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瑞林教授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经验

 369蓝田书院 2017-09-08

张瑞林是湖南中医药大学退休教授,1955年7月毕业于湖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参与筹办湖南中医学院。从医50余年,对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具有真知灼见,验案颇多。笔者有幸师从,受益匪浅,笔对张老师早年的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病案进行了整理,并总结其经验如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周某,女,35岁。19881115初诊。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年余,曾服西药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心烦、心悸、恶热、汗多、眼胀、手颤、阵发哄热,甲状腺未见肿大,口不渴,无消谷善饥感,二便尚可。月经量少,经色暗。曾于1988927,怀化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检验:T33.55 nmol/LT4196 nmol/L。舌红,苔白,脉细数,右手反关。处方:代赭石、生地黄、珍珠母各30 g,怀牛膝、生麦芽各15 g,生龙骨、牡蛎粉各20 g,杭白芍、玄参各12 g,天门冬、龟甲、茵陈蒿各10 g,川楝子6 g,甘草5 g13剂。

2诊:药后眼胀减轻,余症亦见好转,但仍晨起口苦,食不知味,舌红,脉数。12月2日怀化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结果:T3:2.75 nmol/L,T4:210 nmol/L。处方:原方加石决明15 g。30剂。

3诊:药后病情稳定,精神好转,食量一般,心悸、眼胀、哄热均减轻,但仍觉夜间身热,晨起口苦,舌红,脉数。处方:熟地黄30 g,党参、玄参各12 g,紫石英、煅磁石、柏子仁各15 g,龙齿20 g,茯神、当归、酸枣仁、麦门冬、阿胶各10 g,远志6 g,五味子、甘草各5 g。20剂。

4诊:患者自述服前两方疗效显著,服3诊之方疗效较慢。夜间身热减轻,现仍双眼微胀,晨起口苦,月经量少,色黑。其余尚可。舌红,脉数。处方:代赭石、珍珠母各30 g,怀牛膝、生麦芽、石决明各15 g,生龙骨、牡蛎粉各20 g,杭白芍、玄参各12 g,天门冬、龟甲、茵陈蒿各10 g,川楝子6 g,甘草5 g。20剂。

1994年7月21日,患者来告,经上述治疗,即愈。至今未复发。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引起的症候群。该病归属于中医学的“瘿病”、“气瘿”等病范畴。《医学入门》载:“瘿气,今之所谓瘿囊者是也,由忧虑所生。”《诸病源候论》曰:“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张老师认为本病常属本虚标实之证,病性属阴不足而阳有余。

本例从其主症,舌脉象上分析,实属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张老师在治疗上多拟用镇肝熄风汤以镇肝熄风,滋阴潜阳。屡获效验。方中怀牛膝引血下行,补益肝肾,代赭石、生龙骨、牡蛎粉降逆潜阳以治标,龟甲、玄参、天冬、白芍滋养肝肾阴精以治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蒿清泻肝阳,条达肝气,甘草调和诸药。随症加用生地黄清热生津凉血,珍珠母、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该例3诊之方疗效较慢,因患者阳亢未平。张老师认为在临床中辨证有肝阳上亢之症,即可施此方,不必拘泥于此方主治类中风,可随症灵活加减而应手取效。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雷某,女,20岁,因反复全身水肿4年,于19911118来诊。1991106在某省级医院检查,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窦性心动过缓。B超示:(1)左心室稍大,(2)少量心包积液。胃镜示:(1)慢性胃炎,(2)胃黏膜脱垂。T31.0 nmol/LT455 nmol/L,提示甲状腺功能减低。诊断:(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继发性贫血。

自诉自1988年2月始,眼脸浮肿,继而肢体浮肿,渐渐蔓延全身亦水肿。神疲乏力,倦怠思睡,夜眠多梦,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毛发稀少,面色萎黄,皮肤粗糙,双足板皲裂。畏寒肢冷,冬季尤甚,有时冷致全身发抖。常吐清稀痰涎,量多,早晚尤甚,喉中常有痰涎黏滞感,口中有酸秽气。牙龈渗血,痰涎呈淡红色,偶夹芝麻大小血点。心悸,胸闷气促,动则尤甚。腹胀,时有腹痛,嗝气,矢气则舒。16岁月经初潮,2-3月行经1次,量中,经血中夹瘀块,经行腹痛。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苔白润,脉细。证属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治宜温中健脾,补肾扶阳。处方:党参15g,白术、法夏、当归、白芍各10 g,茯苓12 g,陈皮3 g,黄芪、淮山药、薏苡仁各30 g,甘草5 g,生姜3片,大枣3枚。15剂。

2诊:服上方后,继用补中益气汤加补肾温阳之品。处方:黄芪30 g,党参、焦白术、淫羊藿各15 g,当归12 g,柴胡、升麻、陈皮、炙甘草各6 g,枸杞、巴戟天、菟丝子各10 g,生姜3片,大枣3枚。15剂。

3诊:药后水肿渐退,精神好转,皮肤转润泽,形寒畏冷减轻,月经按期来潮,舌边齿痕消退。仍早晚涌吐痰涎,偶夹芝麻大小血块,足掌皲裂。舌淡红,苔白润,脉细。此脾肾阳气渐复,阴霾渐散之征。处方:蜜黄芪30 g,党参、熟附片、淫羊藿各15 g,焦白术、陈皮、法夏、巴戟天各10 g,当归、茯苓各12 g,砂仁3 g,广木香、干姜各6 g,炙甘草5g。20剂。

4诊:药后浮肿全消,手足转温,神疲思睡、心悸、腹胀、腹痛、嗝气、矢气均止,月经按期来潮,经色转正,已无瘀块。仍早晚涌吐痰涎,有酸秽气,足掌皲裂。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缓。处方:制首乌、熟地黄、蜜黄芪各30 g,仙灵脾、党参各15 g,仙茅、巴戟天、白术各10 g,茯苓、当归各12 g,川芎3 g,陈皮6 g,炙甘草5 g,生姜3片,大枣3枚。30剂。

5诊:药后诸症消退,仅睡觉醒来时唾淡红色涎水。舌象正常,脉象和缓。继予补脾温肾。处方:⑴黄芪、制首乌、淮山药各30 g,党参15 g,焦白术、枸杞、巴戟天各10 g,龙眼肉20 g,当归12 g,柴胡、升麻各6 g,陈皮、砂仁各3 g,炙甘草5 g,生姜3片,大枣3枚。10剂。⑵黄芪、熟地黄、制首乌、淮山药各30g,茯苓、白术、淫羊藿各15 g,菟丝子、仙茅、桂枝、泽泻、补骨脂各10 g,砂仁3 g,炙甘草5 g,生姜3片,大枣3枚。10剂。

上述⑴方侧重补脾,⑵方注重温肾。两方交替使用,1剂/d。服完停药观察。

6诊:药后诸症基本消失,停药观察3个月,精神食欲二便月经均正常。1992年8月7日,某省级医院复查:T3:1.2 nmol/L,T4:96 nmol/L,TSH:1 nmol/L。提示甲状腺功能渐渐恢复。患者久视疲劳,睁眼不起,拟下方以巩固疗效。处方:黄芪50 g,党参、熟地黄、核桃肉各30 g,白术、柴胡、陈皮、菟丝子、枸杞、补骨脂、山茱萸各10 g,当归12 g,淫羊藿15 g,升麻、炙甘草各5 g,生姜3片,大枣3枚。20剂。

本例患者经6诊,共服中药120剂治疗,追访6年,未见复发。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般归属于中医学“虚劳”“水肿”的范畴。张老师认为本病辨证多属于脾肾阳虚型。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中寓元阳真火,“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真阳虚微,命门火衰,乃出现神疲乏力、形寒肢冷等一派虚寒之象。脾为后天之本,肾阳亏乏,火不生土,或阳虚水泛,脾阳亦衰,“脾得阳始运”,脾主肌肉,脾阳虚衰,而见肌肉无力,甲减患者常有贫血,妇女常有月经紊乱,乃脾不统血之征。肾主水,肾阳气化水液贯穿于整个水液代谢的始终,脾主运化防止水湿停留,助肾阳气化,脾肾阳衰,则水湿内停,泛溢于肌肤,发为水肿。因此,治宜补肾扶阳,健脾化湿。又因阴阳互根,相互为用,在治疗中注意兼顾滋养肾阴。方中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补骨脂等补肾助阳为温阳治本之药;党参、白术、淮山药补气健脾;茯苓、泽泻利水祛湿;附子补火助阳,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鼓舞气血生长;法夏、陈皮燥湿化痰行气;枸杞、熟地黄、制首乌滋补肾阴,阴中求阳。诸药相配,共奏补肾扶阳,健脾化湿之功。


甲状腺腺瘤  石瘿

周某,女,45岁,因颈前肿大5月余于19841121来诊。今年63日在省人民医院体检时发现颈前右侧扪之有蚕豆大小肿块,肿块表面光滑,活动度好,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无多汗、多食、心慌感。诊断为右侧甲状腺腺瘤。拟手术切除,患者未同意。曾经中医中药治疗,拟化痰软坚法未效。现瘤体未见缩小,面色黧黑,喉中有异物梗塞感,胸闷不适,常唾稠痰,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滑而数。治宜海藻玉壶汤加味治之。处方:海藻、海带、昆布、黄药子、夏枯草各15 g,陈皮、青皮、浙贝母、连翘、法半夏、独活、当归、制南星各10 g,川芎3 g,甘草6 g

2诊:患者服上方10付后,颈前肿块已经消失,现面色黎黑,渐退。继服原方4付以巩固疗效。该患者于1985年在人民医院作碘131试验正常,述甲状腺腺瘤已完全消失,食欲恢复,体型由消瘦变为稍胖了。

:甲状腺腺瘤类属于中医学的“瘿瘤”、“肉瘿”等病范畴。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载:“人生瘿瘤之症……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可见本病形成多与气滞、痰凝、血瘀有关。清·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瘿瘤》载:“脾主肌肉,郁结伤脾,肌肉浅薄,土气不行,逆于肉里,致生肉瘿。”本例系痰气郁结之肉瘿,治宜解郁化痰软坚。前服处方未效,显系病重药轻,故也。

海藻玉壶汤出自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具有化痰软坚、理气散结的功效,“治瘿瘤初起,或肿或硬,或赤或不赤,但未破者”,方中海藻、海带、昆布化痰软坚,浙贝、连翘、法半夏、制南星、夏枯草化痰散结,当归、川芎、独活活血通络,青皮、陈皮疏肝和胃,甘草调和诸药,加用的黄药子是治疗瘿瘤的主要药物,《本草纲目》中载黄药子“凉血降火,消瘿解毒”,但黄药子对肝脏有轻度损害,不宜久服,一般不能超过1个月。本方海藻、甘草并用,两者合用属十八反中的配伍禁忌,但张老师并用,使消瘿作用尤为突出,并无不良反应(《医方发挥》及《中药大辞典》亦持是说)。在服用本方期间,忌肥甘厚味,并注意条畅情志,“先断厚味大荤,次宜绝欲虚心为妙”。


甲状腺囊肿

严某,女,59岁。因左颈前肿大3个月于1993715来诊。左颈前扪之有肿块,如象棋子大。伴咳嗽,唾白黄色稠痰,左侧头额疼痛,左眼胀,左臂胀,夜间口干、口苦、咽燥。75 日在某省级医院B超示:左侧甲状腺中部内探及一22 mm×11 mm的液暗区,边界不规则,无包膜,后方效应加强。诊断为左侧甲状腺囊性变。患者拒绝外科手术,求中医治疗。舌质红,苔白黄,脉滑稍数。属肝气郁结,气结痰凝证。方用四海疏郁丸合消瘰丸加减。处方:海螵蛸、海蛤粉、青木香、陈皮、浙贝母、夏枯草、连翘、法半夏、青皮、白芥子各10 g,海藻、海带各15 g,牡蛎30 g,玄参12 g

随证加海浮石、黄药子、僵蚕、当归、川芎、党参、白术、茯苓等味。服完6剂,囊肿明显缩小。服完19剂,囊肿缩小如弹丸大,咳嗽吐白痰减轻,舌转淡红,苔变薄白而滑,脉转缓滑。服完33剂,囊肿进一步缩小如黄豆粒大,唾痰已止,左眼胀、左额痛等症消失。服完61剂,囊肿完全消失。追访3年,未见复发。

:甲状腺囊肿归属于中医“肉瘿”的范畴。该患者属肝气郁结,气结痰凝证。宜解郁化痰,软坚散结,兼以清热,方用四海疏郁丸合消瘰丸加减。四海疏郁丸有理气化痰,散结消瘿的功效。又因肝气郁久则易化火,“气有余便是火”,火盛易伤阴液,阴虚阳亢,故该患者显现夜间口干、口苦、咽燥、舌质红等阳亢化火之象,故合用消瘰丸,加强了清热消痰,软坚散结之功,且兼顾肝肾之阴,清降虚火。消瘰丸由3味药组成:玄参、牡蛎、贝母。方中青木香、陈皮、青皮理气化痰,海螵蛸破血消瘿,海蛤粉、海带、海藻、贝母、牡蛎、夏枯草、连翘、白芥子清热化痰、软坚散结,玄参养阴润燥。可随症加减黄药子、僵蚕、海浮石加强化痰散结消瘿之功,因瘿病日久则耗气伤血,可随症酌加党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补气养血,扶助正气。药证相对,故获显效,其病乃释。






作者:李雨泽,辛卫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