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成果发现: 沙利度胺可预防高度致吐化疗药引起的延迟性恶心及呕吐

 houhuiys 2017-09-08

化疗止吐研究领域的新突破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成果发现:

沙利度胺可预防高度致吐化疗药引起的延迟性恶心及呕吐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云鹏教授团队领衔发起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在化疗止吐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发现沙利度胺可预防高度致吐化疗药引起的延迟性恶心及呕吐
。相关研究成果于2017年8月30日在线发表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的官方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 “Efficacy of Thalidomide in Preventing Delayed Nausea and Vomiting Induced by Highly Emetogenic Chemotherapy: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I Trial (CLOG1302 study)” 。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沙利度胺联合帕洛诺司琼和地塞米松可有效预防高度致吐方案引起的延迟性恶心、呕吐,并显著改善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9月5日J Clin Oncol杂志刊载了Mayo Clinic的Ruddy等教授和阿拉巴马大学的Rudolph等教授对该研究的高度评价。

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成为影响肿瘤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国际指南推荐的三联止吐方案疗效欠佳,且价格昂贵。尤其延迟性恶心呕吐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沙利度胺(反应停)为谷氨酸的一种衍生物,近年来因其抗血管新生和免疫调节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2009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的前期研究首次报道了沙利度胺对中度致吐方案mFOLFOX引起的延迟性恶心及呕吐的疗效较好,且安全、可耐受(Tumori 2009;95: 691-696)。在此基础上,2014年7月,以刘云鹏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在辽宁省内11家单位发起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NCT02203253),研究沙利度胺对高度致吐方案诱导的延迟性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全省共计656例患者入组,638例可评价(对照组321例;实验组317例)。结果显示:沙利度胺组延迟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为76.9%,延迟性恶心的完全缓解率(无恶心发生率)为47.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沙利度胺组全程厌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未见沙利度胺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并且,化疗后沙利度胺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失眠、恶心、呕吐及厌食的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总之,该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沙利度胺联合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可有效预防高度致吐药引起的延迟性恶心及呕吐,改善患者的食欲及生活质量。因此沙利度胺联合方案或将成为国际上止吐方案的新的选择。而在我国,沙利度胺价格低廉,经济效益比高是其一大优势, 该方案在国内更值得进一步推广。

通讯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