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病已,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宣帝刘询。刘病已是汉武帝曾孙,因为戾太子事件流落民间,从小在民间长大。后来霍光废黜昌邑王刘贺,听说刘病已在民间,于是就把刘病已接入皇宫奉为皇帝。刘病已继位之后,实行一系列政策,让汉朝达到鼎盛时期,甚至比起他太爷爷汉武帝时候还要兴盛。 刘病已跟许平君在民间时候,生的儿子叫做刘奭(shi),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有一次刘病已跟刘奭一起吃饭,刘奭就试探着跟刘病已说,皇上你现在实行法律太过严苛,对百姓不好。结果刘病已听了这话一惊,把嘴里的饭吐掉,批评刘奭说,你懂什么?汉朝治理天下从来都是王道霸道兼有,光用儒家治国怎么行?唉,你小子太过仁义,以后肯定乱我汉朝江山! 要是按照一般情况来说,刘病已既然已经看出了刘奭的弊端,就不会再立他为太子。但是刘病已挂念着自己“故剑情深”许平君,还是不忍心废掉太子,于是他就给汉朝灭亡留下了隐患。刘奭继位之后,果然实行仁政,也就是儒家的一套理论治国。但是,儒家治国讲究仁义,没有实力的仁义就是软弱,汉元帝行仁义假名,实际上是自身软弱。结果在宫里被宦官夺权,扰乱政治。 在朝廷里扰乱政治还没什么,毕竟只要政令能够实行,国家就不会混乱。但是因为汉元帝软弱,各地豪强看到了发展的机会,纷纷起来发展自己势力。于是汉朝很快就进入地方地主阶级割据混乱局面,也就是权利下移。历朝历代不怕别的,就怕权力不集中,结果从此以后,中央失去权威,再也控制不住地方。汉朝最终因此亡国。汉元帝造成的弊端,一直到东汉中期才完全清除。可想而是汉元帝的儒学仁义留下了什么烂摊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