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辛束 ▌浑水课堂 第83期 分享音频 ▌嘉宾介绍 胡辛束: 青年作家,辛里有束CEO,中国影响力最大的自媒体博主之一。 曾出版情感作品集《我想要两颗西柚》、创作灵感集《世间不止悲伤与脂肪》。2015年创办了国内第一少女心自媒体“胡辛束”,次年成立北京辛里有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获真格基金450万元天使投资。 获选亚马逊2016年度新锐作家奖,2017年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的亚洲精英创客。 ▲“胡辛束” ▌分享内容 · 1 · 后新媒体时代,头部大号如何增加打开率? 第一、后新媒体时代,自媒体人遇到了哪些问题? 我们先来说说这个后新媒体时代这个词。 我认为的后新媒体时代,其实是一个比较焦虑比较残酷的时代。在2015年和2016年的时候,很多自媒体人以及新媒体从业者,相对来讲工作压力没有那么大。 因为那个时候追热点的人没有很多,做账号的人本身也不是特别多,所以大家想到一个想法,把它呈现或执行出来的时候,竞争没有那么强烈。那个时候由于状态比较轻松,所以产出好内容的几率会比较高。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新媒体中,太多人在产出内容,但是福利期已经过去了。也就是说,现在我们需要费很大的力气,做很多的努力,才有可能让一千个人或两千个人、三千个人等等这种数量不是很可观的人看到,所以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新媒体的黄金时代了。 现在我们遇到了很多很难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时常会提到的打开率降低,粉丝黏性减弱,做内容的创意者输出很疲倦,包括我们可能还会发现用户经常失去新鲜感,甚至在后台会有辱骂的现象,还会发现涨粉曲线会明显变得平缓,不像前几个月或者去年那样增粉速度很快等等。 这些东西都构成了我们作为产出内容的人,心里会愈发焦虑的一个起因,也是后自媒体时代很多人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无论是不是头部账号,这些问题都存在。 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头部账号的点赞数在明显减少,因为很多人可能看完之后也不再有去为内容点个赞的习惯,甚至每天去打开折叠页里面的内容频率都远比去年要低。 ▲“胡辛束” 第二、当前自媒体人生存现状和内容共性 现在的新媒体人大部分都比较焦虑,因为会觉得在这个环境下竞争过分激烈,大家会想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消除自己这种焦虑,或者说为自己现有的这些事情放大流量。 举个例子,现在有很多人开始去依托原有的渠道创立自己新的品牌,比如人去买衣服、去开淘宝店,有的人去做线下品牌,有人利用社群去做一些相关的事情等等。大家其实都基于原有的账号开始进行了一个所谓的二次创业,这是很多人在做的事情; 另外一部分人是在保有现有流量的情况下,去做一些创意的变形,比方说最早之前我们可能就用图文的形式加上文字做一些变化。其实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账号会去尝试比如说偏技术方面的东西来介入了。 我所谓的技术手段,其实就是利用一些非常简单的程序代码,来帮用户完成更好的交互体验。前两天的时候,新世相联合荔枝FM做了一个“晚安故事博物馆”的活动,胡辛束和whatyouneed等等一些账号作为联合发起者,也一起参与到了活动当中。 其实这个活动参与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你在任何一个账号后台去回复“晚安”,它会引导你完成一个发语音的过程,最后你可以从茫茫人海中,与一位陌生人互换你们之间的晚安故事。 这个东西从程序员的角度来看,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但是对一个用户而言,他们在微信上没有玩过这样的玩法,大家会在这个交换过程中,找到一些异样的温暖,再加上“晚安”这个话题,当天发出去之后,被非常多的人喜欢,有很多人会二次来参与这个活动。 包括在半个多月前,我们自己的账号也发了一条内容叫《你终于回我微信了》,其实这个也是借用了简单的后台代码技术,在原有的模板下面更改了一些代码,完成了一个还挺有意思的展示的方式。我会发现其实用户依旧好奇心很重,需求的新鲜感很强,做内容的人不仅要知道用户已有的点是什么,还要去挖掘它们想要需求的新的点在哪里。 ▲《你终于回我微信了》 第三、后新媒体时代,自媒体(公众号)的新玩法 1)图文新玩法; 2)视频新玩法。 后新媒体时代我们可以做了一些好玩的玩法,我总结了大概四个小点: 首先第一点就是利用现有的排版软件,去玩一些好玩的内容呈现方式,比如说像“135编辑器”像“秀米”或者像“I排版”等等,它们都有一些很好的模板,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跟自己内容贴合的形式来呈现。 比方说当时我们做《你终于回我微信了》,就是使用的现在很多账号会用到的,一行一行来弹出内容,用的就是改后台小小的代码来完成的一个方式。我们完全可以去利用现有的模板,来达成一些内容上更好的呈现方式,并且由于它的方法比较简单,不需要我们自己出技术人员,所以还是比较推荐的。但是要求你的内容要和这个模板相贴合; 第二点是关于用户的。我们可以发现新媒体上活跃的人群,对于“陌生人”这个关键词的好感度非常高,那其实我们需要去利用一些玩法,来引发不同用户和“陌生人”之间的关联。比方说刚才提到的“晚安交换”,同样是让两个陌生人随机产生关联,我们其实包括有一些传统玩法,跟“五楼和四楼的楼主可以怎么怎么样”是同样的,我们账号作为一个中介点,可以让两个关注你的陌生人产生一些交集; 方法很多,你可以使用技术手段,比如在后台随机匹配,他们可以收到对方的信息,同样也可以使用更原始的方法,就是人工来筛选等等都不重要的。我们作为一个账号,很多时候我们是依附于用户生存的,那一定要让用户抓到最感兴趣的点,让他们能够与更多人产生关联,这个点很重要。 第三点是UGC,就是收集用户产生的内容,我一直都觉得用户产生内容是对于账号本身非常重要的一点。我最近非常喜欢姜思达的“思达帕特”里面会做的一个UGC的内容,他为现有的用户设定的一个模板,比方说“___的晚上”、“你曾经做过一件让你___的事儿”,在什么场景下发生了什么等等。 ▲“思达帕特” 因为现在我们会发现收集用户的内容,如果你没有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环境和事情,他们可能会很难想象出来,究竟自己要把哪个故事告诉你,当你把条件限定比较明确的时候,他们往往能够产出更加精准的内容,来帮助你完成你想要的选题。 所以UGC在现在这个阶段,其实就是为了让用户能够更方便更轻松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且这个真的很重要。 第四点是我最近很受启发的一点,就是前段时间“滴滴出行”做了一篇内容,点开之后你发现通篇都是音乐插入进来的,它用歌的名字串成了一篇文章,然后把一整篇推出去。这个东西之前很少有人做过类似的,就纯靠音频来撑起来,我会觉得这个东西很有新意。包括有的人可能发一篇纯空白的文章出去,管这篇文章叫“皇帝的新衣”等等,我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挖掘原有模板里面,可去使用与内容相关、让用户觉得有趣的东西。 现在内容写得好不一定是唯一重要的了,对用户而言,玩得好可能比写得好更重要。 第四、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意点? (选题如何策划,如何紧跟热点,以《春娇救不了志明,金城武也不会喜欢你》为例) 提到热点,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是,只要热点出现了,所有的新媒体人都会冲上去,想要和这个热点进行一次深度的沟通,想要让它通过某种变形来为己用。 其实追热点这个事情我一直比较摇摆,我认为它是一把双刃剑。因为我们会发现追热点这个事情越来越难,你在这个事情没有发现转机之前,发表任何评论很有可能都在快速的时间点内被推翻打脸。所以现在新媒体人一味追热点是一个有一点点愚昧的选择,因为很有可能,你就会让自己陷入很尴尬的处境,对你所有的用户都不是非常负责任。 我一直觉得追热点这个事情,很像去闹别人家洞房,是一个有点尴尬的事情。但是如果想要获得好的流量或者好的数据,追热点又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也有一些运用技巧: 1、首先第一点,追热点的时候,不是所有热点都要追,一定要看这个内容是否真的和自己账号贴合,如果过度的去做包装,或者说是去贴近,反而会让自己的用户反感; 2、第二点就是不要着急去做第一个追求点的人,一定要在适当的节点发出来,一定要补足足够的信息量。因为我发现很多时候大家为了追内容,写了一些错误信息,它不仅对当事人不尊重,同时也对自己用户不负责。 3、第三点就是追热点这个事情,我们的目的是吸引流量,但是在引来流量的过程中,不能过分摇摆自己的价值观,或者说为了包装内容而丧失天性。 以“胡辛束”这个账号为例,我简单总结一下我们最常做的选题或者说选择内容上,会怎么去想。 1、首先第一点就是这个东西用户到底有没有共鸣,看完这个东西究竟能不能让你的目标用户,感受到这篇文章是为他而产出的。当然不一定说你天天都去写失恋,一定会有人失恋,不是这样的一个逻辑。而是他们是否在你设置的这个场景下,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让他觉得这篇文章值得转发到朋友圈。 2、第二点就是我们现在经常在做的事。一篇好的内容是否有很多亮点,能够继续让用户眼前一亮。因为内容好本身已经很nb了,但如果它能够让用户觉得它的呈现方式更厉害,那这个东西就达到了满分甚至说超分的效果。所以我们现在一直在研究,能够让用户以更好的接收方式,来感受到我们内容。 3、第三点可能就是巧妙一点的出热点方法了。我自己最满意的一次追热点是关于《春娇和志明》的那篇文章,就是《春娇救不了志明,金城武也不会喜欢你》。
我们作为一个情感账号,在这两部爱情电影上映的时候,这篇文章效果肯定比较好。无论任何一个热点,不管是对是错,一定要站在自己的价值观上来进行判断。 用户天然会被有观点的人吸引,如果你只是描述事情本身,或发表资讯,那其实它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看你就是为了来看观点,他从里面是否能够获取到与他相匹配的价值观,或者发生三观上的呼应。所以我们要注意,在任何一次追热点的时候,一定要放进观点进去,你站在哪里要告诉大家。 4、第四点就是做新媒体不仅限于微博和微信,其实它有很多种,其他的形式可以帮你把这两个平台丰富起来。 你可以去做H5,可以去做线下落地,可以随便找一间小房子来完成你的想法,任何一种方法都是为了让你的账号后台的用户,感觉到你是有温度的,你是实际存在的。你可以让你传达的东西走入他们的生活,包括你售卖的周边等等,这些都是方法。 我觉得账号本身到这个时候,到2017年的时候,它已经不再单单是一个简单输出内容的平台了,你需要把一些东西融合在一起,打包给你的用户,这个也是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们现在想“胡辛束”可以延伸去做什么,它作为一个情感账号,可以通过什么途径,继续向用户传达“少女心”这个概念。 · 2 · 如何和粉丝“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第一、怎么做出让用户自动传播的社群活动? 我刚才不停提到“用户”,是因为我真的觉得“用户”的存在非常重要,而且我很害怕管用户叫“粉丝”。因为他只是一个读者,他来这儿获取的是想法和知识,并不是一个相对于明星那种粉丝,要为你举小旗儿啊这种事不太一样的。 认真对待自己的用户非常重要,包括现在我们也在努力去做一些小小的社群,为自己一些核心粉丝去服务。所谓的服务呢,就是能够让他们觉得在这个账号下面,或者说你提供内容下面,能够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 有的人可能是喜欢买买,那我们可能会为这些人建“立少女心种草群”,有的人可能希望为你出一份力,希望你内容做得更好,我们也为他们建立“智囊团”。 ▲“少女心种草群” 在社群的运作下,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账号感兴趣,同时也能提出更多更有效的这个观点。 第二、如何维护老用户黏性、如何增强新用户关注? 维护粘性这个事上,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去后台、去评论里面跟他们互动,让他们知道你是真的存在的,你看到了他们说的话,这感觉就跟发微信别人回了你一样,如果对方一直不回你,你会对于这段关系感到恐惧,或者感到动荡。在新媒体平台是同样的,你需要去和你的用户有交流,这样你才知道他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你可以提供给他们的是什么? 有时候会说“和用户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我觉得分手可能是必然的,因为每一个人他的这个新鲜点一直转换,所以他可能过一段时间会换一个账号去真心钟爱,但是我们要在彼此在一起的短暂时间内,让彼此都觉得舒服,感觉跟谈恋爱确实有点像了,只不过不一定是长久的。但是一定要努力在你们在一起的时候,让这个效果最好,或者说爱情浓度最高。 关于如何让用户增长的更快,那很多人都会问这个问题,包括自己每天也在想,但其实这个事情不是很简单。我自己认为大体上也就三种方法: 1、第一个你内容足够强,吸引大批的人来关注你,因为一篇爆款很多人喜欢上了你,或者说细水长流越来越多人看你。忠实用户一定要靠内容来争取,没有捷径。 2、第二种就是线下,你可以通过一些线下的方式,比如有的人会去合作零售机,或者一些扫码能够打折的地方,可以通过这些来吸引关注,也是一种方法。因为线下流量还是非常大的,而且线下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么做是必要的。 3、第三种就是互推,去捕捉与你调性相关的账号,跟他们互推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 3 · 创业公司少女CEO的日常 第一、怎么营造一个充满干劲、轻松的团队氛围? 其实每一个做新媒体的人,都是一个用户情绪的产品经理。 你要知道如何去把控自己用户的情绪,让他能够在完成每一次交互的过程中,自己和对方都明白这次是为了完成怎么样的一个目标,你做这个事是触发了哪条线,这个是重要的。 有人会觉得你们一个公众号为什么需要一个团队来做服务,我是觉得到后续所有的个体,如果你想让账号做大,那一定会需要团队来支持,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是能够把所有事都做得特别好。 现在“辛里有束”有一半的人不是为了输出内容而存在的,他们是一个支持部门,他们需要去为做内容的人提供一些周边服务。 举个例子,一篇内容生产出来之后,他们可能要去跟广告商进行合作,那这个是偏商务的部分,也有可能因为有广告商看到我们这篇内容,想后续给我们做一个线下活动,或者线上合作这种事情,就是偏市场的了。 同时我们也有负责运营社群的小朋友,能够保证每一个用户来到这里,不会觉得白来一趟,他一定会觉得来到这个地方找着家了,并且我是可以去平等输出我自己的观点,不会被骂。每一个小的职位都很重要,它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团队,来帮助你这个账号更健康的发展。 “辛里有束”工作室现在十几个人只有两位男性,我们的团队氛围特别轻松,而且大家也都不是那种忌讳特别多的人,可能骂对方一句或者说对方一句都是很正常的。 在一个新媒体公司里面效率很重要,所以大家在沟通的过程中,不要特别在意这种客套,因为大家都这么熟了,简单直接很重要。 第二个就是年轻人在工作的时候不需要格外严肃,百分之二十的话题,是要无关工作的,这样才能打开一些想法。极其认真、百分百投入工作了,可能会淡化一些敏感度,不一定是一件百分百好的事情。 第二、如何进行有趣的团队建设 (“辛里有束”工作室的团队日常) 至于团建,我个人觉得如果在一个都是年轻人的团队里面,吃饭和喝酒这种事有点老年人,其实大家可以一起看个展,或者说一块去约看书,看看话剧等等。 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如果有机会能够做一些有趣的输入项目,而不是说纯玩,其实是有意义的。因为大家时间都有限,一天醒着的时候就十几个小时,这个时间如果利用起来去做输入那种事情,其实是更划算的。 -----------------End---------------- |
|