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不问卜,自惹灾殃”。算命为什么不算“子时”

 薛开伍 2017-09-09

       【导读】算命不算子时,除了“子不问卜,自惹祸殃”等玄学因素外,还涉及'早子时'、“晚子时”之争;“时差”之争;“夏令时”之争以及“交接”之争。


       民间算命先生遇到“子时”出生的人,往往一口拒绝,其理由是“占了两天的命,谁也算不了,只能靠自己把握”。
       所谓子时,就是晚上11 点到凌晨1点。
       关于“算命不算子时”,有多种说法。
       一是子时太晚,阴气太重,此时算卦,容易惹上“牛鬼蛇神”,对测算双方均无好处。
       二是算命需要耗费心力,而子时正是一天之中精气神最差之时,此时算卦,准确率大打折扣。
       支撑“算命不算子时”的经典著作,当属《彭祖百忌》,其中说道“子不问卜,自惹祸殃”。这里的“子”,既指“子日”,也指“子时”。
       其实,“算命不算子时”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子时出生的人,不要算命。
       综观自然出生的人,子时出生者不在少数,按照统计规律,一天12个时辰,时时均等,应有1/12的人在子时出生。
       如此多的人生于“子时”,难道都不能算命?
       根据薛某人的预测心得,不给“子时”出生的人算命,主要基于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早子时”和“晚子时”之争。
       按公历原则,每天晚上12时(零点)为两天交接之时,此时出生者,是属于“头一天”出生,还是属于“后一天”出生?特别是晚上11-12点之间出生的人,如何定夺?
       比如2016年8月31日晚上11:40出生者,究竟是按31号出生对待,还是按9月1号出生对待?
       也有不少学者指出,子时为一天之始,过了晚上11点,就应属于第二天的“子时”,日子按第二天计算。
       “早子时”、“晚子时”之争由来已久,一些“排八字”的软件,为了迎合“两派”之争,在软件中专门设置了“早、晚子时”选项。
       按“早子时”、“晚子时”排出的同一个八字,至少有“三个字”是不同的(涉及跨年跨月,不同的字更多)。总共“八个字”,有三个字不同,测算的结果肯定大相径庭。


       二是“时差”之争。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即使乘坐最快的飞机,有时也要好几个小时。我们出国时,都知道国内国外有“时差”,殊不知,国内时差也不简单,只是一国之内,不宜过分渲染而已。
       我国的时间,无论大江南北,一律按北京时间定论,东经120度的时间作为北京时间。根据天体运行规律,每度有4分钟左右的时差。
       以长沙为例,长沙位于东经112.59度,与东京120度相差7度左右,4*7=28,即长沙地区与北京时间有28分钟的时差。
       按此规律,在长沙地区晚上11:28之前出生的人,应按“亥时”测算,而不应该按“子时”对待。
       本人参著的《生命(易医)百年历》”中,对中国每一个县级区域的时差,都做了详细的计算和统计列表。读者不妨参考。
 

       三是“夏令时”之争。
       所谓“夏令时”,是指在天亮较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从而节约照明用电。
       说起“夏令时”,大多数人都会想起我国八十年代末的那次延续了6年之久的“夏令时”(1986-1991年)。
       其实,我国在1935-1951年的5月1日-9月30日,连续实行了17年的“夏令时”。此后的1952-1961年的夏天,又实行了10年的夏令时。再后的1974-1975年,以及1979年都实行了“夏令时”。
       在实施“夏令时”的年份,很多人都没有考虑自己的出生时间是否需要调整,“子时”出生者,因跨越两天,误差必然更大。

       四是“交接”之争。
       传统文化中,“交接”是一个重要概念,交接时间往往是多事之秋。
       “人怕交运,官怕交印”。“交运脱运,一脱一换”,“男怕交,女怕脱,交运脱运不快乐”。
       当然,“交接”也是重要的机遇之期,充分利用“交接”的“动荡”因素,也可成就自我。
       为什么“清明节”才能动坟,源于清明时节正是“阴消阳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动坟,即使破坏了“脉气”,也因为“气流”最快的原因,容易被修复。这就犹如人体骨骼受伤,只有血液循环畅通,才更容易痊愈。
       “子时”为一天至阴之时,面临“冬藏”之尾,“春生”之初。民间玄学中,各种力量博弈也正利用此时,各种阴阳因素竞相参透其中,此时此刻,既是机遇,也逢“变易”,“测不准”因素急剧增多。
       当然,摒弃以上因素的“子时”出生者,还是可以测算的,“测准”也是可以实现的。 

       【

       【作者简介】:薛开伍,湖南师范大学《周易文化与华夏文明》、《易学与现代科学》课程主讲教师;长沙和会第一、二届会长;接受《中国联合商报》专访专版介绍的易学专家;2007年荣立湖南省人民政府一等功,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省公安厅特邀监督员。QQ及微信号:240299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