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血平肝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

 柴桂苓 2017-09-09
天麻10g、钩藤30g、蔓荆子30g、枸杞10g、白芍15g、川芎10g、川牛膝10g、白蒺藜30g、合欢皮10g、合欢花10g、徐长卿15g

本方由天麻钩藤饮化裁而来。天麻、钩藤为君药,入肝经,有平肝熄风之效,川牛膝引血下行,直折亢阳,助君药平肝熄风,川芎辛温升散,能“ 上行头目” ,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尤善治少阳、厥阴二经头痛、徐长卿祛风止痛。白芍养血柔肝、枸杞补益肝肾阴,肝阳上亢,耗阴劫液,二药合用酸甘化阴,滋阴柔肝舒筋。白蒺藜味苦降泄,主入肝经,有平抑肝阳之功,且能疏肝而散郁结,尚入血分而活血。辅助以疏肝解郁的合欢皮、合欢花,清利头目引药上行的蔓荆子。诸药组合成方,为平肝止痛、养血柔肝、疏肝解郁之剂,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偏头痛伴焦虑的良方。

本病主要由肝肾之阴血不足,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引起。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肝阳升发太过,血随气逆,冲扰于头,则头目胀痛,头晕;亢阳扰动心神、肝魂,则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心悸,面部烘热;舌红少津,苔薄,脉弦数,为肝阳亢盛,肝肾阴亏之证。



1.偏头痛与肝的相关性
①脏象学说
肝为风木之脏,外应于风,内伤头痛多与肝有关。《内经》云:“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疏泄、藏血。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条达气机、流通气血、舒畅情志和促进脾胃运化等作用。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动主升。其疏,使气的运行通而不滞;其泄,使气散而不郁。肝主藏血指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肝木克脾土,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浊中阻,上蒙清窍,经络阻滞,阻遏清阳,清阳不升,发为头痛。火盛伤阴,肝失濡养,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上扰晴空而致头痛。肝郁化火不但燔灼肝经,又可炽于血脉,内侵血分,形成肝经血热之证,血热于肝,循经上扰,气血逆乱,脑窍不利,发为头痛。肝藏血,有血海之称,因脾胃虚弱,生化之源缺乏,或因久病失血,暗耗阴血而致肝血亏虚,窍络失养,亦可形成头痛。正如《临证指南医案》谓:“ 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失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 。故魏玉磺云:“ 肝为万病之贼’’:周学海《读医随笔》亦称:“ 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 。

②经络学说
《临证指南· 头痛》日:“ 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脉会于癫,诸阴寒邪不能上逆,若阳气滞塞,浊邪得以上据,厥阴风火乃能上逆作痛。” 由此可见,其发病与肝经有密切关系。《灵枢· 经脉》日:“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 ⋯ 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隔,布胁助,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足厥阴肝经“ 上出额” ,面部支脉“ 从目系下颊里” ,广泛分布于头面部,与头面痛关系密切。张仲景创立头痛分经论治。如《伤寒论· 厥阴篇》第378条:“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病因为寒客厥阴肝经,肝经寒邪横逆犯胃,致胃失和降,挟浊阴之气上逆而为干呕,胃阳不布而产生清冷涎沫,随浊气上逆而吐出,故见吐涎沫;肝经寒邪循经上冲,则见头痛。晋· 王叔和在《脉经· 肝足厥阴经病证》中论述了肝胆气逆,风火相煽,而引起的头痛等一系列症状:“ 足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目痛,耳聋不聪,颊肿。” 清· 高士宗在《医学真传· 头痛》中则认为:“ 厥阴之脉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而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厥阴头痛,风痛也。” 故头痛与肝经的关系密切。

③情绪因素
慢性头痛,缠绵难愈,长期的慢性疼痛使患者合并有情绪障碍。调查研究发现74%的慢性偏头痛病人和26%的爆发型偏头痛病人有抑郁症表现,80%的慢性偏头痛和36%爆发型偏头痛病人具有焦虑症的表现。此类情绪障碍常表现为肝气郁结及肝阳上亢。肝气郁结证患者以抑郁情绪为主,其原因可能是肝气郁结多由肝疏泄不及所致,表现为悲忧善虑、孤僻寡欢、长吁短叹的抑郁为主的症状。肝疏泄太过则肝阳上亢,表现为烦躁易怒,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的焦虑为主的症状。朱氏认为,头痛以肝脏为病变中心,以气、血、痰、热、风、寒、虚为主要病机,头痛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情志失调。张氏等以流行病学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中医肝证与内伤头痛的关系。结果显示,头痛患者的中医各型肝证的积分和总积分均高于常人组;中医各型肝证积分的增高,特别是肝气郁结、这些肝证越严重,则越易催患头痛。可见内伤头痛与中医肝证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头痛多因精神刺激而致肝气郁结,日久肝郁化火,火极生风,风火上扰清窍,伤及脑络则持续作痛。病久入络,气血瘀滞,头痛更剧。治宜疏肝解郁、清火祛风、活血通络。谢氏等选择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Beck焦虑量表、Beck抑郁量表情绪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偏头痛患者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测值各项积分、Beck焦虑量表积分、Beck抑郁量表积分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可见肝与头痛存在明显相关性。

④疗效
从“ 肝” 辨证,头痛多分为肝阳上亢型、肝气郁结型、肝肾阴虚型、肝火上炎型、阴虚肝郁型。肝阳上亢型多表现为多见于成人,老年人尤为多见,常见头胀痛而眩,面红面赤,性情急躁易怒,口苦等症。肝气郁结型表现为头痛、头胀、胸胁胀满、胁肋胀痛或走窜作痛、舌质黯红、脉弦涩常伴有悲忧善虑、孤僻寡欢、长吁短叹;肝火上炎型多表现头痛以头面部阵发火热症状为主要表现,常伴急躁易怒,耳鸣口苦,大便干结等症。阴虚肝郁型常见头部隐痛、咽干口燥、口苦泛酸、舌红少津,脉弦细。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痛头昏、眼睛干涩、视物昏花、腰膝酸软、舌质红、脉弦细。治疗上多从肝入手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