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号系列之庙号(上)

 金色年华554 2017-09-09

导读:古代皇帝的称号,有几个阶段,西汉至隋多用谥号,例如汉文帝、隋文帝;唐宋元多用庙号,例如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朝庙号与年号并称,明太祖与洪武帝、明成祖与永乐帝;清朝多用庙号,如顺治帝、乾隆帝、宣统帝。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贾谊的《过秦论》中有句话“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这个七庙代指江山社稷。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商朝所建立的,可谓最原始的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且甲)、中兴者曰“中”(中宗且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

帝号系列之庙号(上)

商朝灭亡后,周朝没有延用商朝的庙号制度,只是继续发展了商朝的谥号制度,所以周朝君主有谥号而无庙号,再到始皇帝建立华夏第一个集权皇朝—秦朝之后,将庙号连同谥号制度一并废止,原因是“庙号和谥号”的定夺将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因此废除谥法与庙法。故周朝到秦朝时期,庙号一度被废止了近千年之久。

帝号系列之庙号(上)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汉世祖光武帝刘秀再造汉朝,去掉了三位汉帝的庙号,钦定了西汉四位皇帝的庙号;东汉原本七位皇帝有庙号,在汉献帝的时候,去掉了四位皇帝的谥号,只留下了三位皇帝的庙号。光武帝刘秀是孝景皇帝玄孙,蜀汉昭烈帝刘备也是孝景皇帝玄孙,即使文景之治是盛世,孝景帝刘启也没有庙号,足见汉朝庙号制度的严格。

帝号系列之庙号(上)

曹魏仅有短短的45年,但是却有太祖、高祖、烈祖,最初的庙号祖有功,宗有德开始泛滥,然曹魏也只有三个祖,三少帝都没有庙号,齐王曹芳被废除,高贵乡公曹髦被杀害,陈留王曹奂被禅让。

帝号系列之庙号(上)

帝号系列之庙号(上)

央视版《三国演义》司马三代影视形象

曹魏短短45年,其中曹丕曹叡当家执政20年,三少帝的25年实际上被司马氏祖孙三代控制。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兵变,完全控制曹魏政权;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司马昭杀高贵乡公曹髦,司马炎逼陈留王曹奂禅让,完成了晋代汉的过程。司马炎追尊祖父司马懿为高祖,伯父司马师为世宗,父亲司马昭为太祖,后来他自己被追尊为世祖。

帝号系列之庙号(上)

东晋和十六国时期,庙号开始成为滥觞,不再严格遵守“祖有功而宗有德”,十六国中大量的太祖、高祖出现,不一一列举。司马睿五马渡江,保得江南半壁苟延残喘,庙号中宗;在位仅仅8个月的简文帝竟然庙号太宗,难道他的功劳仅此于司马昭?

帝号系列之庙号(上)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是孝宗穆皇帝年号;《桃花源记》里的晋太元中的太元,是烈宗孝武帝年号。

请继续关注伊洛河畔看春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