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榆

 中医聚会图书馆 2017-09-07
地榆
SANGUISORBAE RADIX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Yü et Li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


别名

地榆、地芋、绵地榆、黑地榆、西瓜香、玉札、玉豉、无名印、地榆炭


图片

来源教材





产地

地榆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长叶地榆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地。

采收加工

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性状鉴别

地榆

本品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长5~25cm,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至暗棕色,粗糙,有纵纹。质硬,断面较平坦,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绵地榆

本品呈长圆柱形,稍弯曲,着生于短粗的根茎上;表面红棕色或棕紫色,有细纵纹。质坚韧,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皮部有多数黄白色或黄棕色绵状纤维。气微,味微苦涩


饮片地榆

呈不规则的类圆形片或斜切片。外表皮灰褐色至深褐色。切面较平坦,粉红色、淡黄色或黄棕色,木部略显呈放射状排列;或皮部有多数黄棕色绵状纤维。气微,味微苦涩。


地榆炭

形如饮片地榆,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具焦香气,味微苦涩。

性味归经

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降酸敛,微寒清解,入肝、胃、大肠经,作用偏于下焦。既善泄热凉血、收敛止血,治血热妄行,尤宜下焦出血;又能泻火解毒、敛疮,治烫伤及疮疡。

功效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主治病证

(1)血热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及月经过多。

(2)烫伤,湿疹,皮肤溃烂,疮疡肿毒。


配伍

地榆配槐角:地榆微寒,善清下焦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槐角微寒,善清大肠之火而凉血止血。两药相合,可治血热出血诸证,尤宜痔疮出血及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炒炭止血力增强。

使用注意

本品性凉苦涩,故虚寒及出血有瘀者慎服。对于大面积烧伤,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水解型鞣质被机体大量 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地榆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