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必须辨识名色法直至过去世

 零极限2015 2017-09-07
佛陀在《中部.大空经》里说:“阿难,有此五欲之弦。是那五个?眼所识知的颜色,是所望、所欲、可喜、可爱、与欲乐有关及能诱发贪欲。

耳所识知的声…鼻所识知的香…舌所识知的味…身所识知的触,是所望、所欲、可喜、可爱、与欲乐有关及能诱发贪欲。这些是五欲之弦。”

至此,佛陀已指出了达至证悟须陀洹道和斯陀含道的修行方法。

如今,他再指出欲证悟阿那含道所应有的观智,以达到断除欲欲,即断除对欲乐之贪欲。

于经中,佛陀说:“于此,比丘应当时常如此省察自心:我的心是否有在某些时候,对五欲之弦感到动摇?

若如此省察时,他觉知:我的心的确有时候,会对五欲之弦感到动摇。因此,他明了:我还未断除追求五欲之弦的贪欲。

如是,他对该事拥有完全的明觉。但若在省察之下,他觉知:我的心不会在任何时候,对五欲之弦感到动摇。

因此,他明了:我已断除了追求五欲之弦的贪欲。如是,他对该事拥有完全的明觉。” 

于此,他对该事拥有完全的明觉,是指已通过觉知成就业处而获得的明觉。

这是因为,当他如此省察:我是否已断除了追求五欲之弦的贪欲的时候,若他觉知还未断除它们,他即会致力精进,而通过阿那含道断除它们。

于是,当他从随圣道之后生起的圣果出定,在省察之下,他觉知已断除了它们。所以说,他对该事拥有完全的明觉。

应如何办到这点?你应当辨识名法、色法及它们的因。随后再如前述般照见它们的无常、苦、无我相,进而轮流地观照它们为无常、苦、无我;这即是观禅。

你应以同样的方法,观照过去与未来的行法。你应一时观过去、一时观未来、一时观现在、一时观内、一时观外。

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根成熟时,你就可能证得阿那含道果。

于经中,佛陀进而开示趣向阿罗汉道之道:“阿难,有此五取蕴,比丘应当如此观照它们的生灭:

如是色、如是色之生起、如是色之灭尽;如是受、如是受之生起、如是受之灭尽;

如是想、如是想之生起、如是想之灭尽;如是行、如是行之生起、如是行之灭尽;如是识、如是识之生起、如是识之灭尽。”

这段经文指出,欲证悟阿罗汉道所应有的观智,以达到断除‘是我’的我慢,即会基于色法或受等等,而说‘是我’的潜在意念。

趣向须陀洹道与阿罗汉道之间的行道,并没有差别。不管是为了证悟须陀洹道或阿罗汉道,人们都必须观照上述的五蕴。

但须陀洹只是部份地了解五蕴,阿罗汉则是透彻地了解五蕴。所以在观照五蕴时,明觉是非常的重要。对于证悟阿罗汉道,明觉是必要条件。

什么为如是色?色法有二十八种。比丘必须辨识它们每一种的特相、作用、现起与近因。

什么为如是色之生起?生起有两种:其一是缘生,另一者是刹那那生。

当比丘知见诸蕴,因为无明、爱、取、行、业等生起而生起时,那即是知见缘生。

当他依生相及变易相,知见诸蕴之生起时,那即是知见刹那生。

什么为如是色之灭尽:当比丘知见诸蕴,因为无明、爱、取、行、业等灭尽而灭尽时,那即是知见缘灭。

当他依生相及变易相,知见诸蕴之刹那灭尽时,那即是知见剎那灭。

于此,无明等之灭尽,是指它们完全灭尽。这会在何时发生呢?当比丘证得阿罗汉道时,一切烦恼即会完全灭尽。

当包括无明等的一切烦恼,完全灭尽之后,在他证入般涅盘时,一切蕴也都灭尽。

在观照诸蕴生灭时,比丘必须尝试去知见这两种生灭。你应当注意这些要点。

若你在修习止观的时候还是凡夫,证悟阿罗汉道即是未来之事。

你必须观照一切烦恼,在未来证得阿罗汉道时完全灭尽,而在证入般涅盘时,一切蕴也都灭尽。

引生现在果报的业,是源于过去世,在无明、爱、取围绕之下所造的业。现在世的业,并不能产生这一世的结生识及其它果报心。

所以,若你想要观照诸蕴,缘于无明等生起而生起,你必须能够看到过去世,在无明、爱等围绕之下所造的业。

而若要看到该业,你必须辨识名色法直至过去世。
摘自《菩提资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