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十八)苏轼材料在高中语文作文中的运用

 哈皮蓝子 2017-09-06
2013-05-31 16:36阅读:
苏轼材料在作文中的运用
1、怀想天空
  苏轼,一只孤舟,两个模样模糊的朋友,赤壁下,夜色中,山很高,天空一轮满月如点如豆。
  他的思绪飘到何处?
  当年他还年轻,和父亲、弟弟,还有美丽的妻子,开开心心地上京,赶考!远离故乡眉山,一路颠簸走来,抬头发现:那京城的天空是那么的广阔,那么的明净,生平第一次看到那么的蓝,那么的亮。
  皇城是那么的堂皇,那么的庄严。一代文宗欧阳修,对他是多么的赏识惊叹;高高在上的皇帝,对他又是多么的欣赏喜欢。登上皇城,天空高旷,他看到前面路途是那么的通畅,他感觉到一只雄鹰展翅那么的自由,心潮激荡。
  离愁更行更远。
  曾经是那么受欢迎的诗歌,皇帝也很喜欢的诗歌呀!朋友们都争着看第一眼的诗歌,居然成了我的罪,成了我的百年孤独。有的朋友拿着我的诗歌去换了背叛,有的朋友藏着我的诗歌变成了囚徒。而我却一走再走,渐渐远离了那皇城的天空,那理想的天空。
  父亲去了,妻子去了,弟弟也在遥远的月亮的另一边厢。从此的天空好像没有过晴朗。
  人前,我的笑声依然是那么肆无忌惮,那么辽阔漫长。人后谁看见我心里的天空黯然。
  赤鼻矶,如此一个狭小的地方,水是那么浅,山是那么低矮。我的世界为什么,跟着我的路,一步步缩小?我的天空为什么冲不出丛山,就象被一个手掌紧握?是人性的嫉妒?是权力的魔掌?是命运的嘲弄?
  山上的栖鹘,收起翅膀,在龌龊的巢穴中,冷冷的哀叫。
  酒模糊了我的眼,浮起的礁石间,我看到了年轻英俊的周瑜,是的他刚刚成亲,娶了美丽的小乔,是的他笑着轻摇羽扇,而百万曹军就在他的眼前——灰飞烟散,仿佛不曾存在过。
  江风吹过我的胡髭,江水溅上我的眉梢,周瑜和曹操忽然没有了踪影。豆点的月光中,天空好像突然亮了,好像在一瞬间变得深邃悠远。我感到自己的心灵在飞向高处。一只白鹤在头顶飞转曼舞。噢,原来雄鹰化做了白鹤,之后,天又宽阔了。
  我又拾起了枯干的笔,醮上滋润的浓墨,黑白之间,鹤舞九天。我创造了一个苏轼的赤壁,我自己开辟了一个无边的天空。
  后记
  我看着藏在无边高楼里的天空,怀想……
2、诗意的生活
   我想,没有人会不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生活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得意时,想着“直挂云帆济沧海”;失落时,想着“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谁不想诗意地活着?顾城、海子都是诗人,但是他们只能在天堂寻找他们的诗意生活。鲁迅笔下的许钦文,边写着《幸福的家庭》,边抵挡着乏味枯燥的穷日子。却是我们现实的“诗意”。究竟有没有人能够在现实中寻找诗意的生活?
   也许,要找诗意的生活就得回到盛唐。
  那时候,我们的国库钱多得连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那时候,外国人都到咱这里来留学;那时候,我们国家的干部也有很多异域脸孔。一句话,比现在的美国还美!那时候的唐人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诗意心态来生活呢?唱着“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走入了我们眼帘。他打马走进帝阙,皇帝为他调羹,贵妃为他研墨。就算是得罪权贵,他也带着皇帝送他的万两黄金,潇洒开始他的漫游。就算是因人获罪,也能在中途白帝城,一叶轻舟飞过。就算是穷途末路,也要醉着酒,倒入水中月亮的怀抱中沉眠。李白的一生也是诗的写照啊!可其实,李白这一辈子是否诗意呢?到底是我们诗意了李白,还是李白诗意了自己?“云想衣裳月想容”与报国的壮志有什么同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里究竟是骄傲还是凄凉?“轻舟已过万重山”里面是不是逃脱死亡的快感?历史说:其实,李白那一年61岁,他还要去投军杀敌,平叛安史,可是,病死在表叔家里。
   也许,我们可以到积弱的宋朝。
  一个被列强虎势眈眈的宋朝,一个被改革和反改革弄得人心惶惶的宋朝,一个版图小,国力弱的宋朝。这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倒霉的苏轼。除了几天高中的得意和一段三品大员的踌躇之外,他的一生就是起小落大,浮少沉多,基本是一贬再贬,越走越远。可是这个背影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生活的真趣。“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和农夫一起喝着酸如醋的酒,啃着不知名堂的饼。就算是在买不起肉的海南,他辛苦地剔着羊骨头上的一点肉丝,却高兴地写信对弟弟说,好似吃螃蟹。在匮乏病倦中,他舒服地享受着泡脚后剪脚趾甲的快乐,感觉是老鹰脱离束缚在天空自由飞翔。
   如果李白不是抑郁不得志,而是和苏轼一样在颠簸和窘困中度过大半生,他是否还唱得出歌来呢?
  也许,我们可以明白什么诗意的生活,关键是你的心是否把一切看成诗歌,而不是你的生活本身是否是诗歌。有诗心,自然有诗意的生活!
3、科举论
  自古寒生惟苦读!无劳焉可得。功名本为青云梯,读书自是登高足。十几年,冬寒夏暑,孰不苦之,惟其苦之,故能甜之。家君年二十七方发愤,虽历科举,而未曾得意。故冀望寄于吾弟兄二人。至于六十,夜梦中,仍感忆家君严苛,只粗及桓庄初,惧不得尽《春秋》而战战然。嬉戏童年几在惶惶中度过矣。余读书,务求精熟,所读经史,无不手抄,书法与经纶同生,岁月与识见共长。
  余历经科举制试,名次高标,而年不过二十余,故人称少年得志。光宗耀祖,家人咸欢,自以为从此可一展平生抱负。然不宜官场不测,历科举而得冠盖者,求其权利而不忠其事,谋其政私而不诚其言,多矣。余混迹其间,屡遭波折,而心寒人远,不复识来时之路。故课子不以功名为念,不以精明自负。三子皆平平之辈而功名浅薄者也。故曰,科举之得人才,而不核人心,悲矣!
  科举可尽得人才否?尚有可论之地。家君天姿异赋,年二十七方立志读书,自得成就。观其课余兄弟,自为父师,而余兄弟历经科举,于制试中,余次序高居一百多年之首,弟辙稍逊亦飘然入围,尽可知其才也。然家君初年二试,皆名落。故曰:科举不可尽得人才也。
  复思家君,苦读而无功,转而勤学专著,散文专才。一书生而纸上谈兵,做《权书》而名动天下,垂而至今,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亦有得乎?忆家君得皇恩特予,召试舍人院,而辞疾不至。人皆以吾兄弟高中,而不得复以名次自下也。非也!其身自越科名,而不愿以才自尝于人也!
  故曰,科举者,衡量之术也,君王择才途也,非才与非才之决也。科举者,书生自试经书也,书生寻觅前途也,非书生唯一依归也。故科举有其是,君子当自有其是也!
   考试终了钟响,我看着这篇文言文,也读不清楚,没有时间了。只好就此交卷。自求多福!
4、提篮春光见妈妈
  
  人们总是觉得当爸爸的冤,因为歌里唱的总是妈妈。其实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妈妈更冤。历史上多少人物,人们不仅常说起他们的爸爸,甚至还常提到他们的爷爷。就象苏轼,大家都知道他爸叫苏洵,甚至他爷爷苏序也有人念叨起。可是他母亲呢?至今只有一个姓,连名也无人得知!
   妈妈总是背后的一个,所以也总是成了无名的巾帼。即使孩子成就了,又有几个懂得提篮春光见妈妈?
  苏轼的母亲程氏,辛苦地支撑着一个家庭,让到了二十七岁才正经发愤读书的丈夫可以闭门苦读。丈夫出外游玩,她还的亲自教育两个孩子。
  她训诫她的孩子:“汝读书,勿效曹耦,正欲以书自名而已。”“汝果能死直道,吾无戚矣。”她最著名的教学案例,就是有一次,苏轼读《范滂传》后,想到范滂舍生取义,母亲慨然支持,就问自己的母亲:“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程氏肯定地说:“汝若能为谤,吾顾不能为滂母耶!”苏轼一生虽屡遭挫折与打击,但仍能追求正义,不畏强权,不惧得失,积极地入世用世。无不出自母亲的淳淳教导。
   可惜,程氏一辈子却见不到儿子高中的风光就匆匆早逝。苏轼提篮春光去见妈妈,可母亲不可见矣。
  有好事者对近代历史上江浙一带人才辈出众生的情形好奇地细心分析,却发现一个意外收获。这些人有着一个共同的背景,家道中落,父亲早逝,有一定文化的母亲无奈之下,之内凭着刚毅的意志,粗浅的学识,严格地引导着唯一的寄托和希望。所以一代精英就此诞生。可惜,这些母亲都看不到儿子们光辉的那一刻,就匆匆离开苦难的人世间。
  多少少年才俊,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背后都是母亲充满希望的目光,但是有几个有幸能够提篮春光去见妈妈,让妈妈在春光中微笑呢?
  史铁生,在地坛里哭泣:妈妈看不到自己的成功。阿诚的《棋王》里棋呆子王一生赢了“棋王之称”后,哇的一声大哭:“妈,儿今天明白事儿了。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妈-------”
   人生总得有自己的价值,人总得懂得妈妈。可以的话,快点提篮春光去见自己的妈妈,让妈知道,儿今已懂事!
5、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少说话!
  打小老爹就严格要求我哥俩,尤其对我,他常说:“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少说话”常挂在爹的嘴边,却没放在我耳朵里。
  爹在《名二子文》中就说给我起名字叫“轼”,就是要我像车扶手一样,不显山露水,不太张扬,只安分地当个不吭声的次要部件。是啊!老爹是太不了解我了,好显摆,好逞口舌之快了。
  王安石当宰相,变化,好事!但他比我大上十六岁却想着一蹴而就这样的易事。太天真了!一百多年的体制,一下子推翻重来,怎么可能?大家都知道,可是没有人说,至少没有人直接说。可我说了,而且是指着王安石的鼻子说。还好他看在一场同门,更出于爱护我没有计较。可是李定他们就要和我计较了,而且一计较就挖出我写的诗词文章,就连我给皇帝的奏折也成了我诋毁朝臣,攻击新法的罪证,我的诗词也成了谩骂朝廷,心怀异志了。忘了那句挂在嘴边的话,活该!
  司马光当宰相,他对我好,就象一个老哥哥。是他把我从鸟不下蛋的安置所黄州拉回了中央,还让我成了未来的宰相。可是他也是个极端的犟老头。一下子又把王安石的一套全部打倒,推翻重来。这么一来,老百姓还不被折腾死!稳定可是压倒一切的!我忍住了朝廷上的那一口,可是到了家门前,我两句粗话还是传了开去。“司马牛,司马牛!”老哥哥没怪我,可那一班保守派又挤兑我了。又忘了那句嘴边的话,活该!
  老哥哥走了,刚好碰上皇帝祭天的吉礼。我和大伙脱下吉服就去拜祭老哥哥,可是程颐不让,还搬出孔子的训诫。我一口“伪道学”就把他骂了。这一来,程颐兄弟又咬上我了。又忘了,活该!
   朝云老劝我,别总是一肚子不合时宜,她的嘴边也挂着那句话,少说话!
  我那老成稳重的弟弟,他就象一道车辙子。总是后车子而存在,什么是非功过倒不到他头上去,因此他一切顺利到老了。可我总觉得,自己活得不冤,至少朋友们喜欢我,学生们喜欢我,老百姓也喜欢我,我甚至相信历史也喜欢我,没有我们这些大嘴巴大舌头,世界也太没意思了。
   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什么来着?我又忘了。我这么说,有人有噘嘴巴了,亲她一口先。
  
   苏轼记于海南。
6、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时间不会记忆风化!总有人想唱忘情水,总有人想吃后悔药。变幻的世界总因为永恒的记忆让人爱惜。
  时间的流水无情地冲刷着众生留下的一点点痕迹。多少年前,一场浩大的战争曾经在赤壁之下展开。当年的周公瑾,年轻英俊,刚娶了吴国最美丽的小乔;当年的周公瑾,睿智洒脱,正打败了最强大的曹操百万大军。一切都被时间洗掉了,沉戟也被江沙覆埋。但眼前穿空乱石,还是唤起了被贬黄州的苏轼关于这段历史的记忆。因为这是一段浪漫与英雄的记忆,一段心怀壮志的多情人永不遗忘的记忆。
   时间狂风冷酷地蚀磨着众生珍存的一丝丝温情。
  官海浮沉,曾经相依相扶的两兄弟,一踏进官场就身不由己地卷入旋涡,又分隔异地。官场的风波一阵又一阵,人却一天又一天衰老。人生短暂,重聚还有几何?童年一起寒暑苦读,青年时一起上京应试中扬名。记忆浮起,月光照着无眠的苏轼,也照着无眠的苏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然重聚渺茫,但情谊的记忆不会风化。
  人生飘摇,曾经温馨的红袖添香,绣工伴读。王弗永远是苏轼心底最美的记忆。十年后的梦境,将记忆泛起。王弗还是那么年轻,一如她走的时候,不过二十六岁。苏轼看着眼前风化依然的妻子,正在轩窗前梳妆。十年了,王弗还是那么美丽,眼里闪烁着灵气,脸庞刻划着温和。苏轼想到自己镜中两鬓如霜,想着自己容颜巨大的变化,自己都不复认知,何况她!十年了,生死相隔,往事不再。命运多舛,不知所归的苏轼心中虽有千言万语想对这位善解人意的爱妻倾诉,可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有满脸泪水汪汪。爱的记忆从来不被风化!
   深情的记忆总藏在我们心灵深处,不用着意去想,自然地就难被忘却,区区一点时间又怎能将它风化?
   沉淀入我们人类心灵,成为记忆的,其实正是我们人类最美好的理想和最珍贵的感情。而这一切都是时间带不走的。
   时间带不走苏轼心灵的美好记忆,也带不走苏轼在我们心中的记忆。人类存在与意义也尽在于此。
7、必须跨过这道坎
   人生总会遇到很多坎坷,眼前这一道坎,越过了你就会得到一个崭新的自我,跨不过去,你就永远定格在过去。
  苏轼还在做着一州之长,正在努力地为当地老百姓做一点贴心的事。这时,弟弟的信使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苏轼面对这道坎站立不稳,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死无疑。
  苏轼正惶惶不安,不得主意。皇帝派来抓他的人已到门前。钦差一言不发盯着苏轼。苏轼吓得连个讨好的话也说得战战兢兢。“我知道我错了,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让皇上生气了。死罪难免,求给我点时间和家人道个别。”“那还不至于。”一句如钉在板的话后,两个士兵上前将苏轼五花大绑。苏轼,狂放潇洒的苏轼,在这道坎前,怕了!
   到了御史台,劈头盖脸一句话:“你有没有丹书铁卷?”苏轼哪来的先帝“免死牌”?
  这不明摆着先给个下马威么?“到底还是要把我往死里推啊!”苏轼内心感慨,不由想起《史记》里面的李广。因为不愿意面对执法笔吏,宁可自杀也不接受审讯。在来的路上,其实他就想过跳入江中,但是儿子苏迈就在他身边,他不能就这样子树立一个父亲的榜样。监狱里,他其实也怀揣着毒药,因为眼前这道坎,他觉得自己迈不过!再多的乐观开朗,再多的男儿气概,他毕竟是个不经生死的文人。
  迈向这道坎的腿,苏轼觉得很沉很沉。但他不愿意放弃生命,放弃自己,他觉得还有很多事没有做。亲友的奔走,皇帝的息怒,让他捡了一条命。
  被贬黄州,挂一个衔,没工资没住房。一家二十几口人就眼巴巴地忘着苏轼。苏轼家无余财,怎么度过这漫无边际的贬谪岁月?但现在一切都不是问题了,因为苏轼已经过了生死坎,眼前的坎不再使他犹豫困惑。
  修葺破弃的驿站,一家挤在一起。讨来几十亩荒地,穿上农夫的短衣,提起衣袖,卷起裤腿,自给自足。在东坡之上,亦文亦农的苏轼蝶化成苏东坡。
   人生总有很多道坎,就象我眼前的高考,将来的就业。但是只要勇敢地跨过去,我们就能让自己变得更高更强,去收获明天的丰硕。
8、读懂一首诗需要多少年
   童年的苏轼并不喜欢抄写和背诵,但当严厉的父亲瞪大眼睛时,他有心惊胆跳地开始了自己的“劳作”。
   苏轼问过为什么,回答只有一句:“将来你会明白的。”
  苏轼喜欢一首诗,尤其是里面“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两句。问父亲是什么意思,回答:“将来你会明白的。”
  那一年,苏轼高中进士,因为他实在是太年轻了,而且父子三人又同时得到一代文宗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荐。这时苏轼看着京城的美景,仿佛明白了这两句诗。春风得意,流连春色,即使雨雾湿衣,落花遍地,又怎能挫减雅兴。他觉悟到父亲的话。成功总在无数的付出后理解一首诗也需要大量的积累。他终于明白父亲的严苛和那一次次乏味的抄写与背诵意义何在。
  那一年,苏轼因“鸟台诗案”被贬黄州。那天他除完草,累得直不起腰,扶着个竹杖,在路上慢走。好久没有人来探望他,每天和村夫开着肤浅低俗的玩笑,他其实感觉很闷,再没有人和他玩“君子多乎哉”“小人樊须也”的游戏了。雨后,落花遍地,又是旧时情形,可惜那两句诗在他心中已经变得淡然无味,不堪孤独的咀嚼了。他觉得自己是那湿透的衣裳是那孤独的花瓣,却没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那一年,是他生命最后的几年中的一天。在海南岛,远离了朝廷的纷争,也远离了亲人的眷顾。朝云也撒而去,陪伴在身边的只有小儿子苏过。这时的苏轼对孤独已麻木了,报国的热情和希望已经幻灭了。一副残躯病体,拖着他剩余的一丝意志,想起那首诗: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他写下这首诗,却把笔重重的在最后一句划上横线。他半眯着眼,,手托着松弛的腮帮,轻轻地打起呼来。
   发销见白的苏过,捡起父亲默写的诗句,也吟哦起来
9、施比受有福
  中国有句古话最有趣:“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施恩不图报。”帮助人是无私的,但受惠却是有偿的。老外的《圣经》却从自乐的角度看帮助:施比受有福,我认为值得提倡。
   丛飞是不求回报的,但他伤心“爱心”无法传递。希望小学的师生是贫穷的,但他们却要艰难地回报,传递“爱心”。
  反思多个“帮助”的案例,我们都可以发现:施予援助的人往往正是强者、幸福者,或者从中相应精神体验的人。
  几百年前,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落狱受审。亲朋好友为其奔走。这时候施援的有个出人意料的人,就是政敌王安石。王安石的帮助明显地比其他人都来得有用,因为他毕竟是皇帝的导师,是改革派的核心人物。王安石不仅地位上是强者,在人格上也是强者,不因为政见不同而中伤对方,反而因爱才而帮助对方。正因为王安石的“强”,苏轼几年后才和他成为文人历史上稀罕的“文人相重”的楷模。王安石又是幸福者,他收获了友情。
  年老贫穷的吴味道,在乡亲们的支持下,凑了点麻布做盘缠上京赴考。为了躲开层层的旁剥杂税,他伪称是苏轼给他弟弟的礼物。结果被抓到苏轼面前。苏轼大笔一挥,为老头圆了谎,让他带着“自己的礼物”继续前行,让他得以高中进士。这时的苏轼远离了中央,但毕竟有一州的生杀大权,他体恤民艰,不以个人声名为恼,反而施以援手,这时他不仅是一个势力强者,也是人民爱戴的幸福者。
  爱因斯坦这么一个淡泊纯粹的人,选择物欲横流的美国栖身,他说:“(美国)有钱人认为把他的财产的很大部分,而且常常连同他的精力的很大部分,交给社会去支配,是自己理所当然不可推卸的责任。”爱因斯坦所参加的许多研究所都是富人无偿提供经费资助的,他们是真正的强者与幸福者。
   强者有责任去帮助弱者,这本身也是强者的责任与幸福所在。一个助人成风的国度,那才是一个强大的国度,一个幸福的国度。
10、传递理想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早在几千年前,先民就吟唱着一个理想的生存环境。多少人象猪狗牛羊一般生活在无尽的压迫之下,已经麻木了;但也有许多人一直在传递着“光明世界”“人间天堂”的追求。
  “理想之棒”传递到孔子手中,他天天念叨着“大同”,不倦地学习,不倦地教学,既是在摸索,又是在实践,宣传着自己的理想。有资格接棒的人,不仅是理想家、实践者,更是忘我的人。孔子大半生颠沛在路上,“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但他知道只有这样做,才有更多的人去接“理想之棒”。只有把理想传递开去,理想才有实现的可能。
   孟之接过了,韩愈接过了,可惜当理想传递到他们手中时“大同世界”一再忍痛割爱削足适履。当被孤立,泓儒硕儒也无能为力。
  “理想之棒”传递到苏轼手中,王安石、司马光也想接棒。但两个人都太极端,隔热意志乃至党派都无法转移社会的未来。两个握不住“理想之棒”的人却把握着权力。苏轼源自父亲的富国强兵理想在现实中也只剩下一点点为百姓做实事办好事的实际工作。在两个极端中“扣而问之。”
  理想一代代传递下去。鲁迅是个合适的人选,他刚强而有韧性,他孤独而勇猛,在人间彷徨,在人间呐喊,他以信仰的态度来接棒。他把自己献祭,是最大的悲痛者和幸福者,因为有很多人去接他的棒。理想从此广泛地传递开去。
  “奔小康,创和谐。”当一个理想存在众人心中时,理想必定会实现。只要继续将理想传递,广泛地传递,传递到所有人手中,“英特耐雄耐尔就一定会实现”!
11、 诗人·明月·黄花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复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苏子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
二、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
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
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归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的走过。
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阅卷老师点评: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功底深厚。全文行文流畅,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能在很短的考试时间内自填两首词作为每部分的开头,文采斐然,不同凡响。所填之词虽不完全符合格律要求,但也算出类拔萃,足见该考生读书多,文学修养高,语文素质优。
12、美——心灵的和谐
调和赤橙黄绿,便有了绚丽彩虹;调和五音六律,便有了天籁之声;调和光影气流,便有了山间明月、江上清风:这一切,称之为和谐。而人,作为唯一审视生命的万物之灵,生命之至美,恰在于心灵的和谐。
烟雨任平生
莽莽天涯雨。
这雨,下了多久?近千年!这雨,下得多广?洒遍了中华大地。不信,你去问那当年黄州的沙湖道。
元丰五年暮春的沙湖道上,风雨骤至,盖顶而来,穿林打叶,声声入耳。是你,东坡,在铺天盖地的骤雨袭击下,且吟且啸,徐步前行。好啊,“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好一个“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里,消尽了先前的惶惑,消尽了昔时的无奈,更消尽了那临风悲叹的自怨自艾。
好一个“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里,自有几分苦涩,但却更有几分自信,几分坦然,更多的是深透通彻的清醒。
好一个“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你啊,东坡,也只有你,才能在这风雨的洗礼中,道尽为人的真谛:豁达、开朗、宽容。
词句中,分明听到了两个字:和谐。
千里共婵娟
东坡啊,人间,曾使你苦闷过,肯定!要不然,你不会想“乘风归去”,问起“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
是啊,你愿同庄子一游,好驰骋你那奇思妙想,挥洒你那汪洋恣肆的笔墨。是啊,你想与李白为伴,去施展那无尽的才情,抒写那出水芙蓉般的篇章。你更欲追随赤松子,邀皎月,挟长风,遨游名山大川,炼就那仙姿道骨,养就那散泊仙风。
然而,就如那高足举步的屈子,“忽临睨夫旧乡……蜷局顾而不行”,你爱着这人间,这里实在有你太多的牵挂。“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你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深挚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里,我们又一次听到了,听到了:和谐。
明月 短松
豪爽的你,竟有如此柔肠!
十载相隔,音容渺茫。呕,你的心声是:弗,王弗啊,整整十年,颠簸的十年,“不思量,自难忘”,孤馆青灯,有你伴读的话语;月照轩窗,有你梳妆的身影;庭院深处,有你缠绵的情意;点点星光,有你课子的音容……
永恒的图景,谁曾见过?
千里遥,荒郊夜,垄冈无声……
为什么,月光如水,却偏在此时明澈?为什么,短松几株,却还那样微微倾仄? 坡公啊,为什么,你着意给这画面,添上这么几点冷色?
说啊,说啊,请你告诉我!
哦,我听到了,听到了,又一次听到了:和谐!
舀一瓢清凉的水啊,在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掬一捧春日的风啊,在那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的苏堤;洒一身皎洁的月啊,在那因了你而亘古闻名的赤壁——不,且慢!这水,这风,这月,哪里有地域之分哟,他分明在你的心灵,自然,也就渗入了中华大地!
心灵之美——和谐,我晓得,这就是你的名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