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美景之山丹长城【图文】

 mrb8 2017-09-06

山丹地处南边的祁连山与北边的龙首山间的一大片冲积扇上。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驱逐匈奴、开拓河西走廊之后不久,即在河西北境陆续修建了绵延一千多公里的史书上称为“塞障”的沟壑、墙垣,用来阻挡匈奴,以确保刚开通不久的丝绸之路畅通,汉语中的“塞北”、“塞外”就是由此而来的。而今天的人们则习惯称汉代修筑的这些沟壑、墙垣为“汉长城”。“汉长城”修筑的特点是挖掘深沟的同时,再用这些挖出的土夯筑成高大厚实的墙体。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这些汉代遗存下来的防御工事,已被大自然消磨得像一道农民用来灌溉的土埂和水沟,在旷野上很不起眼,不了解的人往往要经专家指点才能辨识。

蜿蜒在山丹大地的汉、明长城

  古道残垣夕阳斜

  同样,为人们广为熟知的“明长城”,史书中及河西走廊长城沿线的老百姓都称之为“边墙”。比起两千多“岁”的汉长城,至今才400多“岁”的明长城自然要高大、完好的多了。所以,一般人们眼中看到的,都是明长城。在山丹广袤的原野上,一般在明长城的北边,相距不过一、二十米,会看到汉长城。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明代筑“边墙”时,一定有许多汉长城被作为“基础”而垫在了下面。这也是许多汉长城消失的原因之一。

  虽然现大家都口口声声说“万里长城”,但还是应该明了一个常识——直到清末民初,文人学士们在对长城的称谓上都是严守着古籍中的用语:汉代的为“塞”,明代的叫“边墙”,只有秦始皇修筑的叫“万里长城”。

  长城蜿蜒于中国大地,成为举世罕见的历史人文景观。除了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等一些著名的关隘、山口外,大部分长城都是用“夯土版筑”的方式以黄土为原料修筑的。这些黄土夯筑的城墙,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风雨侵蚀,能保存到今天、并且具有观赏和专业研究价值的并不是很多。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山丹县,就有这么一段保存相对完好的长陈,而且就在312国道旁边……

  那长城穿行于那边的祁连山与北边龙首山间的“走廊”里,长城以南是历代屯垦所形成的村落及穿行其间的古丝绸之路;长城以北,隔着一片荒滩与干旱的山地,就是蒙古阿拉善高原。

  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曾有“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的诗句。明代张楷写有《石峡口山》一诗:“白沙官道接羌胡,硗确难行是此途。疑过井陉愁马蹶,似经云桟听猿呼。两山影逼天多瞑,五月风高草已枯。明日西行望张掖,一川平似洛阳衢。”可见硖口地处十分险要。

  现在的硖口成了一个村庄,正式的地名就叫“硖口村“。现有居民一百一十户,六百多口。村里的大部分居民都住在硖口城堡里,城堡的西边厚实而高大的城墙上,有一个拱形门洞,那条旧日的丝绸之路大道就从门洞下穿过。大道在硖口城堡的中轴线上,严格地体现出儒家文化的美学观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