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00多年前,没有脚手架,这座奇险建筑是如何修起来的?

 东山观海 2017-09-09
公众号2017-09-04

现在无论是修高楼,还是架桥梁,离开脚手架,一切都免谈。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问题来了,古代没有钢管脚手架,那些雄伟的历史建筑是如何修起来的呢?

山西悬空寺

我们以山西悬空寺为例,该寺修建于1500多年前北魏晚期,坐落于悬崖峭壁之间,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界十大最奇险建筑之一。

修建悬空寺时,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90米,因多年河床淤泥,现仅剩58米。

即使以现在的建筑技术,修建悬空寺也并非易事。

修缮悬空寺时

2015年,有关部门修缮悬空寺时,光是搭建脚手架,就花了近3个月时间,用了16000余根、总长度超过200公里的钢管。

更何况,北魏时没有钢管,没有扣件,搭设脚手架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还有一个现实需要面对,那时悬空寺下面是一条湍急的漂流,搭设脚手架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也许很多人会想,古人会用绳索下吊的方式来到施工处。

但是从图片可以看出,整个悬空寺就“悬”在一处深10米、长40多米的凹壁之中,绳吊下来的工匠根本够不到凹壁。

那么,悬空寺到底是怎么修起来的呢?

后来,人们在峡谷南部陡峭的石壁上无意中发现有一排方形石孔。有趣的是,这些石孔沿著山崖在河道上方一字排开,像是要把人引出山谷。

这些石孔有什么用呢?很简单,用它来搭设“脚手架”。

首先工匠先从山顶依次向下凿石孔,直至悬空寺施工平台,石孔的深度在一米左右。

接下来,工匠找来木方,把插入石孔的一头锯开,打上楔子。

然后把木方打入洞内,楔子会撑开木方,牢牢卡在石壁上,这个作用类似于今天的膨胀螺栓,打得越深,固定得就越紧密。

最后,在木方上铺上木板,就可以运输修寺用的材料和物资了。

从图上看,就和古代的栈道一样,只不过随着岁月的风吹雨打,这些栈道已经消失了。

考古学家发现,悬空寺的楼阁和栈道下都埋有横梁,原理和修栈道差不多,只不过插入石孔部分的横梁要长得多。

可是,经过1500多年的岁月,悬空寺下的横梁为什么只开裂,不腐朽呢?

原来,古人在修建悬空寺时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这些横梁用的是当地产的铁杉木,非常适合于建筑、造船,其次用桐油泡过的铁杉木,不怕虫蚁的腐蚀。

古人的伟大智慧,让悬空寺能够1000多年以来仍然坚实地插在悬崖峭壁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