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消失的老物件,你还记得哪些

 gs老张 2017-09-08

【社会历史】磁带和铅笔之间有什么联系?不知有多少“老北京”,早就从胡同的大杂院搬到楼房,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老物件已经消失,甚至年轻人都不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的。再来看看这些老物件,您是不是也会感慨万千?

【社会历史】刷牙缸子,带把儿的白瓷缸子,边儿上有一突出的嘴儿是供喝水用的。

【社会历史】刮舌器,金属制,马蹄形,刷完牙后刮舌头用。

【社会历史】假领子,一般是白色布制,曾经是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生活里的一个符号,别人看着还以为穿了件新衬衫,很是“提气”。有趣的是,这几年假领子以时尚的方式再次“卷土重来”了。

【社会历史】鞋拔子,铜制或骨制,弧形,用于穿鞋用。

【社会历史】话匣子,电子管和晶体管收音机。

【社会历史】鸡毛掸子,约1米长的棍儿,上半部有鸡毛,一般有两个作用:一是用于掸家里的灰尘;二是用于打小孩屁股#那些年,被鸡毛掸子支配的恐怖……#

【社会历史】笤帚圪的,一般是高粱苗制作的,和鸡毛掸子的作用有所区别:笤帚圪的主要用来扫床铺,相同点是也能用于打屁股……

【社会历史】纳鞋锥子,纳鞋底专用。那时人们的布鞋鞋底,都是用它一针一线纳出来的。

【社会历史】顶针,一般有一节拇指左右宽,是做针线活时戴在手指上的工具,用金属材料制成,上面有许多小窝儿,用来抵住针鼻儿,使针易于穿过。

【社会历史】折尺,以前的学生用的折尺,折叠起来,携带方便。

【社会历史】烘笼,金属丝制,主要在冬季用。烘笼用处很多,可以取暖;预热被窝;烤湿衣物;烤花生、栗子等食物……

【社会历史】汤婆子,功能类似于热水袋,铜质、锡质、陶瓷等制作的扁圆壶,上方有一个带螺帽的口,热水就从这个口子灌进去,盖子内有厣子防渗漏。把汤婆子灌好水再塞到一个相似大小的布袋中,可以用来暖被窝。

【社会历史】火熨斗,一般是铸铁制,很重。那时候没有电熨斗,熨烫衣服前把铁熨斗底部加热,待受热充分,就可以用来熨烫衣物了。

【社会历史】痰盂,虽然基本不再用了,但是大家应该不陌生,一般为搪瓷制,款式基本都是那个年代的“国民款”。

【社会历史】水汆子,瘦长的薄铁桶,可直接插入灶中,几分钟就能把水烧开,冲泡茶叶用。因其方便、快捷,成为老北京家家必备之物。

【社会历史】鞋样子,纸制,一般用旧报纸、旧书本剪成。那时候买不起布鞋和棉鞋,都自己家做。鞋样子主要按鞋帮样子剪制。

【社会历史】袜架子,木制的,把破袜子套在上面,就可以补袜子了。

【社会历史】老相机,以前上海照相机厂的凤凰牌相机,仿照德国的蔡氏牌相机、苏联卓尔基牌相机等等设计的。

【社会历史】拨盘电话,那个年代,还是使用拨盘电话。有0-9共10个拨号孔,打电话的时候,需要把手指放在相应的孔里,转动拨号盘至节制点,松手,转盘回到原处才算拨号完毕。

【社会历史】搓衣板,一整块板,中间由20到30条沟槽组成。功能一,在洗衣机普及之前,人们主要用搓衣板与棒槌搓洗衣物;功能二,丈夫犯错罚跪使用,属于扩展功能……#并不是#

【社会历史】剃头推子,理发时除了剪刀,大概就是推子用得最多。以前人们都用这种手动的老式推子,很是考验剃头师傅的手艺。

【社会历史】方形盘秤,一般家里使用,有一个铸铁的秤砣,用来称量一些份量不大的日用品或者粮食等等。

【社会历史】缝纫机,“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缝纫机,从前缝纫机是必需品,缝补衣服,做新衣都要靠它。

【社会历史】台秤,这种一般是商店副食店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