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技能终极版一站

 好吃的青苹果 2017-09-08


1感冒.风寒束表证
  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病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
  代表方剂: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常用药物: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等。

【类证鉴别】

1.感冒与风温 本病与诸多温病早期症状相类似,尤其是风热感冒与风温初起颇相似。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而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若感冒1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应考虑感冒继发它病,传变入里。 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
2.咳嗽 风热犯肺证
  主症: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病机概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剂:桑菊饮加减。
  常用药物: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枇杷叶等。

 

2.2泄泻 暴泻 湿热伤中 (分利止泻)葛根芩连汤

   

3.咳嗽 痰热郁肺证
  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咯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病机概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代表方剂:清金化痰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杏仁、贝母、瓜萎、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等。

【类证鉴别】 咳嗽与咳喘的鉴别: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4.哮病 寒包热哮证
  主症:
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病机概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代表方剂: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石膏、厚朴、杏仁、生姜、半夏、甘草,大枣等。

5.虚哮证
  主症: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黏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脉沉细或细数。
  病机概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代表方剂:平喘固本汤加减。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胡桃肉、沉香、脐带、冬虫夏草、五味子、苏子、半夏、款冬、橘皮等。

【类证鉴别】1.哮病与喘证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哮病与支饮  支饮亦可表现痰鸣气喘的症状,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咳喘,病情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与哮病之间歇发作,突然起病,迅速缓解,喉中哮鸣有声,轻度咳嗽或不咳有明显的差别。

5.2中风 中经络 风痰入络证 (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

5.3内伤发热 痰湿郁肺 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

 

6.喘证 痰浊阻肺证
  主症: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病机概要: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代表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药物:法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紫菀、旋覆花等。
1感冒.风寒束表证

  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病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
  代表方剂: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常用药物: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等。

【类证鉴别】

1.感冒与风温 本病与诸多温病早期症状相类似,尤其是风热感冒与风温初起颇相似。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而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若感冒1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应考虑感冒继发它病,传变入里。 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
2.咳嗽 风热犯肺证
  主症: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病机概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剂:桑菊饮加减。
  常用药物: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枇杷叶等。

 

2.2泄泻 暴泻 湿热伤中 (分利止泻)葛根芩连汤

   

3.咳嗽 痰热郁肺证
  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咯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病机概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代表方剂:清金化痰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杏仁、贝母、瓜萎、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等。

【类证鉴别】 咳嗽与咳喘的鉴别: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4.哮病 寒包热哮证
  主症:
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病机概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代表方剂: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石膏、厚朴、杏仁、生姜、半夏、甘草,大枣等。

5.虚哮证
  主症: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黏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脉沉细或细数。
  病机概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代表方剂:平喘固本汤加减。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胡桃肉、沉香、脐带、冬虫夏草、五味子、苏子、半夏、款冬、橘皮等。

【类证鉴别】1.哮病与喘证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哮病与支饮  支饮亦可表现痰鸣气喘的症状,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咳喘,病情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与哮病之间歇发作,突然起病,迅速缓解,喉中哮鸣有声,轻度咳嗽或不咳有明显的差别。

5.2中风 中经络 风痰入络证 (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

5.3内伤发热 痰湿郁肺 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

 

6.喘证 痰浊阻肺证
  主症: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病机概要: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代表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药物:法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紫菀、旋覆花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