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房子(上)

 叶子mvowf8cmfc 2017-09-06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脚下的那寸土地,人类最初的家园(穴居)也是由泥土筑成。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类距泥土的距离看似越来越远,但每个人心中一定都还有难以割舍的乡土情结。看到下面这些图片一定还会倍感亲切吧,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土房子的生命。


人类早期穴居住宅

穴居住宅模型

《易·系辞》:“上古穴居而野处。”人类早期以天然洞穴为家,后来逐渐被人工洞穴代替。殷商时期,典型的居住形式为半穴居住宅。大概形制是先挖一个地穴,穴的四周是土墙,穴中央立木柱,以草盖顶。


木骨泥墙住宅

木骨泥墙原是地面房屋模型 原始社会(公元前6000—公元前21世纪)

穴居是中国北方先民的主要居住模式,随着原始人营造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提高,穴居从横穴竖穴逐步发展到半地穴,最后又被木骨泥墙原是地面房屋所代替。


现存国内外生土居住建筑

黄土高原窑洞


福建土楼


土耳其哈兰蜂窝住宅


马里Bandiagara 峭壁


喀麦隆Mugsum 泥屋

建筑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随着近年来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许多建筑为了获得绿色生态头衔建立在高成本高投入的基础上,扭曲了绿色建筑的本质。而对于传统的建筑形式,所产生的高排碳和高污染所造成地球及生态的破坏等问题,生土建筑是目前可找到最低排碳的、最节能的、最可恢复自然的建筑形式之一。生土建筑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中已有长远的发展过程,累积了深厚的经验和成果。并且在进化的过程由于技术和难度不断的突破,以致近年生土建筑已可达到既往所不能及的成就。  


生土建筑小科普

生土:生土是不经过焙烧,不经过化学加工,只是经过一些无理的措施就可以用于建造。生土建筑有4种。天然泥土实墙建造技术,这4种技术是:板条涂抹,泥砖,草泥黏土和夯实泥土。


目前,限制生土建筑推广和被认可的原因是人们认为泥土是不够“现代化”的材料,对其清洁和耐久性也表示怀疑。

事实上,生土有许多优点,生土夯筑而成的墙的主要用料是泥土,可就地取材、重复利用且成本低廉,由于其物化能低,有非常显著的生态性能,还具有很好的蓄热性能,能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降低能耗,此外,生土墙无毒无污染,有益人体健康。

生土建筑缺点:防水性、防蛀性,结构抗剪性差。(这一系列文章将会在后续陆续介绍生土建筑案例及对应缺点的解决办法。)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环境、能耗问题的重视,夯土墙也得到建筑师们的关注,夯土建筑的复兴时代相信即将要到来。


生土材料现代建筑

张永和的土房子——二分宅


穆钧的土房子——毛寺村生态小学


穆钧的土房子——马岔村村民活动中心


哈桑法赛的土房子——高纳新村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

小结

生土建筑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应用历史最为悠久最为广泛的一种传统建材,各个地方传统的建造技实际上是当地人们,在当地气候条件资源条件下,历经百年千年的不断摸索,探索出来的一种最为有效最为聪明的解决办法。尽管其中有很多缺陷,对于今天来说可能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但是他其中一定蕴含着巨大的生态应用潜能,非常只得我们研究者去深入研究,改良它,使其获得新的生机。现代生土材料和建造技术已成为实现绿色建筑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生土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将会在土房子中下篇详细介绍,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