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法探索 | 泼彩山水画法解析(1)

 青木森森 2017-09-07

  贺万里,生于1962年,安徽淮北人。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美协美术教育艺委会副主任、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出版有《中国画学谱——泼彩山水卷》。



贺万里《遥看青波万顷田》

  一、古史记述中的泼墨泼彩

  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以泼墨泼彩为表现手段的创作。晚唐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唐代大历年间,有个名叫“顾生”的文士作画,“饮酒半醉,渲墨于绢上,次写诸色,以大笔开诀”。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也提到过“泼墨”“吹云”的画法。这些都说明了当时泼墨泼彩技法的存在。

  中国美术史上还流传着“王洽泼墨”的故事。《宣和画谱》记载:“王洽不知何许人,善能泼墨成画,时人皆号为王泼墨。”中国绘画史把米氏云山的手法看作是一种源自泼墨的画法。明代董其昌说:“云山不始于米元章,盖自唐时王洽泼墨,便已有其意。”

  到了明清,明确讨论泼墨泼彩的言论明显多了起来。明代李日华在《竹懒画媵》中写道:“泼墨者用墨微妙,不见笔迹,如泼出耳。”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写道:“墨曰泼墨,山色曰泼翠,草色曰泼绿,泼之为用,最足发画中气韵。” 这些画论不再以一种绘画状态来描述泼墨,而是根据绘画技术和绘画表现形态来阐述泼墨或泼彩。这也许和明清以后画家利用生宣纸作画以及文人画法的盛行有关。此时,对气韵生动的追求,已经由宗炳提出的对于人物画传神的要求真正变成了对画外之韵的追求。这个时候,文人画家对于泼墨泼彩法的运用也开始多了起来。我们可以从许多明清画家的作品中明显看到古人以泼墨泼彩之法丰富其作品表现力的案例。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来源:《中国书画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