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只听人们的赞誉或毁谤来评价一个人

 风吟楼 2017-09-09



在《论语》上,孔老夫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如果所有的人都厌恶他,你也不要轻易地相信,要认真地去考察;如果所有的人都喜欢他,你也不要认为他很有德行,你也要认真地去考察他。在《论语》中,子贡向孔老夫子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乡人皆好之,何如?”全乡的人都称叹他,认为他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能不能判定他是一个善人呢?孔老夫子回答说:“未可也。”还不一定。子贡又问:“乡人皆恶之,何如?”如果全乡的人都厌恶他,那可不可以判定这个人就是个恶人呢?孔老夫子就说:“未可也。”也是不能够判定。“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不如全乡里,善良的人都喜欢他,不善良的人都厌恶他,这样才能够判断出这个人的善恶。

在《史记》上就有这样一个历史故事。齐威王刚即位时,九年之间,诸侯都来讨伐他,致使国家得不到治理。于是,齐威王就把即墨的大夫,即负责治理即墨的地方官,给召来了。齐威王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去之后,毁谤你的言语每一天都能够听到。但我派人去视察即墨,发现田野都得以开辟,人民都丰衣足食,官府也没有积压的公事,齐国东部地区因此得以安宁,这是因为你不会讨好我的左右以求得赞誉的缘故。”于是,封一万的食邑给这个即墨大夫。接着,他又把阿地的大夫召来了,对他说:“自从派你去驻守阿城,每一天都能够听到赞誉你的声音。我派人去视察阿县,田野没有得到开辟,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赵国攻打甄地的时候,你不能出兵去援救;卫国获取薛陵的时候,你却连这事都不知道。这是因为你以重金巴结我的左右以求取声誉所导致的。”所以当天就烹杀了阿地大夫,并把他身边曾经赞誉这个阿大夫的人也一同烹杀掉了。后来,他起兵向西去出击赵国、卫国,并在浊泽打败了魏军。齐国上下都感觉到恐惧,人人都不敢文过饰非,做事务求真实,尽自己的本分,最终齐国得到了治理。诸侯听到此事,也都不敢再轻易地和齐国打仗。

这就告诉我们,即使有很多人称赞一个人好,你也要考察一下这些人是不是都受了他的贿赂,所以才帮他说好话。即使这个人受到很多人的毁谤,你也要考察一下,是不是这些人都贪污受贿,只有这个人廉洁自守,不愿意同流合污。所以古人说“难得糊涂”。为什么难得糊涂?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因为世间的人都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为了一己之私利不择手段,那这个读书人他有道义,不愿意和他们同流合污,因此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就是观事。

《六韬》上也讲,如果不审慎地考察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只是听人们的赞誉来评价一个人,我们很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智,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是以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邪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故其国不免于危亡。”如果君主以世俗大众所称赞的人为贤德、智慧之人,以世俗大众所毁谤的人为不肖之徒,那么党徒多的人就会被举荐上来担任领导,而不愿意结党营私、党羽少的人就会被罢退。结果,这些邪曲不正的人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把真正贤德的人给掩蔽了,忠臣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邪曲不正的臣子以虚有的声誉取得了领导的位置。这个世间的乱象就会越来越严重,他的国家就免不了要危亡。

(摘自《群书治要十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