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容城!未来北京的手足!一个让北京人震惊的地方!

 夏光* 2017-09-08

雄安新区又传重磅好消息

围绕新区规划建设需求

雄安新区依法依规启动

临时办公区建设前期

临时占地工作

该临时办公区位于

容城县城东侧

临时占地约35公顷

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为什么选择容城?

凭什么是容城?

容城到底有什么出彩之处?



先来了解容城的前生今世



容城特产


容城绿芦笋

容城绿芦笋系产于河北省容城县的绿芦笋。该县是中国第三、河北第一的绿芦笋种植基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就了容城绿芦笋"笋体完整,通体顺直,色泽全绿,质地细软,口感绵脆,风味清香"的特点。


在鲜笋上市的季节,绿芦笋作为饭桌上的营养时鲜小菜,质地脆嫩、清香,可做汤,亦可炒、煮、炖、炸或凉拌。


白肉火烧

白肉火烧选用一定部位的猪肉,活水洗净,放入沸水中煮熟,其火候很要劲儿,肥肉要脆而不生,瘦肉得烂而不柴,煮制时要去沫去油,加入十几种调料,文火炖熟。吃起来香而不腻,清而不淡。


山楂糖葫芦


山楂糖葫芦天气渐凉,容城县的街头又见糖葫芦王的踪影。做为容城特有的小吃,糖葫芦的色形兼备、酸甜适口,吸引着无数食客。不单小孩子偏爱,俊男靓女们也时常人手一支,边吃边逛街。



容城名胜古迹



明月禅寺


明月禅寺位于晾马台乡晾马台村西北角,晾马台遗址的土台上。始建于唐代(642-712年)。


五代时期至清朝乾隆年间,明月禅寺被毁多次,仅存千年古柏和“明月禅寺石碑”等遗迹。



晾马台遗址

晾马台遗址位于晾马台乡晾马台村。为商、周时代遗址,晾马台遗址面积1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


1958年在此曾出土“燕侯职”铜戈,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197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发现该遗址。



容城县古八景



据《容城县志》记载,容城八景为:“古城春意”、“易水秋声”、“玉井甘泉”、“白沟晓渡”、“贤冢洄澜”、“忠祠松雪”、“古篆摇风”、“白塔鸦鸣”

古城春意

位于容城县城北7.5公里。据《容城县志》载:“在城北十五里。土壤肥饶,草木畅茂,每春早发,比他地异。”

易水秋声

容城县境内的南拒马河,全长12公里,发源于涞源县,古称涞水或易水。此为南拒马河秋景。《容城县志》载:“树本荫翠,禾稼繁盛,暑退风清,水声嘹亮”。

玉井甘泉

位于容城县城正南。唐高宗三年[652年],帝李治东巡,驻跸午方大寺,乐饮寺外井水,赐额“玉井甘泉”。据《容城县志》载:“在城南午方村。泉清水甘,回异他所,金宗驻跸,名曰甘泉。”


白沟晓渡

位于容城县城东15公里。当时高碑店市的白沟镇属容城县所辖。为当时的水陆码头,每日清晨,水运如织,一派繁忙景象。据《容城县志》载:“地当孔道,烟树苍茫,朝露未晞,竞渡绣错”。

贤冢洄澜

位于容城县贾光乡沟市村的拒马河畔。相传:当年洪水泛滥,独先贤刘因之墓未冲毁。据《容城县志》载:“刘静修先生墓,地拒马河南岸。河水冲决,地多圯坏,独此三面,萦洄无虞”。

忠祠松雪

位于县城内金容中街北段。当年为祭祀先贤杨继盛所修。据《容城县志》载:“在学宫东。堂庑严整,栢桧森然,每当风雪,清翠亭秀”。


古篆摇风

位于县政府院内。“在明伦堂前。每遇微风,碑座摇动,尘埃徐出,见者惊异”。

白塔鸦鸣

位于容城县城东侧,现已划入城区。据说:人立于塔侧拍手,即有乌鸦的鸣叫声。应为塔身产生的回声或共鸣,但当时传之以神。该塔已毁于文革时期。据:《容城县志》载:“在城东白塔村。伫立塔下,拍手相击,鸦声即应,神异莫测”。


容城著名人物


狼牙山五壮士

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战士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这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班长马宝玉负伤,子弹打光,就用石头拼命的砸下去。


最后,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砸碎枪后,纵身跳入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但战士葛振林、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1971年,宋学义在郑州病逝,享年53岁,长眠于沁阳市烈士陵园。


2005年3月21日,在即将迎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葛振林病逝于湖南衡阳,至此,狼牙山五壮士中最后一位在世者也永远离开了人们。


孙奇逢

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学者称夏峰先生,容城北城村人,明万历廿八年举人,明末清初理学家,诗人,书法家,著《经疏要旨》《读易大旨》《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等。


孙奇逢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为官清正。孙奇逢在少年时就志向非凡,他十七岁登万历庚子年京兆榜,与众多有识人士谈学讲经。


二十二岁时,孙奇逢前往京城应试,途中听说父亲去世,于是放弃考试回家,为父亲守丧三年。偏偏祸不单行,三年期过又遭母丧,孙奇逢心伤之余,依然为母亲服丧三年。孙奇逢的德行,被大家所称赞。


杨继盛

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谥忠愍,容城北河照村人,明嘉靖廿六年进士,官兵部员外郎,性刚烈,嫉恶如仇,仗义执言,因弹劾严嵩被害。有《杨忠愍公集》传世。


有一次,他在狱中遭受廷杖一百的处罚。一位同僚实在看不下去了,便托人送给他一副蛇胆,告诉他:“用此物可以止痛。”杨继盛说:“我杨椒山自己有胆,用不着这个。”


还有一次,廷杖打断了他的腿骨,肉被打烂,血肉模糊。已经昏迷的杨继盛被拖回了牢房,没有人给他包扎。在牢房里,他的伤口开始感染腐烂。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深夜,杨继盛十分安静地坐在牢房一角,低着头,手里拿着一块碎碗片,聚精会神地刮腿上的肉,那里已经感染腐烂了。


他没有麻药,也不用铁环,更没有塞嘴的毛巾,只是以平静的表情,不停地刮。碗片不锋利,腐肉不易割断,这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啊!然而,杨继盛连哼都没哼一声。


刘因

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容城沟市村人。元代诗人,学者,清人全祖望推他和许衡为元北方两大儒,自选诗集《丁亥集》已佚,有《静修先生文集》传世。


刘因十五岁的时候,就写下了“鸿鸽凌云志,燕雀安能知。”的诗句,以此来表明自己远大的志向。


刘因本人遵守君子作风,不取不义之财,所以生活十分清贫。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也因此无钱为其父亲料理后事。还是在父亲好友杨恕的资助下,才将父亲的丧事办妥了。


元朝曾经多次诏刘因入朝,刘因多次请辞,尽管曾经入朝为官,也没有做多久就辞官归故里了。和自己的父亲一样,他尽管曾经出仕元朝,但是一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归隐。


杨六郎

杨六郎大名杨延昭,是太原人,杨家将一直是山西的骄傲。不仅在家乡,在容城,杨六郎的名字也很响亮,这里有许多关于他在容城周边抗击辽兵的传说,也有不少相关记载和遗迹。


杨六郎与辽军统帅韩昌在白洋淀激战,宋兵力不足,杨六郎从士兵砍芦苇做燃料中受到启发,再战时佯败,将韩昌引入早准备好的芦苇阵里,放起火来,将辽军烧得焦头烂额,辎重车辆也成了火堆,人们为了纪念杨六郎的战功,把这个淀叫烧车淀。烧车淀是白洋淀众多淀泊中较大的一个。


再来看看容城今天的面貌


容城县的央企大街令北京东二环黯然失色



在北京,从东直门至建国门二环主路沿线两侧,十多家“中”字头企业总部或分公司依次排开,这片寸土寸金之地,是著名的央企“橱窗”。


可是,和如今的河北容城县奥威路比起来,北京的“央企街”也会显得黯然失色。


从4月1日宣布成立雄安新区至今已经过去5个月,一大批央企、国企和各类民营企业纷纷落地雄安。在雄安新区管委会所在地容城县奥威路上,超过30家央企、国企在此设立办公室。


城市变漂亮干净了


对容城县居民来说,雄安新区成立后,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城市干净了,在部分县城主干道上常可见扫地车、洒水车、高空喷水车,每个路口都有交警执勤,对一些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路人,交警会进行制止和劝导。


居民当地便可就业


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发生着改变。新区成立之前,当地村民一般从事农业耕种或在当地企业打工;雄安新区成立后,部分央企通过定向招工的方式吸纳了一大部分雄安新区的居民就业。


一位从事服装加工的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前来租房的企业越来越多,他打算明年正式退休,“我这厂房有2000多平方米,按照每天1.5元/平方米租金算,每年也有一百多万的收入,还不用劳心,干了一辈子了,也该享受一下生活了。”



容城到北京,两个小时的车程,有想去的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