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比“产后抑郁”,妈妈们更易患上“慢性疲劳综合症”

 百科知识大汇集 2017-09-06



很多人听说过“产后抑郁症”,但却不知道,相比于产后抑郁症,妈妈们更可能患上“慢性疲劳综合症”。

这种综合症被称为“医学上最难攻克的课题之一”。


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持续的、不明原因的疲倦感,怎么休息都不管用。


哪怕晚上已经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起来不久就觉得疲倦。


 


慢性疲劳综合症是如何在妈妈们身上发生的?

 

一位专门研究“母亲中的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心理学家 Violaine Gueritault 发现,为人之母必须要做很多重复性的、缺乏价值感的琐屑工作。


很多人觉得有些事是“妈妈该做的”——

 

不会有人感谢她们,更不会有人给她们发工资,妈妈们做了很多事,却鲜少获得感谢、成就感和价值感,身体能量和心理能量不断被消耗,就可能导致这种综合症出现。

 

一个母亲的“慢性疲劳综合症”常常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能量渐渐耗尽,身体疲惫

 

为人之母意味着什么?

每晚睡不好,反复醒来,但第二天还有无数的工作等待自己——

照顾孩子,陪他们玩,喂他们吃饭,洗衣服,搞卫生,给他们买东西,做饭…….

如果这个阶段她不能得到身边人的支持,就会进入第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人格解体,情感疏离

 

极度疲倦会损坏一个人“爱的能力”,精疲力竭的妈妈仍然会照顾孩子,但是渐渐变得漠然。

像机器人一般“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心却越来越少体会到和孩子的“感情”。

这种状态继续下去,她会进入第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易怒,情绪失控,忍不住打骂孩子,和丈夫吵架

 

这个阶段的妈妈情绪会很反复。

恢复平静后,她们可能又会对自己失望透顶——感觉自己不是个好妈妈,怀疑自己控制不了情绪,对自己越来越失望。

如果她和周围的人都没意识到她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症”,她的家人会指责她,她自己也会常常自责。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像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症”应该怎么办?

针对这一系列症状治疗的多样性,包括药理方面(如氟西汀、安普利近、加兰他敏),精神方面(如认知治疗、自适调步疗法),以及生活方式干预(如锻炼)。

 

2011 年,Michael Sharpe 等进行了一项关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发表在 Lancet Psychiatry 期刊上。他们研究比较了 641 位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在接受非药物治疗(SMC)、自适调步疗法(APT)、分级运动疗法(GET)或认知行为治疗(CBT)后,疲劳水平和精神功能的改善程度。

 


这里有几点建议,也许不完全适合你和你家庭的情况,但是可以作为参考。


检查一下自己心里会不会常出现这些话:

 

· 我付出那么多,又得到了什么?


· 他什么也不做,为什么大家不责怪他?


· 我做了那么多事,只有这一点做不好,为什么大家都指责我?


……


类似这种“不公平”的想法频频出现的时候,很可能说明你的输入和输出已经失衡。

 

把照顾孩子的责任,分一部分出去


也许,这个世界上没人能像你一样把孩子照顾得那么好。


如果你来打分,你给自己照顾孩子的表现打8分,有一个人能做到你的一半,4分,某些时候就让这个人替代你。


尤其是孩子的父亲,一定要让他有“独立”带孩子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