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主义,一场异彩纷呈的盛会

 老沈阅览 2017-09-09
    
     我们都生活在现代主义之中,但什么是现代主义?美国文化史学家彼得·盖伊在其代表性著作《现代主义:从波德莱尔到贝克特之后》一书中,通过经典艺术作品解读了现代主义的历史和魅力。
  在近日由译林出版社和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联合主办的读书会上,嘉宾们围绕此书为读者深入解读了什么是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对今天的影响等话题。

  一个象征性起点

  主持人:《现代主义》一书的作者彼得·盖伊,是美国著名的文化史学家。他毕生的研究兴趣绕不开现代主义,这本书也是他关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在书中,他以博学且风趣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异彩纷呈的盛会,而现代主义发展、壮大直至衰退的过程在其中得以清晰地显现。今天的读书会,我们将围绕这本书来聊一聊什么是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对今天有怎样的影响,等等。
  说到“现代主义”这个概念,我们可能会觉得给它下定义比给它举例子要难得多。想请问两位嘉宾,当讲到现代主义的时候,你们脑中有没有一些代表性的创作者或作品?
  沈奇岚(艺术评论家):我想从更贴近我们生活和生命的角度,来解读《现代主义》这本书。书中提到了一名艺术家——梵高。我相信,不管是在印刷品上,还是在美术馆里,许多人有过和梵高相遇的那一刻,有过被他震动的那一刻。
  我始终记得,在荷兰梵高博物馆,站在梵高的画前面,我莫名地泪流满面。这可能不是因为梵高的故事感动了我,而是那幅画自身的力量穿透了一百年的时光,击中了我。梵高在他的画布上所表达的内心,也正是我内心想表达的,因此,那一刻,就是我与现代主义的一次相遇。
  赵松(作家):梵高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那种独特的生命体验,他的绘画本身所具备的冲击力,都会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最关键的一点还是,他所采用的绘画方式是过去没有的。
  现代主义在面对传统的时候,真的是跨越了原先的审美范畴或者说习惯。比如,在文学创作方面,就像这本书的副标题所提到的波德莱尔,在他之前,写诗的人是不可能去写那些世俗的东西的。古典诗人讲究的是得体的贵族式趣味。而从波德莱尔开始,诗里开始频繁出现肮脏的市井图景、妓女、死亡、欲望等等意象。我觉得,把波德莱尔作为现代主义的一个象征性起点,这本书的副标题还是定得很准的。
  主持人:不管是梵高还是波德莱尔,他们都是在用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在进行创作。也就是说,现代主义者可能有一个共性,他们认为比起中庸保守、按部就班的东西来说,不同寻常是更有魅力的。就像盖伊在《现代主义》的开篇,就引用了波德莱尔的那句“文人是世界的敌人”。那么,现代主义者最初想要反对的是什么?
  沈奇岚:你说的其实是盖伊的一个假设。因为,最初的时候,这些人并没有说好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叫“现代主义”的运动,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是个体在完成和世界进行对抗的行为。这也是这批人最打动人的地方。这些个体要去反对已经固化的世界,要为它注入生命力,让它变得生动起来。所以,在盖伊的框架里面,现代主义其实是一种具有革命精神的存在,要把原来传统的东西打破。
  赵松:从19世纪中前期开始,文学对于个体的人的关注度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这种关注不分阶层。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一个视角。

  思想的开放性

  主持人:现代主义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作为艺术家来说,他们是重写了艺术的法则;对于受众来说,是带来了全新的感受艺术的眼光。到今天,现代主义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了,从文学阅读或从艺术欣赏来说,它对我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里?
  赵松:在中国当代语境下,我觉得现代主义更像一个含糊的概念。大家好像都知道它,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这六七十年间的很多东西都是现代主义,但是,常常又不太清楚,究竟哪些是现代主义的,哪些不是?事实上,这和现代主义存在的过程很相似。
  我们看盖伊的《现代主义》,看到里面有很多清晰的点和线索。但事实上,现代主义本身并不存在这些点和线索。它是一种个体化的生存状态,而不是有组织的,也没有什么共同的旗号。
  这本书和一般文化史不太一样的地方是,作者选择了个人化的写作方式,不掩饰自己的喜好。很多时候,他在书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让人感觉到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现代主义者。特别是关于文学创作,他的眼光里看似现代的调子其实隐含着保守的色彩。
  不过,盖伊很坦白,讲他的主要思想和弗洛伊德更为接近。弗洛伊德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个古典主义者,但弗洛伊德的思想又确实影响了很多现代主义者。我想,因为盖伊的思想还是很有开放性的,这让《现代主义》一书具有了很多可以探索琢磨的东西。
  沈奇岚: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会考虑作者本身的思维框架是不是现代主义?我觉得,其实盖伊是有一点古典主义的。他用一点点古典甚至学院派学者的方式,在筛选这些关于现代主义的素材。
  赵松:盖伊写这本书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从他的行文中不难发现,他的想法其实也在变化。其实,他就是想说,现代主义尽管已是过去时了,是记忆中某个时期曾经鲜活过的存在,但他还是希望这种东西能再出现。因为,对比更加追求大众化的波普艺术等现象,或许他觉得还是现代主义这种带有颠覆性、反叛性的东西,更来劲,也更有意义。

  提供好的土壤

  主持人:现代主义是一种推陈出新,一种反叛的精神。当时,现代主义艺术家可能会说,我要摧毁美术馆,我的作品不想要进去,因为那种审美品位是糟糕的。但有意思的是,他们的作品以很高的价格被当时他们反对的阶级购买了,现在的很多美术馆收藏了当初反叛者们的作品。这似乎是一个具有反讽意味的现象。
  沈奇岚:关于这个问题,书里有一段话给了我启发。这段话说的是,现代主义不是几个画家的事,也不是几个作家的事。它其实包括了当时一大批的人,这批人不单单是创作者,还有负责流通的人,包括商人、行政人员等。《现代主义》中浓墨重彩地写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当时德国汉堡美术馆馆长利希特瓦尔克。这个人也是一个现代主义者,他知道传统不行了,需要一批新的力量。但是,他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支持这个事情?盖伊写道:“利希特瓦尔克花费了大量宝贵时间,来观察和思考艺术消费群体及其消费方式”,看到这一行的时候,我心里很惊喜。原来,即使在一两百年前,也有一批人在认真研究那个时代的人们喜欢什么,然后,去引导他们。这批人并不从事创作,但为创作者提供特别好的土壤。
  观察和思考之后,利希特瓦尔克购买了几位当时非常有争议的艺术家的作品,为他们的作品进入美术馆铺设了一个渠道。现代主义艺术家的作品被美术馆收藏,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反讽。其实并不是的,因为,当时他们在美术馆里就有同盟。
  当然,利希特瓦尔克是很孤单的。毕竟,那个时代德国其他很多美术馆还都是主张学院派的。在书中,盖伊给了他一个很有意思的称号:“作为汉堡这个城市的首席艺术教师,利希特瓦尔克很自然地把他的美术馆视为最佳教学平台。”我觉得这个比喻超级精准,因为美术馆其实就是人们去学习如何有好的品位的场所。
  主持人:所以,现代主义运动不仅需要创作,也需要传播以及接受,每个环节都最后促成了现代主义这么一个完整的氛围。
  沈奇岚:这也是我看了这本书后的一个想法,即现代主义不是一个人行为,其实是一种社会机制。
  赵松:当现代主义作品被作为经典陈列在美术馆里,可能已经和现实没有了关系。很多时候,观众需要通过讲解,通过一种知识化的传播来看一个作品。这种方式固然有利于教育,但也会给作品本身所包含的那种不确定的、无法言说的东西制造出一个隔离层、一个过度知识化的僵化领域。
  我认为,如果说现代主义在今天仍然有价值,那一定是基于这个角度来说的——它应该能够激发个人的存在感,激发个人新思维的方式建立。至于它在什么意义上呈现,还会不会出现比之前那些大师更特别的人物,则是无法预料的。

  难得的清醒和警惕性

  主持人:有时候,我们的美学追求,是用世俗消费来反哺的。那么,当很多现代主义者成为了在商业上成功的艺术家的时候,他们是不是就是背叛了自己?是不是已不再具有当初的精神?
  沈奇岚:我想,这本书对此就做出了一种回答。比如,作者写道:“虽然,大部分孤立于主流社会之外的现代主义者都为自己的叛逆精神感到自豪,但是,不论是不是不妥协者,他们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他们无疑拥有其他同伴的支持。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特别是从19世纪开始,他们周围聚集了一批为其才华大做宣传并从中获利的文化中间商……他们和其他文化中间商一起,带领很多刚刚接触文化市场的绘画、音乐和文学爱好者,超越简单的娱乐需求,开始学会欣赏高雅、深邃和非传统的艺术,从而影响了审美潮流的走向。”
  如果说现代主义是一个潮流,它肯定不是几个艺术家完成的,它需要太多东西,特别是经济的力量。
  赵松:以文学史上的例子来看,作者在书中用很多的篇幅写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因为,他认为马尔克斯是个很有警惕性的现代主义者。马尔克斯曾经说过,他创作的前4本书加在一起卖的数量也没多少,但《百年孤独》出来后,西班牙语世界里很快就销售了一百多万册。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此书更是不停地大卖特卖。当一个作家看到自己的作品像香肠一样在全世界热卖的时候,他的心情其实是蛮复杂的。他认为,自己用陌生的方式创造了这样一个世界,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就被广泛地接受了?他对自己产生了某种质疑。
  在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演说的时候,他认为,《百年孤独》在欧美上流社会眼中,只不过是意味着对遥远的边缘世界的猎奇,而不是真正的理解。所以,他的拉丁美洲是孤独的。
  我觉得,这就是马尔克斯对现代主义精神的回应,而不是完全被世俗化、商业化的潮流和欲望所驱使。可能,这也是盖伊在书中给马尔克斯那么多篇幅的原因所在——在他看来,马尔克斯有着难得的清醒和警惕性,这一点是很现代主义的。
  (本报记者 黄玮 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