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阳明,一则清朝的曾国藩。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纵观王阳明的一生,平国安邦、著书立说、驰聘射骑,全无半点文人的懦弱单薄。其顿悟深远、知行合一,于平凡中体现伟大,都是得益于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章法。 大儒王阳明 老子曰:“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王阳明对待万事的态度是既不排斥也不沉溺,例如其曾经写诗“我亦爱山仍恋官”,他既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欲望,更想着他的“第一等事”成为圣贤。老子亦说:“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愚”并非真笨,而是故意表现出来的。“沌沌”不是糊涂,而是如水汇流,随时而转,自己内心却清晰明了。 随遇而安 俗人有俗人的生活目的,道人有道人的生命情调。就道家而言,人生得没有目的的,就像佛家所说“随缘而遇”,儒家所说“随遇而安”,但是老子更进一步地说,随缘而遇还要“顽且鄙,” 坚持个性,又不受任何限制。生活最好的状态,就是以出世心境,做入世事业!但是,如何才算是出世之心呢? 智者解惑 有一位智者,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他有一个小徒弟,天资聪颖,却总是怨天尤人。这天,徒弟又开始不停抱怨,智者对他说:“去取一些盐来。”徒弟不知师父何意,疑惑不解地跑到厨房取了一罐盐。师父让徒弟把盐倒进一碗水里,命他喝下去,徒弟不情愿地喝了一口,苦涩难耐,师父问:“味道如何?”徒弟皱了皱眉头,说:“又苦又涩。”师父笑了笑,让徒弟又拿了一罐盐和自己一起前往湖边。师父让徒弟把盐撒在湖水里,然后对徒弟说:“掬一捧湖水喝吧。”徒弟喝了口湖水师父问:“味道如何?”徒弟说:“清爽无比。”师父又问:“尝到苦涩之味了吗?”徒弟摇摇头。 师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人生中的许多事情如同这罐盐,放入一碗水中,你尝到的是苦涩的滋味,放入一湖水之,你尝到的却是满口甘爽。让自己的心变成一湖水,自然尝不到人生的苦涩。” 心如大海 正如古德云:“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月亮只有一个,而其在江中的倒影却可以有无数种形状:江水翻滚之时,月亮就是扭曲的;风平浪静了,月影就是圆满的。如果心跳出世俗就如同直接仰天望月,不管水如何波澜,都不会影响月亮的形状。 做人做事都应当如此,莫让心境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心如大海,便可达到出世的境界。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于他,无欲无求的出世和“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入世巧妙结合在一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