表面的经络的性质差不多。
  本文所提到的经络是指基于上述猜测的广义的经络,不仅仅包括经典的正经和奇经。
  根据经络上可以快捷地传输物质的事实,我同意有些同志所提出的观点:
  经络是物质运输的一条渠道,在人的胚胎期间,血液系统还没有起作用的时候,人体营养物质的运输主要是通过经络传输的,只是当血液系统起作用以后,它才退居二线,但在细胞层次上,它仍然担负着局部范围内物质运输的功能。
  由于经络具有局部物质运输的功能,因此它应当可以与微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协同工作,共同完成物质从血液中传递到各个细胞的机能,所以我把经络系统、微循环、淋巴系统合并起来,称作经焦全息胚。
  中药理论中提到药物具有归经的功能,我们喝的中药真的能跑到要去的经络上?
  我认为确实能到指定的经络上,但不是到皮肤上的那几条正经或者奇经上,而是到经焦全息胚的对应部位上了,用通俗的话说,归胃经的药物,最后到胃部细胞附近的概率将高于到其他部位的概率――这不难理解,不同种类的细胞群,所要求的内环境不完全一样,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也不完全一样,因此对不同种类的物质吸收概率不一样是可以理解的。
  既然谈到药物,我就忍不住想批判一下这些年对中药药理的研究思路,研究药物竟然跟西医比杀菌功能,这不乱弹琴嘛,中药理论中升降沉浮、温热凉平咋看都像是在调整人体器官的内环境,上那儿去找杀菌功能?我这样理解中药的效果:
  人体每个活细胞都具有产生以及接收信息素的功能,这些信息素通常只是一些有机或无机分子,当细胞接受到信息素时会对信息素作出反应,不同的信息素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中药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素,当细胞出现病变时,只要这种信息素依然能使细胞作出反应,这种反应又会使病毒或病菌等处于不利于生存的环境,就同样能达到消灭病毒或病菌的作用。
  经络如果出现异常,会导致身体出现哪些异常呢(=经络会导致哪种全息感应)?
  由于经络只是小范围内传递物质的通道,所以我认为,当一个部位出现病变,这种病变会引起病变部位内环境出现异常,通过经络,异常信号可以传递给血液系统,也可以传递给周边的部位。
  一个部位周边可能会连着其他许多部位,那么这些部位是不是等概率地受到异常变化的影响?
  我认为不是这样,由于经络线上物质传输速度快于非经络线上,因此异常的因子(病毒、病菌、反常的分子等)传递给由经络指向的部位比非经络线上的部位要大。
  这种现象叫做传变。
  当一个部位出现病变时,一般的顺序是这样的:
  首先是内环境出现变化,导致病变部位与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流出现异常,如果是五藏类的病变,会导致出现藏源全息感应;其次是神经系统感觉到这种异常,并通过神经系统引起表里全息感应和缩比全息感应;第三是血液系统感受到异常信息,开始动用免疫系统向发现的敌人进攻,如果消灭了敌人,那很好,如果消灭不了,那么病变的部位会出现传变。
  在古典中医针灸理论中,经络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在研究经络理论的初期也曾经想把它放到同等的位置,这让我走了很多弯路,经过多年的探索,我终于弄清楚,经络没那么神奇,就是一个物质传输通道,在针灸中居于一个次要的、附属性的作用,针灸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表里全息感应和缩比全息感应来完成。不错,针刺经络时会引起循经感传现象,但这感传信号能不能治病是个问题,再说,就算它能治病,你能想象针刺体表的胃穴,感传信号会越过千山万水到胃里去治病?
  我等着挨砖头。l


2004-03-26
龙腾四海
常驻站友

第八篇:写给关心中医发展的人
前些天到北京出差,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回来后被要求居家隔离,平时忙惯了,在家里闲着很不适应,就写了些有连贯性的文章发到新浪网上,按先后顺序分别是:
1.对中医理论的反思;
2.中医诊断的秘密;
3.第三只眼睛看人体;
4.错乱的神经;
5.缩比全息胚;
6.五藏的本源;
7.谈谈经络。
本文是这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
在这些文章里面,讨论了中医理论的一些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内容我还没研究透,所以没有写出来,比如伤寒、温病等),不过不是用阴阳五行的语言,而是用西医的语言风格写出来的,上述讲法与教科书上的讲法完全不一样,如果您觉得不适应请多多原谅。
有人说,你不用阴阳五行的语言是不是忘祖?这里我得先表明一下我的看法:
医学的服务对象是人民,因而医学能否生存也就取决于人民,医学必须向人民证明自己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才能被认可。在中国古代,四书五经是每个学者必知的学问,所以他们接触医学中的阴阳五行概念,如同喝水一样感到很自然,用阴阳五行的语言他们很容易认可。但现在社会已经发展到21世纪,你有心可以去查一查,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除了历史课上还提一提阴阳五行这个概念外,所有的课本里都没有阴阳五行的提法。如果大家都不懂阴阳五行,你用阴阳五行的概念向大家推介某种东西,成功的概率能有多大?研究红楼梦几个专家关起门来就可以干了,中医可以关起门来不理人民吗?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不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中医早变成化石了,印度在殖民之前也有自己的民族医学,可现在你上哪儿能找到印度医学的痕迹?眼睁睁地看着中医走向末路,不肯图变,才不叫忘祖?
从发展科学的角度看,科学的发展总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前人的地心说,是不是应该叫忘祖?我很佩服写《黄帝内经》的祖先们,他们没有显微镜、没有X光机、没有B超,除了用自己的身体进行尝试外,他们没有别的手段,在这种条件下,能发展出一套医学来,非常不容易。可这并不能说,对这些祖先们的话就不能修改,在中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都有推陈出新的举措,张仲景的“伤寒”,《黄帝内经》里有吗?叶天士的“温病”,《黄帝内经》里有吗?这些人是不是都是忘祖?
其实你完全可以把我介绍了的内容看作是刚刚问世的一家新的中医流派,愿不愿意同意这个流派的观点由你。我当然希望我的观点将来会成为中医理论的主流,可这事得由历史评说。
回过头来,讲讲中西医的差别和联系吧。
中医理论已经讲了那么多,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没有讲到,那就是免疫系统。在古典中医里,并没有形成关于免疫系统的理论,卫气的概念有点沾边,但仍然不能对得上号。这不奇怪,如果你仔细查看我前面发的帖子,就会看出,我在论述中医的诊断规律、中医药理论时,压根儿没提到免疫系统,这好理解,因为在免疫系统治病的过程中,除了在治病部位有时出现一些诸如炎症反应的异常外,在身体其它部位并不引起异常,用我习惯用的术语来表述,就是不会引起全息感应,而中医诊断时就需要利用各种全息感应,所以无法发现免疫系统的存在。
反观西医对治病规律的研究,几乎都是围绕着免疫系统打转转,我想那些专家们大概没有想到过还可能有别的诊病、治病途径。
现在中西医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就已经浮出水面了,西医诊治病,主要依赖免疫系统,而中医诊治病,主要依赖非免疫系统。
中西医实际上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个方面,一个硬币缺少了哪一面,都不是一个完整的硬币。
最后再来谈谈我对中医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
对中医理论来说,我们的理论并不是一个很完善的理论,我们需要把西医有关对免疫系统的知识纳入到中医理论当中(由于两种医学没有那么多的矛盾,估计简单的糅合是可行的),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中把人类至关重要的脑给排除到一边儿去了,脑的问题比较复杂,因为不仅仅会出现器质性疾病,它还会出现纯精神方面的疾病,中医理论没有这部分内容,必然是一个不完善的理论。我看好通过人体功能态学说来整合西方这方面知识的解决途径。
对临床医学而言,当务之急是急需开发出测量全息感应效应的仪器,使诊断的过程傻瓜化,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不同的医生诊病结果不一致的问题。
夜深了,就写这么多吧。
真心希望你能站在我的肩膀上,看得比我远,这种人多了,中医才能发扬光大。 


现在我的看法是:在人体最高的层次上,刚好有5种类型的全息胚,跟一只手的手指头数一样多。
现在开始数手指头:
第一个全息胚,我叫它基位全息胚。用西医的术语表述,它包括运动系统、神经系统中的脑、五官、循环系统的心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皮肤系统。
我更喜欢用另外一种表述方式:根据目前的认识,人体能实现很多机能态,机能态包括:消化机能态,对应的结构包括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消化管及消化腺等,主要指参与或负责分解、消化功能的部分;呼吸机能态,对应的结构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负责空气通道和空气交换的部分;运动机能态,对应的结构包括骨、骨骼肌、骨连接等;思维机能态,主要包括脑;心跳机能态,对应的机构为心脏,但不包括血管;内分泌机能态,包括内分泌系统;排泄机能态,对应的结构包括膀胱、肛门、尿道等;性机能态,对应的结构包括男性的睾丸、副睾、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及外生殖器等,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乳房及外生殖器等;视觉机能态,对应的结构为眼睛;听觉机能态,对应的结构为耳朵;嗅觉机能态,对应的结构为鼻子;皮肤机能态,对应的结构为真皮、表皮、脂肪等皮肤系统。这些机能部位的集合,我称之为基位全息胚。基位全息胚中这些部位在空间位置上相互独立,各自完成不同的机能,部位的数量是有限的。
其余4个全息胚,统称配位全息胚,它们在空间位置上和基位全息胚相互重叠,主要完成信息沟通和物质沟通的任务,它们包括神经全息胚、动脉全息胚、静脉全息胚和经焦全息胚。
神经全息胚包括所有的外周神经。
动脉全息胚包括所有的动脉血管。
静脉全息胚包括所有的静脉血管。
经焦全息胚包括微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相当于中医中的经络和三焦,所以我管它叫经焦全息胚。
人体就是由这五个全息胚交叉重叠而成。
很有创意,比较感兴趣,山东的张颖清教授的全息论很实用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