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上广深之后 这四个城市将领跑新一线

 zopoba395 2017-09-08

本文字数:3668,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作者:第一财经记者 林小昭


在北上广深这四大一线城市因为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而产生挤出效应之后,新一线城市中,哪些城市将迎头赶上,分担北上广深的部分功能?


在近期举行的第二批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武汉大学专场活动中,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在演讲环节带来了他对后工业时代中国崛起新动力的最新理解,“动力来源于城镇化、服务业、走出去。随着一线城市的挤出效应,我认为新一线城市的崛起成为必然。”


他说,新一线城市的崛起,从北上广深到武杭南成,“我认为武汉、杭州、南京和成都会成为下一轮中国城市经济的新的发力点。”


一个城市的影响力与辐射力,不仅看经济总量,而且要看城市人口规模、人才集聚、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对这四大城市的GDP、人口规模、产业结构、高校科教实力等方面对这四个城市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解析。


GDP总量、人口规模


一个城市要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发力点,经济总量虽然不是唯一的决定要素,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参照。


从经济总量上来看,去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万亿大关的城市共有12座城市,武杭南成四座城市全部在列,分列第7到11位。不仅与北上广深的总量差距较大,与天津、重庆、苏州等也有不小的距离。


表1:12座GDP过万亿的城市(单位:亿元)


因此当前这四座城市仍处于加快做大体量的阶段。以南京为例, 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树华对第一财经分析,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在江苏省内的首位度一直比较低,目前南京正在努力提高首位度,增加经济体量。因为只有体量增加了,才能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城市的辐射能力。


不过,有些经济体量很大的城市,相当一部分是来自辖下的区县,中心城区较小。因此考察城市辐射能力的大小,除了经济体量之外,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尤其是人口规模亦相当重要。


需要说明的是,城区是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而市辖区内的农村地带,并不计入城区范畴。

从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来看,这四个城市的城区人口全部超过了500万大关,分列第七到第十位。


表2:城区人口前十名的城市


杭州是第四经济大省浙江的省会,也是六大古都之一。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最大城市;成都是西部经济第一大省四川的省会,是目前我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城区人口规模,这四个城市都是位居前四的副省级城市,也都是省会城市。


这其中,南京和杭州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的两翼中心,南京是经济第二大省江苏的省会,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字形交会处,是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


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突出 内生性强


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对城市的影响力固然重要,但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以及对人才的集聚能力,产业结构和发展层次更为关键。例如一线城市正是凭借高新技术产业和发达的现代服务业,而集聚了最优秀的人才。所以在新一线城市中,武杭南成四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也是最具亮点。


服务业往往是一个城市对外辐射能力的重要体现。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凭借其较高的行政地位、便利的交通枢纽,以及较好的教育、医疗等资源,服务业增加值的规模更大,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更强。


数据显示,去年这四个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均在6000亿元~7000亿元之间,分列第8到11位。从服务业占比来看,杭州市三产占比已经超过了深圳,南京也接近了60%,成都、武汉都在53%左右。


表3:重点城市的服务业占比情况


以杭州为例,在阿里巴巴的带动下,杭州的信息经济在全国独领风骚。据不完全统计,杭州集聚了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子商务网站,同时,在电子支付、云计算、快递、网络营销、信息技术、运营服务等领域涌现了众多专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商,杭州已成为我国的“电商之都”。在信息经济带动下,杭州经济高速发展,大有成为第五个一线城市的态势。更为重要的是,这四个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新一线城市中最具亮点,整体的产业层次在新一线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此前公布的2016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中,杭州高新区在全国147家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升至全国第三,较前一年提升三位。目前杭州拥有的上市公司企业仅次于京沪深,位居全国第四。


中西部的成都和武汉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发展也很有特色。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共有上市企业33家,约占成都市1/2、四川省1/4;“新三板”挂牌企业111家,约占成都市1/2、四川省1/3,上市挂牌企业总数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西部地区第一,区域经济证券化率维持在220%-300%之间。


在武汉东湖高新区,目前已有36家上市公司,成为中国上市公司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武汉一位大学老师告诉记者,十几年前武汉毕业的大学生中,留在武汉的要么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要么到武钢、武船这样的大国企,到其他竞争性行业的并不多。“但现在有很多毕业生到光谷的高新科技企业上班,他们的待遇也都挺不错的。”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一个城市的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做大规模固然重要,但是内生性的企业的发展同样十分关键。因此,内生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一个城市的产业层次影响深远。有一些新一线城市尽管经济总量也不小,但在内生性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不如这四个城市来得好。


高校科研实力


与产业发展相对应的是对于人才的吸引力。猎聘近期发布的《2017年人岗争夺战及职场流动力大数据报告》显示,在人才净流入率方面,杭州、深圳、成都三个城市位列全国前三名,恰好分别位于中国的东部、南部和西部,这也代表了三大区域的人才主要流入方向。


丁长发分析,目前一线城市的土地等各种要素成本已经非常昂贵,人才向新一线城市转移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哪个城市能够构筑良好的营商环境,让城市更宜居宜业,才能把人才给留下。


丁长发认为,城市要吸引人才,除了宜居之外,最关键的还是宜业,也就是更好的发展机会。目前比较高端的人才还是舍不得离开北上广深。北上广深之所以是一线城市,有其相对应的要素资源,它们在产业结构、枢纽功能等方面的领先优势,是二线城市难以企及的。


王树华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一线城市仍然具有先发优势,这种优势是其他城市暂时难以企及的,尤其是在人才争夺上的优势很明显。


王树华认为,目前新一线城市对人才的争夺的一大背景是,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在加快转型,传统的资源要素、土地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的情况下,如何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转型,最重要的还是高端人才、高端的科研项目的集聚,这些才是未来区域经济的主导力量。


目前,这四个城市都是科教发达,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比较集中。比如从在校研究生数量看,武汉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了11.5万,南京为11.04万。这两个城市的高校科教实力相差无几,仅次于京沪。成都作为西南大区的中心城市,也集聚了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一批名校,科教实力雄厚。


在这四个城市中,只有杭州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区中心城市,科教实力总体不如其他三城,只有浙大一个重点大学。不过在丁长发看来,杭州不仅有浙大,杭州毗邻上海,上海的高教资源实际上也可以为杭州所用。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这些毕业生留在本地,转化为本地就业人才力量十分关键。”王树华说,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这些城市很可能拥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使得他们在新一线城市竞争中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说,现在高教资源丰富的大区中心城市,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之下,正在逐渐重新捡回计划经济时代优势,并将这些优势盘活充分发挥出来。


均处于长江经济带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杭州、南京还是武汉、成都,这四个城市刚好全部都位于长江经济带,其中杭州、南京位居长江下游的长三角发达地区,武汉位居长江中游,成都位居长江上游地区。


长江经济带,这一新战略涵盖了沿江11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国土面积占比达20%,承载了6亿人口。长江经济带地区以占全国约1/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2/5以上的经济总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支撑带。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文章显示,2016年,长江经济带生产总值(GDP)达33.3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3.1%,较2012年提高2.2个百分点。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近几年来,长江中上游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


此外,2016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生产总值增速总体高于全国增速,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总量中占比均高出平均水平。


丁长发说,全世界发展最好的地区主要都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因为江海的水运十分便利,而水运在整体的交通运输成本中比较便宜。同时,相比华北、西北等地,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


他说,相比东北、西北等地,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更为丰富,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没有那么大,计划经济思维也没有太多,原有的重工业通过市场化的转型,也发展得不错。


王树华说,东部沿海以前有交通运输方面的优势,现在这种优势大大缩小。因为随着高铁、高速公路以及空港经济的发展,大大压缩了中西部与东部的时空距离。并且中西部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丰富,发展势头十分不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