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卿:山海经的智慧杂说之一

 把吴钩看了 2017-09-08
 二、宠物的由来
“霍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音feifei),养之可以已忧。(中山经)”
  
   这是什么呢?估计你已经猜到了,是猫!猫和狸是什么关系,狸猫你想必知道,那么果子狸你更应该熟悉,果子狸是灵猫科花面狸属。中国古代一直把猫称作‘狸奴’,比如《狸奴小影图》,这是宋时李迪画的猫,台北故宫博物院有收藏。再如清朝的任伯年也画了《紫藤狸奴图》。陆游也有一首诗《赠猫》“裹盐赢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策勋簿,寒无毡坐食无鱼。”
  
   他们都知道猫和狸是亲戚,但是他们不知道猫还有个名字叫“朏朏”。从学界公认的角度来讲,猫的驯化比狗要晚很多,在5000多年前埃及人就已经开始养猫,但真正驯化的时间也就3500年。而狗的驯化则早的多,在两万到一万五千年之前。(实际上我并不完全同意这种推测)
  
   如果你观察一下“朏朏”的字型,会很奇怪它为什么‘月’字旁而不是‘犬’字旁。《太平御览》有段注解“《说文》曰:朏,月未成明也;魄,月始生魄然也。(承大月,月生二日谓之魄,承小月,月生三日谓之朏。朏音斐。)”
  
   猫和月亮联系在一起,实在想象力太丰富了,但是最可笑的是这不是只有中国人才这么狂想。古埃及人更能狂想,他们认为猫是月亮女神(巴斯特)的化身和象征,是掌管月亮、生育和果实丰收的神。所以埃及的女神是人身猫头的样子。其实我在观察猫眼石的时候,不禁会心一笑,猫眼和新月(朏即新月)之间确实非常相似,这应该就是它名字的由来。
  
   言归正传,养猫是为了什么?学界有一种普遍的观点,四千多年前,当埃及发明了谷仓以后,谷仓引来了大批的老鼠,同时也引来了大批的野猫。野猫进入村落,接受古埃及人的扔掉的食物,久而久之就成了人类的朋友。这种观点很科学也很合理,我也一直深信这种推测。
  
   不过,《山海经》不是这么认为的,它认为“朏朏,养之可以已忧。”注意,山经一贯的作风都是'食之’这次完全不同,这次是'养之’,然后'可以已忧’。是纯粹把'胐胐’当作朋友来看待。大概是来消解孤独和忧愁的,与现代人养猫的心情几乎无二。
  
   那么疑点就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了,《山经》记载的年代已经开始驯养'胐胐’了,却没有'猫’这个字。《尔雅.释兽》中就已经有了'猫’字,“虎窃毛谓之(戋虎)猫。狻 ,如〈戋虎〉猫,食虎豹。”,也就是说《山经》的成书年代要远早于《尔雅》的成书年代。
  
   在西周的《诗经.大雅.韩奕》中也有猫字,“有熊有罴,有猫有虎。”难道有了'猫’字以后,古人还不用'猫’而用'胐胐’吗?其实《礼记》、《吕氏春秋》等都有养猫捕鼠的描述,说明养猫捕鼠已经非常普遍。宋代陆佃的《埤雅》解释很有意思,“鼠善害苗,而猫能捕鼠,去苗之害,故猫之字从苗”。
  
   但是《山经》告诉我们的完全不是这回事,他们养'胐胐’是来解忧的。
  
   三、毒鱼的风俗
  
   我常有一个疑问,“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状如稿芨,其叶如葵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西山经)”这毒鼠很正常,诗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虽说骂的是那种硕鼠,不过已经可以看出鼠害的严重了,灭鼠是势在必行!
  
   不过另外一些条目却让我迷糊了,
   “荔山,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时,名曰芒草,可以毒鱼。” 
   “箕尾之山,有木焉,其状如樗,其叶如桐而荚实,其名曰茇,可以毒鱼。” 
   “熊耳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名曰葶苎,可以毒鱼。”
   “朝歌之山,其上多梓【木丹】,其兽多【上鹿中雨下三口】麋。有草焉,名曰莽草,可以毒鱼。”
  
   古人为什么要毒鱼呢?很显然不是要灭鱼,那是损人不利己白开心,唯一一个理由就是--要吃!当然这种毒要能捉到鱼,又不至于让人受到损害。
  
   其实,这种习俗已经相传了'几百年’,有一种鱼藤,豆科藤本或直立灌木,印尼群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台湾海南比较普遍。鱼藤俗称'土巴根’,土著们把鱼藤和水捣烂,倒入小溪鱼塘,鱼就都挣扎着到水面来呼吸,捡起来就可以吃,对人没什么危害。虽说近年有些科学家表示异议,认为这种毒可以导致大白鼠死亡,甚至可以使人致病(类似帕金森症),不过他们研究方式很极端,属于血液注射,而且剂量非常大。据说至今农村还有人如此捕鱼,不过没有亲见。
  
   看来这种习俗不是相传了几百年,而是数千年了。至少在山海经记载的年代,古人已经学会了这种极度有效的谋生手段。
  
   说到此处便不得不提神农氏了,《淮南子.修务篇》“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搜神记》“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述异记》“太原神釜冈,有神农尝药之鼎;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
  
   对神农尝百草这个传说,表示蔑视的人很多,有的人就说,“胡说八道,一天遇七十毒?一天遇十毒也死好几次了,除非他不是人!”
  
   其实看看上面的鱼藤,一天吃个百八十种也不会死,那不是毒吗?再说了,神农也不会那么没脑筋,那时候已经会驯化牲畜了,拿来草先给牛马羊尝尝,它们不死神农再自己吃,所以说这并非是太神奇的传说,需要的只是毅力和勇气,很多人都可以做到!
  
   接着看,“云山,无草木。有桂竹,甚毒,伤人必死。”这是一段很严厉的警告,与前面“可以毒鱼”、“可以毒鼠”不同,那些是毒的用途,而这里却没说可以用桂竹来杀人。
  
   当然了山经也这样提到过,“鼓钟之山,有草焉,方茎而黄华,员叶击三成,其名曰焉酸,可以为毒。”,至于这种毒的用途是什么没说,可以私下揣测,是毒鼠还是杀人!
  
   另有一种神奇的动物,“丹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犭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月采】,又可以御百毒。(北山经)”
  
   这种动物是什么,不大好说,大概类似于松鼠,用大尾巴飞来飞去,但是能御百毒可是一件神奇的事(类似天龙八部里的蛤蟆朱牯),这是谎话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